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


背景技术:

2.用于金属熔炼的炉体有很多种,如电阻坩埚炉、电阻反射炉、红外熔炼炉、焦炭坩埚炉以及煤气或重油坩埚炉。其中焦炭坩埚炉是以焦炭为燃料,相对其他炉体发热体更加廉价,且能够达到较高温度,因而被广泛的应用。
3.现有的焦炭坩埚炉存在着焦炭不能充分燃烧的缺点,从而使焦炭坩埚炉的燃烧效率变低,不充分燃烧会还产生剧毒的co气体,给人造成生命威胁,同时也浪费资源,不利于节能环保,因此提出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焦炭不能充分燃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包括坩埚炉本体、燃烧框、第一限位机构和输氧装置,所述燃烧框活动设置在坩埚炉本体内部,所述输氧装置固定设置在坩埚炉本体外侧壁,所述坩埚炉本体还设置有传动装置和限位机构;
7.所述坩埚炉本体包括下坩埚炉体、上坩埚炉体、盖体、铰链、连接杆和万向轮,所述下坩埚炉体通过限位机构与上坩埚炉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下坩埚炉体的底端两侧,所述万向轮固定连接在连接杆远离下坩埚炉体的一端,所述盖体通过铰链活动设置在上坩埚炉体的顶端;
8.所述下坩埚炉体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下坩埚炉体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左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加热器,且所述第三输气管延伸至下坩埚炉体的内部。
9.优选地,所述输氧装置包括氧气泵、第一输气管、传动箱和第二输气管,所述氧气泵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顶端表面,所述第一输气管固定连接在氧气泵的右侧输出端,所述传动箱固定连接在第一输气管远离氧气泵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气管顶端设有气阀,所述第二输气管固定连接在传动箱右侧底端,且所述第二输气管延伸至下坩埚炉体的内部。
10.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螺栓,所述螺纹柱固定连接在下坩埚炉体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上坩埚炉体的底端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下坩埚炉体的顶端两侧,所述第二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内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与下第二连接板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活动杆、叶轮、传动杆、链条和连接块,所述活动杆活动
设置在传动箱的顶端内壁,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在活动杆底端,所述传动杆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在活动杆表面上,所述链条活动设置在传动杆表面上,所述传动杆通过链条与连接块传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连接块一端活动设置在下坩埚炉体的内壁,所述连接块远离下坩埚炉体的一端与燃烧框固定连接,所述燃烧框为圆筒形,且所述燃烧框表面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小于焦炭的大小。
13.优选地,所述传动杆贯穿下坩埚炉体的左侧壁,且所述传动杆在贯穿下坩埚炉体的左侧壁位置处设有密封圈。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输氧装置和传动装置的配合工作,实现在向坩埚炉加氧的同时,氧气气压能够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活动杆转动,活动杆通过锥齿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从而通过链条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进而带动燃烧框转动,从而实现坩埚炉加氧的同时,燃烧框转动使里面的焦炭得以充分与氧气接触,增加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了充分燃烧的效果。
16.2、通过限位机构的设计,当对坩埚炉进行清洗时,通过向上拧开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从而不再与下第二连接板连接,进而使第二螺栓不再对下坩埚炉体进行限位,然后转动上坩埚炉体,使上坩埚炉体脱离螺纹柱,从而实现上坩埚炉体的拆卸,使坩埚炉本体拆卸成下下坩埚炉体和上坩埚炉体,方便了对坩埚炉清理工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的外观图;
1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1.图5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2.图中:1下坩埚炉体、2上坩埚炉体、3盖体、4铰链、5连接杆、6万向轮、7第一螺栓、8螺纹柱、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第二螺栓、12第一固定板、13氧气泵、14第一输气管、15气阀、16传动箱、17活动杆、18叶轮、19传动杆、20链条、21燃烧框、22第二输气管、23第二固定板、24风机、25第三输气管、26加热器、27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

