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搭载着小型的照相装置。
3.众所周知,例如,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49209号所述,这种小型相机具有抖动补偿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所述专利文献1的相机模块具有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涉及在该透镜支撑体周围的框架体,为了支撑透镜支撑体在与透镜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体自由移动,使用了多个球。
5.考虑在框架体侧形成导向突起代替多个球体,将该导向突起自由滑动地插入透镜支撑体上形成的导向槽,通过该导向突起和导向槽自由移动地支撑透镜支撑体。但是,如果透镜支撑体的厚度大,使透镜支撑体成型时的导向槽变形量也变大,可能妨碍透镜支撑体顺畅地移动。
6.本发明旨在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能够确保透镜支撑体顺畅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一种样态是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支撑所述透镜支撑体的框架体、相对于构成所述框架体的规定部件引导所述透镜支撑体向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自由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具有在所述规定部件上形成的向着所述光轴方向突出的导向突起、向着所述光轴方向凹陷的在所述透镜支撑体上形成的导向槽,使该导向突起嵌入该导向槽,形成有所述导向槽的所述透镜支撑体的一面,具有在所述导向槽附近形成的虚设凹部。
8.优选地,所述虚设凹部的底部高度大体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高度相等。
9.而且,优选地,所述透镜支撑体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导向槽不重合的位置设置材料注入口的痕迹,该痕迹位于在形成所述导向槽以及虚设凹部的一面的相反侧的面。
10.而且,优选地,所述透镜支撑体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虚设凹部重合的位置设置材料注入口的痕迹,该痕迹位于在形成所述导向槽以及虚设凹部的一面的相反侧的面。
11.本发明的其他样态是照相装置,该照相装置具有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被所述透镜支撑体支撑的透镜。
12.本发明的其他样态是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照相装置。【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所述导向机构具有在所述规定部件上形成的向着所述光轴方向突出
的导向突起、向着所述光轴方向凹陷的在所述透镜支撑体上形成的导向槽,使该导向突起嵌入导向槽,进而形成有所述导向槽的所述透镜支撑体的一面,具有在所述导向槽附近形成的虚设凹部,因此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虚设凹部可使实质的透镜支撑体的厚度变小,减少使透镜支撑体成型时的上侧导向槽的变形量,从而确保透镜支撑体顺场地移动。
【附图说明】
14.图1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装置10进行分解并从斜上方观察时的分解斜视图。图2为将构成图1的照相装置10的移动体18进行分解并从斜上方观察时的分解斜视图。图3为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移动体18时的分解斜视图。图4为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装置10中使用的固定体16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5为图4的固定体16所上安装的柔性打印基板78的斜视图。图6为从上方观察图2的移动体18时的平面图。图7a为图6的viia

