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7: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散热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随身佩戴的风扇产品。
3.然而,目前的便携风扇出风方向固定,无法上下扫风以增加出风的范围,使得用户体验感不佳。
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扫风功能的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扇轮和扫风组件,所述壳体于一侧设有出风部,所述扫风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部内的扫风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扫风件驱动电机以及连接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和所述扫风件的传动件;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转接件、连杆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输出轴偏心设置;所述第二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扫风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扫风件的旋转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与所述连杆的相对两端铰接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本体背离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侧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的所述输出轴的安装孔。
9.优选地,所述扫风件的端部设有轴杆,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本体,所述第二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背离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侧与所述轴杆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出风部呈长条状,所述扫风件包括沿所述出风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扫风板、第二扫风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所述第二扫风板的端部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所述第二扫风板之间形成有出风槽,所述轴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轴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11.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夹持件和可转动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错位设置。
12.优选地,所述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套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自由端设置以止挡所述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自由端设置以止挡所述连杆。
13.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于一端设置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扇轮的扇轮驱动电机,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和所述扇轮驱动电机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
14.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扇轮驱动电机和所述扇轮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扇轮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减震件且所述减震件露出于所述凹槽外与所述扇轮驱动电机抵接。
15.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于所述扇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收容腔,所述扇轮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收容腔内的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开关按键板,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外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开关按键板连接的触摸按键。
16.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多个扣持块,多个所述扣持块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面壳上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配合所述扣持块的扣持孔,所述底壳和所述面壳通过所述扣持块和所述扣持孔可拆卸地连接。
17.本技术的方案中,由于传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第一转接件、连杆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输出轴偏心设置,使得第一转接件能够起到曲柄的效果;所述第二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扫风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扫风件的旋转轴线偏心设置,使得第二转接件能够起到摇杆的效果;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杆的相对两端,当扫风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接件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杆带动第二转接件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扫风件上下往复摆动。扇轮产生的气流流经往复摆动的扫风件时产生上下扫风的效果,增加了出风的范围,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风扇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风扇装置的第一装配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风扇装置的第二装配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风扇装置的扫风组件的立体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风扇装置的扫风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风扇装置的第三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
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25.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包括壳体10、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扇轮20和扫风组件30,所述壳体10于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部11,所述扫风组件3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部11内的扫风件31、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扫风件驱动电机3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和所述扫风件31的传动件33,扫风件驱动电机32通过传动件33驱动扫风件31进行摆动从而上下扫风。具体地,所述传动件33包括第一转接件331、连杆332和第二转接件333,所述第一转接件3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334,所述第一转接件331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334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偏心设置;所述第二转接件33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35,所述第二转接件333与所述扫风件31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335与所述扫风件31的旋转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334和所述第二连接轴335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杆332的相对两端。由此,所述传动件33通过第一连接轴334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偏心设置,且通过第二连接轴335与所述扫风件31的旋转轴线偏心设置,第一连接轴334和第二连接轴335与连杆332分别连接,第一转接件331、连杆332和第二转接件333形成曲柄摇杆机构,当扫风件驱动电机32驱动第一转接件331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转接件333往复摆动,进而驱动扫风件31在出风部11内上下摆动从而上下扫风。
27.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传动件33包括依次连接第一转接件331、连杆332和第二转接件333,所述第一转接件3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334,所述第一转接件331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334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偏心设置,使得第一转接件331能够起到曲柄的效果;所述第二转接件33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35,所述第二转接件333与所述扫风件31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335与所述扫风件31的旋转轴线偏心设置,使得第二转接件333能够起到摇杆的效果;所述第一连接轴334和所述第二连接轴335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杆332的两端,当扫风件驱动电机32驱动第一转接件331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杆332带动第二转接件333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扫风件31上下往复摆动,扇轮20产生的气流流经往复摆动的扫风件31时产生上下扫风的效果,增加了出风的范围,提升用户体验感。
28.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接件331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轴334,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上背离所述第一连接轴334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的安装孔。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可以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使得第一转接件331能够跟随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334与安装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的不同侧,以避免干涉。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本体可以为凸轮块或长方体块或圆盘块。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331与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能够使第一连接轴334与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产生偏心的结构都是可以的。
