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


背景技术:

2.气胸、胸腔积液、血气胸是胸腔内积聚了异常的气体、液体(体液或/和血液),导致患者呼吸、循环障碍,此类疾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对于此类疾病急救原理为:将胸腔内气体或/和液体引流出体外,可迅速缓解病情避免死亡,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现有技术中,用于此类疾病急救的医疗器械分为穿刺针与引流管,但两者都存在弊端,具体如下:
4.穿刺针,将穿刺针刺入胸腔,此操作简单、易行,但存在以下弊端:1、穿刺针过细,影响引流的速度,引流效果不佳。
5.2、穿刺针的针尖易损伤胸腔脏器。如:胸腔内聚集的气体或/和液体引流出体外后肺脏膨胀,针尖可能损伤肺脏,导致医院性损伤,加重病情。
6.引流管,理论上操作包括: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各层组织直至胸腔建立通道,引流管通过此通道放入胸腔并固定。根据引流管直径可分为多种型号,可供医师按需适当选择。引流管直径普遍大于穿刺针,引流效果好。但因引流管直径较粗,导致以下弊端:
7.1、培训医师成本高。因引流管操作过程复杂,需要急救人员或医师长时间反复练习,培训时间长、培训成本高。
8.2、操作步骤多,操作时间长。
9.3、操作不可靠。医师完全凭个人的经验及感觉分离各层组织直至胸腔建立通道,操作过程中个人因素影响较大。
10.4、患者疼痛感强烈。即便在操作中使用了局部麻醉,患者依旧能感觉到操作带来的疼痛,且需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忍受疼痛。
11.5、表皮伤口较大。皮肤需切开3~5cm,术后伤口较大,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12.(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3.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解决了操作不方便、引流效果差、术后伤口大、易损伤患者等技术问题。
14.(二)技术方案
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包括:
16.覆膜及直径可变的弹性结构,所述覆膜和所述弹性结构形成管壁完整的管道结构;
17.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套设在管道结构内部或外部。
18.可选地,所述覆膜套设在所述弹性结构外或贴设在所述弹性结构内壁,或内嵌所
述弹性结构。
19.可选地,所述管状结构为穿刺针,所述穿刺针远离人体内部的一端设有抵挡结构和/或推入结构。
20.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
21.可选地,所述弹簧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弹簧其他处的直径;所述覆膜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侧孔。
22.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多个弹性的开口线圈,各开口线圈依次贴设在覆膜上。
23.可选地,所述覆膜的体内端超过弹性结构。
24.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和/或覆膜上设有多个用于穿设管状结构的固定结构,各固定结构沿管道结构轴向依次排列。
25.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为设在弹簧的线圈上的多个连接孔,各连接孔沿弹簧轴向依次排列,所述弹簧通过各连接孔穿设在管状结构上。
26.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为设在弹性结构和/或覆膜上的环绕结构、卡扣结构和连接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27.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设在弹性结构或/和覆膜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设在管状结构上,所述弹性结构穿设在管状结构上。
28.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为设在弹性结构内壁的第一凸起;
29.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为设在管状结构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卡扣配合连接;
30.或者,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为设在弹性结构内壁的多个第二凹槽;
31.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为设在管状结构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卡扣配合连接。
32.(三)有益效果
33.本发明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中,覆膜通过套设在弹簧外或贴设在弹簧内壁的方式固定在弹簧上。覆膜可以随着弹簧的变形而变形,覆膜和弹簧共同形成封闭的管道结构。
34.本发明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操作方法为,拉伸弹簧(或将弹簧缠绕在管状结构上),然后通过管状结构将弹簧及覆膜固定,防止弹簧回缩。弹簧被拉伸或缠绕在管状结构上后,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直径会变小,再将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一端放入患者患处,解除管状结构对弹簧及覆膜的固定,在弹簧自动回缩到原始直径,从而使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直径变大。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患者体内的积液及气体引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引流效果好,胸壁外部伤口小,后期形成的疤痕小,外观美容,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患者。本发明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不仅可以用于胸腔引流,也可以用于其他体腔或管道实现其他的功能,如本发明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可以用作插管。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主视图;
3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正面剖视
图;
37.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正面剖视图;
38.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正面剖视图;
39.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1.请参照图1至图5,实施例1
42.一种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包括:
43.覆膜2及直径可变的弹性结构1,所述覆膜2和弹性结构1形成管壁完整的管道结构;
