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网资源分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2-07 20: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对于包含多个基站的组网,能够通过为组网中的多个基站分流的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速率。如果通过预设分流门限来进行组网资源分流,则有可能出现分流资源过多而导致资源浪费,或者,分流资源过少而导致用户体验速率过低的情况。对于实际业务负荷较大的基站,强制性的分流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基站的业务负荷,导致用户体验速率更低。对于实际业务负荷较小的基站,可能有较多的资源闲置。
3.如何对组网资源分流,以充分利用资源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用以充分利用组网资源进行组网资源分流。
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包括:
6.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组网的运行参数包括至少一个表征组网性能的性能参数和至少一个表征组网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参数,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与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参数的变化曲线的交点参数;
7.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
8.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0.第一确定模块,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组网的运行参数包括至少一个表征组网性能的性能参数和至少一个表征组网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参数,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与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参数的变化曲线的交点参数;
11.第二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
12.分流模块,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1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该的方法的步骤。
14.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该的方法的步骤。
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然后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随后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实现了充分利用组网资源进行组网资源分流,分流过程中能保证组网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组网资源浪费,同时还能保证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较大,避免劣化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现有nsa组网架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一;
19.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二;
20.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基于用户数的目标组网的各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21.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三;
22.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四;
23.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qci分类的三维矩阵模型示意图;
24.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五;
25.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六;
26.图10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七;
27.图10b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之八;
28.图10c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动态分流原理示意图;
29.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的非独立组网中,为了说明本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包含5g基站的非独立组网为例进行说明。
32.在通信技术领域,5g大规模的商用进程正在加速推进。5g网络在频谱、空口和网络架构上实现革命性的改变,以满足未来embb、urllc和mmtc三种典型应用场景业务需求。根据3gpp规范定义,5g网络架构可分为非独立组网(non standalone,nsa)和独立组网(standalone,sa),其中sa是从核心网到终端的端到端全新5g组网架构。而nsa要求5g无线接入网信令必须锚定在4g基站,核心网采用增强型4g核心网epc ,快速进行5g覆盖和形成
业务能力。目前业内运营商的5g nsa组网主要option 3x选项。采用4g与5g nr(new radio)新空口双连接的方式,以4g作为控制面的锚点,4g基站(enb)为主站,5g基站(gnb)为从站,并沿用4g核心网。nsa option3x架构要求信令面锚定4g,业务面锚定5g。lte-nr双连接模式下,lte enb(4g基站)为主站,gnb(5g基站nr)为从站,通过mcg bearers(main cell group bearers,仅4g)、scg bearers(secondary cell group,仅5g)、split bearers(4/5g分流)三种方式实现终端业务面双连接方案。nsa详细的组网架构如图1所示。
33.对于nsa组网下4/5g分流策略,例如可以以5g基站为数据分流主节点,基站可以设置仅走5g、仅走4g、4/5g分流三种实现方式,若设置为4/5g分流,实现方式为当5g基站的pdcp缓存超过一定门限(例如50kb),则直接启动分流,直至低于门限则不分流。但这种分流方式规则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各种复杂的需求,可能会导致部分网络资源浪费,或者,进一步加大高负荷基站的负荷,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34.由于目前上行分流主要由5g nr终端实现,下行分流点位于5g nr基站侧,上行/下行分流机制基本相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以5g nsa option3x架构下基站侧下行4/5g分流实现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可以应用于由5g nr基站pdcp层从上游接收数据包后,进行包头封装/加密等动作形成pdu数据包之后,向4g和5g的rlc层发送的应用场景中。
3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6.s21: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组网的运行参数包括至少一个表征组网性能的性能参数和至少一个表征组网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参数,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与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参数的变化曲线的交点参数;
