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阻燃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燃无纺布。


背景技术:

2.目前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等,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1942353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阻燃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无纺布基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第一防静电层背向无纺布基层的一侧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背向无纺布基层的一侧设有防水层;第二防静电层背向无纺布基层的一侧设有过渡层,过渡层背向无纺布基层的一侧设有阻燃涤纶布层,阻燃涤纶布层背向无纺布基层的一侧设有阻燃水性高分子涂层。该阻燃无纺布具有防水、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一旦无纺布的侧边遭到破坏而出现缺口时,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便极易沿着侧边缺口的位置被撕裂,从而导致无纺布的抗撕裂强度大幅降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无纺布抗撕裂能力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阻燃无纺布。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燃无纺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阻燃无纺布,包括有无纺布基体,所述无纺布基体上设置有尼棉阻燃面料层;所述尼棉阻燃面料层呈对称设置在无纺布基体的两侧;所述尼棉阻燃面料层外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呈相对设置的上压框与下压框;所述上压框上设置有朝向下压框的插杆,所述下压框上设置有供插杆穿过的插孔;所述插杆依次穿过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后,从所述插孔内穿出至下压框外侧;穿出所述下压框后的插杆上旋紧有紧固螺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棉阻燃面料层具有较强的耐磨、抗皱性,同时还具有较佳的热防护性能;在尼棉阻燃面料层的作用下能进一步提高无纺布基体两侧的隔热阻燃性;通过上压框与下压框来将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进行压紧固定,不仅能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能增强对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边缘处的保护,使两者的边缘处不易发生撕裂;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耐撕裂能力。
9.优选的,所述上压框上设置有呈均匀排布的锯齿条,所述下压框上设置有朝向锯齿条的锯齿槽;所述锯齿条与各自相对的锯齿槽相互咬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压框与下压框将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进行压紧时,通过锯齿条与锯齿槽的相互咬合,能将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进行咬紧固定;从而使进一步提高对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的固定效果。
11.优选的,所述上压框上设置有朝向下压框的导向杆,所述下压框上设置有开口朝
向导向杆的定位槽,所述导向杆插入至定位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上压框与下压框进行安装时,通过将导向杆对准定位槽的位置插入,在导向杆与定位槽的相互插接下能实现上压框与下压框的初步定位,同时能保证上压框与下压框的位置相互对齐。
13.优选的,所述尼棉阻燃面料层朝向无纺布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公魔术贴,所述无纺布基体上设置有与公魔术贴相互粘合的母魔术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尼棉阻燃面料层固定在无纺布基体上时,先将公魔术贴与各自相对的母魔术贴对准,通过公魔术贴与母魔术贴的相互粘合,能实现对尼棉阻燃面料层与无纺布基体的初步固定,保证两者的位置相互对准;从而能方便后期上压框与下压框的压紧工作。
15.优选的,所述尼棉阻燃面料层背离无纺布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聚酯纤维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层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聚酯纤维层具有较佳的抗皱性和保形性;采用聚酯纤维层能提高表面的抗皱性,使外表面不易发生褶皱。
17.优选的,所述插杆从聚酯纤维层上穿过,所述上压框上设置有朝向聚酯纤维层的突块,所述突块压紧在聚酯纤维层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压框与下压框相互压紧时,聚酯纤维层将被压紧在尼棉阻燃面料层上;通过设置在上压框上的突块能增大上压框与聚酯纤维层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上压框与聚酯纤维层压紧时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下压框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紧固螺栓的让位槽,所述紧固螺栓位于让位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紧固螺栓拧紧在插杆上时,紧固螺栓将逐渐插入至让位槽内,通过让位槽能将紧固螺栓背离插杆的一端进行隐藏,从而能预防紧固螺栓一端突出于下压框表面。