viia线截面图、图7b为图6的viib

viib线截面图。图8a为图7a的viiia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8b为图7a的viiib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9a为图7b的ixa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9b为图7b的ixb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10为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的扩大平面图。图11为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支撑体时的斜视图。图12为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支撑体的平面图。图13a为本实施方式中由图12的xiia线切开的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的截面图,显示了树脂的注入状态。图13b为本实施方式中由图12的xiib线切开的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的截面图,显示了树脂的注入状态。图14a为其他实施方式中由图12的xiia线切开的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的截面图,显示了树脂的注入状态。图14b为本实施方式中由图12的xiib线切开的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的截面图,显示了树脂的注入状态。【符号说明】10
ꢀꢀꢀ
照相装置12
ꢀꢀꢀ
透镜驱动装置14
ꢀꢀꢀ
透镜16
ꢀꢀꢀ
固定体18
ꢀꢀꢀ
移动体20
ꢀꢀꢀ
透镜支撑体22
ꢀꢀꢀ
第一框架体24
ꢀꢀꢀ
透镜安装用孔26
ꢀꢀꢀ
第一移动体板
28
ꢀꢀꢀ
第二移动体板30
ꢀꢀꢀ
第一罩盖32、34、36 开口38
ꢀꢀꢀ
正交方向导向机构40
ꢀꢀꢀ
第一导向机构42
ꢀꢀꢀ
第二导向机构44、44a、44b
ꢀꢀ
下侧导向突起46、46a、46b
ꢀꢀ
下侧导向槽48、48a、48b
ꢀꢀ
上侧导向突起50、50a、50b 上侧导向槽52
ꢀꢀꢀ
第一磁石54
ꢀꢀꢀ
第二磁石56
ꢀꢀꢀ
第一磁性部件58
ꢀꢀꢀ
第二磁性部件60
ꢀꢀꢀ
安装部62
ꢀꢀꢀ
安装孔64
ꢀꢀꢀ
被安装部66
ꢀꢀꢀ
第三磁石68
ꢀꢀꢀ
第二框架体70
ꢀꢀꢀ
第三磁性部件72
ꢀꢀꢀ
第一线圈74
ꢀꢀꢀ
第二线圈76
ꢀꢀꢀ
第三线圈78
ꢀꢀꢀ
柔性打印基板80
ꢀꢀꢀ
基台82
ꢀꢀꢀ
第二罩盖84、86 通孔88
ꢀꢀꢀ
开口部90
ꢀꢀꢀ
端子部92
ꢀꢀꢀ
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4
ꢀꢀꢀ
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6
ꢀꢀꢀ
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8
ꢀꢀꢀ
连结部100
ꢀꢀ
分隔开口102
ꢀꢀ
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4
ꢀꢀ
第三导向机构106
ꢀꢀ
第四导向机构108
ꢀꢀꢀ
x侧导向轴110
ꢀꢀꢀ
x侧导向孔
110a
ꢀꢀ
导向面110b
ꢀꢀ
y侧面112
ꢀꢀꢀ
-x侧导向轴114
ꢀꢀꢀ
-x侧导向槽114a
ꢀꢀ
突出部116
ꢀꢀꢀ
下侧固定部118
ꢀꢀꢀ
上侧固定部120
ꢀꢀꢀ
插入孔122
ꢀꢀꢀ
平面部124
ꢀꢀꢀ
虚设凹部126a,126b 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8
ꢀꢀꢀ
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130
ꢀꢀꢀ
导向槽形成部132
ꢀꢀꢀ
虚设凹部形成部134a,134b
ꢀꢀ
材料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参照图纸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以实例显示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但是本发明并非意图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16.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的照相装置10。照相装置10搭载于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具有透镜驱动装置12、装载于该透镜驱动装置12的透镜14。
17.而且,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的目的,将透镜14的光轴方向称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z方向和x方向两者都正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而且,将光轴的被摄体侧(相当于图1中的上方)称为上侧,将其相反侧(即未进行图示的配置图像传感器的一侧)称为下侧。
18.透镜驱动装置12具有固定体16、相对于固定体16被支撑的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移动体18。移动体18配置在固定体16的内部。
19.移动体18如图2、图3所示,具有支撑透镜14的透镜支撑体20、将该透镜支撑体20的四周包围的框架体即第一框架体22。从上方观察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框架体22,其外形大致呈四角形状。
20.在透镜支撑体20的内侧,从z方向观察,形成圆形的透镜安装用孔24,从上侧向下侧贯通。在该透镜安装用孔24上安装透镜14。
21.第一框架体22包括从上方观察外形分别大致呈四角形状的第一移动体板26、第二移动体板28以及第一罩盖30。透镜支撑体20、第一移动体板26和第二移动体板28由工程塑料制成,例如液晶聚合物(lcp)、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第一罩盖30由例如金属制成。第一移动体板26、第二移动体板28以及第一罩盖30上分别形成使光通过的开口32、34、36,分别从上侧向下侧贯通。开口32、34、36分别大致呈圆形。
22.第一框架体22支撑着透镜支撑体20在第一方向(即x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即y方向)两个方向上自由移动。具体而言,在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框架体22上设置了导向机构
(即正交方向导向机构38),支撑着透镜支撑体20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两个方向相对于构成框架体的规定部件(即第二移动体板28)自由移动。该正交方向导向机构38由设置在z方向一侧(下侧)的第一导向机构40、设置在z方向另一侧(上侧)的第二导向机构42组成。
23.第一导向机构40由从第一移动体板26的下方向

