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少暗区的车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暗区的车灯结构。


背景技术:

2.首先,在现有的车灯装置的设计中,车侧灯与背灯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不同,因此,在车灯装置的设计概念中,通常是将车侧灯与背灯分开设计;
3.现有的车灯装置的发光模组可分为卤钨灯和hid灯,其中卤钨灯的电弧长为5.6mm,hid灯的电弧长为4.3mm。为配合传统的照明灯源,其集光系统大多采用具有单一光轴及单一发光模组的特点。目前设置于车用前照灯的发光二极管模组为了要模仿卤素灯系及hid灯的电弧长度及大小,都是采用连续式的连晶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因此目前大多采用1mm*1mm大小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进行封装。而连续式的连晶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所指的是通过共晶制程或其他制程将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片封装于矽基板上,因此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晶粒彼此之间的距离为0.2mm以下,甚至可以小到0.05mm以下;
4.但是由于车侧灯和背灯分开设置,致使车侧灯和背灯之间存在暗带区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暗区实现增加照明区域的减少暗区的车灯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暗区的车灯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固定面罩组件和背门面罩组件,所述固定面罩组件的透光部分与背门面罩组件的透光部分交错设置,实现固定面罩组件和背门面罩组件的透光,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区,进而增加了透光率。
7.所述固定面罩组件包括固定于车灯内侧的固定侧灯壳和固定侧面罩,所述固定侧面罩为透光材料。
8.所述固定侧灯壳与固定侧面罩固定连接。
9.所述固定侧灯壳套设于侧灯外侧。
10.所述背门面罩组件包括固定于车灯外侧的背门侧灯壳和背门侧面罩,所述背门侧面罩为透光材料。
11.所述背门侧灯壳与背门侧面罩固定连接。
12.所述背门侧灯壳套设于背侧灯外侧。
13.所述固定侧面罩的长度长于背门侧面罩,使得固定侧面罩与背门侧面罩的透光相互交错。
14.优选的,所述固定面罩组件和背门面罩组件的交错设置,减少了固定侧灯壳与背门侧灯壳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区,增加了透光效果。
15.所述固定侧面罩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为“t”字型,所述
固定侧灯壳顶部设置有与连接块的底部相匹配的固定凹槽,用于实现固定侧面罩与固定侧灯壳的固定。
16.所述背门侧面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凸块,所述背门侧灯壳顶部设置有与连接凸块的底部相匹配的卡紧凹槽,用于实现背门侧灯壳与背门侧面罩的固定。
17.优选的,所述固定侧面罩与所述连接块为一体式结构。
18.优选的,所述背门侧面罩与所述连接凸块为一体式结构。
1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面罩组件和背门面罩组件的透光部分的交错设置,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区,增加了透光效果。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侧面罩的长度长于背门侧面罩,使得固定侧面罩与背门侧面罩的透光相互交错,进而增加了透光率。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少暗区的车灯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24.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
26.1、固定面罩组件;11、固定侧灯壳;12、固定侧面罩;
27.2、背门面罩组件;21、背门侧灯壳;22、背门侧面罩;
28.3、侧灯;4、背侧灯;5、车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暗区的车灯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固定面罩组件1和背门面罩组件2,所述固定面罩组件1的透光部分与背门面罩组件2的透光部分交错设置,实现固定面罩组件1和背门面罩组件2的透光,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
区,进而增加了透光率。
33.所述固定面罩组件1包括固定于车灯5内侧的固定侧灯壳11和固定侧面罩12,所述固定侧面罩12为透光材料。
34.所述固定侧灯壳11与固定侧面罩12固定连接。
35.所述固定侧灯壳11套设于侧灯3外侧。
36.所述背门面罩组件2包括固定于车灯5外侧的背门侧灯壳21和背门侧面罩22,所述背门侧面罩22为透光材料。
37.所述背门侧灯壳21与背门侧面罩22固定连接。
38.所述背门侧灯壳21套设于背侧灯43外侧。
39.所述固定侧面罩12的长度长于背门侧面罩22,使得固定侧面罩12与背门侧面罩22的透光相互交错。
40.所述固定侧面罩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为“t”字型,所述固定侧灯壳11顶部设置有与连接块的底部相匹配的固定凹槽,用于实现固定侧面罩12与固定侧灯壳11的固定。
41.所述背门侧面罩2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凸块,所述背门侧灯壳21顶部设置有与连接凸块的底部相匹配的卡紧凹槽,用于实现背门侧灯壳21与背门侧面罩22的固定。
42.在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侧面罩12与所述连接块为一体式结构。
43.在实施例中,所述背门侧面罩22与所述连接凸块为一体式结构。
44.在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面罩组件1和背门面罩组件2的交错设置,减少了固定侧灯壳11与背门侧灯壳21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区,增加了透光效果。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46.固定侧灯壳11与背门侧灯壳21交错设置,将背门侧面罩22与背门侧灯壳21固定连接,再将固定侧面罩12与固定侧灯壳11固定连接,由于固定侧面罩12的长度长于背门侧面罩22,且背门侧面罩22与固定侧面罩12均为透光材料,使得固定侧面罩12与背门侧面罩22的透光相互交错,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区,增加了透光效果,提高了透光率。
4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通过固定面罩组件1和背门面罩组件2的透光部分的交错设置,减少了两个面罩组件之间的暗区,增加了透光效果;通过固定侧面罩12的长度长于背门侧面罩22,使得固定侧面罩12与背门侧面罩22的透光相互交错,进而增加了透光率。
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