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是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3.组合式的移动终端在使用时,移动通讯端不易限位和拆卸单独使用,通讯端安装时,不易对其放置位置进行检测,移动终端上的显示屏角度不易调节,影响显示屏的使用,且移动终端外部缺乏防护结构,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以及碰撞损伤,使用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通讯端不易限位和拆卸单独使用,显示屏安装后角度不易调节,移动终端外部缺乏防护结构,影响移动终端使用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终端,包括底座、防护机构和位置调节机构,所述底座顶部固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顶部固接有第一壳体;
6.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限位架、防护网和侧板,所述限位架插接在第二壳体上,所述限位架下方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固接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两侧均卡合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高度小于第二壳体;
7.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转动轴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第一壳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显示屏底部设置有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卡合在第二壳体内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卡合有移动通讯端,所述移动通讯端一侧与连接块卡合连接,所述连接块固接在第二壳体内部,且所述连接块与充电模块之间采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固接在第二壳体内壁上。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架位于移动通讯端远离连接块的一侧,所述限位架右侧安装有指示板,所述指示板固接在第二壳体上,且所述指示板位于输入端下方,所述输入端与第二壳体之间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接在防护板底部,所述防护板与底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与连接条卡合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上固接有防护条,所述防护条共三个,且三个所述防护条上均固接有橡胶缓冲块,所述橡胶缓冲块截面为弧形。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腔底部固接有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和
控制模块一侧搭接有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与风机连通,所述风机固接在第二壳体内壁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腔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固接在通讯模块顶部,所述电源模块右侧固接有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与风机连通,所述电源模块与充电模块之间采用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丝杠、电机和支杆,所述显示屏一侧安装有支杆顶端,所述支杆与显示屏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杆底端套接在丝杠上,所述丝杠套接在第一壳体内壁上。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嵌合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接有丝杠一端,所述丝杠与第一壳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位于丝杠远离转动轴的一侧。
16.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顶端卡合在第一壳体上,所述显示屏的厚度小于第一壳体。
17.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防护机构和位置调节机构,解决了移动终端外部缺乏防护结构,影响移动终端使用,显示屏安装后角度不易调节的问题,取得了移动终端具备防干扰、防撞的保护结构,使用较为方便,显示屏使用可调节角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丝杠结构安装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风机结构安装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显示屏,101、转动轴,2、第一壳体,3、限位槽,4、限位架,5、防护网,6、连接条,7、底座,8、第二壳体,801、通讯模块,802、控制模块,9、导向块,10、侧板,11、指示板,12、输入端,13、丝杠,14、电机,15、支杆,16、充电模块,17、风机,1701、第一散热板,1702、第二散热板,18、电源模块,19、连接块,20、移动通讯端,21、防护板,22、防护条,2201、橡胶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
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8.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1.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适用于各种显示屏,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显示屏,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用来安装如下显示屏。
32.该显示屏,包括:lcd屏、驱动ic、防水胶圈、盖体和若干引脚,lcd屏于侧壁位置处延伸形成封装部,封装部上开设有嵌位环槽a,驱动ic设置于封装部内,防水胶圈设置于嵌位环槽a内,盖体盖设于封装部,各引脚均设置于lcd屏上。
33.如此,需要说明的是,lcd屏起到显示的作用;驱动ic为lcd显示屏的核心部件之一,用于控制lcd显示屏工作;防水胶圈的设置,当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较高时,能够很好地防止空气中的水分侵入驱动ic内,导致驱动ic的短路,大大提高lcd显示屏的安全性。
