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暖毯主机及水暖毯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水暖毯主机和水暖毯。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自身的睡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调节床垫温度的电水暖毯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3.目前市面上的冷暖型电水暖毯,制冷都是采用半导体电子制冷方式实现。但是电子制冷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如制冷效率低,降温速度慢,制冷能力有限等。尤其是在气温比较高的情况下,电子制冷降温幅度一般只有10度,且降温速度非常缓慢。
4.压缩机制冷方式具有制冷速度快和制冷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压缩机制冷系统复杂。如再加上加热部件,采用压缩机制冷的水暖毯主机体积大,占用用户卧室较大空间。因此,如何在水暖毯中利用压缩机实现强效制冷,同时又将水暖毯的主机体积做小,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暖毯主机,以实现使水暖毯主机制冷能力强且体积较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暖毯主机,用于向毯体提供循环水。所述毯体具有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水暖毯主机包括:
7.加热管,具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相连通;
8.水箱,用于容置循环水,所述水箱具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相连通;
9.水泵,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管之间,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循环水通过所述加热管的第二水流通道输送至所述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
10.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且与所述水箱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包括弯曲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弯曲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与所述弯曲部相反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弯曲部相反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为蛇形盘管形状,且所述弯曲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为螺旋结构。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水道,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水道内。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为多个,所述多个分隔板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分隔板
之间形成有所述水道;
16.和/或,当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为蛇形盘管形状时,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包括多个平直段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平直段之间的弯曲段,至少一根平直段单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分隔板所形成的水道内。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且相邻两个分隔板的缺口呈相反方向设置,当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为蛇形盘管形状时,至少一根弯曲段穿过所述缺口设置;
18.和/或,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所述水箱的底部向上延伸。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箱体共同组成用于容置循环水的密闭腔体;
20.和/或,当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为蛇形盘管形状时,所述分隔板的顶部抵接到所述盖板上;
21.和/或,当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为螺旋结构时,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分隔板,所述盖板上的分隔板倾斜于所述箱体上的分隔板设置,所述蒸发器的弯曲部包括靠近所述箱体设置的多个第一弯曲段和靠近所述盖板设置的多个第二弯曲段,所述箱体上的分隔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曲段之间,所述盖板上的分隔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弯曲段之间。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靠近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连接部设置,所述水箱的入水口靠近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连接部设置。
2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暖毯,其包括毯体以及如上所述水暖毯主机。所述毯体具有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水暖毯主机用于为所述毯体提供循环水。
2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和水暖毯中,制冷设备的蒸发器设置在水箱内且与水箱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水泵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和加热管之间,以将水箱内的循环水输送至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以及加热管设置在箱体的外部,且加热管内具有第二水流通道,并使得第二水流通道与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相连通。当水泵工作时,水箱里面的循环水会因为水泵的驱动从出水口流出,流经加热管的第二水流通道和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后,从水箱的入水口回流至水箱中。即,水泵的设置可以促进水箱中的循环水的流动,从而将传统的压缩机制冷系统的热交换模式从单一的热传导方式改变为热传导加对流的复合热交换方式,进而极大地提高了蒸发器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暖毯的制冷速度快,制冷能力强的优点。并且,由于加热管设置在水箱外部且加热管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加热管可以串接在水暖毯的水流通路中,从而进一步减小水暖毯控制主机的体积。同时,由于加热管靠近毯体设置。当加热管对位于第二水流通道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时,加热后的循环水可以直接注入到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中,从而可以减少热水在水暖毯主机的管道中流动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的蒸发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的蒸发管设置在水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5中的蒸发管设置在水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覆盖在图6中的水箱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水暖毯主机100。一般地,水暖毯通常包括水暖毯主机100和毯体110。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向毯体110提供循环水。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包括加热管120、水箱130、水泵140以及制冷设备150。
37.所述毯体110具有第一水流通道1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毯体110可以包括两块重叠设置的毛毯。毛毯之间设置有导热管。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1设置在导热管的内部。当热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热水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管传递到毛毯上,从而使毛毯的温度上升,以实现加热毯体110的效果。当冷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导热管可以吸收毛毯中的热量,并将毛毯中的热量传递到冷水中,然后通过冷水带出至毯体110的外部。也就是说,当冷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导热管中的冷水可以对毯体110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对毯体110进行降温的效果。
38.所述加热管120具有第二水流通道121。请一并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120为中空管状结构,第二水流通道121设置在加热管120的内部。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1相连通。所述加热管120包括陶瓷管体122以及设置在陶瓷管体122外壁面的发热层123。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123喷涂在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发热层123通电而产生热量,从而对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水流进行加热。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所述陶瓷管体122可有效地将发热层123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二水流通道121中,从而提高所述加热管120的加热效率。另外,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所述陶瓷管体122可以实现水电完全隔离,以提升所述水暖毯主机100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120设置在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的入水口处,从而使加热后的水流可以直接流入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
39.所述水箱130用于容置循环水。水箱130中的循环水在流经加热管120的第二水流通道121和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后,再回流到水箱130中。可以理解地,所述水箱130
容积应当大于毯体110中第一水流通道111的容积,以避免当水箱130中的循环水注入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的时候,水箱130中的循环水会被用完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130具有出水口131和入水口132。所述入水口132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1相连通,从而使得从毯体110中流出的循环水可以从所述入水口132回流至水箱130中。所述出水口131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相连通,从而使水箱130中的循环水可以通过所述出水口131传输到第二水流通道121中。根据需要,所述水箱130中还可以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133,用于检测水箱130中的储水量。当水位检测装置133检测到水箱130中的循环水水量不足时,可以使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停止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水位检测装置133为浮子开关。当水箱130中的循环水较多时,浮子开关的顶端与水箱130的顶部接触,从而使设置水箱130顶部的电路接通。当水箱130中的循环水较少时,浮子开关的顶端与水箱130的顶部分离,从而使设置在水箱130顶部的电路断开,从而使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停止工作。可以理解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检测水箱130中的水位,如采用探针检测的方式或者采用红外线检测的方式,在此不一一举例。
40.所述水泵140连接在所述水箱130的出水口131和所述加热管120之间。设置水泵140的目的在于:将所述水箱130内的循环水输送至所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当水泵140在工作时:一方面,水泵140会将水箱130中的冷水从出水口131中抽出,然后灌入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另一方面,由于水箱130、第二水流通道121和第一水流通道111形成一条循环的水流通路,在水泵140的驱动下,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的水也会通过入水口132回流至水箱130中。
41.为了对水箱130中的水进行降温,在水暖毯主机100中还设置有制冷设备150,以实现对水箱130中的水进行制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150包括压缩机151、蒸发器152以及冷凝器153。所述蒸发器152设置在所述水箱130内且与所述水箱130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效果。具体地,压缩机151、蒸发器152和冷凝器153之间通过铜管连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在该封闭系统内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一般用的制冷剂为氟里昂。也可以采用无机化合物类制冷剂如氨、水、空气、二氧化碳等;或者采用碳氢化合物类制冷剂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乙烯、丙烯等。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151吸入来自蒸发器152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经冷凝器153后,转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和制冷剂液体。其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被输送至蒸发器152,然后在蒸发器152中吸收来自水箱130中循环水的热量,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又被压缩机151吸入;

