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池塘养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长期存在于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鱼类的养殖,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将养殖水与鱼类排泄物排入植物养殖系统内,通过植物养殖系统吸收养殖水中的氮磷元素,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
3.然而,植物养殖系统对养殖水的氮磷元素的吸收效率较低,且吸收量有限,使得养殖水体内的氮磷元素含量下降程度有限,即水体内仍然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对鱼类的养殖影响仍然存在,使得现有的植物养殖系统对鱼类养殖系统的改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植物养殖系统对氮磷元素的吸收率较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吸收率高、成本低廉的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统,包括:
6.第一水体,所述第一水体内设有养殖水以养殖鱼类;
7.第二水体,所述第二水体通过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水体连通,以将所述养殖水输送至所述第二水体内,所述第二水体内设有植物氮磷吸收系统以吸收所述养殖水内的氮磷元素;
8.第三水体,所述第一水体设置在所述第三水体内,并与所述第三水体连通,所述第三水体内设有沉水植物。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体的前端还设有沉淀池和微滤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微滤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水体和所述第二水体之间,以分离养殖水和鱼类排泄物。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氮磷吸收系统的底部还设有增氧系统,所述增氧系统与植物氮磷吸收系统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氮磷吸收系统包括格栅架和设置在所述格栅架下方的第一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体通过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营养盐监测系统,所述营养盐监测系统包括三个营养盐检测头,三个营养盐检测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水体、所述第二水体和所述第三水体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体由多个隔离板组成,多个隔离板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体通过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三水体连通。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水泵和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体和所述第二水体连通,所述输送水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上并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和用电控制系统,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与所述输送水泵电连接,所述输送水泵还与农业用电系统连接,所述用电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与所述农业用电系统的切换。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体与所述第三水体连通。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体通过单向管道与所述第三水体连通。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统,通过植物氮磷吸收系统吸收养殖水内的氮磷元素,并通过第三水体中的沉水植物进一步吸收水体内的氮磷元素,经过二级吸收后的养殖水回流至第一水体内,以使养殖鱼类的养殖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水体、格栅架与第一水流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水体;2、第二水体;3、第三水体;4、沉淀池;5、微滤机;6、格栅架;7、第一水流通道;8、营养盐检测头;9、隔离板;10、单向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于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营养级自净化池塘养殖系
统,包括:
29.第一水体1,第一水体1内设有养殖水以养殖鱼类;
30.第二水体2,第二水体2通过输送组件与第一水体1连通,以将养殖水输送至第二水体2内,第二水体2内设有植物氮磷吸收系统以吸收养殖水内的氮磷元素;
31.第三水体3,第一水体1设置在第三水体3内,并与第三水体3连通,第三水体3内设有沉水植物。
32.在使用时,第一水体1的养殖水用于养殖鱼类,其内的鱼类优选为滤食性鱼类,其能够滤食养殖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进一步改善水质,其排泄物随着养殖水一起通过输送组件输送至第二水体2内,随后通过第二水体2内的植物氮磷吸收系统吸收养殖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初步改善养殖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同时,第三水体3内的沉水植物能够吸收第一水体1中排出的养殖水内的氮磷元素,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33.优选的,第一水体1通过第二水体2与第三水体3连通,使得第一水体1内的养殖水先通过第二水体2的植物氮磷吸收系统进行初步吸收氮磷元素,而后通过第三水体3内的沉水植物进行二次吸收氮磷元素,从而达到更佳的营养盐吸收率。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二水体2的前端还设有沉淀池4和微滤机5,沉淀池4和微滤机5设置在第一水体1和第二水体2之间,以分离养殖水和鱼类排泄物。在养殖水进入第二水体2之前,通过沉淀池4将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沉淀,随后通过微滤机5将养殖水和鱼类排泄物分离,养殖水继续进入第二水体2内,而鱼类排泄物被分离后可用于农作物施肥,同时也能避免鱼类排泄物对养殖水水质的影响。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植物氮磷吸收系统的底部还设有增氧系统,增氧系统与植物氮磷吸收系统连通。通过设置增氧系统能够提高养殖水中的氧含量,使得有机物中的氮磷元素被氧化后更利于植物的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植物氮磷吸收系统对养殖水中的氮磷元素的吸收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植物氮磷吸收系统包括格栅架6和设置在格栅架6下方的第一水流通道7,第一水体1通过输送组件与第一水流通道7连通。将植物种植在格栅架6上,其根系设置在第一水流通道7内,对第一水流通道7内流动的养殖水进行吸收氮磷元素的工作,通过分层设计,能够保持水流流经根系的前提下,便于人员在格栅架6上观察植物生长状态。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营养盐监测系统,营养盐监测系统包括三个营养盐检测头8,三个营养盐检测头8分别设置在第一水体1、第二水体2和第三水体3内。通过营养盐检测头8分别检测第一水体1、第二水体2和第三水体3内的营养盐含量,以此分别计算第二水体2内植物氮磷吸收系统和第三水体3内沉水植物对养殖水中营养盐的吸收率,从而分别调配第二水体2内的植物种植量和第三水体3内的沉水植物种植量。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一水体1由多个隔离板9组成,多个隔离板9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二水流通道,第一水体1通过第二水流通道与第三水体3连通。多个隔离板9并排设置,其中一个隔离板9水平设置,形成槽型空间,多个并排设置的隔离板9与水平设置的隔离板9形成了第二水流通道,使得养殖水通过第二水流通道从第三水体3流回第一水体1内。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水泵和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
两端分别与第一水体1和第二水体2连通,输送水泵设置在输送管道上并与输送管道连通。输送管道用于连通第一水体1和第二水体2,其中间段可以分别连通沉淀池4和微滤机5,从而在输送养殖水的同时将养殖水和鱼类排泄物分离。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和用电控制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与输送水泵电连接,输送水泵还与农业用电系统连接,用电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太阳能供电系统与农业用电系统的切换。当天晴时,通过太阳能供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输送水泵的使用,当太阳能匮乏时,通过用电控制系统切换为利用农业用电系统对输送水泵供电,从而降低了该养殖系统的使用成本。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二水体2与第三水体3连通。将第二水体2内经过初步净化的养殖水排入第三水体3内,在第三水体3内二次净化后流回第一水体1内用于养殖鱼类,通过二次净化能够进一步改善水质。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二水体2通过单向管道10与第三水体3连通。第二水体2通过单向管道10与第三水体3连通,能够避免第三水体3内的水倒流至第二水体2内,即能够确保养殖水从第二水体2内流向第三水体3。
4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