37.s22: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
38.s23: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39.在步骤s21中,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可以是用于表征目标组网运行状态的参数,例如可以包括现网小区级prb的利用率、流量、体验速率、用户数建立最大效益函数,随后按照小区整体最优确定性能拐点参数。
40.可选的,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参数包括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41.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组网的物理资源利用率、所述目标组网的流量;
42.其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21,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3.s31:根据预设函数模型,确定基于用户终端数量的至少一个所述性能参数的性能变化曲线,以及,基于用户终端数量的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参数的资源变化曲线;
44.s32:将所述性能变化曲线与所述资源变化曲线的交点的参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基站的性能拐点参数。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包括现网小区级prb的利用率、流
量、体验速率、用户数。
46.在实际应用中,5g网络单小区存在一个基于prb利用率的最大效益拐点,当小区利用率超过这个拐点后,小区的整体流量、用户数、单用户体验速率会呈现下降趋势,此状态下的正比公平调度虽然会使新增用户的概率性获得较好体验,但是会付出小区整体感知恶化的代价。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动态分流来实现小区效益整体最优。
47.在步骤s21中所述的预设函数模型例如可以为下式(1-1):
48.最大效益函数=f1(x)*f2(x)=流量*速率
ꢀꢀꢀꢀꢀꢀꢀꢀꢀꢀ
(1-1)
49.其中,f1(x)为递增函数,f2(x)为递减函数。
50.约束条件为:δt
流量增长率
≥δv
体验速率劣化率
51.v
体验速率
≥v
保障速率
52.基于上述公式(1-1)及约束条件即可确定用户数门限、流量门限、利用率门限。上述资源利用率、体验速率、流量、流量增长率、速率恶化率等参数随用户数增长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为用户数,纵坐标为各参数百分比(最大值为100%)。当用户数为a时,虽然用户整体体验速率较高,但资源利用率较低,流量较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用户数为b时,小区流量高,资源利用率高,但用户体验速率低,虽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用户体验不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根据各参数的变化曲线确定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例如图中m所示,此时网络资源利用较充分且用户体验较佳。
53.通过上述步骤s21可以基于实际运营业务的小、中、大包业务分别确定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i,其中,性能拐点参数i可以通过百分比标示,如下表1所示:
54.表1
55.小区类型每e-rab流量性能拐点参数i大包小区[1000,∞)60%中包小区[300,1000)50%小包小区[0,300)45%
[0056]
其中,通过计算得到性能拐点参数i中大包拐点为60%,性能拐点参数i中中包拐点为50%,性能拐点参数i中小包拐点为45%。考虑到小区整体最优,针对本次分流基本周期内达到上述拐点的小区,不进行分流,探针周期例如可以设置为1ms,原则上缓存堆积在pdcp层;若周期内未达到小区拐点,则可以进行基于注水算法的动态分流策略,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0057]
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可选的,可以预先根据现网运营数据,通过建模获得上述性能拐点参数,作为实时性分流算法的输入参数。
[0058]
随后,可选的,如图5所示,在步骤s12中,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包括以下步骤:
[0059]
s51:通过三维立方矩阵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
[0060]
s52: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和注水算法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
[0061]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可以指gprs/wcdma/td-scdma/lte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层。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无线链路,提供一
条独立于无线解决方案的可靠链路。可以用于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
[0062]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周期性运算rlc侧缓存门限,运算基本周期单位可以为t=10ms。
[0063]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简称为拍照速率,在步骤s51中,可以首先计算用户终端拍照速率。在用户终端处于初始态和非初始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来确定上述拍照速率。其中,初始态例如可以指用户a首次申请业务的状态,非初始态例如可以指用户a并非首次申请业务,而是处于连续传输数据的状态。
[0064]
可选的,用户终端处于上述初始态时,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51,通过三维立方矩阵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包括以下步骤:
[0065]
s61:接收第一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
[0066]
s62:根据所述业务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所处的无线环境参数,通过三维立方矩阵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相匹配的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为所述目标组网提供业务服务的用户终端;
[0067]
s63:将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目标组网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
[0068]
其中,在步骤s61中,假设第一用户终端为用户a,基站接收的用户a(下简称ue-a)的业务请求可以包括申请业务的ue-a所申请的业务qci,可选的,还可以包括ue-a所处的无线环境参数。
[0069]
在步骤s62中,ue-a所处的无线环境参数可以从步骤s61获取的业务请求中分析得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根据ue-a申请的业务和所处的无线环境参数,在本nsa小区下匹配一个与之最接近的激活态第二用户(下简称ue-b)。
