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三相异步电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


背景技术:

2.三相异步电机是靠同时接入380v三相交流电流(相位差120度)供电的一类电动机,由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与定子旋转磁场以相同的方向、不同的转速旋转,存在转差率,所以叫三相异步电动机。
3.ye3电机是三相异步电机的一种,ye3电机采用了高导磁低损耗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具有超高效,节能,低振动,低噪音,性能可靠,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4.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66737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旋转输送装置,电机本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侧壁的底座及分别位于壳体两相对侧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旋转输送装置包括环设于第一端盖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环设于第二端盖的第二输送组件,第一输送组件包括依次环设于第一端盖外周缘的第一连接圈、第一减震海绵、第一内钢圈、若干第一支撑钢条、第一外钢圈及第一真空胎。
5.采用上述三相异步电机,三相异步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且三相异步电机自身的散热性能较差,易导致三相异步电机出现高温损坏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三相异步电机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三相异步电机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机,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转动连接有导向盘,所述导向盘包括连接环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环上的若干导向片,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外侧,若干所述导向片沿所述电机的外周呈周向间隔分布,相邻所述导向片拼接形成有导向通道,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电机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叶轮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片穿设的插孔,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对应所述导向盘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通道和叶轮,当电机使用时,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并带动叶轮一同转动,同时,插孔的内壁抵接于导向片,从而带动若干导向片一起转动,使得风从散热孔灌入并携带电机表面产生的热气顺着导向通道和叶轮上的空隙,进而从出风口排出,加速了电机使用时产生的热量的排出,有利于电机散热,减少了电机出现高温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9.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低,散热条件较差,导致电机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散热效果较差,本技术通过加速外壳内热气排出的方式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使得电机在高海拔
地区的环境下也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机的适用性。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电机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导向片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冷凝引风组件,所述冷凝引风组件用于将所述出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通孔处,且所述冷凝引风组件用于降温所述出风口的风。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冷凝引风组件,从出风口排出的风温度较高,通过冷凝引风组件对出风口排出的风进行降温,再将降温后的风引导至通孔处,在导向片和叶轮转动的带动下,降温后的风流经电机表面,风带走一部分电机表面的温度后,部分风从散热孔排出,其余的风继续进入冷凝引风组件进行降温和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12.优选的,所述冷凝引风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引风罩、设置于所述引风罩上的冷凝管和通气管,所述引风罩罩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引风罩内设有进风通道,所述冷凝管位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冷凝管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用于连接供水设备,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引风罩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且所述通气管与所述通孔和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风罩、冷凝管和通气管,从出风口排出的风进入进风通道内,此时,冷凝管内流通的水带走一部分进风通道内的风所携带的热量,从而对风进行降温,降温后的风通过通气管进入通孔内,使得出风口排出的风进入通孔内更加方便。
14.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朝远离所述外壳的方向呈缩口设置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将从出风口排出的风收集到进风通道内更加方便,增大了风进入通气管的流速,有利于风更快进入通孔内,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率。