z方向突出形成的下侧导向突起44、为了该下侧导向突起44能够嵌入第二移动体板28的上方而向

z方向凹陷形成的下侧导向槽46组成。下侧导向突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形成于第一移动体板26以及第二移动体板28的4个角部附近位置,分别沿着x方向延伸。
24.下侧导向突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分别沿着x方向延伸,因此可仅在x方向相对移动,限制其向y方向移动。由此,第一移动体板26可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仅在x方向移动,限制其向y方向移动。换言之,由于第一导向机构40,透镜支撑体20可与第一移动体板26一起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向x方向移动。
25.而且,下侧导向突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配置在与该第一移动体板26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具体而言,下侧导向突起44具有设置在y方向一侧(

y侧)的两个下侧导向突起44a、44a以及设置在y方向另一侧( y侧)的两个下侧导向突起44b、44b。而且,下侧导向槽46具有设置在y方向一侧2个下侧导向槽46a、46a以及设置在y方向另一侧的两个下侧导向槽46b、46b。
26.如图7a、图8b所示,从x方向观察,y方向的一侧的下侧导向槽46a、46a的截面呈v字形状,下侧导向槽46a、46a的形状变化是越靠近槽底部其宽度越小,为了使得宽度越靠近槽底部越小,导向槽是倾斜的。而且,下侧导向突起44a、44a呈半圆形状。由此,下侧导向突起44a、44a的弧形部分和下侧导向槽46a、46a的直线状部分在两处相互线接触。而且,对于在两处线接触的位置和槽底部之间的部分,下侧导向突起44a、44a和下侧导向槽46a、46a之间形成空间。下侧导向突起44a、44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方形,在此种情况下,下侧导向槽46a、46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v字形状、u字形状。通过在两处进行线接触,可确定下侧导向突起44a、44a相对于下侧导向槽46a、46a在y方向的位置,并无偏移。
27.而且,如图7a、图8a所示,从x方向观察,y方向的另一侧的下侧导向突起44b、44b和下侧导向槽46b、46b的截面分别呈方形。即,下侧导向槽46b、46b在其槽底部具有在与下侧导向突起44b、44b和下侧导向槽46b、46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下侧导向突起44b、44b具有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的平面。由此,下侧导向突起44b、44b和下侧导向槽46b、46b在y方向的另一侧相互面接触。由此,能够确定第一移动体板26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在z方向上的高度。而且,下侧导向槽46b、46b所具有的平面比下侧导向突起44b、44b大。因此,即使由于制造上的误差,下侧导向突起44a、44a和下侧导向突起44b、44b之间的距离与下侧导向槽46a、46a和下侧导向槽46b、46b之间的距离不同,也可进行组装,从而使第一移动体板26顺畅地移动。
28.第二导向机构42由从第一移动体板26的上方向 z方向突出形成的上侧导向突起48、为了该上侧导向突起48能够嵌入透镜支撑体20的下方而向 z方向凹陷形成的上侧导向槽50组成。上侧导向突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形成于第一移动体板26以及透镜支撑体20的4个角部附近位置,分别沿着y方向延伸。
29.上侧导向突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分别在y方向延伸,因此仅可在y方向上相对移动,限制其向x方向移动。由此,透镜支撑体20可相对于第一移动体板26仅在y方向移动,限
制其向x方向移动。换言之,由于第二导向机构42,透镜支撑体20可相对于第一移动体板26,向y方向移动,再结合第一导向机构40,透镜支撑体20可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向x方向和y方向分别移动。而且,第一导向机构40和第二导向机构42成为相互独立的导向机构,即使对x

