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拉杆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杆车。


背景技术:

2.旅途中,为了省力,行人一般通过拉杆箱、拉杆车拖行随身物品。但在带有婴幼儿时,还需要牵拉婴幼儿,以防人员走散。如此,一个成年人需要一手牵拉拉杆车,一手牵拉幼儿,或者背负婴儿,除不方便照顾婴幼儿外,还不易于观察路况。
3.专利文献cn205469145u记载了一种多功能手拉车,包括主体和固定在主体底部的拉货板,主体和拉货板连接处设有主轮,拉货板末端设有次轮,主体上设有转动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朝一方向转过一定角度后即卡止。该手拉车设计的座椅仅适于驻留状态,在牵拉状态时,第一座椅、第二座椅上的重量部分传导至主轮处,部分由使用者手部承担,这不方便长时间使用。此外,即使婴幼儿能够坐在倾斜的第一座椅或第二座椅上,但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杆车,其构造适用于同时携带婴幼儿和重物。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拉杆车,包括车架、货物端托、儿童座、座位辅件和走行装置,所述走行装置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货物端托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方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儿童座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座位辅件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走行装置包括主承重轮组和次承重轮组,所述主承重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尾端并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次承重轮组包括传力件、轮架和至少两个次承重轮,所述传力件的一端与所述轮架可转动连接,两个以上所述次承重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轮架与所述传力件的转动轴两侧,且两个以上所述次承重轮分别与所述轮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传力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且所述传力件与所述车架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牵拉端和所述车架的尾端之间。
8.优选的,所述传力件包括减振伸缩器。
9.优选的,所述座位辅件包括束缚件或扶手。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角限位件,所述传力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角限位件用于设置所述传力件与所述车架尾端之间的最大转动角。
11.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车架连接的转角限位件,所述货物端托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儿童座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座位辅件为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转角限位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货物端托、所述儿童座与所述车架的转角。
12.进一步的,所述转角限位件包括固定臂、承重臂和拉力臂,所述固定臂上设有拉力臂限位部,所述拉力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承重臂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承重臂的第二端
与所述固定臂可转动连接,所述拉力臂的第二端在所述拉力臂限位部内活动,用于调节所述拉力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承重臂的第二端的距离。
13.又进一步的,所述拉力臂限位部为导槽,所述导槽上设有用于分离所述拉力臂与所述固定臂的开口,所述转角限位件还包括开口两端连接零件,所述开口两端连接零件与所述固定臂可拆卸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货物端托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所述儿童座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货物端托的最大旋转半径;所述货物端托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所述儿童座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儿童座的最大旋转半径;所述儿童座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所述座位辅件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儿童座的最大旋转半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6.1. 通过增设儿童座、座位辅件,这样儿童乘坐在儿童座上时,借助座位辅件可以提高乘坐安全性,安全性高。
17.2. 拉杆车上乘坐有儿童时,其重心向手拉端偏移,对使用者手部的坠拉效果强。次承重轮组与主承重轮组配合,可以降低拉杆车对使用者手部的坠拉强度,使用方便。
18.3. 减振伸缩器能够提供适宜的支撑力,并降低使用者行走时,拉杆车的摆动幅度。
19.4. 转角限位件便于收拢货物端托、儿童座、座位辅件,缩小拉杆车放置时占用的空间。
20.5. 通过在导槽上设置用于分离拉力臂与固定臂的开口,从而可以在需要时使承重臂摆脱拉力臂限位部的限位,使与拉力臂连接的货物端托、儿童座或座位辅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旋转方向。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的主视图。
22.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23.图3为一种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24.图4为图3所示的拉杆车经过坎坷路面时的示意图。
25.图5为图4的b部放大图。
26.图6为又一种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一。
27.图7为图6示出的拉杆车的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二。
28.图8为一种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的转角限位件的主视图。
29.图9为图8示出的转角限位件的剖视图。
30.图10为图8示出的转角限位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10

