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渠内的一体化截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1: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渠内的一体化截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我国城镇排水体制主要呈现出老城区采用合流制,新城区采用分流制的分布态势。而有相当数量的建成年限久远的老城区,因为当时技术工艺等多方面限制,仍采用的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该种排水方式因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使受纳水体遭受了严重污染。针对直排式合流系统,目前常采用截流式进行改造,具体为在合流管道的末端建设截流井和截流干管,对旱季污水、雨季部分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后,统一输送至污水厂处理,从而可缓解生态水环境面临的污染压力。
3.传统的截流式改造,因涉及到现有排渠截断、井体土建施工等方面,对前期物探、施工周期、作业面积等均有较高要求。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合流制排渠快速化截流改造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渠内的一体化截流装置,以更小的人工、资金、时间成本,发挥更加稳定的截流效果。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保护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渠内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包括整体外框、缩放角挡板、多个截流支管和截流总管,其中具体地:
7.整体外框,所述整体外框的迎水侧设有过滤单元;
8.缩放角挡板,设于所述整体外框内部,所述缩放角挡板所在平面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9.多个截流支管,所述截流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整体外框连接;
10.截流总管,所述截流总管与所述截流支管连接,所述截流总管的下游管体与后端管网或水处理设施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整体外框为迎水面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过滤单元设于迎水面开口处。
12.进一步地,所述整体外框为不锈钢壳体结构。
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为格栅网。
14.进一步地,所述整体外框的长度方向与合流制排渠的长度方向垂直。
15.进一步地,所述整体外框的长度与所述合流制排渠的渠内壁宽度相等。
16.进一步地,所述截流支管的入口端连接于整体外框的背侧板上,所述截流支管的轴向与所述背侧板所在平面垂直。
17.进一步地,所述缩放角挡板对称式在整体外框中设有两个,所述缩放角挡板与水平面垂直,且缩放角挡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整体外框的辅侧板上,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背侧
板上。
18.进一步地,所述缩放角挡板与水流方向呈40~60度夹角。
19.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条,所述底座条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合流制排渠底面;
20.所述整体外框外底面焊接与所述底座条上。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22.1)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体化截流装置的前端通过格栅网的设置实现对大颗粒污水杂质的拦截,中间腔体采用带水力缩放角的空心结构提供合流污水的汇流通道,腔体末端即装置外壁上均匀分布多根小口径截流支管,既可精准控制截流水量又可合理控制装置高度,最终截流支管污水统一汇合至总管,输送至后端管网或水处理设施。
23.2)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可同时作为宽顶堰,在雨季合流水量大时,外壳顶部即成为污水溢流通道,规避了上游雍水风险,同时实现了合流污水的截流和溢流。
24.3)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体化截流装置无需破坏排渠现有结构即可快捷安装,通过格栅网、中空腔、宽顶堰三个部位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栅渣拦截、污水截流、雨水溢流三重复合功能的有机结合,有效降低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改造的工程难度,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并减少了改造过程中合流污水渗漏的工程风险,相较传统截流井而言,具有快速、便捷、经济的特点。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一体化截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方案中一体化截流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方案中一体化截流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格栅网;2、缩放角挡板;3、整体外框;4、截流支管;5、截流总管;6、底座条;7、膨胀螺栓,31、辅侧板,32、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说明的部件型号、材料名称、连接结构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30.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合流制排渠内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包括整体外框3、缩放角挡板2、多个截流支管4和截流总管5,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3。
31.前端通过格栅网的设置实现对大颗粒污水杂质的拦截,中间腔体采用带水力缩放角的空心结构提供合流污水的汇流通道,腔体末端即装置外壁上均匀分布多根小口径截流支管,既可精准控制截流水量又可合理控制装置高度,最终截流支管污水统一汇合至总管,输送至后端管网或水处理设施。
32.具体实施时,整体外框3的迎水侧设有过滤单元;缩放角挡板2,设于所述整体外框3内部,所述缩放角挡板2所在平面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缩放角挡板2与水流方向呈40~60度夹角,具体可优选为45
°

33.具体实施时,截流支管4的输入端与所述整体外框3连接;截流总管5,所述截流总管5与所述截流支管4连接,所述截流总管5的下游管体与后端管网或水处理设施连接。
34.具体实施时,整体外框3为迎水面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过滤单元设于迎水面开
口处。通过格栅网、中空腔、宽顶堰三个部位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栅渣拦截、污水截流、雨水溢流三重复合功能的有机结合,有效降低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改造的工程难度,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并减少了改造过程中合流污水渗漏的工程风险,相较传统截流井而言,具有快速、便捷、经济的特点。
35.具体实施时,整体外框3为不锈钢壳体结构。过滤单元为格栅网1,格栅网1的孔径可以基于泥沙的截留标准进行具体调整。
36.具体实施时,整体外框3的长度方向与合流制排渠的长度方向垂直。整体外框3的长度与所述合流制排渠的渠内壁宽度相等。作为宽顶堰,在雨季合流水量大时,外壳顶部即成为污水溢流通道,规避了上游雍水风险,同时实现了合流污水的截流和溢流。
37.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截流支管4的入口端连接于整体外框3的背侧板32上,所述截流支管4的轴向与所述背侧板32所在平面垂直。缩放角挡板2对称式在整体外框3中设有两个,所述缩放角挡板2与水平面垂直,且缩放角挡板2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整体外框3的辅侧板31上,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背侧板32上。
38.具体实施时,底座条6通过膨胀螺栓7固定于合流制排渠底面。所述整体外框3外底面焊接与所述底座条6上。
39.具体实施时,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体化截流装置主要包括格栅网1、缩放角挡板2、整体外框3、截流支管4、截流总管5、底座条6、膨胀螺栓7。本装置需安装于现状合流排渠底部,临近排放口位置。装置安装可于旱季夜间污水量小时进行。先将底座条6以膨胀螺栓7固定,后将装置主体安置于底座条6之上,整体外框3与底座条6之间经点焊固定即可,对现有排渠不造成任何破坏。
40.具体服役过程中,格栅网1位于装置迎水面,实现对合流污水的初步筛分;之后污水经内部的缩放角挡板2改善水力条件后流入截流支管5,多根支管汇合后统一流入截流总管5,最终进入下一级管网或处理设施。过量合流污水通过装置顶部形成的宽顶堰溢流。
41.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