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保暖鞋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9: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暖鞋。


背景技术:

2.保暖鞋,是指采用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材料制作的具有御寒保暖第一功能,同时具有适当装饰性的鞋品。
3.相关技术的保暖鞋如图1所示,包括靴底、靴帮和靴筒,靴筒位于靴帮的上部,靴底位于靴帮的底部,靴底、靴帮和靴筒是一体缝制成型的,靴帮内设有第一空腔,靴筒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靴筒顶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空腔连通。
4.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人将双脚伸入保暖鞋内,保暖鞋通过锁定保暖鞋内聚集的热量从而达到保暖效果,相关技术的保暖鞋为了使使用者将脚从第一开口伸入靴帮,靴帮的直径通常会设计的偏大,而靴帮的直径过大,会导致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的热气容易与外界的冷空气发生交换,从而降低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加保暖鞋的保暖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暖鞋。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暖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保暖鞋,包括靴筒,还包括固定件和设置在靴筒外侧壁上的缩口件,所述缩口件由易形变的材料制成,所述缩口件内部设有环形的通道,所述通道中穿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穿出缩口件,所述固定件将拉绳的两端固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伸入保暖鞋内后,再将拉绳的两端往远离缩口件一侧往外拉出,缩口件会由此向内缩紧,从而使靴筒的内侧壁与腿部贴合,靴筒内第二空腔的空间被缩小,使保暖鞋内的热气不易于与外界的冷空气发生交换,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9.优选的,所述拉绳为弹力绳。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穿着保暖鞋行走时,腿部与靴筒的贴合处会随着使用者的走动而产生一定的形变,弹力绳由于本身具有形变功能,所以弹力绳能够跟随腿部的运动而产生形变,减小行走时弹力绳勒到腿部的作用力,使使用者在行走时更加舒适。
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杆和弹簧,所述第一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杆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杆上,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与第三通孔的侧壁共同夹紧拉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缩口件的松紧时,首先将第二杆沿第一杆移动至第二通孔正对第三通孔,再将拉绳从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之间穿过,再松开第二杆,使第二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往远离凹槽底壁一侧滑动,此时第三通孔的侧壁随着第二杆的移动
抵接在拉绳上,拉绳继而抵接在第三通孔的侧壁上,从而使第二通孔的侧壁与第三通孔的侧壁共同夹紧拉绳。
13.优选的,所述缩口件位于拉绳穿出缩口件的一侧外侧壁设有第一加强片,所述第一加强片上开设有两个供拉绳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加强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在缩口件的伸出处称为缩口件的伸出口,由于拉绳频繁在伸出口来回滑动,使用第一加强片与加强环对伸出口进行加固,能够增加伸出口的使用寿命,减小伸出口破损的几率。
15.优选的,还包括靴帮,所述靴帮连接在靴筒下方,所述靴帮的两端分别为靴头和靴跟,所述靴跟靠近靴筒设置,所述靴跟上设有第二加强片,所述第二加强片位于靴帮底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片加强了鞋跟的硬度,使脚能够从第一开口处踩入第二空腔后,直接贴着鞋跟继续往下踩,直到脚完全进入保暖鞋内,方便鞋子的穿脱,同时也对鞋跟起到保护作用。
17.优选的,所述靴筒顶部靠近靴跟的一端设有窄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穿保暖鞋时会用力蹬进去,长此以往靴筒顶部会被踩踏至变形和破损,而有了窄带,使用者在穿鞋的时候,拉着窄带,这样再踩进去就不会把靴筒顶部踩塌陷了,穿起来不仅更加轻松简单,还能有效保护靴筒。
19.优选的,还包括靴底,所述靴底连接在靴帮下方,所述靴帮底部设置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围绕靴帮底部边缘设置,所述加强条延伸至与靴底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条加强了靴帮与靴底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靴帮与靴底的连接处不易产生形变,能够增加保暖鞋的使用寿命。
