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防爆壳体的框架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4: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防爆壳体的领域。


背景技术:

2.由现有技术已知防爆壳体。de102017112159a1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壳体壁的壳体,其具有内部的空心空间,所述空心空间一方面有助于内部空间的泄压并且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壳体壁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存在对具有薄的壁厚以及大的壳体尺寸而同时确保抗压封装的壳体的需求。
4.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壳体的框架,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爆壳体,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积木式系统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防爆壳体(针对该壳体确定框架)优选根据防爆等级抗压封装构造。壳体包围限界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可以布置有运行设备。所述运行设备可以形成电火花。壳体设置成用于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发生爆炸的情况下使气体和/或颗粒在任何情况下如此冷却地从壳体中离开,使得气体和/或颗粒不能点燃壳体外的气氛。
5.框架具有承载元件。框架可以例如由长形的承载元件构建。承载元件(由所述承载元件可以例如构建框架)可以是型材,尤其是空心型材,例如四边形管。所述承载元件可以尤其是水平布置的形成载体或横梁的承载元件和/或竖直布置的形成支柱的承载元件和/或形成斜撑并且例如对角布置的承载元件。承载元件中,优选至少一些承载元件沿着壳体的棱边延伸。一些实施形式可以具有承载元件,所述承载元件本身是框架形的。所述承载元件可以例如由空心型材构建。
6.承载元件中,至少一个承载元件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这样的承载元件也可以称为接纳承载元件。优选地,承载元件是内部空心的。接纳承载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接纳承载元件限界开口。通过该开口,壳体内部空间与接纳承载元件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流体连接,以便通过将燃烧过的和未燃烧的气体从壳体内部空间导出到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中来减小爆炸压力。
7.框架(该框架至少在一些实施形式中也可以称为骨架载体)一方面具有针对整个壳体结构的承载和稳定化的功能并且另一方面具有基于与壳体内部空间连接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所实现的减压功能。由此,能实现薄的壁厚以及大的壳体尺寸,而同时确保抗压封装。
8.框架优选骨架状地由承载元件构建并且是三维的。框架可以具有由长形的承载元件和如有可能用于连接承载元件的元件组合而成的侧面框架区段,所述侧面框架区段包围限界平坦的面。这些侧面框架区段可以在简单的实施形式中由四个彼此正交地取向的长形的承载元件形成,所述承载元件布置在一个平面中。
9.框架的实施形式可以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的实施形式制造。积木式系统的特征在于,利用特定数量的不同的基本元件类型或基本模块类型可以构建大量(优选三个或更多)框架类型,所述框架类型彼此间在大小方面不同。
10.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框架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承载元件布置成框架或框架的至少一个子结构。固定承载元件,优选将承载元件固定在彼此处,从而能够接着进行取向或能进行与固定迭代的取向。对框架或框架的子结构进行取向。框架或子结构的取向通过承载元件的刚性连接来固定。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取向时平衡框架元件的粗公差。
11.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根据本发明的壳体,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外的优选特征或实施形式由以下说明书得出:在框架中,接纳承载元件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即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的承载元件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可以彼此间流体连接。基于所述连接,在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之间实现气体交换,优选地,当气体从一个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流动至另一个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时,不必使气体绕过壳体内部空间。
12.承载元件可以相连接,以便利用其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以相连接的承载元件的布置结构在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中形成连贯的中间容积。
13.经连接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可以形成不分岔的通道或单重或多重分岔的通道,该通道用作用于来自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波的吸收空间。通道可以用于在壳体内部空间与壳体的环境之间的防点燃击穿的气体交换。通道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优选没有多孔材料。这减少通过通道的流动阻力,从而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发生爆炸时未燃烧的或没有点燃的气体基于点燃的气体的膨胀而可以从壳体的内部空间通过通道推到环境中,而不受到完全填充通道的横截面的材料的阻力。尽管如此,气体仍必须克服优选防点燃击穿的元件的阻力从内部空间压出,利用所述元件封闭通向内部空间的开口或排出开口。
14.不一定所有接纳承载元件必须限界开口,壳体内部空间通过该开口与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流体连接。