21.优选的,所述下压框底部设置有粘贴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下压框进行固定时,通过粘贴条能方便将下压框进行粘贴固定,使用时更加的便捷。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上压框与下压框来将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进行压紧固定,不仅能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能增强对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边缘处的保护,使两者的边缘处不易发生撕裂;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耐撕裂能力;
25.2.通过锯齿条与锯齿槽的相互咬合,能将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进行咬紧固定;从而使进一步提高对无纺布基体与尼棉阻燃面料层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凸显固定组件处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无纺布基体;11、母魔术贴;2、尼棉阻燃面料层;21、公魔术贴;3、
固定组件;31、上压框;311、插杆;312、锯齿条;313、导向杆;314、突块;315、锯齿槽;32、下压框;321、插孔;323、定位槽;324、让位槽;325、粘贴条;33、紧固螺栓;4、聚酯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阻燃无纺布。参照图1、图2,阻燃无纺布包括有位于中间层的无纺布基体1,无纺布基体1的上下两侧呈对称设置有尼棉阻燃面料层2,尼棉阻燃面料层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尼棉阻燃面料层2与无纺布基体1相互压紧固定的固定组件3。
32.如图2、图3所示,尼棉阻燃面料层2朝向无纺布基体1的侧壁上固定缝合有三条呈均匀间隔排布的公魔术贴21,三条公魔术贴21呈相互平行设置。无纺布基体1相互背离的侧壁上固定缝合有与公魔术贴21一一对应的母魔术贴11,公魔术贴21与各自相对的母魔术贴11相互粘合固定。通过母魔术贴11与公魔术贴21间的相互粘合,实现了尼棉阻燃面料层2与无纺布基体1间的初步固定。尼棉阻燃面料层2背离无纺布基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聚酯纤维层4,聚酯纤维层4具有较佳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从而能使外表面不易发生褶皱。
33.如图2、图3所示,固定组件3包括有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压框31与下压框32,上压框31与下压框32采用丁腈橡胶制成,上压框31位于上层聚酯纤维层4的外侧,下压框32位于下层聚酯纤维层4的外侧。上压框31上固定安装有两排呈对称设置在上压框31左右两侧的插杆311,且插杆311设置在上压框31朝向下压框32的侧壁上。位于同排的插杆311沿上压框31的宽度方向呈均匀间隔排布,下压框3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插孔321,插孔321与插杆311的位置一一对应。插杆311依次穿过聚酯纤维层4、尼棉阻燃面料层2以及无纺布基体1,最后插入在各自相对的插孔321内。上压框31朝向聚酯纤维层4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突块314,突块314呈半球形且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突块314呈对称设置在上压框31的左右两侧,当将上压框31与下压框32相互压紧时,突块314将与聚酯纤维层4的表面相互抵触。
34.如图2、图3所示,插杆311背离上压框31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当将上压框31与下压框32相互压紧时,插杆311下端将从插孔321内穿出。穿出后的插杆311上通过螺纹孔旋紧有紧固螺栓33,下压框32背离上压框3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紧固螺栓33头部的让位槽324,当将紧固螺栓33的杆部逐渐旋入至插杆311底部的螺纹孔内时,紧固螺栓33的头部将逐渐插入至让位槽324内。
35.如图2、图3所示,上压框31朝向下压框32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排锯齿条312,两排锯齿条312呈对称设置在上压框31的前后两侧。位于同排的锯齿条312沿上压框31的长度方向依次均匀排布。下压框32朝向上压框31的侧壁上形成有与锯齿条312一一对应的锯齿槽315,当将上压框31与下压框32相互压紧时,通过锯齿条312与各自相对的锯齿槽315间的相互咬合,能将聚酯纤维层4、尼棉阻燃面料层2以及无纺布基体1起到进一步的咬紧固定。
36.如图2、图3所示,上压框31朝向下压框3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杆313,导向杆313垂直于上压框31的下表面,并且导向杆313呈对称设置在上压框31的左右两侧。下压框32朝向上压框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分别与导向杆313正对的定位槽323,导向杆313向下插紧在定位槽323内侧壁。下压框32的底部外侧壁上固定贴合有两条粘贴条325,粘贴条325呈对称设置在下压框32的前后两侧。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阻燃无纺布的实施原理为:尼棉阻燃面料层2具有较强的耐磨、
抗皱性,同时还具有较佳的热防护性能。在尼棉阻燃面料层2的作用下能进一步提高无纺布基体1两侧的隔热阻燃性。通过上压框31与下压框32来将无纺布基体1、尼棉阻燃面料层2以及聚酯纤维层4三者进行相互压紧固定,不仅能提高三者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能增强对无纺布基体1、尼棉阻燃面料层2与聚酯纤维层4边缘处的保护,使三者的边缘处不易发生撕裂;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耐撕裂能力。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