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7: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尤指一种兼具手握部的侧平面使手掌接触面积变大而更舒适、帮助集中应被训练肌群并提升训练效果,手臂套部可帮助训练某些动作的集中度的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


背景技术:

2.参阅图10a及图10b,其为外型略有不同的两款传统的重量训练设备的握柄90,通常具有一框部91及一圆管部92,该框部91向外连接一重量训练设备(图中未示)。该圆管部92内部有一轴杆,外面设有一圆管。
3.然而,当针对上半身进行训练肩部(或上手臂)肌肉的重量训练时,会发生下列的问题:
4.1、圆管部使手掌的接触面积小而舒适度较差。当使重量训练设备时,该圆管部92以圆柱形供使用者抓握。这样的设计,如图11所示,手掌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分别有四个连接点,分别定义为第一点m1、第二点m2、第三点m3及第四点m4。其联机概呈圆弧线m,而非一直线 (与该圆管部92的圆柱直线不对应)。所以,当抓握该圆管部92时,该第二点m2与该圆管部92之间,以及该第三点m3与该圆管部92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间隙s1及一第二间隙s2,使得手掌的接触面积较小。故,圆管部使手掌的接触面积小而舒适度较差。
5.其次,若由断面来分析,如图12所示,手掌与此圆管部92的接触范围仅为一第五接触点t5及一第六接触点t6之间而已。当受到一力量f 时,接触范围较小,所以较不舒适。
6.2、使用者的力量容易分散至抓握部分而非臂部或肩部肌肉。当使用者在重量训练时,理论上最好是使用者出力的100%全部用在要被训练的肌肉(例如:臂部或肩部肌肉),而非手掌的握力。然而,由于传统的握柄在抓握时较不舒适,为了防止其转动或滑移,必须要施加大部分的力于此抓握动作。因此,使用者的大部份力量会分散至此无用的部分(此指手指及手掌的肌肉),形成重量训练时的肌力浪费。
7.有鉴于此,必须研发出可解决上述现有缺点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其兼具手握部的侧平面使手掌接触面积变大而更舒适、帮助集中应被训练肌群并提升训练效果,手臂套部可帮助训练某些动作的集中度等优点。特别是,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公知装置供握持时,圆管部使手掌的接触面积小而舒适度较差,及使用者的大部分力量容易分散至抓握动作而非臂部或肩部肌肉等问题。
9.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其包括:
10.一手握部,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二侧平面、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及一纵向贯穿孔;该上表面呈向上凸出的圆弧状,而具有对称的二上导角弧面,并分别连接该二侧平面;该下表面具有对称的二下导角弧面,并具有一内凹部,该二下导角弧面分别连接该二侧
平面;该二侧平面彼此平行,且相隔一第一宽度;该纵向贯穿孔贯通该手握部内部,并连通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
11.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一绳件及一连接组件;该第一绳件穿过该纵向贯穿孔,且该第一绳件的两端固定于该连接组件,使该连接部连结该手握部。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13.现以下列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于后:
附图说明
14.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15.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16.图2为图1a的
ⅱ‑ⅱ
位置的示意图;
17.图3为图1a的
ⅲ‑ⅲ
位置的示意图;
18.图4为图1a的
ⅳ‑ⅳ
位置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0.图6为图5的握持前、后的剖视图;
21.图7a为图6的第一种重量训练的示意图;
22.图7b为图6的第二种重量训练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应手臂套部的示意图;
24.图9a为图8的第一角度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25.图9b为图8的第二角度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26.图10a为公知第一种握把装置的示意图;
27.图10b为公知第二种握把装置的示意图;
28.图11为公知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9.图12为图11的握持前、后的剖视图;
30.【符号说明】
31.10手握部
ꢀꢀꢀꢀꢀꢀꢀꢀꢀꢀꢀꢀꢀꢀ
11上表面
32.111上导角弧面
ꢀꢀꢀꢀꢀꢀꢀꢀꢀ
12下表面
33.121下导角弧面
ꢀꢀꢀꢀꢀꢀꢀꢀꢀ
12a内凹部
34.13侧平面
ꢀꢀꢀꢀꢀꢀꢀꢀꢀꢀꢀꢀꢀꢀ
14第一端面
35.15第二端面
ꢀꢀꢀꢀꢀꢀꢀꢀꢀꢀꢀꢀ
16纵向贯穿孔
36.17横向贯穿孔
ꢀꢀꢀꢀꢀꢀꢀꢀꢀꢀ
20连接部
37.21第一绳件
ꢀꢀꢀꢀꢀꢀꢀꢀꢀꢀꢀꢀ
22连接组件
38.30手臂套部
ꢀꢀꢀꢀꢀꢀꢀꢀꢀꢀꢀꢀ
31调整组件
39.32第二绳件
ꢀꢀꢀꢀꢀꢀꢀꢀꢀꢀꢀꢀ
321固定环段
40.322延伸段
ꢀꢀꢀꢀꢀꢀꢀꢀꢀꢀꢀꢀꢀ
33套压件
41.331穿孔
ꢀꢀꢀꢀꢀꢀꢀꢀꢀꢀꢀꢀꢀꢀꢀ
90握柄
42.91框部
ꢀꢀꢀꢀꢀꢀꢀꢀꢀꢀꢀꢀꢀꢀꢀꢀ
92圆管部
43.d1第一宽度
ꢀꢀꢀꢀꢀꢀꢀꢀꢀꢀꢀꢀ
d2上弧面半径
44.d3下弧面半径
ꢀꢀꢀꢀꢀꢀꢀꢀꢀꢀ
m1第一点
45.m2第二点
ꢀꢀꢀꢀꢀꢀꢀꢀꢀꢀꢀꢀꢀꢀ
m3第三点
46.m4第四点
ꢀꢀꢀꢀꢀꢀꢀꢀꢀꢀꢀꢀꢀꢀ
m圆弧线
47.t1第一接触点
ꢀꢀꢀꢀꢀꢀꢀꢀꢀꢀ
t2第二接触点
48.t3第三接触点
ꢀꢀꢀꢀꢀꢀꢀꢀꢀꢀ
t4第四接触点
49.t5第五接触点
ꢀꢀꢀꢀꢀꢀꢀꢀꢀꢀ
t6第六接触点
50.f力量
ꢀꢀꢀꢀꢀꢀꢀꢀꢀꢀꢀꢀꢀꢀꢀꢀꢀ
s1第一间隙
51.s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53.参阅图1a、图1b、图2、图3、图4、图5、图6、图7a及图7b,本实用新型为一重量训练的握把装置,其包括:
54.一手握部10,具有一上表面11、一下表面12、二侧平面13、一第一端面14、一第二端面15及一纵向贯穿孔16。该上表面11呈向上凸出的圆弧状,而具有对称的二上导角弧面111,并分别连接该二侧平面13。该下表面12具有对称的二下导角弧面121,并具有一内凹部12a,该二下导角弧面121分别连接该二侧平面13。该二侧平面13彼此平行,且相隔一第一宽度d1。该纵向贯穿孔16贯通该手握部10内部,并连通该第一端面14及该第二端面15。
55.一连接部20,具有一第一绳件21及一连接组件22。该第一绳件21 穿过该纵向贯穿孔16,且该第一绳件21的两端固定于该连接组件22,使该连接部20连结该手握部10。
56.实务上,该每一上导角弧面111的横断面具有一上弧面半径d2,其为该第一宽度d1的一半。