15.优选地,框架和/或壳体确定排出开口,壳体内部空间通过该排出开口如有可能间接经由一个或多个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或直接与壳体的环境流体连接、优选防点燃击穿地流体连接。所述流体连接可以在一些实施形式中只有在保护元件,例如爆破片或其他保护体破坏或爆裂或其他释放之后才打开,所述保护元件具有以下任务:遮护排出开口以免受到环境影响、如以免受到污物和/或湿气影响。如果排出开口利用泄压体封闭,则优选存在的保护元件可以遮护泄压体以免受到环境影响,以便保护泄压体以免遭受污物和/或湿气影响。壳体内部空间经由至少一个承载元件内部空间、经由排出开口与壳体的环境的流体连接在一些实施形式中始终是打开的,而所述连接在其他实施形式中可以在爆炸时,例如由于爆破片的破坏自动打开。在又一些其他的实施形式中,由流体连接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构成的通道相对壳体的环境是封闭的,从而通道在爆炸时吸收气体,而不将所述气体输出到环境。
16.排出开口可以利用泄压体、例如格栅或格栅组件防点燃击穿地封闭。优选存在的保护元件可以实现,防点燃击穿的泄压体的窄的孔隙即使在受污染的,例如有灰尘负载的、或潮湿的环境下也不遭受污物和/或湿气影响。
17.在一些实施形式中,可以至少一个承载元件,例如具有或不具有用于在承载元件
内部空间与壳体内部空间之间进行连接的开口的承载元件确定的排出开口。由承载元件确定的排出开口可以如上所描述的那样利用泄压体封闭,其中,泄压体可以是防点燃击穿的,以便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排出开口。由承载元件确定的排出开口可以利用保护元件封闭,其中,所述封闭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或中间容积中发生爆炸的情况下由于保护元件的由爆炸引起的破坏或爆裂而打开,以便通过排出开口释放所述连接。
18.一个或多个承载元件可以具有优选防点燃击穿的、例如管状的罩套,承载元件利用所述罩套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例如横向于承载元件的延伸方向、尤其是纵向延伸方向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
19.接纳承载元件中的用于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之间的流体连接的开口优选利用透气的泄压体封闭。泄压体必须不一定防点燃击穿地封闭开口。在一些实施形式中足够的是,泄压体吸收流过泄压体的气体的一部分动能和/或热能。壳体的内部空间与环境通过的中间容积连接的防点燃击穿性在这样的实施形式中可以通过防点燃击穿的排出开口实现。
20.但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泄压体可以形成火焰阻断结构,其方式为,泄压体例如具有开放的孔隙,所述开放的孔隙形成防点燃击穿的间隙。接纳承载元件中的开口可以利用这样的泄压体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泄压体可以例如利用格栅或格栅组件形成。备选地,泄压体可以例如是无定向线材体、金属泡沫或塑料泡沫或类似物。
21.如果除了在壳体内部空间与中间容积之间连接中防点燃击穿的泄压体以外排出开口也防点燃击穿地封闭,则中间容积中的气体的爆炸不能闪络进入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并且也不能闪络进入环境。如果可以防止中间容积的气体的爆炸,则如有可能可以省却排出开口的防点燃击穿性并且仅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承载元件中的中间容积之间的连接是防点燃击穿的。
[0022]“防点燃击穿地封闭”表示,至少没有气体或颗粒可以穿过防点燃击穿的封闭部,所述气体或颗粒具有一定温度,从而所述气体或所述颗粒可点燃在防点燃击穿的封闭部之后的气氛,尤其是在壳体的环境中的气氛。
[0023]
根据本发明的防爆壳体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框架。在框架处优选固定有面元件(所述面元件也可以称为封闭元件),以便封闭壳体。面元件优选在外部固定在框架处。
[0024]
特别优选地,在壳体处固定有板状的面元件,以便封闭壳体。
[0025]
面元件可以与框架例如焊接和/或粘接。彼此邻接的面元件可以相互连接,尤其是焊接或粘接。在一些实施形式中,壳体尤其是能够以这种方式防点燃击穿地封闭。
[0026]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两个面元件无缝地一件式地相互连接。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壳体具有用于封闭壳体的至少两个侧的至少一个弯曲的或倒棱的板。所述至少两个侧优选包夹例如90
°
的角度。以这种方式,可以省却在两个面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长形的焊缝。
[0027]
优选地,框架和面元件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由于温度更替引起的应力,因为框架和板材料或面元件材料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
附图说明
[0028]
另外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和特征由从属权利要求、下文的描述以及附图得出。
[0029]
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的实施例,图2以透视图示出例如按照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的根据本发明的框架的实施例,图3以透视图示出承载元件的实施例,即,该承载元件可以如何例如使用在按照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框架中,图4示出根据图3的具有焊接上的示例性的泄压体的承载元件,图5示出在取下盖部时看到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根据图1的壳体的透视图,图6以透视图示出盖部的实施例,利用该盖部可以封闭根据图1的壳体,图7示出通过承载元件的另外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8示出通过承载元件的再另外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9a,9b示出阐明图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的面元件的方法,图10a至10d示出示例性的积木式系统的模块,图11a示出由根据图10a至10d的模块组合而成的承载框架的示例,图11b示出通过根据图11b的承载框架的区段的剖面图,图12示出具有根据图11a的承载框架的壳体的示例,图13a至13d示出根据图10a至10d的积木式系统的变型方案,图14a至14g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的另外的实施例和由此构建的承载框架示例,图15a示出根据积木式系统的另外的实施例的框架,图15b至15d示出根据图15a的框架的元件或根据图15e的壳体的元件,图15e示出利用根据图15a的框架构建的壳体,以及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根据本发明的防爆壳体10的一种实施例在图1中示出,该防爆壳体设置成用于使用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11中。壳体10用于接纳部件,例如电子的或电气的结构元件,所述结构元件在运行时可形成针对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源。壳体10包围内部空间12(参见图5),在该内部空间中可以布置上文提及的部件。根据本发明的壳体10优选根据防护等级抗压封装构造。这意味着,不一定必须防止,在爆炸时气体或颗粒可以从壳体内部空间12向外到达环境11中。但从壳体10内部向外引导的间隙必须如此设计尺寸,使得气体或颗粒充分冷却,以便防止在壳体10外的可能有爆炸能力的气氛被点燃。在所述防点燃等级中,壳体10的表面温度即使在壳体10内部发生爆炸或其他(故障)事件的情况下也必须保持低于周围的有爆炸能力的气氛的点燃温度。壳体10可以尤其是满足标准en60079