[0070]
随后,在步骤s63中,nsa小区根据ue-b的实时rlc层速率确定ue-a的拍照速率x,其中,依据4g侧rlc层速率确定4g拍照速率x4,依据5g侧rlc层速率确定5g拍照速率x5。
[0071]
具体的,初始态ue拍照速率计算原理如下:
[0072]
不失一般性,基站为手机调度资源,手机原始上报数据包括rsrp、rsrq、cqi、pmi、ri等,依据原始上报数据二次映射得到mcs、rank、误码率、手机功率余量等;基站依据初始上报数据和二次映射数据,结合已知的本次业务qci、基站剩余空口资源、调度算法(正比公平)等,最终形成手机获取的资源和实际rlc层速率。
[0073]
考虑到基站剩余空口资源、调度算法(正比公平)在同一时刻表征为一个稳定值,需要通过降维算法确定与rlc层速率高度关联的原始输入信息。这里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建模,将多个参数因子(rsrp、rsrq、cqi、pmi、ri、mcs、rank、误码率、手机功率余量)与rlc层速率进行关联降维,如下表2,选定cqi、ri、误码率为最高关联参数。
[0074]
表2
[0075][0076]
基于上述结论,以qci(qos class identifier,qos等级标识)为分类,以x=误码
率、y=信号质量(cqi)、z=无线层数(srs、pmi、ri)为三维度,建立三维立方矩阵模型,如图7所示。图7中三维立方矩阵中x轴为误码率,y轴为信号质量,z轴为无线层数,其中圆圈代表各用户所处的状态。网状阴影示出的圆圈代表上述ue-a,与ue-a圆圈虚线连接的点状阴影示出的三个圆圈代表ue-a在矩阵中的投影,基于ue-a的状态,从现存业务态ue中确定一个与ue-a最接近的ue(在图中以斜线阴影示出),该ue即上述ue-b。
[0077]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预设参数来确定与ue-a匹配的ue-b。例如:
[0078]
if|(ue-b的cqi)-(ue-a的cqi)|<3&&
[0079]
|(ue-b的rank)-(ue-a的rank)|<1&&
[0080]
|(ue-b的误码率-ue-a的误码率)/ue-a的误码率|<10%
[0081]
则取ue-b的rlc层实际速率为ue-a的拍照速率;
[0082]
否则,配对失败,提取小区级rlc层感知速率为ue-a的拍照速率。
[0083]
其中:依据4g基站确定的4g侧rlc拍照速率为x4、依据5g基站确定5g侧rlc拍照速率为x5。
[0084]
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建模,将多个参数(rsrp、rsrq、cqi、pmi、ri、mcs、rank、误码率、手机功率余量)与rlc层速率进行关联降维,建立误码、质量、无线流基于qci分类的三维矩阵模型,结合小区及体验感知速率综合判定ue最近似拍照速率。
[0085]
可选的,用户终端处于上述非初始态时,即ue-a在连续数据传输期间,ue-a则以上个时间窗口实际rlc速率为拍照速率。对于初始态ue-a和非初始态ue-a确定拍照速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
[0086]
随后,在步骤s52中,为了最大化利用4g和5g空口带宽能力,依据上述拍照速率在基站rlc层维护一个缓存门限,该门限可以用作注水算法的输入值,其中:
[0087]
4g rlc缓存门限4grlc%=t*x4;
[0088]
5g rlc缓存门限5grlc%=(t (nr pdcp至lte rlc时延))*x5。
[0089]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可以由pdcp维护ue级的rlc层缓存,该缓存器基于拍照和百分比制度,形成了可以量化、实时维护的一个资源状态器,能用以实时指导pdcp层下一步发包动作。
[0090]
在确定了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之后,如图9所示,在步骤s23中,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91]
s91:所述目标组网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确定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与所述拐点参数的大小关系;
[0092]
s92:根据所述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与所述拐点参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注水算法依次向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0093]
本实施例所述的注水算法可以用于在4g和5g的rlc层维护一个百分比计数的负荷缓存器,pdcp层依据rcl层定期上报的状态报告,采用注水算法依次向4g侧和5g侧发包。
[0094]
其中,可选的,所述目标组网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分别为4g基站和5g基站。如图10a所示,上述步骤s92,根据所述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与所述拐点参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注水算法依次向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包括以下步骤:
[0095]
s101:当所述目标组网的第一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大于所述拐点参数,且,所述目标组网的第二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大于所述拐点参数时,根据预设比例增大所述拐点参数;
[0096]
s102:基于根据预设比例增大的拐点参数依次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0097]
参见图10b和图10c,本实施例中,假设小区以下参数:
[0098]
设:4g侧rlc实际缓存为trct4g、5g侧rlc实际缓存为trct5g;
[0099]
设:4g侧rlc缓存门限为rct4g、5g侧rlc缓存门限为rct5g;
[0100]
则4g侧rlc缓存负荷=rl4g%=trct4g/rct4g、5g侧rlc缓存负荷=rl5g%=trct5g/rct5g;
[0101]
设:发包计算周期为1ms;
[0102]
设:小区分流开关i4g、i5g;
[0103]
设:pdcp层待发包为pdu。
[0104]
基于图10b和图10c,按以下流程分配目标组网的资源:
[0105]
{if i4g>拐点,则不向4g分流
[0106]
if i5g>拐点,则不向5g分流
[0107]
if i4g>拐点且i5g>拐点,则将拐点递增5%循环计算(上限100%停止继续分流10ms)
[0108]
if拐点不受限,则:
[0109]
if rlc4g<10%或rlc5g<10%,则优先补齐10%位置;
[0110]
否则
[0111]
[if pdu>rct4g rct5g,则:
[0112]
(

rlc4g%<100%&&rl5g%<100%,按照rl4g%=rl5g%=100%为目标发包,持续维持;
[0113]

rl4g%||rl5g%>100%,则向负荷比例低的rlc发包,直至rl4g%=rl5g%,持续维持;)
[0114]
if pdu<rct4g rct5g,则:
[0115]
(向负荷比例低的rlc发包,直至rl4g%=rl5g%,持续维持;)]}
[0116]
rlc缓存器溢出则pdcp停止发包;
[0117]
重复{.}内循环过程,至到pdu数量耗尽。
[0118]
其中,向4g侧发包速率受限于x2接口速率,例如当前x2接口速率为100m/s,则1ms向4g侧最多发包1kb。
[0119]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于注水算法进行动态分流,充分考虑了整体性能最优和端到端资源最大化利用。其中,基于现网小区级prb(physical radioblock)利用率、流量、体验速率、用户数建立最大效益函数模型,获取小区性能拐点,将上述拐点视为分流开关,作为分流算法的初期输入参数,实现了整个分流策略充分考虑4g/5g小区整体性能最优;其次引入了基于拍照速率计算pdcp维护的rlc侧缓存门限,一方面通过准确的初始速率建模预测ue数据传输速率(拍照速率),另一方面将拍照速率映射至rlc层,通过建立由pdcp维护的终端ue级的rlc缓存器实现了rlc层资源实时的充分利用;最后基于注水算法动态分