。如此压缩

冷凝

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水箱130内循环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水箱130内循环水的温度。可以理解地,设置在水箱130中的蒸发器152由金属材质制成,例如,蒸发器152可以是铜管或者不锈钢管,以增强蒸发器152与水箱130中的循环水的热传导性能。根据需要,所述制冷设备150还可以包括风扇154。所述风扇154设置在所述冷凝器153上,以进一步增强冷凝器153的散热效果。
42.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中,制冷设备150的蒸发器152设置在水箱130内且与水箱130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水泵140设置在水箱130的出水口131和加热管120之间,以将水箱130内的循环水输送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以及加热管120设置在水箱130的外部,且加热管120内具有第二水流通道121,并使得第二水流通道121与毯体110的
第一水流通道111相连通。当水泵工作时,水箱130里面的循环水会因为水泵140的驱动从出水口131流出,流经加热管120的第二水流通道121和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后,从水箱130的入水口132回流至水箱130中。即,水泵140的设置可以促进水箱130中的循环水的流动,从而将传统的压缩机制冷系统的热交换模式从单一的热传导方式改变为热传导加对流的复合热交换方式,进而极大地提高了蒸发器152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具有制冷速度快,制冷能力强的优点。并且,由于加热管120设置在水箱130外部且加热管12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121,所述加热管120可以串接在水暖毯主机100的水流通路中,从而进一步减小水暖毯主机100的体积。同时,由于加热管120靠近毯体110设置。当加热管120对位于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时,加热后的循环水可以直接注入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从而可以减少热水在水暖毯主机110的管道中流动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43.所述水暖毯主机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44.在制热工作过程中,制冷设备150关闭,水泵140和加热管120开启。水泵140开启后,水箱130里面的循环水会通过出水口131流出,经过加热管120的第二水流通道121输送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由于加热管120同时开启,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会被加热后再输送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当热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热水的热量可以通过毯体110内部的导热管传递到毯体110上,以实现加热毯体110的效果。相较于常规的将加热管设置水箱中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管120仅需要对流经其内部的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从而具有升温速度快的优点。另外,由于加热管120的发热层123均匀涂覆在陶瓷管体122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管120在对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时,可以实现360度立体加热。该加热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毯体110的升温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加热腔体内部水流的窜动,从而使得水温均匀。另外,由于加热管120靠近所述毯体110设置,经过加热后的循环水在流出加热管120后直接流入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减少热水在管道中流通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45.在制冷工作过程中,加热管120停止加热,水泵140和制冷设备150开启。由以上所述的制冷设备150的工作原理可知,制冷设备150中的制冷剂不断重复着压缩