16.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若干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电机的外周呈周向间隔分布,相邻所述散热翅片和所述电机拼接形成有导风槽,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通孔与所述导风槽一一对应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散热翅片和导风槽,增大了电机与风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风带走更多电机表面的热量,使得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
18.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叶轮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轴插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入的限位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通过限位块抵接于限位槽的内壁从而对叶轮进行限位,减少了叶轮与驱动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提高了叶轮随驱动轴一起转动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包括插块、设置于所述插块上的卡块和滑移连接于所述插块上的抵接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插块沿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轴线的一侧,所述抵接块位于所述卡块远离所述插块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外侧,所述抵接块滑移卡入或脱出所述安装槽,所述抵接块用于抵接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轴线的一侧,所述卡槽供所述卡块移动卡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插块、卡块和抵接块,当安装叶轮时,移动叶轮使得驱动轴卡入安装槽内,且卡块和插块均卡入限位槽内,并使得导向片卡入叶轮上的插孔内,然后转动叶轮,使得插块移动卡入卡槽内,通过插块抵接于卡槽的内壁从而实现叶轮和驱
动轴之间的相对定位,然后朝靠近安装槽的方向移动抵接块,使得抵接块卡入安装槽内,通过抵接块抵接于安装槽的内壁,从而实现叶轮在驱动轴上的安装定位,使得安装叶轮更加方便。
22.优选的,所述抵接块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插块上的滑移部和设置于所述滑移部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插块内,所述插块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紧于所述限位部使得所述限位部具有远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趋势,所述滑移部远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嵌槽,所述叶轮上转动连接有限位片,所述嵌槽供所述限位片卡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移部、限位部、弹性件、嵌槽和限位片,当插块移动卡入卡槽内后,朝靠近安装槽的方向移动滑移部,带动限位部克服弹性件的弹力移动,使得滑移部卡入安装槽内,然后转动限位片使得限位片和嵌槽对准,松开滑移部,弹性件的弹力推动限位部移动,并带动滑移部移动,使得限位片卡入嵌槽内,通过限位片抵紧于嵌槽的内壁,从而对滑移部进行限位,减少了滑移部脱出安装槽的情况,提高了叶轮与驱动轴之间定位的稳定性。
24.优选的,所述导向通道沿所述驱动轴的转动方向朝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向片转动时对外壳内的热气进行导向,使得热气更多的涌向出风口,有利于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导向通道和叶轮,当电机使用时,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并带动叶轮和若干导向片一同转动,使得风从散热孔灌入并携带电机表面产生的热气顺着导向通道和叶轮上的空隙,进而从出风口排出,加速了电机产生的热量的排出,有利于电机散热,减少了电机出现高温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使得电机在高海拔地区的环境下也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机的适用性;2.通过设置引风罩、冷凝管和通气管,从出风口排出的风温度较高,通过冷凝管对出风口排出的风进行降温,再将降温后的风通过引风罩和通气管引导至通孔处,在导向片和叶轮转动的带动下,降温后的风流经电机表面,风带走一部分电机表面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3.设置插块、卡块和抵接块,当安装叶轮时,移动叶轮使得驱动轴卡入安装槽内,且卡块和插块均卡入限位槽内,并使得导向片卡入叶轮上的插孔内,然后转动叶轮,使得插块移动卡入卡槽内,然后朝靠近安装槽的方向移动抵接块,使得抵接块卡入安装槽内,通过抵接块抵接于安装槽的内壁,从而实现叶轮在驱动轴上的安装定位,使得安装叶轮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外壳和通气管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导向盘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外壳和通气管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散热翅片和导风槽的结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爆炸结构图,主要展示安装槽的结构;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爆炸结构图,主要展示限位块的结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限位腔和弹性件的结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卡槽的结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限位片和嵌槽的配合关系;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冷凝引风组件的结构。