第一拉杆,111

第二拉杆,112

拉手杆,113

传力件,120

第一连杆,121

第一转角限位件,122

第二连杆,130

第三连杆,131

第四连杆,132

第五连杆,133

第六连杆,134

第七连杆,21

货物端托,31

儿童座,32

座位辅件,321

限位框套筒,322

限位框,41

主承重轮组,42

次承重轮组,420

轮架,421

第一承重轮,422

第二承重轮,51

固定臂,510

连接板部,5101

安装孔,511

立板部,5111

拉力臂限位部,5112

开口,
5113

销孔,5114

销孔,5115

第三连接轴容纳槽,52

承重臂,520

连接板部,5201

安装孔,521

立板部,53

拉力臂,54

转角锁,540

第一连接轴,541

卡锁,542

扭簧,56

开口两端连接零件,560

连块,561

连接销,562

弹性销卡,571

第二连接轴,572

第三连接轴,573

第四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说明本实用新型,以辅助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除另有说明外,不应脱离本技术领域的技术知识背景理解以下的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术语。
33.本实用新型中,杆的一端是相对于另一端而言的,并不必然指杆的端头,而是根据结构需要选择的远离其另一端的位置。
34.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包括车架、货物端托、儿童座、座位辅件和走行装置,走行装置与车架连接,货物端托设置在车架上方并与车架连接,车架、走行装置、货物端托均可以采用现有的拉杆车构造方式。在斜拉车架时,为防止车架上的货物下滑的下挡止件就属于货物端托,当然,货物端托还可以包括用于防止货物从车架两侧滑落的侧挡止件。
35.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拉杆车中增加了儿童座和座位辅件。儿童座与车架连接,使用时,儿童乘坐在儿童座上,借助座位辅件提高乘坐安全性。
36.座位辅件可以是安全带、限位框等束缚件,也可以是扶手。
37.一般的,拉杆车的常用功能是拉货物。所以在斜拉车架时,货物端托最好设置在儿童座的下方。此外,一般默认为货物比儿童重量大,这样设置货物端托与儿童座在车架上的位置也是合一的。还有一点,货物端托设置在儿童座下方时,儿童乘坐在儿童坐上时,儿童坐与货物端托之间的距离也适于儿童的腿部伸展。
38.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改进之处在于,走行装置包括主承重轮组和次承重轮组,主承重轮组设置在车架的尾端并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次承重轮组包括传力件、轮架和至少两个次承重轮,传力件的一端与轮架可转动连接,两个以上次承重轮分别设置在轮架与传力件的转动轴两侧,且两个以上次承重轮分别与轮架可转动连接,传力件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且传力件与车架的连接处设置在车架的牵拉端和车架的尾端之间。
39.在次承重轮组中,两个以上次承重轮分别设置在轮架与传力件的连接轴两侧,这样,地面对两个以上次承重轮的支撑力分别位于轮架与传力件的连接轴的两侧,所以,安装在轮架上的两个以上次承重轮都可以与地面接触,形成三条形的一条边,传力件形成三角形的一条边,车架形成三条形的一条边。这样传力件就可以实现传力效果。
40.传力件最好包括减振伸缩器,这样,减振伸缩器可以根据拉力杆侧的下坠力调整长度及平缓震动。
41.传力件的另一端与车架最好采用可转动连接方式,此时,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还包括转角限位件,转角限位件用于设置传力件与车架尾端之间的最大转动角。通过转角限位件设置传力件与车架尾端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再结合传力件与车架的转动轴与主承重轮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次承重轮组均能与地面接触,这样,减振伸缩器受拉杆车牵拉端的受力变化调整其长度,降低拉杆车对使用者手部的坠拉强度,使用方便。
42.下面以图1

3示出的一种拉杆车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杆车。
43.图1

3示出的一种拉杆车包括车架、货物端托、儿童座、座位辅件和走行装置。其中,走行装置包括主承重轮组41和次承重轮组42。
44.其中,车架由两根第一拉杆110、多根连杆固定连接形成。为了便于调整拉杆车的使用长度并缩短车架的放置长度,每一根第一拉杆110还与一根第二拉杆111固定连接,第二拉杆111选择套筒,在第二拉杆111的对应于手拉端还插接连接有拉手杆112,拉手杆112为“匚”形框架,“匚”形框架的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二拉杆111内,在“匚”形框架的两根横段上设有弹性销,在第二拉杆111的轴线上设有多个销孔,通过选择弹性销与第二拉杆111的配合销孔,就可以调整拉杆车的手拉端与其尾端之间的长度。
45.参见图2

3,第一连杆120、第二连杆122、第三连杆130、第四连杆131、第五连杆132、第六连杆133、第七连杆134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根第二拉杆111固定连接。由于第二拉杆111与第一拉杆110固定连接,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拉杆110固定连接。
46.其中,两组主承重轮组41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尾端,每组主承重轮组41与车架转动副连接。
47.其中,货物端托21设置在车架上方,并与车架转动副连接。一般的,使用时,货物端托21最好与车架呈90
°
夹角。图1中示出的拉杆车的尾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角限位件121,第一转角限位件121采用限位板,限位板垂直于第一拉杆110焊接在第一拉杆110上。当然,第一转角限位件121也可以采用图8