1(防护等级ex d)或例如满足相应的美国标准。
[0031]
如所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壳体10优选是方形的。该壳体具有彼此相对置的纵向侧13,彼此相对置的端侧14以及底部15(或背部)盖部16(或上侧)。优选地,在至少一个侧面,例如纵向侧13,端侧14,底部15或盖部16中确定排出开口17。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排出开口17确定在端侧14中。根据图1,2和5的实施例在背部15上平放地示出。在壳体10竖立的
情况下排出开口17即位于上方。排出开口17优选利用各一个泄压体18防点燃击穿地封闭,该泄压体例如可以具有格栅结构。
[0032]
壳体内部空间12可以具有至少数升,例如至少100升或至少500升或甚至至少1000升的容积。但原则上所述壳体方案也能够应用于较小的壳体10。
[0033]
如示例性地由图2和5得知,壳体10优选具有骨架状的框架20,该框架形成壳体10的支架。框架20由长形的承载元件21组合而成。
[0034]
框架20可以具有多个平面22a,b,例如第一(例如下部的)平面22a和平行的第二(例如上部的)平面22b,它们通过平坦的框架区段22a,22b形成,所述框架区段由承载元件21组合而成。中间平面是可行的(未示出)。如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优选框架20的每个侧面由,优选平坦的,框架区段形成,所述框架区段包围限界各一个面。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侧面由例如面状的框架元件形成。例如框架的底部可以由面状的框架元件形成。备选地或附加地,承载元件可以在至少一个侧面处例如构造十字地布置(未示出)。
[0035]
承载元件21可以尤其是由一个或多个型材形成。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将矩形空心型材或四边形管用作承载元件。
[0036]
承载元件可以水平坦的横梁21a和竖直的支柱21b形成,所述横梁和支柱平行地沿着壳体10的棱边延伸,如图2和5所阐明的。附加地或备选地,原则上也能够设置具有对角的承载元件(斜撑)的框架20(未示出)。
[0037]
图3示出承载元件21的一个实施例,承载元件在此示例性地是如下承载元件21,该承载元件在根据图1,2和5的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形成支柱21b,该支柱平行于壳体10的纵向侧13布置。
[0038]
承载元件21具有各一个在横截面方面矩形的或正方形的管。所示出的承载元件相应地具有四个纵向侧24和两个端侧25(端部侧)。替代作为承载元件21的基体的矩形管,可以设置其他的具有多边形横截面,例如三角形横截面,五边形横截面,六边形横截面等的管。承载元件21(所述承载元件形成框架20或壳体10的纵向侧13以及端侧14)优选限界各一个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在根据图3的承载元件21a中长形的(例如矩形的)开口27在承载元件21a的长度上分布地布置。经由所述开口27气体能够从壳体内部空间12流动到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中。承载元件21此外具有端侧的联接开口28。端侧的联接开口28用于将承载元件21与同一平面22a,22b的各一个另外的承载元件21连接。经由端侧的联接开口26,承载元件21a与邻接的承载元件21b按照斜接的类型连接,例如粘接或焊接。当然,联接开口26也可以如此布置,使得框架的平面22a,22b的两个横向于彼此取向的承载元件21a对接地彼此相碰。在一种这样的未示出的实施形式中,承载元件具有端侧的联接开口并且由此与另外的承载元件的纵向侧24相碰,所述另外的承载元件在该处具有相应的联接开口。但所述另外的承载元件的端侧的开口应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总体上,因此斜角连接是优选的,因为在该斜角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省却对端侧的开口的防点燃击穿的封闭。因为当在角上建立承载元件21a之间的连接时优选获得防点燃击穿的连接。用于壳体10或框架20的端侧的承载元件21a同样可以具有多个或如所示出(图2和5)一个用于在壳体内部空间12与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之间的流体交换的开口27。
[0039]
图3中所示出的承载元件21a此外具有纵向侧的联接开口29,所述联接开口由于朝向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是上侧的或下侧的联接开口。纵向侧的或上侧的或下侧的联接开口
29用于将承载元件21a与另外的竖直取向的承载元件21b连接,以便在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与所述另外的承载元件21b之间建立流体连接。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端侧的承载元件21a不具有纵向侧的用于与竖直的承载元件21b连接的联接开口,虽然这也是可行的。
[0040]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连接两个平面22a,22b的竖直朝向的承载元件21b具有端侧的联接开口28,所述端侧的联接开口为了连接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而布置在纵向侧的承载元件21a的纵向侧的联接开口29处。
[0041]
承载元件21(所述承载元件如此连接,使得其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原则上可以交换气体,如有可能只有在例如爆裂体破坏之后才交换气体)总体上形成中间容积30。由此这样的接纳承载元件属于接纳承载元件21,所述接纳承载元件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连接成中间容积30。中间容积30不分岔的或单重或多重分岔的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从壳体内部空间12通过承载元件中的开口27和排出开口17引导到自由外部。
[0042]
框架20或壳体10可以具有另外的承载元件21,所述另外的承载元件虽然可以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但不必参与中间容积30或不必形成中间容积30的一部分。这样的另外的承载元件在根据图2的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例如布置在底部侧。
