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2-15 02: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所述第一抗拉件(1)和所述第二抗拉件(2)均为柔性的条形结构;所述第一抗拉件(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半环(10),所述第二抗拉件(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半环(20),所述第一半环(10)和所述第二半环(20)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半环(10)和所述第二半环(20)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且所述第一半环(10)在所述第二半环(20)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所述第二半环(2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件(1)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三半环(11),所述第三半环(11)和所述第一半环(10)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三半环(11)和多个所述第一半环(10)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半环(11)和所述第一半环(10)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拉件(2)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四半环(21),所述第四半环(21)和所述第二半环(20)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四半环(21)和多个所述第二半环(20)交错设置;所述第四半环(21)和所述第二半环(20)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且所述第三半环(11)在所述第四半环(2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所述第四半环(21)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件(1)和所述第二抗拉件(2)均为呈连续s形弯折的条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半环(10)的轴向,所述第一抗拉件(1)和所述第二抗拉件(2)间隔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件(1)为多个,沿所述第一半环(10)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抗拉件(1)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一抗拉件(1)的投影重合;和/或,所述第二抗拉件(2)为多个,沿所述第二半环(20)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二抗拉件(2)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二抗拉件(2)的投影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0)和所述第二半环(20)之间设有沿所述第一半环(10)的轴向延伸的加强筋。8.一种施工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连接筋(4),所述连接筋(4)为螺旋状且所述连接筋(4)沿其轴向螺旋延伸;所述连接筋(4)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筋(4)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位置相对且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4)形成的螺旋的内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加强筋。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施工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构件组件还包括沿所述连接筋(4)的轴向延伸的支撑筋(5),所述支撑筋(5)固定于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的靠近所述第一侧的施工构件(3)内;所述连接筋(4)的第一侧绕接于所述支撑筋(5)上。
11.一种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用于施工权利要求8

10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3)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4)的第一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在靠近连接筋(4)的第一侧的施工构件(3)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并使得连接筋(4)的第二侧外露于该支撑模板外,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中的另一个施工构件(3)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4)的第二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在外露于混凝土外的连接筋(4)以及靠近连接筋(4)的第二侧的施工构件(3)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3)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4)的第一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的步骤中:在支撑骨架上安装支撑筋(5),再沿支撑筋(5)的长度方向将连接筋(4)螺旋绕接于支撑筋(5)上,以将连接筋(4)的第一侧固定于支撑筋(5)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施工构件结构包括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均为柔性的条形结构;第一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半环,第二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半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开口朝向相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且第一半环在第二半环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二半环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本发明的施工构件结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相邻两施工构件连接处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且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式较为繁杂,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荐 王玉果 贾俊峰 孙亚刚 李斌 张志新 皇甫海军 任张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