10示出的转角限位件,此时,拉力臂限位部5111设置在邻近于儿童座31一侧。
48.其中,儿童座31设置在车架上方,并与车架转动副连接。为缩小拉杆车放置时占用的空间,儿童座31与车架的转动轴和货物端托21与车架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好能满足:儿童座31与车架呈90
°
夹角时,转动货物端托21,货物端托21可以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之间。一般的,使用时,儿童座31最好与车架呈90
°
夹角,所以儿童座31与车架的转动轴和货物端托21与车架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最好还满足:儿童座31与车架呈90
°
夹角,且货物端托21最好与车架呈90
°
夹角时,能够在儿童座31与货物端托21之间放置一个皮箱。
49.儿童座31不使用时,其最好能够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之间,这样儿童座31还能够形成托物架。参见图3,儿童座31最好可以向拉杆车的拉手端转动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之间,还可以向拉杆车的尾端转动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之间。为满足此功能,儿童座21与车架之间还设有第二转角限位件(未画)。
50.图1

3示出的拉杆车中,座位辅件32为限位框,限位框为“匚”形框架。为缩小拉杆车放置时占用的空间,座位辅件32由限位框套筒321和限位框322装配而成,限位框322为“匚”形框架,限位框套筒321与车架转动副连接,“匚”形框架的两端分别插接连接在两个限位框套筒321内。在“匚”形框架的两根横段上设有弹性销,在限位框套筒321的轴线上设有多个销孔,通过选择弹性销与限位框套筒321的配合销孔,就可以调整座位辅件32的约束框大小。
51.一般的,提醒儿童手握座位辅件就可以实现避免儿童从座位辅件中脱出,所以,并不需要设置限位框与车架的转动角度。但为了提高安全度,限位框套筒321与车架之间还可以设有第三转角限位件。
52.其中,次承重轮组42包括传力件113、轮架420、第一次承重轮421和第二次承重轮
422,当然,次承重轮组42中的次承重轮还可以是三个以上。第一次承重轮421与轮架420转动副连接,第二次承重轮422与轮架420转动副连接,传力件113的一端与轮架420转动副连接,轮架420与第一次承重轮421的转动轴、轮架420与第二次承重轮422的转动轴分别设置在轮架420与传力件113的转动轴两侧。传力件113的另一端与车架转动副连接,传力件113与车架的连接处设置在车架的牵拉端和车架的尾端之间。一般的,拉杆车上乘坐有儿童时,传力件113与车架的转动轴、主承重轮组42的转动轴最好设置在拉杆车的重心的两侧。
53.传力件113为减振伸缩器。此时,减振伸缩器采用套筒式减振结构,套筒内可以设置弹簧减振结构或液压减振结构,这些减振伸缩器可以在山地车的避震前叉、减震坐托上看到。
54.参见图2,选择次承重轮组时,最好使其能够满足收纳在第二拉杆111和主承重轮组41之间,这样可以缩小拉杆车放置时占用的空间。
55.传力件113与车架之间最好设有第四转角限位件。
56.参见图3,第一连杆120设置在货物端托21与车架的转动轴下方,它有助于增强车架的强度。第二连杆122设置在可以支撑逆时针旋转的货物端托21的位置,这样,当货物端托21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中间时,第二连杆122可以支撑货物端托21。第三连杆130设置在儿童座31与车架的转动轴下方,它有助于增强车架的强度。第四连杆131设置在可以支撑逆时针旋转的儿童座31的位置,第五连杆132设置在可以支撑顺时针旋转的儿童座31的位置,这样,当货物端托21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中间时,第四连杆131、第五连杆132之一可以支撑儿童座32。第三连杆130设置在儿童座31与车架的转动轴下方,它有助于增强车架的强度。第六连杆133设置在限位框套筒321与车架的转动轴下方,它有助于增强车架的强度。第七连杆134设置在可以支撑逆时针旋转的座位辅件32的位置,这样,当座位辅件32设置在两根第一拉杆110中间时,第七连杆134可以支撑座位辅件32。
57.图8

