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包括空气源热泵(1),所述空气源热泵(1)包括蒸发器(12)、压缩机(13)、冷凝器(14)、膨胀阀(15)和储水箱(16),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2)的进气口(141)连接一号进气管(2)的一端,所述一号进气管(2)的另一端连通有多根二号进气管(21),且二号进气管(21)沿着一号进气管(2)中心线对称分布,二号进气管(21)远离一号进气管(2)的一端为自由端,二号进气管(21)的自由端管口处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22)和一号电磁阀(23),一号进气管(2)处设置有一号控制器;所述一号控制器与一号温度传感器(22)、一号电磁阀(23)均电性连接;一号温度传感器(22)用于检测二号进气管(21)自由端内的空气的温度;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22)将检测的温度信号传递给一号控制器;一号控制器用于对多个二号进气管(21)自由端内的温度进行比对,并控制相应一号电磁阀(23),实现自由端内温度高的二号进气管(21)的管口打开,自由端内温度低的二号进气管(21)的管口关闭;所述蒸发器(12)的出气口(142)处设置有微型风力发电机(25);所述微型风力发电机(25)远离蒸发器(12)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管(26),所述出气管(26)用于将蒸发器(12)换热后的低温空气排走;所述一号进气管(2)、二号进气管(21)均为保温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6)上设置有冷水进入管(161),所述冷水进入管(161)布置的路径上设置有热源管(3),所述冷水进入管(161)穿过热源管(3),并与热源管(3)进行热交换;所述热源管(3)包括一管(31)和二管(32),所述二管(32)连通于一管(31)的上部;所述一管(31)与二管(32)连接处的一管(31)下部设置有二号电磁阀(33)、二号温度传感器(34)和二号控制器,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34)用于检测一管(31)与二管(32)连接处的温度;所述热源管(3)处的冷水进入管(161)外壁设置有三号温度传感器(36),第二控制器接收二号温度传感器(34)和三号温度传感器(36)的信号并比较冷水进入管(161)和热源管(3)的温度,当热源管(3)的温度大于冷水进入管(161)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二号电磁阀(33)打开一管(31)的下部;所述冷水进入管(161)穿过热源管(3)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入管(161)暴露在光照环境中的部分的表面包裹有条形保温袋(4);所述条形保温袋(4)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41);绕成环形的所述条形保温袋(4)外卡合有透明塑料保温罩(42);所述相变储能材料(41)内掺杂有碳粉和铝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入管(161)穿入一管(31)并转向后从同一侧穿出,冷水进入管(161)穿入一管(31)的一端为进入端(1611),冷水进入管(161)穿出一管(31)的一端为排出端(1612),所述进入端(1611)低于排出端(1612)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端(1611)和排出端(1612)之间的冷水进入管(161)为锥形弹簧状,所述锥形弹簧状的冷水进入管(161)为上端小而下端大;所述锥形弹簧状的冷水进入管(161)位于一管(31)内,且不与一管(31)的内壁相互接触;锥形弹簧状的所述冷水进入管(161)的两端均通过连接套与冷水进入管(161)的其余部分固定连通,且连接套位于进入端(1611)和排出端(1612)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进气管(21)上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透明玻璃管(61)和黑色绒布(62);二号进气管(21)与透明
玻璃管(61)端部连接;所述黑色绒布(62)包裹在透明玻璃管(61)外,且黑色绒布(62)外包裹有塑料薄膜,黑色绒布(62)用于吸收阳光的热量而对透明玻璃管(61)进行加热保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储水箱,蒸发器的进气口连接一号进气管的一端,一号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多根二号进气管,且二号进气管沿着一号进气管中心线对称分布,二号进气管远离一号进气管的一端为自由端,二号进气管的自由端管口处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和一号电磁阀,一号进气管处设置有一号控制器;蒸发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对一号进气管抽气而使气体进入蒸发器的进气口处;本发明通过从多个环境温度不同的区域有选择的抽取温度偏高的空气,而使得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汲取更多的热能,提高了获能效率。提高了获能效率。提高了获能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常乃魁 刘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乃魁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1/1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