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2021-12-08 0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位环境调控子系统(1)、异位深度治理子系统(2)、尾水循环利用子系统(3)和外源水(20),所述原位环境调控子系统(1)包括养殖池(4),所述异位深度治理子系统(2)包括生态沟渠(5)、溢流坝(6)、生态湿地(7)、过滤坝(8)和生态蓄水池(9),所述尾水循环利用子系统(3)包括臭氧处理区(10)和曝气区(11);所述养殖池(4)分别与曝气区(11)和生态沟渠(5)连通,所述溢流坝(6)设置在生态沟渠(5)和生态湿地(7)之间,所述溢流坝(6)顶部低于生态沟渠(5)10

20cm,所述溢流坝(6)顶部高于生态湿地(7)30

50cm,所述过滤坝(8)设置在生态湿地(7)和生态蓄水池(9)之间,所述过滤坝(8)与生态湿地(7)的堤顶等高,所述生态蓄水池(9)与提水泵站(15)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提水泵站(15)的出水端分别与臭氧处理区(10)、生态沟渠(5)和外源水(20)连接;所述外源水(20)通过引水闸(21)与生态沟渠(5)连通;所述养殖池(4)、生态沟渠(5)、生态湿地(7)、生态蓄水池(9)之间的面积比为100:2

5:2

8:2

5;所述养殖池(4)内设置有生态浮床(12),所述生态浮床(12)上种植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沟渠(5)内设置有小坝(13),所述生态沟渠(5)和生态蓄水池(9)内均设置有生物刷(14),所述生态沟渠(5)内种植漂浮植物,所述生态沟渠(5)、生态湿地(7)和生态蓄水池(9)内均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5)的沿岸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生态沟渠(5)的深水区种植漂浮植物,所述生态沟渠(5)植物覆盖面积占生态沟渠(5)面积的30%

50%,所述生态湿地(7)内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的覆盖面积分别为生态湿地(7)水面的30%、20%、10%;所述生态蓄水池(9)内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的覆盖面积分别为生态蓄水池(9)水面的20%、30%、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12)包括框架(121),所述框架(121)上方设置有粗网层(122),所述框架(121)下方设置有细网层(123),所述框架(121)的材质为pvc管,所述粗网层(122)为网孔尺寸2cm
×
2cm的尼龙网,所述细网层(123)为网孔尺寸2mm
×
2mm的尼龙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5)的宽度大于等于3m,深度大于2m;所述生物刷(14)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2个,所述生物刷(14)的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且底部设置有配重,所述生态沟渠(5)和生态蓄水池(9)内均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坝(8)包括外框架(81)和设置在外框架(81)内的透水填充料(82),所述透水填充料(82)包括由坝底至坝顶依次填充的大粒径填充料(821)、小粒径填充料(822)和土层(823),所述大粒径填充料(821)、小粒径填充料(822)和土层(823)的高度比值为2:1:1,所述大粒径填充料(821)和小粒径填充料(822)材质为砾石、陶粒、火山石中的一种,所述大粒径填充料(821)的直径为5

8cm,所述小粒径填充料(822)的直径为1

3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5)、生态湿地(7)或/和生态蓄水池(9)内投放白鲢、鳙鱼和螺蛳且不投饵,所述白鲢的质量为100g、投放规格为50

100尾/亩,所述鳙鱼投放规格为30

50尾/亩,所述螺
蛳投放规格为150

300kg/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茭白、慈姑、鸢尾、花叶芦竹、黄菖蒲、再力花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狐尾藻、轮叶黑藻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浮叶植物包括睡莲、菱角、芡实、荇菜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漂浮植物包括满江红、浮萍、凤眼莲其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5)、生态湿地(7)和生态蓄水池(9)内均采用生态浮床(12)种植水生植物。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8所述的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通过外源水(20)进行供水,制作生态浮床(12)并种植水生植物放置在养殖池(4)内;在生态沟渠(5)、生态湿地(7)和生态蓄水池(9)内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生态沟渠(5)内种植漂浮植物;步骤二:在生态沟渠(5)内设置有小坝(13)和生物刷(14),在生态蓄水池(9)内设置生物刷(14);步骤三:养殖池(4)内的污染水流入异位深度治理子系统(2)净化治理,污染水通过高位差依次流经生态沟渠(5)、溢流坝(6)、生态湿地(7)、过滤坝(8)和生态蓄水池(9);步骤四:对生态蓄水池(9)内的水进行测定,通过提水泵站(15)排出不同位置;达到水产养殖用水标准的水时,排入臭氧处理区(10)以0.1

0.3mg/l浓度的臭氧处理5

10分钟;然后排入曝气区(11)曝气到臭氧浓度低于0.003mg/l再排入养殖池(4);达到排放标准的水时,排入外源水(20);未达到养殖或排放标准的水时,排入生态沟渠(5)。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对外源水(20)、提水泵站(15)和引水闸(21)检修;定期对系统的水质进行检测,调节补水、循环时间和循环周期;当养殖周期结束,通过反冲对过滤坝(8)进行清理;养殖运行期间,定期对水生植物进行清理,防止生长过盛;对不能越冬的水生植物,移植到温棚中越冬保种;养殖周期结束后,对枯死的水生植物进行清理;在养殖开始前,对水生植物进行整理,控制适宜密度,整理完后要对系统进行消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及操作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原位环境调控子系统、异位深度治理子系统、尾水循环利用子系统和外源水,原位环境调控子系统包括养殖池,异位深度治理子系统包括生态沟渠、溢流坝、生态湿地、过滤坝和生态蓄水池,尾水循环利用子系统包括臭氧处理区和曝气区;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碳、氮、磷等污染物作为水生蔬菜及其他水生经济作物的肥料,净化后的养殖尾水回流到水产养殖区,形成养殖


技术研发人员:孟顺龙 陈家长 徐跑 陈曦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