[0043]
为了形成中间容积30,在承载元件21之间的连接部位优选是防点燃击穿的。承载元件21可以相互例如粘接和/或焊接,其中,粘接缝和/或焊缝优选是防点燃击穿的。
[0044]
承载元件21中的通向壳体内部空间12的开口27优选利用泄压体31封闭,如由图2,4和5示例性地得知的。这意味着,至少一大部分气体在穿过开口27时必须穿过泄压体31。用于通向壳体内部空间12的开口27的泄压体31可以与用于排出开口17的泄压体18相同或不同。泄压体31可以是防点燃击穿的。来自壳体内部空间12的气体在经过泄压体31进入中间容积30中之后被如此冷却,使得该气体已经不再能点燃中间容积30中的气氛。接纳承载元件21由此优选具有防点燃击穿的罩套,利用该罩套,接纳承载元件21横向于承载元件21的纵向延伸方向l或沿径向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其中,罩套可以通过承载元件的壁33形成和/或至少区段式地通过防点燃击穿的泄压体31形成。
[0045]
用于通向壳体内部空间12的开口27的泄压体31和/或用于排出开口17的泄压体18可以例如由烧结的金属球,金属粉末,一个或多个彼此叠置的线材织物或铺设层或类似物构成。
[0046]
泄压体18,31优选具有开放的孔隙,所述孔隙的宽度如此小并且所述孔隙的长度如此大,使得来自壳体内部空间12的火焰不能到达框架20的中间容积30中或不能从框架20的中间容积30到达环境。也能够以该方式使得没有灼热的颗粒能到达中间容积30中。
[0047]
泄压体18,31可以由金属的或非金属的材料构造。相关的材料、如金属,陶瓷,玻璃或类似物能够以颗粒,球,丝线或泡沫的形式通过烧结,粘接或机械连接而成型为稳定的主体。泄压体18,30可以尤其是构造为平坦的板。泄压体18,30优选形成防火过滤器,所述防火过滤器气体具有呈孔隙形式的穿通开口,所述穿通开口如此窄且如此长,使得火焰和灼热的颗粒不能穿过。
[0048]
在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中,通向壳体内部空间12的开口27仅布置在一个纵向侧24处。如框架的一种示例的根据图7的另外的长形的承载元件21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所示,承载元件21的实施形式可以在至少两个,或尤其是在竖直的承载元件21b的情况下例如三个,彼此成角度布置的与壳体内部空间12邻接的纵向侧24处具有用于在壳体内部空间12与中
间容积30或壳体10的环境11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开口27。这些开口27可以利用泄压体31封闭,优选防点燃击穿地封闭。
[0049]
框架的实施形式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元件21,在所述承载元件中,承载元件21的主体本身形成支架或骨架状框架作为用于泄压体31、尤其是板状泄压体31的载体。
[0050]
框架20的实施形式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元件21,所述承载元件是型材状的或管状的孔隙开放的泄压体31。一种相应的实施例在图8中以横截面示出。泄压体31可以例如由孔隙开放的板组合而成,所述孔隙开放的板可以例如相互焊接或粘接。
[0051]
承载元件的其他实施例(未示出)单独地(如有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泄压体)不形成罩套,尤其是防点燃击穿的罩套。相反地,承载元件的侧向开口只有在与面元件连接时才封闭,从而承载元件与面元件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
[0052]
可以存在承载元件21,所述承载元件虽然以其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贡献于中间容积30,但不具有直接的通向壳体内部空间12的开口27。这样的承载元件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例如在下部的平面22a中布置在端侧14处。但这些承载元件以及所述实施例的布置在上部的平面22b中的端侧的承载元件21可以具有空隙36,以便确定壳体10的排出开口17。
[0053]
框架20形成用于壳体10的支架(geruest)。面元件37至40可以形成框架的外部的覆板。用于纵向侧13,端侧14,底部15和盖部16的面元件37至40可以固定在框架20处。原则上如下实施例也是可行的,在所述实施例中,面元件37至40布置在框架20中并且固定在框架20处。框架则形成外部的骨架(未示出)。
[0054]
根据图1的壳体利用板状的面元件37至40封闭,所述面元件可以固定在框架20处。图1和5示出根据图2的示例性的框架20,其带有由板37,38构成的覆板,所述板在纵向侧以及端侧封闭壳体。另外的板39在底部侧封闭壳体10。尤其是,在纵向侧以及端侧封闭壳体的板37,38可以固定在框架20处。板37,38可以尤其是点状地或线形地与承载元件21连接,例如借助于点状或线形的焊缝或焊接部位41。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和5的用于纵向侧13和端侧14的板37,38借助于点焊41与承载元件21连接。
[0055]
用于纵向侧13和端侧14和底部15的板、尤其是板37至39可以彼此间连接,例如相互焊接和/或粘接。板37至39可以例如相互连接,从而在板37至39之间构造有防点燃击穿的间隙或密封缝42,以便将爆炸限界于壳体的内部空间。板37至39不一定必须与框架或与承载元件21确定防点燃击穿的间隙,但在一些实施形式中可以是这样的,其中,则如有可能可以省却防爆的密封缝41。
[0056]
彼此邻接的板37至39可以无缝地一件式地相互连接。用于制造壳体10的一种可行方案例如在图9a,9b示出。在那钣金状的基本材料沿着通过虚线所示出的线弯曲,以便形成三个彼此邻接的板37,39并且由此形成壳体10的罩套的一部分。沿着虚线省却了长形的焊缝的构造,所述焊缝必须是密封的。当然,钣金材料在实施例中也可以仅沿着线弯曲,以便形成面元件用于封闭壳体10的横向于彼此构造的侧面。
[0057]
优选地,框架20和面元件37至40,优选至少用于壳体10的端侧14和纵向侧13的面元件37,38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例如不仅框架30,而且面元件37至40可以由铝,钢或塑料或复合材料构成。如果框架30和面元件37至40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热膨胀系数是相当的,这避免了应力。
[0058]
为了确定至少一个排出开口17,一个或多个面元件37至4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空隙
43。
[0059]
泄压体(借助于所述泄压体可以封闭排出开口17)可以如所示出的那样布置在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中。备选地,泄压体18可以在外部固定在面元件38处,以便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排出开口17。
[0060]
在面元件37至40中的一个或多个面元件中可以布置有用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中的部件的接触导通的电的通过引导部或用于传递运动的机械的通过引导部。这些通过引导部(未示出)是防点燃击穿的,以便防止在面元件37

40的、通过引导部布置所在的部位处壳体内部的爆炸闪络进入环境中。
[0061]
