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口腔内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口腔内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护理过程中,部分患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常常存在吞咽困难或者意识障碍,气道保护能力下降,患者无法自己控制口腔分泌物,口腔内部持续有分泌物流出,因医院内护理人员有限,因此有时候无法及时吸引部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造成口腔分泌物流出,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舒适度。甚至流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如果口腔分泌物持续流出还会污染床单和床褥,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更换,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及时吸取患者口腔分泌物,减少口腔分泌物的积累,对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都有极大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的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多用于儿童或者新生儿,其舒适性较好但成本也高,但其并不具有压力间歇性停顿的功能;医院内没有专门用于成人口腔吸引的装置,其一般是利用吸引管一端伸入到成人口腔内部,吸引管另一端连接现有的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吸引操作,吸引管插入口腔后,极易因持续负压对口腔内部粘膜造成损伤。因此需要为意识障碍的吞咽困难的成年病人设计一个持续但具有压力间歇性停顿的口腔内负压吸引装置,以保证对口腔内分泌物的吸引功能。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口腔内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内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6.一种口腔内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其包括吸引头和吸引管;在所述吸引管的外侧设置用于固定吸引头和吸引管位置的固定组件;所述吸引头包括头端和身端,身端和吸引管的第一端一体连接,头端和身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吸引头的身端内腔和吸引管管腔相连通;在所述吸引管外还套有手调式开关。通过此种方式将吸引头放入口腔内,吸引管第二端连接现有的负压装置,并根据口腔内的液体量自由控制手调式开关,实现对口腔内分泌物的负压吸引效果。
7.进一步,所述头端设置为球形头端或者扁球形头端,身端设置为圆柱体形或椭圆体形或其他方便放置于口腔内且不会割伤口腔粘膜的圆润形。
8.进一步,在所述吸引头的外侧壁套有舒适度好的海绵套,以保证吸引头置于口腔内时患者的舒适度。
9.进一步,在所述吸引头的头端设置至少1个吸液孔,吸液孔与身端的内腔相连通。
10.进一步,所述吸液孔设置1

8个,且吸液孔围绕头端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此种数量吸液孔的设置有利于充分吸引口腔内多余的分泌物。
11.进一步,所述头端和身端一体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2.或者,所述头端和身端活动连接,头端设置为圆球形;在身端靠近圆球形头端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头端的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与所述吸液孔相对应的流通孔;使用时,当部分患者感到不舒服时,可以自主利用舌头施力,使得头端在容纳腔内部有效旋转,吸液孔的位置发生改变,但不会影响负压吸引的效果;此种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因长时间负压吸引而导致局部粘膜受损。
13.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头端的吸液孔均匀分布在圆球形头端的外表面。
14.进一步,所述圆球形头端和容纳腔同心,且在正视状态下,容纳腔所在边线为优弧,即圆球形头端能在容纳腔内部旋转但不会自容纳腔内部滑出。
15.进一步,在所述吸引管靠近第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固定组件设置在防滑纹的外侧。
16.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为中间留有贯穿孔的固定带,固定带能够相对吸引管相对移动;此种可移动的设置适用于不同患者口腔内所需留置的吸引头和吸引管长度不同的情况。
17.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带上贯穿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窗口,窗口的设置方便嘴唇漏出,保证患者嘴部的透气性。
18.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带的两面还设置有透气孔,以保证在稳定固定吸引头和吸引管的同时,还能保证患者的舒适性。
19.进一步,所述固定带靠近吸引头的一面设置为粘性面,且在粘性面设置可撕保护贴。
20.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挂在耳部的固定绳。
21.进一步,在所述吸引管的外侧套接有手调式开关,手调式开关直接应用现有输液器中使用的流量开关即可。通过手调式开关有效调节引流速度,当口腔分泌物较多时,调松开关,快速引流出口腔分泌物;当口腔分泌物较少时,适当旋紧开关,降低引流速度。通过调节手调式开关还可以降低对患者口腔吸引力的强度,减小因吸引力对口腔软组织的损伤。
22.进一步,所述吸引管采用软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为医用硅胶软管或医用橡胶软管;此种设置既不会损伤患者口腔内部的软组织,还能有效保证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23.进一步,在所述吸引管的第二端设置用于封堵吸引管的封堵帽。
24.进一步,所述吸引管的第二端直接连接现有的负压装置,利用负压装置实现对吸引管和吸引头吸引分泌物的压力调节;根据分泌物情况可以通过负压装置设置引流时的压力具体数值,还可以实现压力间歇停顿和吸取(如每10秒停顿一次,间隔10秒自动开启,重新吸引)的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由头端和身端组成的吸引头,很好地解决临床上用于成人吸引口腔分泌物时直接使用吸引管进行吸引,对口腔粘膜造成损伤的问题;2、通过设置能够相对身端发生旋转的头端,有效防止因长时间负压吸引而导致局部粘膜受损的情况;3、通过在吸引管的外侧套设固定组件,有效实现对吸引头和吸引管的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端和身端一体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透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端和身端活动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端和身端分离时的局部放大结构透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端和身端分离时的前视局部放大结构透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带带有固定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带不带有固定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吸引头;11、头端;12、身端;13、吸液孔;14、容纳腔;15、流通孔;2、吸引管;21、手调式开关;22、防滑纹;23、封堵帽;3、固定带;31、贯穿孔;32、窗口;33、透气孔;34、可撕保护贴;35、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
36.请参照图1

