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学习工作的同时也开始关心身体的健康状况,于是各种按摩仪大量涌入市场和每个家庭中,按摩仪可以分为腰部按摩仪和颈部按摩仪等等。
3.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包括夹持在颈部的夹臂以及止抵在颈部后方的中间支架,但是夹臂与中间支架为固定连接,这会造成颈部按摩仪占用空间较大,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设置套环,使得夹臂和中间支架铰接,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套环与夹臂及中间支架的连接缝隙较大,这样使得夹臂内部的电子元件积灰严重,从而导致颈部按摩仪异常消耗的能源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能耗的颈部按摩仪,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主体部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所述手持部通过连接构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手持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包绕体,所述包绕体具有一朝向手持部内侧壁开口的包绕腔,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嵌入在所述包绕腔内,与所述手持部铰接。
6.优选的,所述连接构件嵌入在所述包绕腔中的部分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铰接轴与所述包绕体铰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包绕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抵接。
8.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安装组件,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固定卡接,并通过一螺纹连接件进行锁止。
9.优选的,主体部的两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弹性,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施加保持力保持所述手持部呈打开状态。
10.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弯折两次由固定端至自由端依次形成第一弧体和第二弧体,所述第一弧体和所述第二弧体形成两个相对的抵触面,两个抵触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构件和手柄相互抵接。
11.优选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靠近支撑件的一侧具有一内凹圆角,所述第一弧体与内凹圆角配合抵触。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所述包绕腔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件自由端与导向槽间隙配合。
13.优选的,所述包绕腔上开设有豁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导向槽相连通,所述豁口与所述导向槽以及所述让位槽形成一排线通道。
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开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接部及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后,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定位连接孔同轴配合。
15.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6.将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手持部的一端嵌入在包绕腔内,合理地优化了空间布局,减少连接构件与手持部之间的连接间隙,从而能对手持部的内部空间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从而在翻折手持部时,外部灰尘不会进入到手持部的内部,因此能减少手持部内部设置的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常发热(如该手持部内设置了加热组件,则该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不属于异常发热),从而能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方案对应附图加以简单说明,显而易见的,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可以依据以下附图获得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同或相似的其他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测局部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安装支架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支架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2中a处放大图;
24.图7为图5中b处放大图;
25.图8为图3中c处放大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连接构件的第一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连接构件的第二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9.主体部1,手持部2,连接构件4,第一安装组件211,第二安装组件111,第一安装支架11,第二安装支架21,连接主体41,铰接轴42,第一连接部411,第二连接部412,让位槽4121,抵接槽4124,第一卡槽4123,第二卡槽4125,第一卡件111,第二卡件1112,定位连接孔4122,定位柱1113,螺纹孔1113a,支撑件1114,第一弧体1114a,一第二弧体1114b,连接卡板1113b,导向槽4111,限位块4113,铰接孔4112,包绕体2111,包绕腔2111a,限位槽2111b,定位孔2111c,内凹圆角413,压动件2111d;豁口2111e。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图1

10,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可行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没有作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得到的其他实施例,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近用于描述目的,不应当理解为其指示或隐含指示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说明书个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个该被限定的技术特征。
32.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该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33.如图1

2、图7所示,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主体部1和手持部2,手持部2设置在主体部1的两侧,手持部2通过连接构件4与主体部1连接;手持部2靠近主体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211,第一安装组件211包括包绕体2111,包绕体2111具有一包绕腔2111a,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手持部2的一端嵌入在包绕腔2111a内,与手持部2铰接。
34.将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手持部2的一端嵌入在包绕腔2111a内,包绕腔2111a的开口方向朝向手持部内侧壁,且形状与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手持部2的一端相适应,使得连接构件4的该一端与包绕腔2111a嵌合,合理地优化了空间布局,减少连接构件4与手持部2之间的连接间隙,这样就使得手持部2在进行翻折时,手持部2与连接构件4之间不会出现因翻折而产生的间隙,这样就能防止外界的灰尘在手持部2进行翻折时,进入到手持部2的内部,从而能对手持部2的内部空间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在翻折手持部2时,外部灰尘不会进入到手持部2的内部,因此能减少手持部2内部设置的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常发热(如该手持部2内设置了加热组件,则该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不属于异常发热),从而能降低能耗。
35.并且手持部2相对于连接构件4的铰接处是位于靠近手持部2的一侧,手持部2远离主体部1的一端为自由端,用户在翻折手持部2时,握住该自由端的受力点至该铰接处的铰接点的距离为动力臂,由于动力臂与外力的乘积为力矩,也就是要让手持部2转动所需的扭矩,而限定了动力臂的长度,即限定了所需外力的范围,这样就使得在翻折手持部2时,所使用的外力保持在一定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保持手持部2相对于主体部2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所需的外力过小,而使得用户在使用本颈部按摩仪时,即当用户佩戴上本颈部按摩仪后,由于不可抗因素转动脖子时,会导致手持部2自然翻折,影响手持部2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36.主体部1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1,第一安装支架11构造成为弧形状使得其两端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第一安装支架1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按摩部件,第一安装支架11的两端为连接端,第二安装组件111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11的两端,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支架11可以与其他部件进行配合连接;
37.手持部2包括第二安装支架21,第二安装支架21构造成为弧形条状使得其两端具有弧度差,第一安装组件211固定在第二安装支架21用于连接第一安装支架11的一端。
38.如图8所示,连接构件4嵌入在包绕腔2111a中的部分为第一连接部411,第一连接部411通过铰接轴42与包绕体2111铰接,第一连接部411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铰接孔4112,
包绕体2111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定位孔2111c;
39.在安装连接构件4时,第一连接部411嵌入在包绕腔2111a内,铰接孔4112正对于定位孔2111c,然后将铰接轴42插入到铰接孔4112和定位孔2111c中,并且铰接轴42与铰接孔4112和定位孔2111c均为间隙配合,并且在安装完成后铰接轴42的两端均位于定位孔2111c的外部,这样使得手持部2能相对于连接构件4转动,同时能防止铰接轴42脱落,从而提高本颈部按摩仪的稳定性。
40.进一步的,如图6、图8所示,第二安装组件111包括支撑件1114,支撑件1114具有弹性,支撑件1114与主体部1固定连接,支撑件1114与手持部2传动连接;
41.支撑件1114与手持部2传动连接,这样使得本颈部按摩仪在使用过程中,支撑件1114能将手持部2保持在展开状态,并且进一步合理的将翻折手持部2时所需要的外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2.进一步的,如图6、图9