流策略将小区性能拐点、rlc缓存器门限、pdcp待发pdu(packet data unit)数据包数量作为输入条件,在确当的计算周期内,建立注水模型,借助注水算法的实时性与高效性,实现端到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0120]
本说明书实施例在5g nsa组网方案中开启4/5g分流能明显提升用户速率。其中,由于上行sa双路发送,上行nsa单路发送,因此上行nsa分流获得的增益难以超过sa双路发送增益,这也是nsa架构下行峰值速率高于sa架构的根本原因。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最大化4/5g分流增益,进而能有效提升5g网络中用户体验感知。
[0121]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nsa 3x架构下,实现4g/5g动态分流,基于注水算法将小区性能拐点、rlc缓存器门限、pdcp待发包数量作为输入条件,在确当的计算周期内,建立注水模型,借助注水算法的实时性与高效性,实现了端到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0122]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组网资源分流装置1100,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0123]
第一确定模块1101,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组网的运行参数包括至少一个表征组网性能的性能参数和至少一个表征组网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参数,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与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参数的变化曲线的交点参数;
[0124]
第二确定模块1102,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
[0125]
分流模块1103,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0126]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选的,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参数包括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0127]
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组网的物理资源利用率、所述目标组网的流量;
[0128]
其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101,用于:
[0129]
根据预设函数模型,确定基于用户终端数量的至少一个所述性能参数的性能变化曲线,以及,基于用户终端数量的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参数的资源变化曲线;
[0130]
将所述性能变化曲线与所述资源变化曲线的交点的参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基站的性能拐点参数。
[0131]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选的,上述第二模块1102,用于:
[0132]
通过三维立方矩阵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
[0133]
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和注水算法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
[0134]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选的,上述第二模块1102,用于:
[0135]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的业务请求;
[0136]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和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所处的无线环境参数,通过三维立方矩阵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相匹配的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为所述目
标组网提供业务服务的用户终端;
[0137]
将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目标组网的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速率。
[0138]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选的,上述分流模块,用于:
[0139]
所述目标组网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确定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与所述拐点参数的大小关系;
[0140]
根据所述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与所述拐点参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注水算法依次向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0141]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选的,所述目标组网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述分流模块,用于:
[0142]
当所述目标组网的第一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大于所述拐点参数,且,所述目标组网的第二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大于所述拐点参数时,根据预设比例增大所述拐点参数;
[0143]
基于根据预设比例增大的拐点参数依次向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
[014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组网的多个运行参数,通过预设函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然后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随后根据所述目标组网的性能拐点参数和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缓存门限为所述目标组网的多个基站分流所述目标组网的资源,实现了充分利用组网资源进行组网资源分流,分流过程中能保证组网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组网资源浪费,同时还能保证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较大,避免劣化用户使用体验。
[0145]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14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组网资源分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014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48]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
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149]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