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深静脉置管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静脉置管。


背景技术:

2.中心静脉置管经常应用于各种抢救时、各种重大手术时,特别是心脏手术需要长期进行监测用药、抽血、化验等情况时。当长期下管时,便于药物通过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到人体的内部,但在不进行注射药物时,现有的常常使用封管液注入到深静脉置管的内部,对深静脉置管进行密封,但常常由于血液的反渗,常常使得血液进入到封管液中,影响凝血功能,且当血液进入到深静脉置管的内部后,容易形成血栓,对深静脉置管产生堵塞,导致无法进行使用,为此有人提出通过螺栓使深静脉置管内的通道能自由关闭或打开以防止血液回流,但是此种方法每次打开或关闭都需要转动螺栓,费时费力不够便捷,在急需打开或关闭通道时表现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深静脉置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常用的打开或关闭深静脉置管内的通道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5.一种深静脉置管,包括管体、挡板、遮挡组件、驱动组件、拉动管、拉动组件和注射管;
6.所述管体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有尖头,所述尖头处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所述拉动管和所述注射管,所述管体、所述拉动管和所述注射管相连通;
7.所述挡板固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挡板上设有连通孔;
8.所述拉动组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拉动管内,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遮挡组件相连,所述遮挡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挡板上;拉动所述拉动组件,能使所述拉动组件限制于所述拉动管内一位置,并带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遮挡组件滑动,遮挡所述挡板的连通孔;再拉动所述拉动组件,能使所述拉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遮挡组件复位。
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管体的尖头处设有多个通孔,能很好地使液体流通,并且靠近尖头处固设有一具有连通孔的挡板,挡板上滑动连接有遮挡组件,通过拉动拉动组件能带动驱动组件驱动遮挡组件滑动,使连通孔被遮挡住,管体内的通路被关闭,再次拉动拉动组件能使拉动组件、驱动组件和遮挡组件复位,管体内通路被打开。
10.进一步地,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滑动板、限位杆、支撑弹簧和拉杆;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拉动管内,所述滑动板一端通过所述支撑弹簧与所述拉动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滑动板设有两个相互连通的凹槽,两凹槽相连通的地方底面高低不同;所述限位杆为l型杆,所述l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拉动管,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板的凹槽上;所述拉杆一端固设于所述滑动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拉动管向外延伸;拉动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滑动板滑动,能使所述限位杆从一凹槽内滑动至另一凹槽内,停止滑动后所述
限位杆使所述滑动板限制在所述拉动管内一位置,再次拉动所述拉杆能使所述拉杆滑离该限制位置,并能在停止拉动后所述支撑弹簧带动所述滑动板和所述拉杆复位。该结构使得在需要打开或关闭管体内的通路时只需要拉动拉杆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绳和插块;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所述滑动板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插块相连;所述插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管体内,所述插块设有一斜面,所述插块的斜面能抵接所述遮挡组件,驱动所述遮挡组件滑动,遮挡所述挡板上的连通孔。通过设有斜面的插块能便捷地抵接遮挡组件,使遮挡组件滑动。
12.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组件包括滑动块和复位弹簧;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挡板上,并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管体相连,所述滑动板能在所述插块的驱动下滑动,并遮挡所述挡板上的连通孔。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使得插块离开滑动块后,使滑动块复位重新打开通路。
13.进一步地,所述管体、所述拉动管和所述注射管的内外均设有一层防止血小板聚集的涂层。通过设置该涂层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管壁的血栓形成,也可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管腔血栓形成,堵塞深静脉导管。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静脉置管的剖视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拉动组件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0018]1‑
管体;
[0019]2‑
挡板;21

