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形态可调的油/水乳液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2021-12-14 2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食品工业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形态可调的油/水乳液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2.纳米颗粒的细胞吸收涉及颗粒在细胞膜表面的沉积及变形过程。颗粒的可变形度对其细胞吸收过程影响显著。与不可变形的刚性硬质颗粒相比,具良好可变形度的软物质颗粒的细胞吸收效率显著提升。因此,如何获得具可变形度可控的软物质颗粒,并将其设计为功能因子/药物分子的高效递送载体,成为功能食品、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3.现有控制微纳米颗粒可变形度的方法包括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制备空心纳米颗粒、空心纳米颗粒内部微凝胶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构建具不同可变形度的纳米颗粒,但是制备过程较为繁琐,成本高,且制备原料有时涉及使用合成高分子,具有潜在的食用毒性,不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形态可调的油/水乳液的实现方法,通过控制固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液态油的比例,调控乳滴油相的结晶程度,继而制备得到具不同可变形度(硬度)的乳液,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乳滴的可变形度易于控制,对于乳液体系功能性探索及在食品与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形态可调的油/水乳液的实现方法,将不同比例的单硬脂酸甘油酯与植物油加热至单硬脂酸甘油酯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保持搅拌并加入相同温度的纯水,再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待冷却后即得形态可调的乳液。
7.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或葵花籽油。
8.所述的加热,优选为60℃~90℃,进一步优选为80℃水浴加热30min。
9.所述的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
10.所述的高压均质处理,其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
11.本发明涉及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乳液,其组分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大豆油或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葵花籽油;其含量为以下任意一种:
12.①
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的比例大于1:12时,该乳液为油相为固态的乳滴;
13.②
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的比例为(1:18与1:12)时,该乳液为油相为半固态的乳滴;
14.③
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的比例小于1:24时,该乳液为油相为液态的乳滴;
15.④
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葵花籽油的比例大于1:10时,该乳液为油相为固态的乳滴;
16.⑤
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葵花籽油的比例为(1:20与1:10)时,该乳液为油相为半固
态的乳滴;
17.⑥
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葵花籽油的比例小于1:40时,该乳液为油相为液态的乳滴。技术效果
18.本发明整体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制备过程复杂及生产成本过高两个主要不足,可快速、大规模、低成本制备具不同可变形度的多尺度乳液递送载体,在功能营养素及药物分子包埋递送中有着广泛前景。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调整单甘脂与植物油的比例,制备稳定且乳滴具不同可变形度的乳液,以期实现递送效果(或完整颗粒细胞吸收率)的显著差异。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1

3中,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加热至单硬脂酸甘油酯融化后再冷却的外观图;
21.图2为实施例1

3中,不同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乳液放置0天和14天的粒径分布结果;
22.图3为实施例4

6中,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加热至单硬脂酸甘油酯融化后再冷却的外观图;
23.图中从左到右单硬脂酸甘油酯与葵花籽油的重量比依次为1:40、1:20、1:10、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4.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具有不同可变形度乳液颗粒的过程如下:
25.1)2g单硬脂酸甘油酯与24g大豆油在80℃下水浴加热30min后,迅速加入到相同温度的纯水中并迅速搅拌,搅拌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得到粗乳液;
26.2)粗乳液迅速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然后冷却至室温25℃,即制得乳滴油相为固态、可变形度较低的乳液。实施例2
27.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具有不同可变形度乳液颗粒的过程如下:
28.1)2g单硬脂酸甘油酯与36g大豆油在80℃下水浴加热30min后,迅速加入到相同温度的纯水中并迅速搅拌,搅拌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得到粗乳液;
29.2)粗乳液迅速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然后冷却至室温25℃,即制得乳滴油相为半固态、可变形度中等的乳液。实施例3
30.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具有不同可变形度乳液颗粒的过程如下:
31.1)2g单硬脂酸甘油酯与48g大豆油在80℃下水浴加热30min后,迅速加入到相同温度的纯水中并迅速搅拌,搅拌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得到粗乳液;
32.2)粗乳液迅速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然后冷却至室温25℃,即制得乳滴油相为液态、可变形较高的乳液。实施例4
33.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具有不同可变形度乳液颗粒的过程如下:
34.1)2g单硬脂酸甘油酯与20g葵花籽油在80℃下水浴加热30min后,迅速加入到相同温度的纯水中并迅速搅拌,搅拌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得到粗乳液;
35.2)粗乳液迅速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然后冷却至室温25℃,即制得乳滴油相为固态、可变形较低的乳液。实施例5
36.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具有不同可变形度乳液颗粒的过程如下:
37.1)2g单硬脂酸甘油酯与40g葵花籽油在80℃下水浴加热30min后,迅速加入到相同温度的纯水中并迅速搅拌,搅拌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得到粗乳液;
38.2)粗乳液迅速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然后冷却至室温25℃,即制得乳滴油相为半固态、可变形中等的乳液。实施例6
39.利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具有不同可变形度乳液颗粒的过程如下:
40.1)2g单硬脂酸甘油酯与80g葵花籽油在80℃下水浴加热30min后,迅速加入到相同温度的纯水中并迅速搅拌,搅拌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8000rmp,搅拌时间为1min,得到粗乳液;
41.2)粗乳液迅速进行高压均质,均质压力为400bar,高压均质循环次数为3次,然后冷却至室温25℃,即制得乳滴油相为液态、可变形较高的乳液。
42.表1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油乳液0天和14天的平均粒径
43.*表示相同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质量比值下放置不同天数的乳液粒径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44.与现有技术制备空心有机纳米颗粒、颗粒内部填充不同硬度的水凝胶等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难以工业化的缺陷相比,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将不同浓度的单甘脂与植物油混合后均质,即可得到具不同可变形度的乳液。制备工艺简单、所用原材料成本低,具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45.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
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