28.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本体;11、外壳;111、容纳腔;1111、限位环;112、出风口;113、散热孔;114、通孔;12、电机;121、驱动轴;2、导向盘;21、连接环;22、导向片;221、安装端;3、导向通道;4、散热翅片;5、叶轮;51、轮盘;511、安装槽;52、扇叶;521、插孔;6、限位块;61、插块;611、限位腔;62、卡块;63、抵接块;631、滑移部;632、限位部;7、弹性件;8、限位槽;81、卡槽;9、限位片;91、嵌槽;10、冷凝引风组件;101、引风罩;1011、进风通道;102、冷凝管;1021、进水端;1022、出水端;103、通气管;1031、主管;1032、支管;13、导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参见图1和图2,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电机本体1包括外壳11和电机12,外壳11内开设有容纳腔111,电机12位于容纳腔111内并与容纳腔1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12为ye3电机,电机12的驱动轴121的相对两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机体。
31.参见图2,外壳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口112,若干出风口112均位于外壳11远离电机12的一端并与容纳腔111连通,且若干出风口112相互之间呈间隔设置。电机12的驱动轴12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11内,且电机12的驱动轴121远离出风口112的一端贯穿于外壳11并位于外壳11的外侧。
32.参见图2,容纳腔111内转动连接有导向盘2,导向盘2包括连接环21和若干导向片22,连接环21套设于电机12的外侧并与电机12的外侧壁呈间隔设置,若干导向片22均位于连接环21远离电机12的一侧并抵接于容纳腔111的内壁,且若干导向片22沿电机12的外周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与连接环21固定连接。相邻导向片22拼接形成有导向通道3,导向通道3沿驱动轴121的转动方向朝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倾斜设置。每个导向片22上均设有安装端221,安装端221位于导向片22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且安装端2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设置。
33.参见图2,容纳腔111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环1111,限位环1111位于若干导向片22远离出风口112的一侧并围绕电机12的外周设置,通过限位环1111抵接于导向片22从而对导向片22进行限位。
34.参见图1和图2,外壳11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3,若干散热孔113的位置均对应导向盘2的位置设置,且若干散热孔113沿外壳11的外周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与容纳腔111连通。在实际使用中,当电机12停止运作时,电机12产生的热量通过和散热孔113和出风口112排出。
35.参见图3,电机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散热翅片4,若干散热翅片4沿电机12的外周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每个散热翅片4的长度均平行于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设置。相邻散热翅片4和电机12的外侧壁拼接形成有导风槽13。
36.参见图3,外壳11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通孔114,若干通孔114均位于电机12远离出风口112的一侧并与容纳腔111连通,若干通孔114沿电机12的外周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且若干通孔114的数量和位置与若干导风槽13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通孔114均位于导向片22和电机12之间并位于对应导风槽13内。
37.参见图2和图4,驱动轴121上设置有叶轮5,叶轮5位于电机12靠近出风口112的一侧并位于导向片22靠近出风口112的一侧,且叶轮5位于驱动轴12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叶轮5包括轮盘51和若干扇叶52,轮盘5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511,安装槽511位于轮盘51靠近电机12的一侧,安装槽511供驱动轴121插入。若干扇叶52均位于轮盘51远离驱动轴121的一侧,且若干扇叶52沿轮盘51的外周呈周向均匀分布并与轮盘51固定连接。每个扇叶52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插孔521,插孔521位于对应扇叶52远离轮盘51的一端并朝远离轮盘51的方向贯穿于扇叶52,插孔521供导向片22穿设。
38.参见图2和图5,驱动轴12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6,限位块6包括插块61、卡块62和抵接块63,插块61固定于驱动轴121的外侧壁上,插块61位于驱动轴12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且插块6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设置。卡块62位于插块61沿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的一侧并与插块61固定连接,且卡块62位于插块6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
39.参见图5和图6,插块61内开设有限位腔611,限位腔6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设置。抵接块63位于插块61远离卡块62的一侧,且抵接块63位于插块61远离出风口112(参见图2)的一端并位于安装槽511的外侧,抵接块63包括滑移部631和限位部632,限位部632位于限位腔611内,限位部632抵接于限位部632远离卡块62的内壁实现限位。