y同时进行驱动,也不产生向着z方向周围旋转方向的力,可防止透镜支撑体20向旋转方向振动。
30.而且,上侧导向突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配置在与该透镜支撑体20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即x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具体而言,上侧导向突起48具有设置在x方向一侧(

x侧)的两个上侧导向突起48a、48a以及设置在x方向另一侧( x侧)的两个上侧导向突起48b、48b。而且,上侧导向槽50具有设置在x方向一侧两个上侧导向槽50a、50a以及设置在x方向另一侧的两个上侧导向槽50b、50b。
31.如图7b、图9a所示,从y方向观察,x方向的一侧的上侧导向槽50a、50a的截面呈v字形状,上侧导向槽50a、50a的形状变化是越靠近槽底部其宽度越小,为了使宽度越靠近槽底部越小,导向槽是倾斜的。而且,上侧导向突起48a、48a呈半圆形状。由此,上侧导向突起48a、48a的弧形部分和上侧导向槽50a、50a的直线状部分在2处相互线接触。而且,对于在两处线接触的位置和槽底部之间的部分,上侧导向突起48a、48a和上侧导向槽50a、50a之间形成空间。上侧导向突起48a、48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方形,在此种情况下,上侧导向槽50a、50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v字形状、u字形状。通过在两处进行线接触,可确定上侧导向槽50a、50a相对于上侧导向突起48a、48a在x方向的位置,并无偏移。
32.而且,如图7b、图9b所示,从y方向观察,x方向的另一侧的上侧导向突起48b、48b和上侧导向槽50b、50b的截面分别呈方形。即,上侧导向槽50b、50b在其槽底部具有在与上侧导向突起48b、48b和上侧导向槽50b、50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上侧导向突起48b、48b具有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的平面。由此,上侧导向突起48b、48b和上侧导向槽50b、50b在x方向的另一侧相互面接触。由此,能够确定透镜支撑体20相对于第一移动体板26在z方向上的高度。而且,上侧导向槽50b、50b所具有的平面比上侧导向突起48b、48b大。因此,即使由于制造上的误差,上侧导向突起48a、48a和上侧导向突起48b、48b之间的距离与上侧导向槽50a、50a和上侧导向槽50b、50b之间的距离不同,也可进行组装,可使透镜支撑体20顺畅地移动。
33.在透镜支撑体20的外侧,固定着板状的第一磁石52、第二磁石54。第一磁石52将其板面向着y方向,配置在y方向的一侧即下侧导向突起44a、44a和下侧导向槽46a、46a进行线接触的一侧。第二磁石54将其板面向着x方向,配置在x方向的一侧即上侧导向突起48a、48a和上侧导向槽50a、50a进行线接触的一侧。第一磁石52将s极设置在朝向y方向的一侧的板面上,将n极设置在另一侧的板面上。第二磁石54将s极设置在朝向x方向的一侧的板面上,将n极设置在另一侧的板面上。
34.在第二移动体板28的下方,分别配置着由磁性体组成的第一磁性部件56和第二磁性部件58。第一磁性部件56沿着x方向配置在y方向的一侧,与第一磁石52平行。第二磁性部件58沿着y方向配置在x方向的一侧,与第二磁石54平行。由此,第一磁性部件56和第一磁石52隔着第二移动体板28,在z方向相向而对,同样地,第二磁性部件58和第二磁石54隔着第二移动体板28,在z方向相向而对。
35.在y方向的一侧,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部件56配置在一侧的下侧导向突起44a、
下侧导向槽46a的组合与另一侧的下侧导向突起44a、下侧导向槽46a的组合之间,相互吸引。为此,相比于将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部件56配置在其他位置,相互线接触的下侧导向突起44a、44a和下侧导向槽46a、46a能进行更强有力的接触,因此可更加准确地进行y方向的定位。
36.在x方向的一侧,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部件58配置在一侧的上侧导向突起48a、上侧导向槽50a的组合与另一侧的上侧导向突起48a、上侧导向槽50a的组合之间,相互吸引。为此,相比于将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部件58配置在其他位置,相互线接触的上侧导向槽50a、50a和上侧导向突起48a、48a能进行更强有力的接触,因此可更加准确地进行x方向的定位。
37.在第一罩盖30的四角,设置了安装部60,向z方向的下方延伸。各个安装部60上形成呈四角形状的安装孔62。而且,在第二移动体板28的四角上形成被安装部64,向侧方突出。安装孔62嵌入被安装部64,由此,第一罩盖30固定在第二移动体板28上。而且,该第一罩盖30的下方和透镜支撑体20的上方之间,如图7a、图7b所示,形成包括公差等导致的误差在内的必要最小限度的间隙。由此,即使在遭受冲击时,透镜支撑体20和第一移动体板26和第二移动体板28也被规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过大的距离。
38.在第二移动体板28上,在设置了第一磁石52侧的相反侧(即 y侧)的外面,固定着板状的第三磁石66,将其板面向着y方向。该第三磁石66分割为z方向的上侧和下侧2部分,在板面上设置s极和n极,这种配置使其上下极性相反。
39.如图1所示,固定体16包括具有基台80和第二罩盖82的第二框架体68、安装在该第二框架体68上的第三磁性部件70、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74、第三线圈76以及柔性打印基板78。基台80和第二罩盖分别由树脂或者非磁性金属构成,从z方向上方观察,呈四角形状。在基台80的外侧嵌入第二罩盖82,由此构成第二框架体68。该第二框架体68将移动体18的第一框架体22四周包围。在基台80以及第二罩盖82上,形成通孔84、86,以便使光通过或者插入透镜14。
40.而且,如图1、图4所示,在基台80的4个侧面分别形成z方向上方开放的开口部88。而且,配置着所述柔性打印基板78,以将基台80的3个侧面包围。即,柔性打印基板78弯折成