10所示,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二连接部412固定连接成为一连接主体41,支撑件1114的自由端与连接主体41抵接;第一连接部411嵌入包绕腔2111a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4111,支撑件1114沿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与导向槽4111的槽宽相等;
43.这样使得支撑件1114自由端的主体部分卡接在连接主体41上,这样使得在翻折手持部2时,支撑件1114的受力方向始终与手持部2转动方向的切线相垂直,从而提高了支撑件1114的稳定性。
44.进一步的,如图6

10所示,支撑件1114在构造时其自由端相对于固定端弯折两次,使得支撑件1114由固定端至自由端依次形成第一弧体1114a和第二弧体1114b,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二连接部412的连接处靠近支撑件1114的一侧具有一内凹圆角413;
45.其中第一弧体1114a向靠近连接构件4的方向凸起弯折,其中第二弧体1114b向远离连接构件4的方向凸起弯折,第一弧体1114a的凸起部与内凹圆角413相抵接,由此限制了手持部2在翻折过程中支撑件4的弯折角度,从而提高了支撑件4的支撑性能,并且由于第一弧体1114a的凸起处为支撑件1114的转动支点,第二弧体1114b的长度大于第一弧体1114a的长度,从而使得支撑件1114转动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进一步合理的将翻折手持部2时所需要的外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不会因为所需的外力过大,用户在收纳本颈部按摩仪时,难以将手持部2进行翻折,力度过大又容易对按摩仪造成硬性损伤的问题,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6.如图2、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411上设置有限位块4113,包绕腔2111a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111b,限位块4113与限位槽2111b卡接;包绕腔2111a远离限位槽2111b的一侧还设置有压动件2111d;在将连接构件4与主体部1以及手持部2连接完成后,压动件2111d嵌入在第一弧体1114a的内凹处;
47.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将手持部2向远离主体部1的中间翻折时,限位块4113的侧壁和限位槽2111b的侧壁抵接时能有效地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阻止手持部2继续向外转动,并且限位块4113与限位槽2111b的侧壁为滑动抵接,并具有一定的滑动摩擦力,其能够限制在没有受到较大的外力情况下,手持部2不容易向内转动,同时又由于支撑件1114与手持部2之间为传动连接,支撑件1114进一步限制了手持部2向内转动的力,限位块4113限制手持部2向外转动的范围,这样就使得本颈部按摩仪能适用于不同脖子大小的用户,提高了本颈部按摩仪的适用性。
48.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定位柱1113的圆周侧壁上还设置有连接卡板1113b,连接卡板1113b的另一端与第一弧体1114a靠近固定端的一侧固定连接,这样使得支撑件1114具有一定的刚性,由此手持部2与主体部1之间折叠转动时,可以确保转动连接的刚性,及整体的强度;同时连接卡板1113b在安装其他部件时,还能起到定位卡接的作用。
49.进一步的,如图7、图10所示,包绕腔2111a上开设有限位槽2111b的侧壁上开设有豁口2111e;第二连接部412远离支撑件1114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4121,让位槽4121与导向槽4111相连通,豁口2111e与导向槽4111以及让位槽4121形成一排线通道;
50.排线通道的设计使得主体部1与手持部2之间的电连接线在走线时更加合理,可以防止电连接线暴露在外界,并且电连接线在走线完成后,电连接线的弧度与第二弧体1114b的内凹面相贴合,这样就使得在翻折手持部2时,电连接线不会产生折痕,从而提高了电连接线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多次翻折手持部2而导致电连接线扯断,也不会导致电连接线的绝缘层损坏,从而避免了各个电连接线短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颈部按摩仪的使用寿命。
51.如图1

2、图6、图10所示,主体部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安装组件111,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主体部1的一端为第二连接部412,第二连接部412与第二安装组件111固定卡接,并通过一螺纹连接件进行锁止,第二连接部4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412上还开设有定位连接孔4122;第二安装组件111还包括第二卡接部及定位柱1113,定位柱1113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1113a,当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后,螺纹孔1113a与定位连接孔4122同轴配合;
52.当第二连接部412与第二安装组件111卡接后,定位连接孔4122正好与螺纹孔1113a对齐,然后通过螺纹连接件和螺纹孔1113a的配合将连接主体41与第一安装支架11锁止,从而使得连接主体41和第一安装支架11不会沿着螺纹孔1113a的轴线方向相对滑动;由此使得连接构件4和主体部1之间,仅需一个螺纹连接件就能保持整体的稳固;
53.通过固定卡接的方式,简化结构,从而使得连接构件4在与第一安装组件111进行锁止定位时,不需要使用过多的螺纹连接件进行紧固,因此在安装和/或者拆卸时,能更快速更简单地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只需拧动一个螺纹连接件即可完成操作。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