可行的是,使得在壳体内部空间12与壳体10的环境11之间的通过中间容积30的连接防点燃击穿,其方式为,承载元件21中的用于将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与壳体内部空间12连接的开口27防点燃击穿地封闭。备选地或附加地,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17可以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所述排出开口在中间容积30与壳体10的环境11之间建立连接。
[0062]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不仅承载元件21中的开口27防点燃击穿地封闭,而且排出开口17防点燃击穿地封闭。如果中间容积30中的气体点燃,例如由于承载元件21的壁达到点燃温度,则气体可以基于排出开口17的防点燃击穿的封闭在任何情况下如此冷却地离开排出开口17,使得所述气体不能点燃壳体10外的气氛。在取消排出开口17的防点燃击穿的封闭的情况下例如要确保,中间容积30中的气体不能被点燃。
[0063]
备选于或附加于形成具有防点燃击穿的泄压体31的承载元件21的防点燃击穿的罩套(该罩套横向于承载元件21的纵向延伸方向l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在壳体内部空间12与中间容积30之间的连接可以不是防点燃击穿的。仅所述一个或多个排出开口17防点燃击穿地封闭。
[0064]
在又另外的实施形式中,不存在排出开口17。接纳承载元件21中的内部空间开口27则可以部分地利用泄压体31封闭,所述泄压体可以是防点燃击穿的,但在一些实施形式中不必是防点燃击穿的。通过利用泄压体31至少部分或全面地封闭内部空间开口27确保,气体在穿过内部空间开口27进入中间容积30中的过程中冷却,其中,通过泄压体31吸收热可以有助于冷却,并且如有可能在从泄压体18进入中间容积30中时的爆炸可以有助于冷却。例如焦耳

汤姆孙效应可以变得有效。
[0065]
中间容积30或通道和/或每个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优选具有比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更大的表面

容积比,从而从内部空间12中穿入的气体比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中的气体更好地冷却。
[0066]
对于排出开口17的防点燃击穿的封闭(如图5中所示),基于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布置在承载元件21中的泄压体18,端侧的板38必须围绕排出开口17与端侧的承载元件21a,21b如此连接,使得避免流出如下气体,所述气体如此热,使得所述气体可以点燃壳体10外的气氛。这例如可通过构造在板38与承载元件21a,21b之间的防点燃击穿的间隙或通过密封缝实现,所述密封缝将板38与端侧的承载元件21a,21b连接。
[0067]
优选地,从壳体内部空间12到环境11中的可能的流出路径局限于这样的流出路径,所述流出路径引导通过中间容积30。优选地,尤其是面元件37,38,39,40没有这样的开口,所述开口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与环境11之间建立气体连接,而气体不必经过通过框架20的接纳承载元件21形成的通过中间容积30的路径。
[0068]
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与环境11之间的中间容积的中间连接的优点在于,气体在爆炸时在壳体内部空间12内部的大量部位处进入中间容积30中并且原来的到环境11中的连接结构可以布置在中央的部位处。在一些实施形式中,仅所述一个排出开口17或所述多个排出开口17的封闭部必须是防点燃击穿的并且不可以超过最大表面温度,以便避免在封闭部处的气氛被点燃。此外,中间容积30形成针对来自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的压力波的吸收空间。通过爆炸释放的动能和热能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大量泄压体在气体穿过泄压体进入中间容积30中时被吸收。
[0069]
如由图5示例性地得知的,壳体10可以具有用于固定盖部16的框架形的法兰45。法兰45与纵向侧的板37和端侧的板38优选焊接和/或粘接,从而焊缝和/或粘接缝是防点燃击穿的。备选于或附加于在一方面法兰45和另一方面纵向侧的和端侧的面元件37,38之间的密封缝的构造可以在一方面法兰45与另一方面纵向侧的和端侧的板37,38之间确定防点燃击穿的间隙。
[0070]
可以省却在承载元件21与面元件37,38之间确定防点燃击穿的间隙。在其他情况下可以足够的是,也在法兰45与上部的平面22b的承载元件21之间确定防点燃击穿的间隙,尤其是扁平间隙,以便使壳体在该部位处防点燃击穿地构造。
[0071]
法兰45可以具有螺纹孔46或其他机构,以便将盖部16与法兰45连接。螺纹孔46可以与用于固定盖部16的固定栓一起形成防点燃击穿的间隙。在法兰45与盖部16之间可以确定防点燃击穿的间隙、尤其是扁平间隙。
[0072]
盖部16(如针对示例性的根据本发明的壳体10可以使用的那样)由图6示例性地得知。盖部16具有板状的面元件40。盖部16可以具有稳定化的中间板47,所述中间板可以具有留空部。但盖部46在没有中间板47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够用的。盖部板40具有边缘区域49,在该边缘区域中布置有用于固定栓的开口,所述固定栓与法兰的螺纹孔46共同作用。边缘区域49设置成用于与法兰45一起形成防点燃击穿的间隙,尤其是扁平间隙。
[0073]
在盖部16的内侧上可以布置有支撑框架16a。支撑框架的支撑框架元件16b但不贡献于中间容积30。相同情况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适用于底部15的支撑框架15a的支撑框架元件15b。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底部15的支撑框架元件15b同样可以是框架20的承载元件21并且参与中间容积30。这意味着,支撑框架元件15b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与下部的平面22a的端侧的和纵向侧的承载元件21流体连接。
[0074]
在使用时,盖部16与在图5中所示出的壳体主体的其余部分固定连接,其中,对此使用相应的连接器件,如夹子、螺纹件(如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或类似物。在壳体内部空间12中设有可以形成点燃源的部件、如继电器、晶体管、电阻或类似元件,它们在运行时可以加热。如果壳体10位于有爆炸能力的气氛中,则可燃的或有爆炸能力的气体可以到达壳体内部空间12中。如果所述气体在那被点燃,则发生的爆燃导致参与的气体爆炸。通过承载元件内部空间形成的中间容积优选没有可形成点燃源的电气的或电子的部件。如果在中间容积中根本上布置有部件,则这些部件优选构造为本质安全的。
[0075]
所述气体在此冷却地通过承载元件21中的开口27流动到中间容积30中并且从那经由排出开口17流动到自由外部。由于爆炸,如有可能存在的爆破片可以破坏。无论如何,最晚在壳体内部空间12与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之间的流体连接是敞开的。现在气体可以从壳体内部空间12流动到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中。