34.静电消除套件包括铜片对、导电长条、连接线、接地夹持件、螺杆和螺母对,铜片对包括两个铜箔片,两个铜箔片均设置于lcd屏的侧壁位置处,且两个铜箔片以lcd屏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导电长条分别与两个铜箔片连接,连接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铜箔片连接,接地夹持件包括弹性带和两个夹持片,弹性带分别与两个夹持片连接,其中一个夹持片与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夹持片上均开设有过孔,螺杆穿设两个过孔,螺母对包括两个螺母,其中一个螺母与螺杆的一端相螺接,另一个螺母与螺杆的另一端相螺接,两个螺母相对螺杆转动时,两个螺母一一对应顶持两个夹持片相互靠近,以使两个夹持片夹持外部装置的接地片。
35.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把静电消除套件与外部装置的接地片连接在一起时,转动两个螺母,让两个螺母一一对应顶持两个夹持片相互靠近,以使两个夹持片夹持外部装置的接地片,此时就完成了连接的操作。外部装置例如可以是空气净化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装置。
36.还需要说明的是,静电消除套件的设置,当lcd屏上存在静电时,静电会从其中铜箔片通过导电长条传导至另一个铜箔片上,通过接地夹持件传导至外部装置的接地片中,
最后把静电导入大地中,螺杆和螺母对的设置,能够让接地夹持件上的两个夹持片能够稳定夹持住外部装置的接地片,大大提高静电消除的可靠性,有效地防止静电影响lcd显示屏的整体性能。
37.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可以在外部装置的接地片上加工出圆孔,让螺杆穿设圆孔,在转动两个螺母,让夹持片夹持外部装置的接地片,此时的连接可靠性更加高。
38.在一实施方式中,lcd屏包括面显示套件、封胶框体、底显示套件和液晶,面显示套件、封胶框体和底显示套件顺序堆叠设置,面显示套件、封胶框体和底显示套件共同围成液晶腔体,液晶设置于液晶腔体内,封装部位于底显示套件的侧壁位置处上,各引脚均位于底显示套件上。
39.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安装其他结构的显示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进行介绍。
40.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组合式智能移动终端,包括底座7、防护机构和位置调节机构,所述底座7顶部固接有第二壳体8,所述第二壳体8顶部固接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对第二壳体8顶部加固;
41.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限位架4、防护网5和侧板10,所述限位架4插接在第二壳体8上,所述限位架4下方设置有防护网5,所述防护网5固接在第二壳体8上,所述第二壳体8两侧均卡合有侧板10,所述侧板10的高度小于第二壳体8,便于防护机构提高对第二壳体8的防护效果;
42.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安装在第一壳体2内,所述第一壳体2通过转动轴101安装有显示屏1,所述显示屏1与第一壳体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显示屏1底部设置有输入端12,所述输入端12卡合在第二壳体8内部,便于显示屏1的位置调节和使用。
43.所述第二壳体8上开设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内卡合有移动通讯端20,所述移动通讯端20一侧与连接块19卡合连接,所述连接块19固接在第二壳体8内部,且所述连接块19与充电模块16之间采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6固接在第二壳体8内壁上,便于移动通讯端20的限位放置和连接;所述限位架4位于移动通讯端20远离连接块19的一侧,所述限位架4右侧安装有指示板11,所述指示板11固接在第二壳体8上,且所述指示板11位于输入端12下方,所述输入端12与第二壳体8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利用输入端12对显示屏1进行控制;所述底座7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有导向块9,所述导向块9固接在防护板21底部,所述防护板21与底座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21靠近第二壳体8的一侧与连接条6卡合连接,便于防护板21对第二壳体8外部包裹保护;所述防护板21上固接有防护条22,所述防护条22共三个,且三个所述防护条22上均固接有橡胶缓冲块2201,所述橡胶缓冲块2201截面为弧形,便于增加防护板21的缓冲效果;所述第二壳体8内腔底部固接有通讯模块801和控制模块802,所述通讯模块801和控制模块802一侧搭接有第二散热板1702,所述第二散热板1702与风机17连通,所述风机17固接在第二壳体8内壁上,便于风机17对第二壳体8内部散热;所述第二壳体8内腔安装有电源模块18,所述电源模块18固接在通讯模块801顶部,所述电源模块18右侧固接有第一散热板1701,所述第一散热板1701与风机17连通,所述电源模块18与充电模块16之间采用电性连接,便于增加第二壳体8内部的散热面积;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丝杠13、电机14和支杆15,所述显示屏1一侧安装有支杆15顶端,所述支杆15与显
示屏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杆15底端套接在丝杠13上,所述丝杠13套接在第一壳体2内壁上,便于支杆15对显示屏1底部支撑;所述第一壳体2内部嵌合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上固接有丝杠13一端,所述丝杠13与第一壳体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机14位于丝杠13远离转动轴101的一侧,便于支杆15在丝杠13上移动;所述显示屏1顶端卡合在第一壳体2上,所述显示屏1的厚度小于第一壳体2,便于第一壳体2对显示屏1支撑保护。
4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将移动通讯端20放置在限位槽3内,限位架4对移动通讯端20限位时,移动通讯端20通过连接块19与充电模块16连接,可对充电模块16充电,此时移动通讯端20接入整个装置,利用输入端12上安装的键盘可通过显示屏1对移动通讯端20内部的数据进行检修,移动通讯端20单独使用时,指示板11上的led灯熄灭,可利用控制模块802内安装的定位模块对移动通讯端20进行定位,整个装置使用时,防护板21和侧板10可对第二壳体8外部防撞保护,连接条6和防护网5均为金属材质,可减少整个装置使用时的信号干扰,丝杠13转动时,支杆15底端在丝杠13上移动,带动显示屏1和转动轴101在第一壳体2上转动调节,便于显示屏1的使用和观察,风机17可对第二壳体8内部散热保护。
4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46.1.本技术操作简单,移动通讯端20便于限位和拆卸,可实现组合和单独使用,指示板11可检测移动通讯端20与连接块19的连接状态,便于对移动通讯端20的放置位置及时调节,移动通讯端20组合使用时可进行充电保护;
47.2.本技术结构合理,转动轴101和支杆15利于显示屏1的安装和支撑,丝杠13和电机14利于显示屏1的角度调节,便于显示屏1的使用,输入端12利于的数据的输入,第一壳体2可对第二壳体8顶部支撑加固;
48.3.连接条6和防护网5可提高装置的通讯效果,第二壳体8外部包裹性较好,可减少使用中的碰撞损伤,第二壳体8内部散热效果好,利于各个电器元件正常使用。
49.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