字形状,将与基台80的y方向正交的2个侧面、与x方向正交的1个侧面(

x侧)包围。
41.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内侧,在与y方向正交的2面固定第一线圈72、第三线圈76,在与x方向正交的1面固定第二线圈74。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z方向下部,设置端子部90,通过该端子部90供应电流、输出信号等。
42.而且,如图5所示,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内侧,在第一线圈72的中侧配置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2,在第二线圈74的中侧配置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4,在第三线圈76的相邻位置配置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6。
43.第一线圈72、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2在开口部88内临近基台80的内侧被配置,与第一磁石52相向而对。同样地,第二线圈74、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4在开口部88内被配置,与第二磁石54相向而对。而且,第三线圈76、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6在开口部88内被配置,与第三磁石66相向而对。
44.而且,如图1所示,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第三线圈76被固定部分的外侧,配置着由磁性体组成的第三磁性部件70,与第三线圈76平行。第三磁性部件70通过柔性打印基板78
紧贴并固定在基台80的侧面。该第三磁性部件70与第三磁石66将柔性打印基板78以及第三线圈76夹在中间并相向而对。
45.来自第三磁石66的磁通流向第三磁性部件70,在第三磁石66和第三磁性部件70之间产生吸引力。为此,在移动体18上产生相对于固定体16的y方向吸引力。
46.在第三磁性部件70上形成通过向z方向延伸的连结部98在x方向上分隔为两部分的两个分隔开口100、100。连结部98也可在y方向上延伸,在此种情况下,分隔开口100、100在z方向上被分隔为两2部分。第三磁性部件由具有磁性的不锈钢板或者经过镀层处理的铁制成。通过在第三磁性部件70上形成分隔开口100、100,可将其与第三磁石66之间的吸引力调节至所期望的强度。换言之,可减小向z方向移动所需的驱动力,同时,在外部施加冲击时,可减小对下文所述的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所造成的损害。
47.如图1所示,移动体18被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支撑,可相对于固定体16在z方向移动。换言之,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引导第一框架体22相对于第二框架体68在z轴方向自由移动。即,由此,透镜支撑体20被导向,与第一框架体22一起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由第三导向机构104和第四导向机构106组成。第三导向机构104由设置在第二框架体68上的 x侧导向轴108、设置在移动体18上的收容 x侧导向轴108的 z侧导向孔110组成。第四导向机构106由设置在第二框架体68上的