29.可选地,所述扫风件31的端部设有轴杆310,所述轴杆31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扫风件31通过所述轴杆310与所述第二转接件333连接,且所述轴杆310与第二连接轴335偏心设置。具体,壳体10内沿横截面方向可以设置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用于配合轴杆310的轴孔,以将扫风件31可转动地安装。同样地,所述第二转接件333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的所述第二连接轴335,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背离所述第二连接轴335的一侧与轴杆310连接。第二连接本体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轴杆310的装配孔,或者直接将第二连接本体和轴杆310一体成型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可以为凸轮块或长方体块或圆盘块。
30.进一步地,壳体10和所述出风部11呈长条状,所述扫风件31包括沿所述出风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扫风板311、第二扫风板3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扫风板311和所述第二扫风板312的端部的连接板313,所述第一扫风板311和所述第二扫风板312在所述出风部31内上下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有出风槽,连接板313连接于所述第一扫风板311和所述第二扫风板312相对靠近扇轮的一侧,所述轴杆310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13上。所述扫风件31在出风部11内上下摆动时,第一扫风板311和第二扫风板312可以拨动气流分别流向出风部11上方和出风部11下方,从而扩大该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的出风范围。连接板313将第一扫风板311和第二扫风板312连接为一体,且所述轴杆310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13上。
31.可选的,所述出风槽内可以设有多个隔板140,所述隔板140将所述出风槽分隔为沿所述出风部1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出风口。隔板140将出风槽分隔成多个出风口,所述隔板140对气流流出出风部11的流向可以起到导引作用,如此,扫风件31通过自动扫风扩大出风范围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出风的均匀性。
32.优选地,所述连杆33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334和所述第二连接轴335分别套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轴334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轴334的自由端设置以止挡所述连杆332。具体地,第一连接轴334上可以设置安装槽,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轴334的自由端设置,紧固件可以为与安装槽配合的卡簧等结构,紧固件止挡所述连杆332以防止连杆332从第一连接轴334上松脱。同样地,所述第二连接轴335上也可以设置类似的紧固件,在此不再累述。
33.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6,优选地,所述壳体10内于所述扇轮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收容腔110,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扇轮20的扇轮驱动电机120,所述扫风件驱动电机32和所述扇轮驱动电机120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0内。将扫风件驱动电机32和扇轮驱动电机120靠近便携风扇的端部设置有利于布线和检修。壳体10的端部内还可以设有安装件130和电机电路板,安装件130固定于壳体10内并形成用于装设扫风件驱动电机的腔室,扫风件驱动电机32固定在安装件130上并与电机电路板电连接。
34.进一步地,所述扇轮驱动电机120和所述扇轮20之间设置有隔板140,所述隔板140朝向所述扇轮驱动电机120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减震件150且所述减震件150露出于所述凹槽外与所述扇轮驱动电机120抵接。减震件150用于减小扇轮驱动电机120的震动,从而减小噪音。优选地,减震件150为软胶垫,或者其他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件。
3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内于所述扇轮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收容腔160,所述扇轮
20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0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60之间,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收容腔160内的支架164、安装于所述支架164上的电路板165以及与所述电路板165电连接的开关按键板170,所述支架164和壳体10连接,所述壳体10的外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开关按键板170连接的触摸按键,通过操作触摸按键可触发开关按键板170从而控制扇轮20的转速,具体地,支架16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收容腔160内,电路板165通过螺钉锁定在支架164上,从而使得电路板165稳固地固定在第二收容腔160内的预定位置。
36.优选地,所述壳体10包括底壳101和面壳102,所述底壳101上设置有多个扣持块,多个所述扣持块沿所述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面壳102上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配合所述扣持块的扣持孔。底壳101和面壳102通过扣持块和扣持孔进行装配,从而可拆卸地连接。此外,壳体10还包括设置于端部的两个端盖103,端盖103用于封闭壳体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底壳101和面壳102分别包括呈弧形的主壳体及从所述主壳体向外凸伸的导风板,所述出风部11由所述底壳101和面壳102的导风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扇轮20为离心扇轮,位于所述底壳101和面壳102的呈弧形主壳体之间。
37.进一步地,参阅图6,底壳101的弧形主壳体与导风板之间还设有沿所述壳体10长度方向延伸的过线槽104,连接扇轮驱动电机120和扫风件驱动电机32的导线位于过线槽104内,过线槽104顶部还设有固定件105,用于将导线固定在过线槽105内。
38.可选的,所述壳体10内还可以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释放端位于所述出风部11内。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使得吹出的风具有负离子,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的使用体验。可选的,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扇轮20的开启、关闭和转速。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配置遥控器进行控制,方便用户使用。
39.请再次参照附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上还可以设置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将所述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指定位置。如装设在电子设备屏幕上,对位于电子设备屏幕前的用户进行吹风散热,如此,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期间无需将该具有自动扫风功能的便携风扇装置始终佩戴在身上,从而可以提升使用体验。
40.具体地,所述壳体10底部设有可伸缩的第一夹持件41和可转动的第二夹持件42。所述壳体10上于所述出风部11的下方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夹持件41包括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伸缩部及设于所述伸缩部末端的挂钩部,所述第一夹持件41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伸缩部相对于所述壳体10向外拉出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使其复位的弹性偏压,使得所述挂钩部可卡持抵靠于电子设备屏幕的前表面上。其中,伸缩部可以包括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可伸缩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槽内,第一伸缩件和安装槽内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导引结构,第二伸缩件可伸缩滑动地连接在第一伸缩件内,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导引结构,导引结构用于分别导引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使得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的伸缩运动过程中更加平稳。伸缩部相对于所述壳体10超远离壳体10的方向向前拉出时,挂钩部与安装槽的表面之间形成夹持槽410,此时,可以将电子设备屏幕顶端卡入夹持槽410内且挂钩部抵靠于电子设备屏幕的前表面,弹性件的弹性偏压力使得伸缩部有向后缩回的运动趋势,使得挂钩部可以紧紧地卡持在电子设备屏幕的前表面的边缘,实现将便
携风扇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电子设备屏幕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伸缩部也可以仅包括第一伸缩件或第二伸缩件,所述伸缩部同时包括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可以增加伸缩调节的范围。所述本体10下方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一夹持件41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前方上端,所述第二夹持件42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后端下方,所述第一夹持件4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2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夹持件42包括支撑件421、将所述支撑件421与所述连接座可转动连接的枢轴422及套设于所述枢轴422上的复位件,所述支撑件421可绕所述枢轴422转动,所述复位件用于提供使其复位的弹性偏压,使得支撑件421可夹持抵靠于电子设备屏幕的后表面上。所述复位件可以是扭簧,支撑件421的初始位置相对靠近出风部11,当支撑件421从初始位置向远离出风部11的位置转动时,扭簧对支撑件421的弹性偏压可以为支撑件421提供抵靠或夹持在电子设备屏幕后表面的预紧力。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相互错位且共同配合,可以提高便携风扇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电子设备屏幕的夹持稳固性。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