[0076]
在进入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中时,气体冷却。如果通入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中的开口27利用孔隙开放的泄压体31封闭,则这更加导致冷却,尤其是通过到泄压体31上的热传递导致冷却。在壳体10的实施形式中,封闭(覆盖)开口27的泄压体31本身可以不是防点燃击穿的,但至少可以,例如通过吸收热能,导致气体的一定的冷却,如果该气体通过开口27进入中间容积30中。
[0077]
如果泄压体31防点燃击穿地封闭开口27,则气体或颗粒在穿过泄压体31时冷却到如此程度,使得到达中间容积30中(该中间容积是通道,如有可能是多重分岔的通道)的气体不再是中间容积30中的或壳体10的环境11中的针对有爆炸能力的气体的点燃源。
[0078]
如果泄压体18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排出开口17,则气体在穿过泄压体18时冷却到如此程度,使得从中间容积30或壳体内部空间12通过排出开口17到达的气体或颗粒不再是壳体的环境中的针对有爆炸能力的气体点的点燃源。
[0079]
由于爆炸引起的过压由此通过如下方式减小,即,气体在爆炸时可以从壳体的内部空间12通过承载元件21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27进入中间容积30中,由此已经可以经历第一冷却。压力波可以由此部分地被中间容积吸收。中间容积30中的过压经由排出开口17减小,如果存在这样的排出开口。
[0080]
如果承载元件21中的开口31不防点燃击穿地封闭或中间容积30中的气体出于其他原因是有爆炸危险的,例如由于承载元件21的内部表面潜在地可以变得这样热而使得气体在其中点燃,则优选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17防点燃击穿地封闭。
[0081]
优选地,通过彼此间连接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形成的通道30的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没有多孔材料,以便使通道30内的气体克服小的阻力。在爆炸时,例如在大容积的壳体10的角中,可以由此例如没有点燃的气体,例如来自相对置的角的气体因此以总体上小的阻力通过开口27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出来,通过通道30并且从排出开口17喷出。
[0082]
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适用于制造具有壳体内部空间12的尤其是大的壳体10,该壳体内部空间具有大于或等于100升,大于或等于500升或甚至大于或等于1000升的容积,尽管如此,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也能用于较小的容积。
[0083]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100的一种实施例的积木式模块,其用于制造不同大小的框架20。图11a示出由积木式系统100的模块构建的框架20的示例,并且图12示出借助于根据图11a的框架20构建的壳体10的示例。除了主要区别(即图10至12涉及积木式系统100或由此或借此构建的框架20和壳体10)以外,与根据图1至9的实施例的可能区别由下文的描述得出。否则对于积木式系统100或由此构建的框架20或壳体10的可能的实施例的细节的描述可以考虑针对根据图1至9的实施例的描述。
[0084]
积木式系统100的第一模块101是接纳承载元件21,该接纳承载元件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和开口。该开口可以在第一模块101的模范件(或样本,即exemplaren)中作为内部空间开口27用于壳体内部空间12与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的流体连接。开口优选防点燃击穿地利用泄压元件31封闭。
[0085]
积木式系统100的第二模块102用于连接一个平面中的两个相邻的、沿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接纳承载元件21。
[0086]
积木式系统100的第三模块103用于连接一个平面中的两个相邻的、在角上布置的接纳承载元件21。第二模块102和第三模块103同样形成框架20的承载元件21。第二模块102
和第三模块103可以具有第一连接通道区段50a,以便将一个平面的相邻的承载元件21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相互连接。在相邻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之间的连接优选相对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是防点燃击穿的,从而中间容积30中的爆炸不能闪络进入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中。一个平面的连接的接纳承载元件21形成平坦的二维的第一框架区段22a。利用相同的第二和第三模块102,103,另外的接纳承载元件21可以经由另外的平行的平面中的第二连接通道区段50防点燃击穿地连接为平坦的、二维的第二框架区段22b。第二和第三模块102,103具有连接接片(或连接筘条,即verbindungssteg)51。在第二或第三模块102,103中,连接接片51将第一连接通道区段50a刚性地与第二连接通道区段50b连接。框架区段22a,22b经由第二和第三模块102,103的连接接片51连接为三维的、骨架状的框架20。第二和第三模块102,103可以与第一模块类型101的邻接的接纳承载元件21例如焊接连接和/或粘接连接。
[0087]
积木式系统100的长形的接片状的第四模块104设置成用于,在第一框架区段22a内将第二模块类型102的相对置的承载元件连接,从而获得篮形的三维的框架20,如在图11a中所示出的。第四模块104和相对置的第二模块102可以例如分别利用螺纹连接来连接。第二模块的用于螺纹连接的相应的区段在图10b中被遮盖。相应的用于螺纹连接的区段52在图14c中依据积木式模块的另一种实施例阐明。
[0088]
根据图11a的由积木式系统100的模块101,102,103,104组合而成的篮状的框架20的平坦的第一框架区段22a和平坦的第二框架区段22b具有各一个连贯的中间容积30a,30b,所述中间容积由接纳承载元件21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6和连接通道区段50a,50b的内部空间形成。图11b为了阐明而示出通过图11a中的剖切平面s的剖面。中间容积30a,30b彼此间不直接连接,从而气体从一个中间空间30a至另一个中间空间30b必须绕过壳体10的内部空间26。
[0089]
积木式系统100允许,由四个基本类型101,102,103,104的积木式模块(如图10a

10d中所示出的)制造不同长度的篮状的框架20。
[0090]
第二模块101、第三模块103和第四模块104可以在长度方面和如有可能在用于与面元件37至39连接的连接区段53的数量方面相适配地提供,以便可以制造不同宽度的和/或不同深度的框架20。对于积木式系统100优选设置成,第一模块101的长度不变化,而是该第一模块形成等同件,不同数量的该等同件沿宽度方向和/或沿长度方向布置,以便制造不同宽度的和/或长度的框架20。
[0091]