x侧导向轴112、设置在移动体18上的

x侧导向槽114组成。
48.在本实施方式中,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轴112呈现向z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由例如陶瓷、金属或者树脂组成。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轴112配置在基台80的已配置第三线圈76的侧面内侧的角部附近。而且,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轴112在x_y方向截面上呈圆形,但是也可仅有一部分呈圆形,也可呈椭圆形。也可呈四角形等多角形状。
49.在基台80的通孔84周围的底面部的已配置第三线圈76侧面的角部附近,设置了形成圆柱形插入槽的下侧固定部116、116。在该下侧固定部116、116,插入并固定着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轴112的下端。而且,所述第三磁性部件70的上端在x方向两端形成向y方向弯折的上侧固定部118、118。在各个上侧固定部118形成插入孔120。 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的上端插入并固定在该插入孔120、120上。由此, 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固定在基台80上。第三磁性部件70一并负责 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的支撑功能,与使用其他部件进行支撑的情况相比,可减少部件数量,由此稳定地支撑 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
50.如图2、图6所示, x侧导向孔110为中空的通孔,从第二移动体板28的z方向上面向下面贯通。而且,

x侧导向槽114延伸,从第二移动体板28的z方向上方向下方贯通,

x方向形成向着外部开设的槽。
51.如图6、图10所示,关于 x侧导向孔110的x-y平面的截面形状,

y侧呈现向着固定体侧(即 y侧)开设的v字形状, y侧呈方形。 y侧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半圆形状。
52.由于移动体18上安装的第三磁石66和第三磁性部件70之间的吸附力,移动体18被拉到 y方向。由此,至少在 x侧导向孔110的

y侧,从z方向观察,形成x字形状的导向面110a、110a在两处与 x侧导向轴108的外表面进行线接触。由此,可准确地对移动体18相对于固定体16在x方向以及y方向进行定位。而且, x侧导向孔110的方形部分最好与 x侧导向轴108的外表面不进行线接触,设置极小的间隙,但是也可进行线接触。
53.而且,

x侧导向槽114在x_y平面的截面上,由在y方向上相向而对的两个壁面组成。在这两个壁面上形成曲面状的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14a、114a。如图10所示,至少