5,一种焦炭充分燃烧的焦炭坩埚炉,包括坩埚炉本体、燃烧框21、第一限位机构和输氧装置,燃烧框21活动设置在坩埚炉本体内部,输氧装置固定设置在坩埚炉本体外侧壁,坩埚炉本体还设置有传动装置和限位机构;
25.坩埚炉本体包括下坩埚炉体1、上坩埚炉体2、盖体3、铰链4、连接杆5和万向轮6,下坩埚炉体1通过限位机构与上坩埚炉体2螺纹连接,连接杆5固定连接在下坩埚炉体1的底端
两侧,万向轮6固定连接在连接杆5远离下坩埚炉体1的一端,盖体3通过铰链4活动设置在上坩埚炉体2的顶端;
26.下坩埚炉体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下坩埚炉体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23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24,风机24的左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输气管25,第三输气管25上设置有加热器26,且第三输气管25延伸至下坩埚炉体1的内部。
27.输氧装置包括氧气泵13、第一输气管14、传动箱16和第二输气管22,氧气泵13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2顶端表面,第一输气管14固定连接在氧气泵13的右侧输出端,传动箱16固定连接在第一输气管14远离氧气泵13的一端,第一输气管14顶端设有气阀15,第二输气管22固定连接在传动箱16右侧底端,且第二输气管22延伸至下坩埚炉体1的内部。
28.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柱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和第二螺栓11,螺纹柱8固定连接在下坩埚炉体1的顶端,第一连接板9固定连接在上坩埚炉体2的底端两侧,第二连接板10固定连接在下坩埚炉体1的顶端两侧,第二螺栓11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板9的内部,且第二连接板10内部设有螺纹孔,第二螺栓11与下第二连接板1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29.需要说明的是:上坩埚炉体2的底端四周内壁为空心,且上坩埚炉体2的底端四周内壁表面设有螺纹,上坩埚炉体2底端内壁通过螺纹表面与螺纹柱8螺纹连接.
30.传动装置包括活动杆17、叶轮18、传动杆19、链条20和连接块27,活动杆17活动设置在传动箱16的顶端内壁,叶轮18固定连接在活动杆17底端,传动杆19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在活动杆17表面上,链条20活动设置在传动杆19表面上,传动杆19通过链条20与连接块27传动连接。
31.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块27一端活动设置在下坩埚炉体1的内壁,连接块27远离下坩埚炉体1的一端与燃烧框21固定连接,燃烧框21为圆筒形,且燃烧框21表面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大小小于焦炭的大小;
32.传动杆19贯穿下坩埚炉体1的左侧壁,且传动杆19在贯穿下坩埚炉体1的左侧壁位置处设有密封圈。
33.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拧开第一螺栓7,向上抬起盖体3,盖体3在铰链4的作用下从而打开,然后从坩埚炉内将燃烧框21拿出,向其倒入焦炭,燃烧框21装满焦炭后再将其安装在下坩埚炉体1内部,关闭盖体3,然后启动风机24,风机24将空气抽入到第三输气管25中,第三输气管25中的空气进过加热器26从而被加热,进而使向下坩埚炉体1内排出加热后的气体,使燃烧框21中的焦炭得以干燥,实现催化燃烧效果,启动燃烧器开始燃烧,此时启动氧气泵13,氧气泵13中的氧气通过第一输气管14输送到传动箱16中,气阀15可以观察氧气气压,氧气气压从而带动叶轮18转动,叶轮18进而带动活动杆17转动,活动杆17通过锥齿轮带动传动杆19转动,传动杆19从而通过链条20带动连接块27转动,连接块27进而带动燃烧框21转动,而传动箱16中的氧气通过第二输气管22排入到下坩埚炉体1内部,从而使坩埚炉燃烧的更加充分,同时燃烧框21转动使里面的焦炭得以充分与氧气接触,增加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了充分燃烧的效果。
34.当对坩埚炉进行清理时,通过向上拧开第二螺栓11,第二螺栓11从而不再与下第二连接板10连接,进而使第二螺栓11不再对下坩埚炉体1进行限位,然后转动上坩埚炉体2,使上坩埚炉体2脱离螺纹柱8,从而实现上坩埚炉体2的拆卸,使坩埚炉本体拆卸成下坩埚炉
体1和上坩埚炉体2,方便坩埚炉的清理工作。
35.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