用于封闭壳体10的面元件37至40与框架20的连接可以经由面状的连接区段53实现。第二模块102和/或第四模块104可以例如具有连接区段53,如在根据图10b至10d的实施例中所示。第二模块102和第四模块104的连接区段提供优选各一个平坦的斑状的、例如矩形的、尤其是正方形的连接面54,以便与面元件37,39一起形成斑状的连接区域。第三模块103具有角形的连接区段55。备选地或附加地,连接区段53,55可以是积木式系统100的与第二,第三和/或第四模块102,103,104分开的模块。相应的实施例在图14c和14d中示出。第二,第三或第四模块102,103,104的连接接片51在这样的实施形式中在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布置在提供连接面54,56的分开的模块与面元件37,38,39之间。
[0092]
连接区段53,55可从壳体10或框架20的内部空间12接近,从而可以与面元件37至39从内部空间12进行螺纹连接。备选于或附加于螺纹连接,连接区段53,55的连接面54,56
可以与面元件37,38,39粘接和/或焊接。单纯的螺纹连接相对于单纯的焊接连接和/或粘接连接基于潜在地更高的强度是优选的。
[0093]
彼此分开的连接面54,56斑形地是平坦的,例如如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那样是正方形的,或是成角度的。这相对于具有连接面的变型方案(所述连接面作为条在第二,第三或第四模块102,103,104的纵向延伸部上相连)具有以下优点:由此可以平衡面元件37,38,39和/或模块102,103,104的粗公差。
[0094]
即使在连接区段53,55与面元件37,38,39之间设置有螺纹连接(其孔穿过面元件37,38,39),尽管如此仍必须确保壳体10的防点燃击穿性。这可以,如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那样,通过确保孔中在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的足够长的螺纹间隙来实现。
[0095]
面元件为此优选具有由带有恒定薄的壁厚的钣金构成的基本材料60,该基本材料具有完全封闭壳体10的侧面的外形尺寸。在外侧处条形的(如所示出的那样)或备选地斑状的加强钣金区段61固定到钣金60上,例如粘接和/或焊接到基本材料60上。加强钣金区段61的厚度单独或与基本材料60的厚度一起在尺寸设计上足以为了防点燃击穿性提供防点燃击穿的螺纹间隙。加强钣金区段61在外部的安置具有以下优点: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中爆炸时基本材料60压抵加强钣金区段61。因此,与当加强钣金区段61在内部空间12中布置在基本材料60的内侧上相比,在加强钣金区段61与基本材料6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重要性更小。
[0096]
在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框架20时,例如在借助于图10a至10d中的积木式系统100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框架时,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其中,这示意性地在按照图16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200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示出:元件101,102,103,104,21可以如此固定在彼此处(步骤201),从而仍能对框架20或框架20的子结构进行取向。可以对框架20或子结构进行取向(步骤202)并且将取向固定(步骤203)。元件的固定201和取向202可以逐步地进行,其方式为,首先框架的子结构通过元件的固定201,子结构的取向和取向的固定来建立并且接着添加另外的元件,对由此产生的子结构进行取向并且将所述取向固定。备选地,可以首先固定所有元件,以便形成框架。然后对框架进行取向并且接下来将所述取向固定。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该取向平衡框架20的构件的相对粗的公差。在框架子结构或框架20的取向之后,元件可以彼此刚性地固定,以便固定框架子结构或框架20的取向并且最后完成承载框架20。
[0097]
接着,面元件37,38,39可以在连接区段53,55处固定。面元件37,38,39沿着壳体10的棱边相互密封地焊接和/或粘接。法兰45与面元件37,38焊接和/或粘接,该法兰用于在面元件37,38与盖部40之间的连接。法兰45可以同样如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那样例如由长形的型材、例如矩形空心型材制成。在法兰45与盖部40之间优选构造有扁平间隙,以便在该部位处确保防点燃击穿性。
[0098]
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本技术中说到盖部16,这不一定表示,壳体10确定为在一个取向下使用,在该取向下盖部16向上封闭开口。
[0099]
图12例如示出壳体10,该壳体具有带有来自根据图10a至10d的积木式系统100的模块101,102,103,104的框架20以及由面元件37至39构成的覆板。在面元件38处布置有底脚60,壳体10可以立在该底脚上。为了封闭壳体,例如可以使用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盖部16,如结合图6所描述的那样。
[0100]
在根据图12的壳体10的上侧中设置有排出开口17,以便将第一中间容积30a和第
二中间容积30b与壳体10的环境11连接。排出开口17可以利用爆破片封闭。积木式系统100可以具有附加于根据图11a的模块的第五模块(未示出),该第五模块是具有用于形成排出开口17的开口的接纳承载元件21。备选地或附加地,带有开口27的相应的朝向的第一模块101的模范件可以形成具有排出开口的接纳承载元件21。备选地或附加地,在使用积木式系统100时可以设置成,必须在第一模块101的模范件中提供排出开口,例如分离出排出开口或释放出排出开口。
[0101]
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的实施形式具有由材料钢,铝或塑料构成的模块101,102,103,104并且可以为了制造用于覆板的承载框架20由钢板、铝板或塑料板形成。
[0102]
图13a至13d阐明根据图10a至12的积木式系统100的实施形式的变型方案。第一模块101如根据图10a的第一模块那样具有空心型材作为基体并且区别于根据图10a的实施例具有焊接上的和/或粘接上的法兰区段63,所述法兰区段借助于开口设置成用于两个相邻的接纳承载元件21的螺纹连接。根据图13a

13d的实施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建立用于固定法兰区段63的焊接连接,而不用使接纳承载元件21已经组合成框架20。接纳承载元件21可以借助于螺纹连接在组合而成的接纳承载元件21的组合和取向之后压到彼此上,其中,第二模块102,(该第二模块基本上相应于如结合图10b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在相邻的接纳承载元件21之间夹紧。在此,第一模块101,第二模块102或附加的元件的区段(所述附加的元件可以称为密封区段64或密封元件64)变形,以便至少如此封闭在相邻的接纳承载元件21之间存在的间隙,使得气体和/或颗粒可以通过间隙在任何情况下无法点燃地离开中间容积。第二模块102可以独立于此地是铸造件。仅具有沿唯一的方向朝向的开口的第二模块102的设计(也参见根据图14c的实施例)利用简单的工具可实现这一点。