y侧的突出部114a的中央接触

x侧导向轴112的外表面。即,

x侧导向槽114和

x侧导向轴112相互至少以一个点进行点接触,由此,摩擦阻力变小。而且, y侧的突出部114a最好与

x侧导向轴112的外表面不进行点接触,设置极小的间隙,但是也可进行线接触。由此,移动体18由于磁力被推压至 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因此相对于 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并不倾斜。而且,如果透镜14变大,则搭载透镜14的移动体18的重量变大。在此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也需增大该磁力所导致的必要吸附力,结果使摩擦力增加,增大的驱动力必须小于透镜重量的增加部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导向轴结构,无需增大该磁力所导致的必要吸附力,驱动力也小,便可解决问题。
54.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12中,第一磁石52、第一线圈72构成驱动机构,使透镜支撑体20在y轴方向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移动。如对第一线圈72进行通电,则x方向的电流流向第一线圈72。与第一线圈72相向而对的第一磁石52产生具有z方向成分的磁通,因此在第一线圈72上产生y方向的洛伦茨力。第一线圈72固定在基台80上,因此在第一磁石52上产生的相应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透镜支撑体20的驱动力。透镜支撑体20被第二导向机构42引导向y方向移动。
55.如果在透镜支撑体20向y方向移动之后,终止对第一线圈72进行通电,则由于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体56之间的吸引力、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体58之间的吸引力、下侧导向突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之间的摩擦,以及上侧导向突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之间的摩擦,透镜支撑体20停止在终止对第一线圈72进行通电时的位置。
56.而且,第二磁石54、第二线圈74构成驱动机构,使透镜支撑体20在x轴方向与第一移动体板26一起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移动。如果对第二线圈74进行通电,则y方向的电流流向第二线圈74。与第二线圈74相向而对的第二磁石54产生具有z方向成分的磁通,因此在第二线圈74上产生x方向的洛伦茨力。第二线圈74固定在基台80上,因此在第二磁石54上产生的相应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移动体板26的驱动力,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移动体板26被第一导向机构40引导向x方向移动。
57.如果在透镜支撑体20和第一移动体板26向x方向移动之后,终止对第二线圈74进行通电,则由于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体56之间的吸引力、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体58之间的吸引力、下侧导向突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之间的摩擦,以及上侧导向突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之间的摩擦,透镜支撑体20与第一移动体板26一起停止在终止对第二线圈74进行通电时的位置。
58.第三磁石66、第三线圈76以及第三磁性部件70构成驱动机构,使移动体18在光轴方向相对于固定体16移动。如果对第三线圈76进行通电,则x方向的电流流向第三线圈76。与第三线圈76相向而对的第三磁石66产生y方向的磁通,因此在第三线圈76上产生z方向的洛伦茨力。第三线圈76固定在基台80上,因此第三磁石66上产生的相应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移动体18的驱动力,移动体18被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引导向z方向移动。即,透镜支撑体20向光轴方向移动。
59.如果在移动体18向z方向移动之后,终止对第三线圈76进行通电,则由于第三磁石66和第三磁性体66之间的吸引力,以及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孔110、

x侧导向轴112


x侧导向槽114的摩擦,包含在移动体18中的透镜支撑体20停止在终止对第三线圈进行通电时的位置。
60.在此处假设照相装置10在y方向遭受冲击。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孔110以及

x侧导向轴112和

x侧导向槽114即使分离也仅仅分别在分离很小的距离后便立即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损害极小。下侧导向突起44a、44b和下侧导向槽46a、46b、以及上侧导向突起48a、48b和上侧导向槽50a、50b分别保持接触的状态,因此几乎没有损害。
61.在此处假设照相装置10在x方向遭受冲击。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孔110以及

x侧导向轴112和

x侧导向槽114、下侧导向突起44a、44b和下侧导向槽46a、46b以及上侧导向突起48a、48b和上侧导向槽50a、50b分别保持接触状态,因此几乎没有损害。
62.假设照相装置10在z方向遭受冲击。 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孔110以及

