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23: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耳机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无线耳机市场,这使得无线耳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其中跑步、骑行、逛街是使用较为普遍的场合。在诸多无线耳机产品中,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由于能够实现蓝牙左右声道的无线分离,同时相比于传统的蓝牙耳机,在便携度、高清音质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尤为受到无线耳机用户的热捧。
3.在tws耳机的生产过程中,成品测试关系着tws耳机的出厂产品质量,是一项很重要的作业工序。换句话说就是tws耳机产品在出厂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功能测试,以验证tws耳机的功能是否能正常操作,是否达到了出厂成品的要求,确保tws耳机具有稳定的品质。
4.由于现有技术在对tws耳机进行不同的功能测试前需要tws耳机进入相应的测试模式,而目前这一环节又基本是依靠人工将tws耳机摆放到模式切换盒中,然后按动模式切换盒上的按钮实现的,因此不仅存在生产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问题,而且还因随着劳动力紧缺及劳工工资待遇的普遍提高而存在生产成本高昂的问题。
5.因此,如何对现有的tws耳机测试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或者是研究一种全新的tws耳机测试技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6.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能够自动实现耳机测试模式的切换,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作业的能力。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治具和与所述治具配合使用的探针模块;其中,
10.所述治具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耳机的耳机槽,每一所述耳机槽的槽底设置有与耳机的充电触点对应的连接器;
11.所述治具内埋设有与所述耳机槽的数量对应的导线组;每一所述导线组中的导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穿设在所述治具上的引脚连接;
12.所述探针模块包括与所述导线组的数量对应的探针组;
13.每一所述探针组中的探针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引脚接触连接,另一端与上位机连接。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探针模块还包括探针固定架;
15.每一所述探针组穿设在所述探针固定架上。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治具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载具;
17.所述耳机槽开设在所述载具上;
18.所述导线组埋设在所述载具内;
19.所述引脚穿设在所述载具上。
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载具放置的凹槽。
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载具设置为若干个;
22.若干个所述载具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2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治具还包括防护罩;
24.所述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包覆在所述引脚的外围。
2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引脚的两端均外露于所述治具外;
26.所述引脚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探针组中的探针接触连接,另一端作为检修用的接线柱。
2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传送带和顶升机构;
28.所述治具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
29.所述探针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一侧,穿设在所述探针固定架上的探针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
30.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探针组的下方。
3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治具设置有与所述顶升机构配合的托持部。
3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定位挡块;
33.所述传送带设置为若干条,若干条所述传送带间距分布;
34.所述定位挡块可升降地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间隙。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通过利用治具将耳机的充电触点引出到治具外,并配合探针模块与外部的上位机建立连接,可实现将上位机生成的模式切换指令发送给耳机,使得耳机能够进入相应的测试模式自动进行耳机测试,提高了耳机测试的效率,减少了耳机的研发测试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线自动化作业的能力。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治具设置了托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治具增加了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
44.治具10,探针模块20,耳机槽30,引脚40,传送带50,顶升机构60,定位挡块70;
45.托持部11,底座12,载具13,防护罩14;
46.探针固定架21,探针22。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49.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51.实施例一
52.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耳机测试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耳机测试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53.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治具10和与所述治具10配合使用的探针模块20;其中,
54.所述治具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耳机的耳机槽30,每一所述耳机槽30的槽底设置有与耳机的充电触点对应的连接器;
55.所述治具10内埋设有与所述耳机槽30的数量对应的导线组;每一所述导线组中的
导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穿设在所述治具10上的引脚40连接;
56.所述探针模块20包括与所述导线组的数量对应的探针组,所述探针组由探针22组成;
57.每一所述探针组中的探针22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引脚40接触连接,另一端与上位机连接。