连通孔;
[0020]3‑
遮挡组件;31

滑动块;32

复位弹簧;
[0021]4‑
驱动组件;41

连接绳;42

插块;
[0022]5‑
拉动管;
[0023]6‑
拉动组件;61

滑动板;62限位杆;63

支撑弹簧;64

拉杆;
[0024]7‑
注射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静脉置管,包括管体1、挡板2、遮挡组件3、驱动组件4、拉动管5、拉动组件6和注射管7。
[0027]
管体1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有尖头,尖头处设有多个通孔;管体1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拉动管5和注射管7,管体1、拉动管5和注射管7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拉动管5和注射管7远离管体1的一端可优选地将其封闭,并在封闭端设置通孔方便注射或拉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尖头处的通孔设有三个。
[0028]
挡板2固设于管体1内,挡板2上设有连通孔21。
[0029]
拉动组件6可滑动地设于拉动管5内,并通过驱动组件4和遮挡组件3相连,遮挡组件3滑动连接于挡板2上;拉动拉动组件6,能使拉动组件6限制于拉动管5内一位置,并带动驱动组件4驱动遮挡组件3滑动,遮挡挡板2的连通孔21;再拉动拉动组件6,能使拉动组件6、驱动组件4和遮挡组件3复位。
[0030]
在其他方案中,进一步地,拉动组件6包括滑动板61、限位杆62、支撑弹簧63和拉杆64;滑动板61滑动连接于拉动管5内,滑动板61一端通过支撑弹簧63与拉动管5相连,另一端与驱动组件4相连,滑动板61设有两个相互连通的凹槽,两凹槽相连通的地方底面高低不同;限位杆62为l型杆,l型杆的一端铰接于拉动管5,另一端抵接于滑动板61的凹槽上;拉杆64一端固设于滑动板61上,另一端穿过拉动管5向外延伸;拉动拉杆64带动滑动板61滑动,能使限位杆62从一凹槽内滑动至另一凹槽内,停止滑动后限位杆62使滑动板61限制在拉动管5内一位置,再次拉动拉杆64能使拉杆64滑离该限制位置,并能在停止拉动后支撑弹簧63带动滑动板61和拉杆64复位。需要理解的是,滑动板61的两个凹槽中,一靠近管体1的凹槽为近似z字型,不同之处在于两平行边中间的边从顶边的右端沿右下延伸与底边的左端相连;另一凹槽可以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近似v型,但不同的是v型部分的两个折弯角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限位杆62从一侧滑入后,再拉动滑动板61,限位杆62能沿着拉动方向抵接该近似v型部分的另一侧,并且该近似v型部分低于与其相连通的另一凹槽,另一部分为直线型,一端与该近似v型部分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另一凹槽相连通,且该直线型部分的底面比另一凹槽在相连通的地方高。通过上述结构能使得限位杆62在近似z型的凹槽内滑动时不会滑入另一凹槽,在滑出该近似z型的凹槽后进入另一凹槽近似v型的部分时不会滑回近似z型的凹槽,并且由于v型部分两折弯部分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在拉动滑动板61,限位杆62能沿着拉动方向抵接该近似v型部分的另一侧并滑出,该结构使得在需要打开或关闭管体1内的通路时只需要拉动拉杆64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0031]
在其他方案中,驱动组件4包括连接绳41和插块42;连接绳41一端与滑动板61相连,另一端穿过挡板2与插块42相连;插块42滑动连接于管体1内,插块42设有一斜面,插块42的斜面能抵接遮挡组件3,驱动遮挡组件3滑动,遮挡挡板2上的连通孔21。通过设有斜面的插块42能便捷地抵接遮挡组件3,使遮挡组件3滑动。需要理解的是,连接绳41刚好穿过挡板2,使得挡板2的两侧的液体难以在连接绳41处流通,并且当滑动板61被拉到底后,插块42仍为抵接挡板2。
[0032]
在另一方案中,遮挡组件3包括滑动块31和复位弹簧32;滑动块31滑动连接于挡板2上,并通过复位弹簧32与管体1相连,滑动板61能在插块42的驱动下滑动,并遮挡挡板2上的连通孔21。通过设置复位弹簧32使得插块42离开滑动块31后,使滑动块31复位重新打开通路。
[0033]
在其他方案中,管体1、拉动管5和注射管7的内外均设有一层防止血小板聚集的涂层。通过设置该涂层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管壁的血栓形成,也可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管腔血栓形成,堵塞深静脉导管。
[0034]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上述的一种深静脉置管的使用过程为:
[0035]
在需要关闭管体1内通路时,拉动拉动组件6,拉到底后松开,挡板2上的连通孔21被遮住;需要打开管体1内的通路时,再次拉动拉动组件6,拉到底后松开,挡板2上的连通孔
21被打开。
[0036]
上述的深静脉置管能通过拉动快速打开管体内的通路。
[003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