x侧导向轴112和

x侧导向槽114分别保持接触状态,因此几乎没有损害。下侧导向突起44a、44b和下侧导向槽46a、46b以及上侧导向突起48a、48b和上侧导向槽50a、50b即使分离也分别仅仅在分离很小的距离后便立即返回原来的位置,同时接触状态为线接触或者面接触,因此几乎没有损害。
63.由此,不管照相装置10在哪个方向上遭受冲击,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2的损害极小,或者几乎没有损害。因此,可确保透镜支撑体20向x、y、z方向顺畅地移动。
6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第一移动体板26上设置下侧导向突起44、上侧导向突起48,在与其相向而对的第二移动体板28上形成下侧导向槽46、在透镜支撑体20上形成上侧导向槽50的情况。但是,也可调换突起和槽的位置,在第一移动体板26的上下方形成导向槽,为了与之相向而对,在第二移动体板28和透镜支撑体20上形成导向突起。而且,也可仅调换上侧或者仅调换下侧。
65.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74、第三线圈76以及第三磁性体70安装在固定体12上,将第一磁石52、第二磁石54、第三磁石66安装在移动体18上的情况,但是也可将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74、第三线圈76以及第三磁性体70安装在移动体18上,将第一磁石52、第二磁石54、第三磁石66安装在固定体12上。
66.下文进一步对所述透镜支撑体20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在透镜支撑体20的四个角部,自本体部分的下面部至一段上方形成平面部122。在平面部122上形成上侧导向槽50,上侧导向槽50从平面部122向上方凹陷。
67.而且,在平面部122上的上侧导向槽50的附近形成虚设凹部124,从平面部122向上方凹陷。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不形成虚设凹部124,则透镜支撑体20的厚度依然较大,包括上侧导向槽50在内的周边变形量也依然较大。但是,如果形成虚设凹部124,则形成虚设凹部124的周边部分的透镜支撑体20的实质的厚度变小。为此,该虚设凹部124可使实质的透镜支撑体20的厚度变小,减少使透镜支撑体20成型时的上侧导向槽50的变形量。
68.而且,不仅平面部122,透镜支撑体20本体部分也形成虚设凹部124。虚设凹部124的底部高度大体等于上侧导向槽50的底部高度。即,从平面部122到上侧导向槽50底部的距离大体等于从平面部122到虚设凹部124底部的距离。本体部分形成的虚设凹部124的情形也与之相同,该虚设凹部124的底部高度大体等于上侧导向槽50的底部高度。
69.如前所述,透镜支撑体20通过树脂成型。如图12所示,在透镜支撑体20上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两个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6a、126b。该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6a、126b在z方向形
成于与上侧导向槽50不重合、与虚设凹部124重合的位置。而且,该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6a、126b形成于虚设凹部124的y方向的里侧。该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6a、126b比其周边更加凹陷。
70.图13a、13b显示了使透镜支撑体20成型的状态。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128具有导向槽形成部130和虚设凹部形成部132。导向槽形成部130和虚设凹部形成部132的高度相等,使上侧导向槽50和虚设凹部124各自的底部高度相等,所述相等包括大体上相等的含义。
71.而且,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128上形成材料注入口134a、134b。该材料注入口134a、134b与虚设凹部形成部132相向而对。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6a与材料注入口134a相对应,材料注入口的痕迹126b与材料注入口134b相对应。
72.为了使透镜支撑体20成型,如图13a、13b所示,如果将树脂从材料注入口134a、134b注入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128,则预计树脂将如箭头所示流动。导向槽形成部130上的箭头方向与导向槽形成部130的上表面的方向平行越近,则树脂的流动越顺畅,表示上侧导向槽50的滑动面难以出现凹凸。在此种情况下,如前所述,导向槽形成部130和虚设凹部形成部132的高度大体相等,因此虚设凹部形成部132很少妨碍树脂的流动,树脂在导向槽形成部130的周围向里侧顺畅地流动。为此,可防止上侧导向槽50的滑动面形成波状的凹凸,从而确保透镜支撑体20稳定地顺畅移动。
73.另一方面,如果使虚设凹部124的底部高度远高于上侧导向槽50的底部高度,则如图14a、14b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从材料注入口134a、134b注入透镜支撑体成型用模具128的树脂立即与虚设凹部形成部132接触,通过该虚设凹部形成部132妨碍其向周围顺畅流动。为此,在导向槽形成部130的周围向着里侧形成波,经过成型,在上侧导向槽50的滑动面形成波形的凹凸。
7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由于使虚设凹部124的底部高度远高于上侧导向槽50的底部高度,因此在上侧导向槽50的滑动面形成波形凹凸,另一方面可减少上侧导向槽50的变形量,只要上侧导向槽50的滑动面的凹凸在容许的范围内,也可提高虚设凹部124的底部。而且,在图13a、13b、图14a、14b中,设置了两个材料注入口134a、134b,但是也可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材料注入口。
75.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照相装置10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12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装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