图7,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口腔内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其包括吸引头1和吸引管2;在吸引管2的外侧设置用于固定吸引头1和吸引管2位置的固定组件;吸引头1包括头端11和身端12,身端12和吸引管2的第一端一体连接,头端11和身端1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吸引头1的身端12内腔和吸引管2管腔相连通;在吸引管2外还套有手调式开关21。通过此种方式将吸引头1放入口腔内,吸引管2第二端连接现有的负压装置,并根据口腔内的液体量自由控制手调式开关21,实现对口腔内分泌物的负压吸引效果。
37.头端11设置为球形头端11或者扁球形头端11,身端12设置为圆柱体形或椭圆体形或其他方便放置于口腔内且不会割伤口腔粘膜的圆润形。在吸引头1的头端11设置至少1个吸液孔13,吸液孔13与身端12的内腔相连通。吸液孔13设置1

8个,且吸液孔13围绕头端1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此种数量吸液孔13的设置有利于充分吸引口腔内多余的分泌物。
38.头端11和身端12一体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吸引管2靠近第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22,固定组件设置在防滑纹22的外侧。
39.固定组件设置为中间留有贯穿孔31的固定带3,固定带3能够相对吸引管2相对移动;此种可移动的设置适用于不同患者口腔内所需留置的吸引头1和吸引管2长度不同的情况。在固定带3上贯穿孔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窗口32,窗口32的设置方便嘴唇漏出,保证患者嘴部的透气性。在固定带3的两面还设置有透气孔33,以保证在稳定固定吸引头1和吸引管2的同时,还能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固定带3靠近吸引头1的一面设置为粘性面,且在粘性面设置可撕保护贴34。
40.在吸引管2的外侧套接有手调式开关21,手调式开关21直接应用现有输液器中使用的流量开关即可。通过手调式开关21有效调节引流速度,当口腔分泌物较多时,调松开关,快速引流出口腔分泌物;当口腔分泌物较少时,适当旋紧开关,降低引流速度。通过调节
手调式开关21还可以降低对患者口腔吸引力的强度,减小因吸引力对口腔软组织的损伤。
41.吸引管2采用软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为医用硅胶软管或医用橡胶软管;此种设置既不会损伤患者口腔内部的软组织,还能有效保证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42.在吸引管2的第二端设置用于封堵吸引管2的封堵帽23。吸引管2的第二端直接连接现有的负压装置,利用负压装置实现对吸引管2和吸引头1吸引分泌物的压力调节;根据分泌物情况可以通过负压装置设置引流时的压力具体数值,还可以实现压力间歇停顿和吸取(如每10秒停顿一次,间隔10秒自动开启,重新吸引)的效果。同时,利用现有的负压装置预先设定负压阈值,如吸引头1和吸引管2内部的压力值超过阈值,则负压装置自动停止工作;此种设置很好地应对负压装置出现问题的突发情况,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43.实施例2
44.请参照图3

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头端11和身端12活动连接,头端11设置为圆球形;在身端12靠近圆球形头端11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纳头端11的容纳腔14,在容纳腔14内设置与吸液孔13相对应的流通孔15;使用时,当部分患者感到不舒服时,可以自主利用舌头施力,使得头端11在容纳腔14内部有效旋转,吸液孔13的位置发生改变,但不会影响负压吸引的效果;此种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因长时间负压吸引而导致局部粘膜受损。设置在头端11的吸液孔13均匀分布在圆球形头端11的外表面。圆球形头端11和容纳腔14同心,且在正视状态下,容纳腔14所在边线为优弧,即圆球形头端11能在容纳腔14内部旋转但不会自容纳腔14内部滑出。
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吸引头1,其他结构均相同,相同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46.实施例3
47.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在固定带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挂在耳部的固定绳35。
48.实施例4
4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在吸引头1的外侧壁套有舒适度好的海绵套,以保证吸引头1置于口腔内时患者的舒适度。
50.使用时,先将吸引头1放入患者口中,利用固定组件有效固定吸引头1和吸引管2,将吸引管2第二端连接现有的负压装置,比如负压球囊、负压吸引器等,打开手调式开关21,持续进行负压吸引。如果吸引管2没有连接负压装置,需要先将手调式开关21关闭,排出吸引管2内多余气体后,再利用封堵帽23封堵住吸引管2的第二端;或者当连接的负压球囊内无负压时,也需要关闭手调式开关21,以避免气体进入口腔,引起患者不适。
51.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