[0103]
在图14a中透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框架20,该框架利用根据图10a至12的积木式系统100的变型方案制造。积木式模块101至104b在图14b至14f中示出。具有连接接片51的角模块103(如在图10c中所示出的)在该积木式系统100中不存在。取而代之,具有连接通道区段50的角模块103(参见图14b)在平坦的框架区段22a或22b中在角上连接相邻的接纳承载元件21(由所述接纳承载元件构建框架20),而非将平坦的第一框架区段22a和平坦的第二框架区段22b相互连接。根据图14c的第二模块102与图10b中所示出的第二模块102的区别在于,根据图14c的第二模块102缺少连接区段53。所述连接区段如图14d所阐明的那样由与第二和第四模块102,104a,104b(图14c,14e和14f)分开的模块105形成,该模块具有缝隙状的接纳部65,在该接纳部中接纳第二或第四模块102,104a,104b。
[0104]
第四模块104可以在至少两个变型方案104a,140b中存在,其沿框架的纵向方向或沿框架20的横向方向连接相对置的第二模块102的模范件。第四模块的变型方案104a可以借助于形状配合区段66(例如切口)而设置成用于,确定针对第四模块的沿横向方向朝向的变型方案104b的模范件沿着第四模块104a的模范件的长度的特定的位置,该第四模块沿纵向方向朝向。
[0105]
否则,对于根据图1至12的实施形式的描述可以考虑用于描述框架20的细节,所述框架如由图14a至14g可见那样构建。尤其是,第一模块101,即接纳承载元件21可以如结合根据图10a至12的实施形式所描述的那样构造。根据图13a至13d的变型方案也可以在根据图14a至14g的实施例中使用。
[0106]
图15a至15e阐明根据图14a至14g的框架20的变型方案的示例以及由此形成的防
护等级抗压封装的防爆壳体10。积木式系统100的实施形式(由所述积木式系统构建根据图15a的框架20),在没有用于连接相对置的第二模块102的第四模块104,104a,104b的情况下以及在没有用于与面元件37,38,39螺纹连接的连接区段53,55的情况下是够用的。由两个相邻的连接接片51和布置在其之间的接纳承载元件21形成的单元格或开口设置成用于,通过钣金元件67(参见图15b)封闭,钣金在所述钣金元件中成型,以便交替地构造深度筋部68和高度筋部69。深度筋部和高度筋部68,69地纵向延伸方向优选平行于接纳承载元件21的纵向延伸方向或横向于连接接片51的纵向延伸方向取向。优选地,钣金元件67是梯形钣金元件,这在一些区段中可实现在梯形钣金与模块102的模范件的邻接的连接接片51之间的直线的焊缝和/或粘接缝。每个钣金元件67布置在与钣金元件67相关联的单元格或开口中。钣金元件67与相邻的第二模块102(该第二模块示例性地在图14c中示出)和平行的接纳承载元件21连接,例如借助于焊接连接和/或粘接连接来连接。
[0107]
壳体10可以如根据图12的壳体10那样在上侧处具有排出开口17和/或如在图15e中所示出的那样侧向的排出开口17。这些排出开口通过侧向的接纳承载元件21和钣金元件67中的相应的空隙形成,该钣金元件封闭单元格,所述单元格限界接纳承载元件21。
[0108]
即使第二模块102在根据图15a的框架中,如示例性地在图14c中所示出的那样,可以具有用于与第四模块104螺纹连接的机构52,所述机构对于形成背壁的面元件39的稳定化而言优选不是需要的。面元件39优选不是平坦的钣金元件,而是具有成型进入的深度筋部68和高度筋部69的钣金元件70,例如梯形钣金元件(参见图15)。深度筋部68和高度筋部69的纵向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框架区段22a的纵向延伸方向。面元件39与形成第一框架区段22a的元件、尤其是接纳承载元件21优选焊接和/或粘接,以便防点燃击穿地封闭通过第一框架区段22a确定的开口。
[0109]
棱边开口借助于构造棱边的角钣金71(参见图15d)封闭,所述角钣金与角模块103以及第二模块104焊接和/或粘接。
[0110]
图15a至15e阐明用于制造框架20或壳体的积木式系统,所述框架或壳体在一些实施形式中设置,侧向的面元件37由单个的、始终相同的钣金元件67,71构建。
[0111]
在元件之间的焊接连接和/或粘接连接可以形成密封缝,该密封缝封闭在要连接的元件之间的所有间隙,以便在所述部位处,当没有能点燃的气体或颗粒应在所述部位处流出时,可以省却防点燃击穿的间隙、尤其是扁平间隙。如果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应防点燃击穿地与中间容积30,30a,30b分开,即如果承载元件21中的内部空间开口27利用透气的但防点燃击穿的泄压体31封闭,则密封缝可以例如设置在承载元件21之间的相碰部位处。
[0112]
尽管各图示出方形的框架20和壳体10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框架20或壳体10的实施形式可以在至少一个角上限界内部空间12。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壳体10可以包围限界l

形的壳体内部空间12。积木式系统100的如下实施形式是可行的,所述实施形式实现选择性地提供具有方形的内部空间12或由壳体10在角上限界的内部空间12、例如l形的或u形的内部空间12的壳体。
[0113]
框架20的所示出的实施形式形成内部骨架,因为面元件在外部固定在框架元件上。备选地,框架可以形成外部骨架或支承结构,在该外部骨架或支承结构中面元件37至39封闭内部空间12并且面元件37至39在爆炸情况下朝所述外部骨架或支承结构向外挤压。
[0114]
根据本发明给出一种用于防爆壳体10的框架20。框架20由承载元件21组合而成。
优选地,作为承载元件21使用四边形管,所述四边形管设有长形的矩形的开口27,所述开口优选通过焊接上的或其他方式固定的防点燃击穿的格栅31封闭。所述实施形式的四边形管21连接成骨架状的框架20,该框架承载壳体结构(承载框架)。优选金属板37至40(例如不锈钢或铝)亦或塑料板通过粘接和/或焊接固定到框架20的外侧上,由此封闭壳体10。在壳体10的适合的部位处,如在底部15处或在端侧14处优选设置有排出开口17,所述排出开口可以利用防点燃击穿的格栅31封闭。根据本发明,借助于起承载作用的且起稳定化作用的承载框架20(该承载框架同时有助于减压)可实现面元件37至40、例如板的薄的壁厚,以及大的壳体尺寸,而同时确保抗压封装。
[0115]
附图标记列表:10壳体11环境12壳体内部空间13纵向侧14端侧15底部15a支撑框架15b支撑框架元件16盖部16a支撑框架16b支撑框架元件17排出开口18泄压体20框架21承载元件21a支柱21b横梁22a第一平面/第一框架区段22b第二平面/第二框架区段24纵向侧25端侧26承载元件内部空间27开口(内部空间开口)28端侧的联接开口29纵向侧的联接开口30中间容积/流动通道30a中间容积30b中间容积31泄压体33壁
36空隙37面元件38面元件39面元件40面元件41缝、部位42密封缝43空隙45法兰46螺纹孔47中间板49边缘区域50连接通道区段50a连接通道区段50b连接通道区段51连接接片52用于螺纹连接的区段53连接区段54连接面55连接区段56连接面60基本材料61加强钣金区段62底脚63法兰区段64密封区段65接纳部66形状配合区段67钣金元件68深度筋部69高度筋部70钣金元件71角钣金100积木式系统101第一模块102第二模块103第三模块104第四模块104a第一变型方案
104b第二变型方案105第五模块200方法201步骤202步骤203步骤l纵向延伸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