冷凝

蒸发,从而使到蒸发器152不断带走水箱130内的循环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水箱130内的循环水的温度。即,制冷设备150可以将水箱130中的循环水变成冷水。同时,水泵140开启后,其可将水箱130中的冷水输送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由于加热管120不工作,第一水流通道111中的水即为水箱130中的冷水。当冷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导热管中的冷水可以通过毯体110中的导热管带走毯体110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毯体110进行降温的效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中,在环境温度为30℃的情况下,当水暖毯主机100开机30分钟后,水暖毯主机100的水温可以见到15℃以下。可见,在炎热的夏季,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可以给用户凉爽的感觉。而传统半导体电子制冷技术,在同等体积及成本情况下,需要45分钟,水温只能降至大约20℃。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的制冷效率远优于使用传统半导体电子制冷技术的水暖毯。
46.请参见图3,为进一步增强制冷设备150的制冷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152包括弯曲部1521,以及设置在所述弯曲部152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522和第二连接部
1523。所述第一连接部1522的与所述弯曲部1521相反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151,所述第二连接部1523的与所述弯曲部1521相反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器1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1521设置成蛇形盘管形状,且所述弯曲部1521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将蒸发器152设置成包括弯曲部1521、第一连接部1522和第二连接部1523,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水箱130内可以容纳更多的蒸发器152的管道,从而进一步增大蒸发器152与水箱130中的循环水的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减少水箱130的体积。
47.根据需要,为进一步增强制冷设备150的制冷效果,可在水箱130内隔离出与所述弯曲部1521的形状相对应的水道,以增强蒸发器152与水箱130内的循环水的换热效果。
48.如图4所示,所述水箱130包括箱体133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33内的分隔板134。所述分隔板134将所述水箱130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水道。所述弯曲部1521设置在所述水道内。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134为多个,所述多个分隔板134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分隔板134之间形成有所述水道。
49.具体地,所述箱体133包括底板1331以及从底板1331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1332、第二侧板1333、第三侧板1334和第四侧板1335。所述底板1331、第一侧板1332、第二侧板1333、第三侧板1334和第四侧板1335共同组成用于容置循环水的腔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331为四边形形状。第一侧板1332、第二侧板1333、第三侧板1334和第四侧板1335垂直于底板1331设置。第一侧板1332和第三侧板1334平行设置,且第二侧板1333和第四侧板1335平行设置。多个分隔板134设置在第一至第四侧板1332

