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据传输结构和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结构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发展,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基于的通信方式有多种,比如蓝牙、wifi、超宽带技术(uwb)、近场通信(nfc)等近距离通信方式。其中,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为近距离接触式通信方式,利用电磁波信号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应对金属对电磁波信号的屏蔽问题。
3.相关技术的终端设备如手机中,在利用nfc近距离接触式传输方式的过程中,为使nfc天线正常工作,需要在终端设备的金属壳体上开槽,以使电磁波信号能够通过、完成信号传输。此种方式中的近距离接触式传输方式,破坏了终端设备金属壳体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结构和终端设备。
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结构,包括:信号转换部和支撑部,所述信号转换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侧面连接;
6.其中,所述信号转换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或者将超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7.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结构还包括:耦合部;所述耦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信号转换部的侧面。
8.可选地,所述耦合部包括预设厚度的柔性介质层。
9.可选地,所述信号转换部与所述支撑部粘接。
10.可选地,所述信号转换部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点胶区域,和/或,所述支撑部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点胶区域。
11.可选地,所述信号转换部设置为压电换能器。
12.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置为金属支撑部。
1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
14.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的壳体形成所述数据传输结构的支撑部。
15.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与所述数据传输结构的信号转换部电连接。
1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数据传输结构,利用超声信号来实现近距离接触式的数据传输,并且信号转换部与支撑部的固定可以通过面接触固定,避免在支撑部上开槽或开孔,有效保持了支撑部的完整性。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结构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结构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两个数据传输结构交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3.随着技术发展,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基于的通信方式有多种,比如蓝牙、wifi、超宽带技术(uwb)、近场通信(nfc)等近距离通信方式。其中,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为近距离接触式通信方式,利用电磁波信号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应对金属对电磁波信号的屏蔽问题。
24.相关技术的终端设备如手机中,在利用nfc近距离接触式传输方式的过程中,为使nfc天线正常工作,需要在终端设备的金属壳体上开槽,以使电磁波信号能够通过、完成信号传输。此种方式中的近距离接触式传输方式,破坏了终端设备金属壳体的完整性。
25.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结构,包括:信号转换部和支撑部,信号转换部的第一侧面与支撑部的第一侧面连接;其中,信号转换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或者将超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公开的数据传输结构,利用超声信号来实现近距离接触式的数据传输,并且信号转换部与支撑部的固定可以通过面接触固定,避免在支撑部上开槽或开孔,有效保持了支撑部的完整性。
26.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结构,包括信号转换部10和支撑部20。信号转换部10的第一侧面与支撑部20的第一侧面连接。
27.其中,信号转换部10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或者将超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信号转换部10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结构可以是超声发射器。当信号转换部10用于将超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结构可以是超声接收器。
28.本实施例中,信号转换部10与支撑部20壳通过面接触实现固定,不需要在支撑部20上进行开槽或挖孔,有效保持了支撑部20的完整性。
29.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支撑部比如设置为金属支撑部。当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结构应用于终端设备时,支撑部20比如可以是终端设备金属壳体的一部分。
30.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信号转换部比如设置为压电换能器。
31.其中,压电换能器利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进行能量转换。本实施例中,压电换能器可以采用超声换能器,在超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
32.比如,对于超声发射器,超声换能器能够在控制信号下将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发出超声。对于超声接收器,超声换能器能够接收超声发射器的超声,并将超声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从而,两个数据传输结构之间,基于超声信号的发出或接收实现数据传输。
33.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1所示,信号转换部10与支撑部20粘接。
34.在一个示例中,信号转换部10与支撑部20通过双面胶粘接。
35.比如,在信号转换部10的第一侧面设置双面胶,将支撑部20的第一侧面与双面胶粘接。或者,在支撑部20第一侧面的局部区域设置双面胶,将信号转换部10的第一侧面与双面胶粘接。
36.在另一个示例中,信号转换部10与支撑部20通过点胶方式粘接。
37.比如,信号转换部1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点胶区域。在点胶区域进行点胶,信号转换部10通过点胶区域与支撑部20的第一侧面粘接。
38.再比如,支撑部2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点胶区域。点胶区域比如位于支撑部20第一侧面的局部,在点胶区域进行点胶,信号转换部10的第一侧面粘接至信号转换部10的点胶区域。
39.再比如,信号转换部10的第一侧面、支撑部20的第一侧面分别设置点胶区域,二者通过点胶方式实现粘接。
40.本示例中,信号转换部10与支撑部20以点胶的方式粘接,在实现有效固定的基础上,便于将信号转换部10或支撑部20拆解复用。
41.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结构还包括:耦合部30。耦合部30设置于支撑部20的远离信号转换部10的侧面。
42.如图1所示,支撑部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10和第二侧面220,支撑部20的第一侧面210用于与信号转换部10粘接。结合图2所示,支撑部20的第二侧面220与耦合部30接触。
43.本实施例中,耦合部30可在实施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设置,而在无超声数据传输需求时拆卸。
44.比如,当涉及两个数据传输结构之间的数据传输,在任一数据传输结构上设置耦合部30,以使耦合部30位于两个数据传输结构之间。其中,一个数据传输结构可作为超声发射端,另一个数据传输结构可作为超声接收端,
45.本实施例中,可将耦合部30置于任一数据传输结构中支撑部20的第二侧面220。
46.耦合部30与支撑部2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固定。或者,耦合部30与支撑部20保持面接触即可、并通过两个数据传输结构的夹持实现限位固定。待数据传输结束,耦合部30可依据用户需求拆卸或保留。
4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耦合部30,可以提升两个数据传输结构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
48.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耦合部包括预设厚度的柔性介质层。柔性介质比如为硅胶、泡棉、塑料等。
49.本实施例中,利用柔性介质层作为耦合部,可实现两个数据传输结构在进行超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阻抗匹配,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50.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数据传输结构。其中,终端设备比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
51.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壳体形成数据传输结构的支撑部。终端设备的壳体比
如为金属,以金属壳体的局部区域作为数据传输结构的支撑部。参考图1所示,信号转换部10可直接粘接于终端设备的壳体内表面,而无需在金属壳体开槽或开孔,避免破坏金属壳体,保证了终端设备金属壳体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52.在另一个示例中,数据传输结构可作为整体结构,通过支撑部与壳体的内表面粘接。本示例也有效保持了壳体结构的完整性。
53.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与数据传输结构的信号转换部电连接。
54.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比如为ap(应用处理器),信号转换部比如为压电换能器。处理器比如集成在终端设备的主板上,压电换能器通过与主板上的预设接口连接,实现与处理器的电连接。
55.结合图3所示,在两个终端设备涉及数据传输的场景中,终端设备a比如包括数据传输结构a,终端设备b比如包括数据传输结构b,两个终端设备可基于数据传输结构a和数据传输结构b实现数据传输。
56.将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b的壳体直接接触,或者参考图3所示,在终端设备a的壳体(支撑部20)与终端设备b的壳体(支撑部20)间设置耦合部30,耦合部30采用柔性介质制成,可有效提升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基于近距离超声传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
57.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结构a,可作为超声发射器;数据传输结构b可作为超声接收器。
58.终端设备a的处理器将待发送的数据电信号通过调制算法调制到超声频段(大于20000hz),并控制数据传输结构a将超声频段的数据电信号转换为超声信号,发出超声信号。其中,调制算法比如可以采用单边带、双边带、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等算法。
59.终端设备b的数据传输结构b通过近距离接触方式接收超声信号,并将超声信号解调,转换为数据电信号发送至终端设备b的处理器,由此实现近距离接触式数据传输。
6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6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