40.参见图5和图6,限位腔611的内壁上固定有弹性件7,弹性件7位于限位部632靠近卡块62的一侧,弹性件7靠近卡块62的一端与限位腔611的内壁固定连接,弹性件7远离卡块62的一端抵紧于限位部632,弹性件7使得限位部632具有远离安装槽511槽底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为弹簧。
41.参见图5和图6,滑移部631位于限位部632远离卡块62的一侧并与限位部632固定连接,滑移部631朝远离限位部632的方向贯穿于插块61,且滑移部631远离限位部632的一端位于插块61的外侧。滑移部631滑移连接于插块61上,滑移部631的滑移方向平行于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设置,且滑移部631滑移卡入或脱出安装槽511,滑移部631用于抵接安装槽511的内壁。
42.参见图4和图5,安装槽51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朝靠近电机12的方向贯穿于轮盘51,限位槽8供插块61和卡块62插入。
43.参见图5和图7,限位槽8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81,卡槽81位于限位槽8沿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的一侧。当插块61和卡块62插入限位槽8内,且插块61抵接于限位槽8远离电机12(参见图4)的内壁时,卡块62的位置和卡槽81的位置对应设置,卡槽81供卡块62移动卡入,此时,驱动轴121在安装槽511内可发生转动,使得卡块62移动卡入卡槽81内。当卡块62卡入卡槽81内后,插块61与安装槽511内壁之间的空隙可供滑移部631滑移插入。
44.参见图6和图7,滑移部631远离安装槽511槽底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嵌槽91,嵌槽91位于插块61的外侧。
45.参见图6和图8,轮盘51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限位片9,限位片9位于轮盘51靠近电机12(参见图4)的一侧,且限位片9的转动轴的位置与嵌槽91的位置对应设置,嵌槽91供限位片9卡入。
46.当安装叶轮5时,朝靠近电机12的方向移动轮盘51使得驱动轴121卡入安装槽511内,且卡块62和插块61均卡入限位槽8内,并使得导向片22穿设叶轮5上的插孔521,然后转动轮盘51,使得插块61移动卡入卡槽81内,通过插块61抵接于卡槽81的内壁从而实现轮盘51和驱动轴121之间的相对定位,然后朝靠近安装槽511槽底的方向移动滑移部631,带动限位部632克服弹性件7的弹力朝靠近安装槽511槽底的方向移动,使得滑移部631滑移卡入安装槽511内,通过滑移部631远离限位部632的端部抵接于安装槽511的内壁,从而实现轮盘51在驱动轴121上的安装定位。
47.然后转动限位片9,使得限位片9的位置和安装槽511内滑移部631上的嵌槽91的位置对准,接着松开滑移部631,弹性件7发生复位并推动限位部632朝远离安装槽511槽底的方向移动,带动滑移部631朝远离安装槽511槽底的方向移动,使得限位片9卡入嵌槽91内,通过限位片9抵接于嵌槽91的内壁,从而对滑移部631进行限位,即可完成叶轮5在驱动轴121上的安装。
48.参见图3和图9,外壳11上还设置有冷凝引风组件10,冷凝引风组件10用于将出风口112的风引导至通孔114处,且冷凝引风组件10用于降温出风口112的风。冷凝引风组件10包括引风罩101、冷凝管102和通气管103,引风罩101位于外壳11远离通孔114的一侧,引风罩101和外壳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引风罩101罩设于其中一个出风口112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引风罩101罩设于其中一个出风口112或多个出风口112。
49.参见图3和图9,引风罩101内设有进风通道1011,进风通道1011朝远离外壳11的方向呈缩口设置,且进风通道1011与引风罩101罩设的出风口112连通。冷凝管102位于进风通道1011内并与进风通道1011的内壁固定连接,冷凝管102沿驱动轴121的转动轴线绕进风通道1011的内壁呈螺旋设置。
50.参见图3和图9,冷凝管102上设有进水端1021和出水端1022,进水端1021位于冷凝管102靠近外壳11的一端,且进水端1021朝远离进风通道1011的方向穿出引风罩101,进水端1021用于连接供水设备,出水端1022位于冷凝管102远离外壳11的一端,且出水端1022朝远离进风通道1011的方向穿出引风罩101。在实际使用中,出水端1022外接至容器,以对从冷凝管102中流出的水进行回收利用,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51.参见图3和图9,通气管103位于引风罩101远离外壳11的一侧并与引风罩101固定连接,通气管103包括主管1031和若干支管1032,主管1031和引风罩101固定连接,若干支管1032均位于主管1031远离引风罩101的一侧并与主管1031固定连接,且若干支管1032的数量与若干通孔114的数量对应设置,若干支管1032远离主管1031的端部均与外壳11远离出风口11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若干支管1032远离主管1031的端部的位置和若干通孔114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通气管103与若干通孔114和进风通道1011连通。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散热三相异步电机12的实施原理为:当电机12使用时,电机12的驱动轴121转动并带动叶轮5一同转动,同时,插孔521的内壁抵接于导向片22,从而带动若干导向片22一起转动,使得风从散热孔113灌入并携带
电机12表面产生的热气顺着导向通道3和扇叶52之间的空隙穿出,进而从出风口112排出,这一步能排出容纳腔111内大量的热气,加速了电机12使用时产生的热量的排出,有利于电机12散热,减少了电机12出现高温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延长电机12的使用寿命。
53.其中,部分风进入引风罩101上的进风通道1011内,通过供水设备往进水端1021供水,水流通冷凝管102带走一部分进风通道1011内的风所携带的热量,从而对风进行降温,降温后的风通过通气管103进入通孔114内进而流经电机12表面,风带走一部分电机12表面的温度后,部分风从散热孔113排出,其余的风继续从出风口112排出,或继续进入进风通道1011进行降温和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机12的散热效果。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