1335围成的腔体之内。该多个分隔板134从底板1331向上延伸。每个分隔板134为长条形的板状结构。分隔板134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1332,分隔板134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侧板1334。具体地,所述分隔板134包括第一分隔板1341、第二分隔板1342和第三分隔板1343。第一分隔板1341与第二侧板1333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一水道;第二分隔板1342位于第一分隔板1341和第三分隔板1343之间,且第一分隔板1341和第二分隔板1342之间形成有第二水道;第三分隔板1343与第四侧板1335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三水道。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152的弯曲部1521包括多个平直段1524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平直段1524之间的弯曲段1525。至少一根平直段1524单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分隔板134所形成的水道内。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130的入水口132设置在底板1331的位于第一分隔板1341和第二侧板1333之间的区域。即,所述水箱130的入水口132设置在第一水道上。所述水箱130的出水口131设置在底板1331的位于第三分隔板1343和第四侧板1335之间的区域。即,所述水箱130的出水口131设置在第三水道上。当水泵140工作时,水箱130中的循环水将会从入水口132流入,依次经过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以及第三水道,然后从水箱130的出水口131流出。即,通过在水箱130的腔体内设置多个分隔板134,并使多个分隔板134将水箱130的腔体分割成不同的水道,由于蒸发器152的弯曲部1521设置在各个不同的水道内,该设置方式可以增加蒸发器152与水箱130中的循环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蒸发器152与水箱130内的循环水的热交换效率。
52.根据需要,所述分隔板134的一端设置有缺口1344,且相邻两个分隔板134上的缺口1344呈相反方向设置。具体地,第一分隔板1341和第三分隔板1343的缺口1344设置在靠近第三侧板1334的一端;第二分隔板1342的缺口1344设置在靠近第一侧板1332的一端。所
述弯曲部1521的弯曲段1525穿过所述缺口1344,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平直段1524之间。所述分隔板134上的缺口1344可以实现相邻水道之间的循环水的流通。
53.根据需要,所述水箱130还可以包括盖板(图未示)。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箱体133上,并与所述箱体133共同组成用于容置循环水的密闭腔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覆盖在第一至第四侧板1332

1335上,从而与所述箱体133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可以理解地,当盖板覆盖至第一至第四侧板1332

1335上时,第一至第三分隔板1341

1343的顶部抵接到所述盖板上,从而提升水箱130中各个不同水道之间的隔离度,从而强制水箱130中的循环水沿预设的水道流动,进一步增加了蒸发器152与循环水的接触时间。
54.根据需要,所述分隔板134上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13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134上的加强筋1345从底板1331向上延伸。所述加强筋1345的厚度大于所述分隔板134的厚度从而在分隔板134上形成相应的凸棱。在分隔板134上设置加强筋1345的作用为:一方面,所述加强筋1345可以增强分隔板134自身的强度,从而起到防止分隔板134变形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加强筋1345从底板1331向上延伸,当在箱体133上设置盖板时,所述加强筋1345可以防止所述底板1331或者所述盖板向内凹陷,以避免底板1331或者盖板向内凹陷对水箱130中的蒸发器152的设置位置,以及水箱130内的水道的体积造成影响。尤其是,当箱体133由塑料材质制成时,所述底板1331或者所述盖板向腔体内凹陷的情况更加明显。因此,通过在分隔板134上设置加强筋1345,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底板1331或者所述盖板向腔体内凹陷的情况。
55.根据需要,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还可以包括温度检测器160。所述温度检测器160设置在毯体110的出水口处(即毯体110和水箱130之间的水流通路中),用于检测毯体110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器160为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56.可以理解地,蒸发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57.请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252。所述蒸发器252可以替换上一实施例的蒸发器152而设置在水箱130中。
58.所述蒸发器252包括弯曲部2521,以及设置在所述弯曲部252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2522和第二连接部2523。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2521为螺旋结构。通过将蒸发器252的弯曲部2521设置为螺旋结构,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水箱130内可以容纳更多的蒸发器252的管道,从而进一步增大蒸发器252与水箱130中的循环水的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减少水箱130的体积。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522的与所述弯曲部2521相反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151。所述第二连接部2523的与所述弯曲部2521相反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器153。
59.根据需要,为进一步增强制冷设备150的制冷效果,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蒸发器252结构相匹配的水箱230。蒸发器252设置在所述水箱230中。
60.具体地,水箱230的内部隔离出与所述蒸发器252的螺旋状的弯曲部2521相对应的水道,以增强蒸发器252与水箱230内的循环水的换热效果。
61.如图6所示,所述水箱230包括箱体233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233内的多个分隔板234。所述分隔板234将所述水箱230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的水道。所述弯曲部2521设置在水道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隔板234之间平行设置,且各个分隔板234倾斜于箱体233
的侧板设置,以匹配所述弯曲部2521的螺旋形状。
62.具体地,所述箱体233包括底板2331以及从底板2331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2332、第二侧板2333、第三侧板2334和第四侧板2335。所述底板2331、第一侧板2332、第二侧板2333、第三侧板2334和第四侧板2335共同组成用于容置循环水的腔体。第一侧板2332和第三侧板2334平行设置,且第二侧板2333和第四侧板2335平行设置。多个分隔板234设置在第一至第四侧板2332