44.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套设在管道结构内部或外部。管状结构的轴向和管道结构的轴向一致,即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和管道结构的长度方向一致。弹性结构及覆膜2中间可通过管状结构或引导导丝。
45.本实施例的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中,具体的,弹性结构为弹簧1,所述弹性结构还可以为多个弹性的开口线圈,各开口线圈依次贴设在覆膜2上。优选的,所述覆膜2的体内端超过弹性结构,可以避免弹性结构割伤病人或者医务工作者。覆膜2具有弹性,覆膜2为整张膜或是多张膜拼接而成,覆膜2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或其混合,天然材料包括植物纤维及橡胶,人工合成材料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当弹性结构为弹簧1时,弹簧1的长度、直径可由患者肋间距离、胸壁厚度所决定,可有多种型号供医护人员选择。覆膜2包覆在弹簧1外部;也可以是,覆膜2贴设在弹簧1内部;还可以是,弹簧1嵌设在覆膜1中。覆膜2可以随着弹簧1的变形而变形,覆膜2和弹簧1共同形成封闭的管道结构。
46.本实施例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操作方法为,拉伸弹簧1或将弹簧1缠绕在管状结构上,然后通过管状结构将弹簧1及覆膜2固定,此时,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直径变小,再将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一端放入患者患处,解除管状结构对弹簧1及覆膜2的固定,弹簧1自动回缩到原始直径,从而使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直径变大。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患者体内的积液及气体引出,操作方便,引流效果好,胸壁外部伤口小,后期形成的疤痕小,外观美容,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患者。
47.优选的,所述覆膜2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侧孔,便于管道结构对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进行引流,避免管道结构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堵塞而无法引流。
48.优选的,所述弹簧1用于人体内部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弹簧1其他处的直径,可以防止管道结构滑出体外。
49.具体的,其中,弹簧1可由多个单独的线圈组成,线圈可以是闭合或不闭合。弹簧1可以通过金属或其他医用材料直接固定在管状结构上,拔除管状结构时破坏弹簧与管状结
构的连接,从而弹簧直径变大。
50.管状结构可以从弹簧1外部抽离,也从弹簧1内部抽离。
5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1的线圈上设有多个用于穿设管状结构的固定结构,各固定结构沿弹簧1轴向依次排列,所述弹簧1通过各固定结构穿设在管状结构上。
5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结构为设在弹性结构和/或覆膜上的环绕结构4、卡扣结构和连接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设在弹簧1上的多个环绕结构4,各环绕结构4沿弹簧1轴向依次排列,所述弹簧1通过各环绕结构4穿设在管状结构上。环绕结构4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环绕结构4可以为闭合或不闭合,或有曲线和/或直线组成的形状;环绕结构4可以位于弹簧1内部或外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设在弹簧1的线圈上的多个连接孔,各连接孔沿弹簧1轴向依次排列,所述弹簧1通过各连接孔穿设在管状结构上。
5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第一卡扣结构5和第二卡扣结构6,所述弹簧1内壁设有多个第一卡扣结构5,所述管状结构上设有与第一卡扣结构5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结构6,所述弹簧1穿设在管状结构上,所述第一卡扣结构5和第二卡扣结构6卡扣配合连接。通过第一卡扣结构5和第二卡扣结构6的限定,使管状结构与弹簧1之间不能相对转动,限定弹簧1的回复,但管状结构可以沿弹簧1轴向滑动。拔除管状结构时,管状结构上的第二卡扣结构6和与弹簧上的第一卡扣结构5解锁,弹簧1因弹力复原,管道结构的直径变大,便于引流。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5为设在弹簧1内壁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扣结构6为设在管状结构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卡扣配合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5为设在弹簧1内壁的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扣结构6为设在管状结构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卡扣配合连接。
54.以上仅为第一卡扣结构5和第二卡扣结构6的优选实施例。当然,第一卡扣结构5和第二卡扣结构6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卡扣限定的结构,如,第一卡扣结构5可以为第三凹槽,第二卡扣结构6可以为凸条。对于第一卡扣结构5和第二卡扣结构6的可实现方案,在此不进行穷举。
55.采用本实施例可变直径的胸腔便是引流管的引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穿刺针3穿过带有弹簧1及覆膜2的管状结构内,穿刺针3头超过管状结构。
57.将穿刺针3刺入胸腔;
58.带有弹簧1及覆膜2的管状结构沿着穿刺针3进入胸腔;
59.解除弹簧1及覆膜2的固定,此时弹簧1及覆膜2直径变大;
60.拔除穿刺针3;
61.常规连接延长管、连接器、胸引瓶;
62.常规固定、包扎。
63.常规拔除引流管,固定包扎伤口。
6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结构一侧可加推压装置,便于将弹簧1及覆膜2推入胸腔。
65.实施例2
66.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67.所述管状结构为穿刺针3,穿刺针3起到穿刺、引导管道结构及固定管道结构的作
用。其中,所述穿刺针3远离人体内部的一端设有抵挡结构和/或推入结构,优选的,穿刺针的尾部可以作为抵挡结构和推入结构。具体的,采用本实施例可变直径的多功能引流管的引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8.将穿刺针3刺入胸腔;
69.管道结构处于紧缩状态,管道结构沿着穿刺针3进入胸腔;
70.拔除穿刺针3,管道结构直径增加;
71.常规连接延长管、连接器、胸引瓶,然后引流;
72.常规固定、包扎。
73.常规拔除引流管,固定包扎伤口。
74.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采用穿刺针3作为管状结构,为减少穿刺针3的长度,穿刺针3穿过一段覆膜2或/和一段弹簧1上,拔除穿刺针3后,覆膜2的侧孔通过挤压封闭,或使用其他办法封闭侧孔,如采用贴附粘性胶片等封住侧孔。
7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