10示出了一种转角限位件。它包括固定臂51、承重臂52和拉力臂53,固定臂51上设有拉力臂限位部5111。拉力臂53的第一端与承重臂52的第一端转动副连接,第三连接轴572为拉力臂53与承重臂52的转动轴。承重臂52的第二端与固定臂51转动副连接,第四连接轴573为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的轩动轴。拉力臂53的第二端在拉力臂限位部5111内活动,用于调节拉力臂53的第二端与承重臂52的第二端的距离。
58.其中,拉力臂限位部5111为导槽,拉力臂5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571,第二连接轴571在导槽内活动,从而实现拉力臂53的第二端与承重臂52的第二端的距离的调节。参见图10,固定臂51上还开设有第三连接轴容纳槽5115,这样,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之间的夹角可以在0
°
~90
°
之间调整。
59.为了使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之间的夹角可以在0
°
~180
°
之间调整,又能使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之间的夹角锁定在某一角度,如90
°
,可以在导槽5111上设有用于分离拉力臂53与固定臂51的开口5112,借助开口5112,可以将第二连接轴571从导槽内取出,这样该拉力臂限位部5111就失去了对第二连接轴571的限位作用。
60.为增强开口5112两侧的立板部511的结构强度,转角限位件还包括开口两端连接零件56,开口两端连接零件56与开口5112两侧的立板部51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开口两端连接零件56包括连块560、连接销561和弹性销卡562。在开口两侧的立板部511上分别设置销孔5113、销孔5114,使用时,使用四个连接销连接立板部511和连块560,将弹性销卡562卡
接在连接销561的销头处,避免连接销561从立板部511及连块560的销孔中脱落。
61.参见图8

10,立板部511上还安装有转角锁54,转角锁54包括第一连接轴540、卡锁541、扭簧542,卡锁541和扭簧542均套装在第一连接轴540上,第一连接轴540安装在立板部511上,扭簧542的两个拨杆分别抵接卡锁541、连接板部510,参见图10,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之间的夹角设置在90
°
时,转角锁54与拉力臂限位部5111配合实现对第二连接轴572的限位。按压转角锁54后,可以打开卡锁541对第二连接轴572的限位。
62.参见图3,应用图8

10示出的转角限位件为第一转角限位件时,拉力臂限位部5111应设置在货物端托21的左侧,固定臂51与车架固定连接,货物端托21与承重臂52固定连接。应用图8

10示出的转角限位件为第二转角限位件时,拉力臂限位部5111应设置在儿童座31的左侧,固定臂51与车架固定连接,儿童座31与承重臂52固定连接,此时,为便于约束儿童座31,固定臂51的下端最好延伸到儿童座31的右侧,并在该侧同样设置带开口的拉力臂限位部,这样,就可以实现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之间的夹角在0
°
~180
°
之间调整,又能使承重臂52与固定臂51之间的夹角锁定在某一角度。应用图8

10示出的转角限位件为第三转角限位件时,拉力臂限位部5111应设置在限位框套筒321的左侧,固定臂51与车架固定连接,限位框套筒321与承重臂52固定连接。应用图8

10示出的转角限位件为第四转角限位件时,拉力臂限位部5111应设置在传力件113的右侧,固定臂51与车架固定连接,传力件113与承重臂52固定连接。
63.参见图4

5,使用图8

10示出的转角限位件设定传力件113与车架的夹角后,以轮架420与传力件113的的转动轴作圆心,以轮架420上的第一承重轮421和第二承重轮422的下切线为切线作圆(对应于图5中的双点画线圆)。参见图5,第二承重轮422落在坡面上时,双点画线圆的最低点低于坡面高点。也就是说,拉杆车经过坎坷路面时,手拉端的落差变化低于次承重轮组仅包含一个次承重轮的情况,相应的,其落差对使用者手部的影响更小,也就是在次承重轮组的支撑下,手拉端作用在使用者手部的坠拉感越小。应当明白,即使传力件113采用减振伸缩器,第一承重轮421和第二承重轮422仍然会与地面接触,传力件仍能起到传递相关支撑力的效果。在传力件113采用减振伸缩器后,在手拉端的落差变化时,减振伸缩器还能提供缓冲力,降低拉杆车上乘座的儿童的颠簸感。
64.图6

7示出的又一种拉杆车。它与图1

3示出的拉杆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7,在该拉杆车的货物端托21与车架设置在90
°
夹角时,货物端托21、第二连杆122和主承重轮组41的切线共面,这样,地面可以稳定的支撑竖立设置的车架。此时,调整儿童座31,使该拉杆车的儿童座31与车架设置在90
°
夹角,这样就可以座在儿童座31上。
65.图6

7示出的又一种拉杆车与图1

3示出的拉杆车的又一不同之处在于,将图1

3示出的拉杆车的座位辅件为扶手,也就是仅保留限位框套筒321,限位框套筒形成扶手。
66.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应当明白,实践中无法穷尽说明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尽可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且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取舍组合、具体参数进行试验变更,或者利用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对本实用新型已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常规替换形成的具体的实施例,均应属于为本实用新型隐含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