2335围成的腔体之内。
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331为四边形形状。第一侧板2332、第二侧板2333、第三侧板2334和第四侧板2335垂直于底板2331设置。该多个分隔板234从底板2331向上延伸。每个分隔板234为长条形的板状结构。分隔板234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2332,分隔板234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侧板2334。
64.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234倾斜于第一侧板2332和第三侧板2334设置,从而使所述弯曲部2521位于相邻的分隔板234所形成的水道内。具体地,所述水箱230还包括出水口231和入水口232。所述入水口232设置在底板2331上的靠近第二侧板2333的一端,所述出水口231设置在底板2331上的靠近第四侧板2335的一端。
65.所述分隔板234包括第一分隔板2341、第二分隔板2342、第三分隔板2343、第四分隔板2344、第五分隔板2345和第六分隔板2346。所述第一至第六分隔板2341

2346沿从第二侧板2333朝第四侧板2335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分隔板2341与第二侧板2333之间形成第一水道;第一分隔板2341和第二分隔板2342之间形成第二水道;第二分隔板2342和第三分隔板2343之间形成第三水道;第三分隔板2343和第四分隔板2344之间形成第四水道;第四分隔板2344和第五分隔板2345之间形成第五水道;第五分隔板2345和第六分隔板2346之间形成第六水道;第六分隔板2346和第四侧板2335之间形成第七水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水口232设置在第一水道内;所述出水口231设置在第六水道内。
66.当水泵140工作时,水箱230中的循环水将会从入水口232流入,依次经过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四水道和第五水道,然后从设置在水箱230的第六水道上的出水口231流出。即,通过在水箱230的腔体内设置多个分隔板234,并使多个分隔板234将水箱230的腔体分割成不同的水道,由于蒸发器252的弯曲部2521设置在各个不同的水道内,该设置方式可以增加蒸发器252与水箱230中的循环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蒸发器252与水箱230内的循环水的热交换效率。
67.根据需要,每个分隔板234上设置有缺口2347,且相邻的两个分隔板234的缺口2347呈相反方向设置。具体地,第一分隔板2341、第三分隔板2343和第五分隔板2345的缺口靠近第三侧板2334设置;第二分隔板2342、第四分隔板2344和第六分隔板2346的缺口靠近第一侧板2332设置。所述分隔板234上的缺口2347可以实现相邻水道之间的循环水的流通。
68.如图7所示,根据需要,所述水箱230还包括盖板235。所述盖板235覆盖在第一至第四侧板2332

2335上,从而使所述箱体233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35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分隔板236。所述多个分隔板236之间平行设置,且各个分隔板236倾斜于分隔板234设置。当盖板235覆盖至第一至第四侧板2332

2335上时,所述多个分隔板236伸入至螺旋状的弯曲部2521的间隙中。所述多个分隔板236同样可以提升水箱230中各个不同水道之间的隔离度,从而强制水箱230中的循环水沿预设的水道流动,进一步增加了蒸发器252与循环水的接触时间。
69.具体地,所述蒸发器252的弯曲部2521包括多个第一弯曲段2524和多个第二弯曲段2525。所述多个第一弯曲段2524靠近箱体233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弯曲段2525靠近所述盖板235设置。形成在箱体233上的分隔板23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曲段2524之间。形成在盖板235上的分隔板236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弯曲段2525之间。
70.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盖板235覆盖在所述箱体233上时,由盖板235上的分隔板236所形成的不同的水道可以进一步增加蒸发器252的弯曲部2521与循环水的接触时间。
71.可以理解地,所述盖板235与所述箱体233的结构相似,差别仅在于:盖板235上没有设置有入水口232和出水口231,而箱体233除了包括出水口231和入水口232之外,箱体233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置蒸发器252的第一连接部2522和第二连接部2523的通孔。
72.根据需要,当所述盖板235覆盖在所述箱体233上时,所述分隔板234和所述分隔板236的端部可以相互接触,从而是水箱230中的水道的隔离度增加。
73.根据需要,所述分隔板234和所述分隔板236上也可以设置加强筋(图未示)。所述加强筋可以增加分隔板234和分隔板236自身的强度的同时,也可以防止箱体233的底板2331和盖板235向腔体内部凹陷,从而影响其工作性能。
7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暖毯,其包括毯体110以及如上所述的水暖毯主机100。所述毯体110具有第一水流通道111,所述水暖毯主机100用于为所述毯体110提供循环水。由于水暖毯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水暖毯主机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暖毯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所达能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