5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每一所述耳机槽30的槽底设置的连接器的数量、每一所述导线组中导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所述探针组中探针22的数量都不作唯一限定。
59.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耳机只需要放置在所述治具10上的耳机槽30中即可,所述耳机槽30中的连接器会与耳机的充电触点接触,然后连接器再通过埋设在所述治具10内的导线与穿设在所述治具10上的引脚40连接,从而实现将耳机的充电触点引出到治具10外,便于与探针模块20配合,以达到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模式切换指令并进行自动化测试的目的。
60.示例性的,由于目前大部分耳机上的充电触点的数量是两个,这两个充电触点作为电源输入的正负极,因此对应的每个耳机槽30的槽底上的连接器也需要对应设置为两个,然后与这两个连接器配合的导线组也应该有两条导线,即一条导线对应与一个连接器连接,每条导线余下的自由端又连接一引脚40,每一所述探针组中探针22的数量也对应为两个,任意一个探针22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引脚40接触连接,另一端与上位机连接。如此,每个耳机都有独立的线路实现耳机与上位机的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可以是能够起信号传输作用的接触顶针。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探针模块20还包括探针固定架21;每一所述探针组穿设在所述探针固定架21上。
6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探针组穿设在所述探针固定架21上时,每一探针22的下端与所述治具10上对应的引脚40接触连接,上端则与上位机连接,从而建立起所述治具10与上位机之间的信号通路。该上位机可以是工控电脑等。
63.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传送带50和顶升机构60;
64.所述治具10设置在所述传送带50上,由传送带50带动,从上料工位向下料工位运动;
65.所述探针固定架21设置在所述传送带5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传送带50的中部,穿设在所述探针固定架21上的探针组位于所述传送带50的上方;
66.所述顶升机构60设置在所述传送带50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探针组的下方,作用是将所述治具10顶起。
67.为了使得在所述传送带50上流动的所述治具10能够被所述顶升机构60顶起,所述治具10的两侧对应所述顶升机构60设置有与所述顶升机构60配合的托持部11,如图3所示。
68.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挡块70;
69.对应的,所述传送带50设置为若干条,若干条所述传送带50间距分布;而所述定位挡块70则可升降地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传送带50之间的间隙且位于靠近所述顶升机构60的位置,可在当所述治具10流动至所述顶升机构60的位置时,升起以阻挡所述治具10的继续流动。
7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机构的加入可进一步使得生产线的自动化变成现实,具体的作业过程如下:所述治具10从上料工位上料后在传送带50上流动,当所述治具10被所述传送带50传送至所述探针组的下方时,所述顶升机构60会上升,以将所述治具10向上顶起,使得所述治具10上的引脚40与所述探针组中探针22的下端接触连接,探针22的上端则通过导线与上位机连接,将上位机生成的模式切换指令转送给耳机,使得耳机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后进入与该模式切换指令对应的测试模式,在模式切换结束后,所述治具10继续在传送带50上流动,并在下料工位可通过机械手夹取的方式下料到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治具10包括底座12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的载具13;所述耳机槽30开设在所述载具13上;所述导线组埋设在所述载具13内;所述引脚40穿设在所述载具13上。
72.需要说明的是,将治具10设计成底座12加载具13的模块化结构可使得治具10具有高可维护性和高复用性,即可以通过模块间的组合、分解实现损坏件的分离替换。
73.优选的,所述底座12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载具13放置的凹槽。
74.所述载具13设置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载具13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每个所述载具13上开设有若干个耳机槽30。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图2~4是以四个所述载具13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且每个载具13上开设有四个耳机槽30为例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所述载具13上穿设的引脚40数目为八个,即四对,分别对应四个耳机槽30。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治具10还包括防护罩14;
76.所述防护罩14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且包覆在所述引脚40的外围,如图4所示,可防止在生产的其它环节中,载具13上外露的引脚40被刮伤,从而对模式切换造成影响。当所述治具10上料至传送带50进行流动时,该防护罩14会被摘掉,使得载具13上的引脚40得以外露,从而可与探针模块20中的探针22接触连接。
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脚40的两端均外露于所述治具10外;
78.所述引脚40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探针组中的探针22接触连接,另一端作为检修用的接线柱,可便于检修,即在需要查电路通断的时候,可通过所述引脚40作为接线柱的一端去与检修设备连接。
79.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治具,探针模块,耳机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测试模式切换装置,通过利用治具将耳机的充电触点引出到治具外,并配合探针模块与外部的上位机建立连接,可实现将上位机生成的模式切换指令发送给耳机,使得耳机能够进入相应的测试模式自动进行耳机测试,提高了耳机测试的效率,减少了耳机的研发测试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线自动化作业的能力。
81.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82.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83.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84.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
……
上”、“与
……
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
……
上”、“与
……
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
……
之间”和“直接在
……
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85.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
……
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