21.优选的,所述靴帮包括防水层、填充层和绒毛层,所述防水层位于填充层的上表面,所述填充层位于绒毛层的上表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位于保暖鞋表面,使保暖鞋具有防水功能,使用者能够在下雨天穿着保暖鞋行走,同时填充层对保暖鞋起到了主要的保暖作用,绒毛层上的绒毛与双脚接触,使双脚与绒毛层之间的空隙变小,更利于对双脚的保暖。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缩口件和拉绳,将拉绳的两端往远离缩口件一侧往外拉出,靴筒内第二空腔的空间被缩小,使保暖鞋内的热气不易于与外界的冷空气发生交换,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25.2.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片和加强环,由于拉绳频繁在缩口件的伸出口来回滑动,使用第一加强片与加强环对伸出口进行加固,减小伸出口破损的几率;
26.3.通过设置窄带,使用者在穿鞋的时候,拉着窄带再踩入保暖鞋能够减小把靴筒顶部踩塌陷的几率,更加轻松的穿好保暖鞋。
附图说明
27.图1是相关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固定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靴帮的局部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靴筒;11、窄带;12、缩口件;13、拉绳;14、第一加强片;15、加强环;2、靴帮;21、加强条;22、第二加强片;3、靴底;31、防水层;32、填充层;33、绒毛层;4、固定件;41、第一杆;42、第二杆;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暖鞋。
34.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保暖鞋包括靴底3、靴帮2和靴筒1,靴筒1位于靴帮2的顶部,靴底3位于靴帮2的底部,靴帮2和靴筒1一体成型,靴帮2与靴底3之间粘合成型,靴帮2的两端分别为靴头和靴跟,靴筒1靠近靴跟设置。靴底3底部开设有防滑纹路。靴帮2内设有第一空腔,靴筒1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靴筒1顶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空腔连通。
35.参照图2,靴筒1顶部缝制有缩口件12,缩口件12由改性防水材料制成,在防水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缩口件12呈环状,缩口件12围绕靴筒1顶部边缘设置,缩口件12内部具有环形的通道,通道内穿设有拉绳13,拉绳13为易产生形变的弹力绳。缩口件12朝向靴头的一侧固定缝制有第一加强片14,第一加强片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缩口件12的长度方向,第一加强片14上开设有两个供拉绳13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加强环15,拉绳13的两端分别从两个第一通孔中伸出缩口件12。
36.参照图2、图3,拉绳13上连接有固定件4,固定件4将伸出缩口件12的拉绳13两端固定。固定件4包括第一杆41、第二杆42和弹簧43,第一杆41内部开设有凹槽,第二杆42滑动连接在凹槽的侧壁上,第一杆4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第二杆42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当第二杆42滑动至凹槽底壁时,第二通孔正对对应第三通孔设置.弹簧43的一端连接在凹槽的底壁上,弹簧4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杆42朝向第一杆41的一端端壁上。拉绳13的两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以及对应第三通孔并伸出第一杆41,拉绳13的两端在伸出第一杆41后固定连接在一起。
37.需要调节缩口件12的松紧时,首先将第二杆42朝向凹槽底壁一侧移动至第二通孔正对第三通孔,再调节拉绳13处在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的位置,再松开第二杆42,第二杆42在弹簧43的作用力下往远离凹槽底壁一侧滑动,此时第三通孔的侧壁随着第二杆42的移动抵接在拉绳13上,拉绳13继而抵接在第三通孔的侧壁上,从而使第二通孔的侧壁与第三通孔的侧壁共同夹紧拉绳13。
38.参照图2,靴筒1顶部固定有窄带11,窄带11的一端连接在靴筒1顶部的外侧壁上,窄带11的另一端连接在靴筒1顶部的内侧壁上,窄带11两端正对设置,窄带11位于靴筒1靠近鞋跟的一端。
39.参照图2,靴帮2底部固定有加强条21,加强条21围绕靴帮2底部边缘设置,加强条21底部延伸至固定粘合在靴底3顶部。
40.参照图2,鞋跟外表面缝合有第二加强片22,第二加强片22包裹住鞋跟靠近鞋底的一端,第二加强片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鞋帮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加强片22靠近鞋底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加强条21上并缝合固定在第二加强条21上。
41.第二加强片22能够加强鞋跟的硬度,使脚能够从第二开口处踩入空腔后,直接贴
着鞋跟继续往下踩,直到脚完全进入保暖鞋内,方便鞋子的穿着,同时也能够对鞋跟起到保护作用。
42.参照图4,靴帮2从靠近第一空腔至外界依次设有防水层31、填充层32和绒毛层33,防水层31由防水改性材料制成,在防水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不容易被外物划破,对填充层32起到了保护作用。填充层32中的填充物可以为羽绒或者鸭绒等材质较轻的保暖材料。绒毛层33能够与双脚更好的贴合,进一步提高保暖鞋的保暖性能。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暖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在穿着保暖鞋时,将脚伸入保暖鞋后,使用第一杆41、第二杆42与弹簧43的配合来调节缩口件12的松紧程度,将拉绳13的两端往远离缩口件12一侧往外拉出,缩口件12会由此向内缩紧,从而使靴筒1的内侧壁与腿部贴合,靴筒1内第二空腔的空间被缩小,使保暖鞋内的热气不易于与外界的冷空气发生交换,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