57.该每一下导角弧面121的横断面具有一下弧面半径d3,其为该第一宽度d1的一半。
58.参阅图8、图9a及图9b,本案可再包括:
59.一手臂套部30,连结该手握部10。该手臂套部30包括一调整组件31、一第二绳件32及一套压件33。该第二绳件32具有一固定环段321及一延伸段322。该套压件33对应该固定环段321及该延伸段322,而具有二穿孔331。
60.该手握部10对应该手臂套部30,而具有至少一横向贯穿孔17,该横向贯穿孔17连通该纵向贯穿孔16及该手握部10之外的空间。
61.由此,该固定环段321穿过该二穿孔331其中之一、该纵向贯穿孔16 及该横向贯穿孔17,并链接该调整组件31。
62.该延伸段322穿过该调整组件31、该二穿孔331其中之另一及该纵向贯穿孔16,而连结该连接部20、该固定环段321其中至少一者。
63.当本案应用于握持时,该手握部10的该上表面11呈向上凸出的圆弧状,且该下表面12具有该内凹部12a的设计。则如第5图所示,手掌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之间,分别有四个连接点,分别定义为一第一点m1、一第二点m2、一第三点m3及一第四点m4。其联机概呈一圆弧线m,该圆弧线m与该上表面11(呈向上凸出的圆弧状)恰好可以吻合或接近。其次,若由断面来分析,如第6图所示,手掌与该手握部10的接触范围包括在一第一接触点t1、第
二接触点t2、一第三接触点t3及一第四接触点t4(此四接触点包括该上导角弧面111、该侧平面13及该下导角弧面121的对应位置)之间。当受到一力量f时,该手握部10与手掌的接触面积(范围)较大,所以较舒适。
64.本案主要应用于重量训练,举例来讲,假设使用者进行重量训练主要是针对臂部或肩部肌肉。则理论上最好是使用者出力的100%全部用在要被训练的臂部肌肉或是肩部肌肉,而非手掌的握力。由于本案在抓握时,该手握部10与手掌的接触面积(范围)较大、较舒适,相对为了防止该手握部10转动或滑移所必须要施加部分的力较小。因此,使用者的部分力量不会分散至此无用的部分(此指手指及手掌的肌肉),不会形成重量训练时的肌力浪费。
65.又,该手臂套部30(英文可称为strap)可辅助提高握持的稳定,间接减少重量训练时的握力浪费。可帮助训练某些动作的集中度,例如训练三角肌,斜方肌

等的动作。
6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可归纳如下:
67.1、手握部的侧平面使手掌接触面积变大而更舒适。手掌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之间分别有四个连接点,其联机概呈一圆弧线,而该手握部的该上表面呈向上凸出的圆弧状,此圆弧线与圆弧状较为吻合或接近,使得握持的舒适度佳。又,手掌与该手握部的接触范围可包括该上导角弧面、该侧平面及该下导角弧面的对应位置,使得手掌接触面积变大、更舒适,较好控制训练力线方向,进而增加训练效果。故,手握部的侧平面使手掌接触面积变大而更舒适。
68.2、帮助集中应被训练肌群并提升训练效果。本案主要应用于重量训练,假设使用者进行重量训练主要是针对臂部或肩部肌肉。则当使用者在重量训练时,理论上最好是使用者出力的100%全部用在要被训练的臂部肌肉或是肩部肌肉,而非手掌的握力。由于本案在抓握时较舒适、且握持的接触面积较大。相对为了防止该手握部转动或滑移所必须要施加部分的力较小。使用者的部分力量不会分散至此无用的部分(此指手指及手掌的肌肉),不会形成重量训练时的肌力浪费。故,帮助集中应被训练肌群并提升训练效果。
69.3、手臂套部可帮助训练某些动作的集中度。本实用新型对应该手握部而设置该手臂套部,使本实用新型除可以该手握部让使用者的出力减少损耗在要被训练的臂部(或是肩部)肌肉以外的部位,更可以该手臂套部提高握持的稳定度,间接减少重量训练时的握力浪费,而可帮助训练某些动作(例如训练三角肌、斜方肌

等)的集中度。故,手臂套部可帮助训练某些动作的集中度。
7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