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与流程

2021-11-29 11: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池塘水体分成多个人工湿地区;每个所述人工湿地区均做如下管理:对池塘底泥进行搅拌并投加底泥改良剂;向所述池塘水体中投放多品种鱼苗;在所述池塘水体中设置生态浮岛;在所述池塘水体中采用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组合种植:所述浮叶植物包括:睡莲和凤尾莲,其中,睡莲种植株高水面上5~20cm,种植密度为1~3头/m2,凤尾莲种植株高水面上20~50cm,种植密度为8~10株/m2;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绿狐尾藻和黑藻,其中苦草、绿狐尾藻和黑藻的种植密度均为60~70株/m2;所述挺水植物包括黄菖蒲、梭鱼草和美人蕉;其中,黄菖蒲种植株高≥50cm,种植密度10~20株/m2,梭鱼草种植株高≥60cm,种植密度为10~15株/m2,美人蕉种植株高≥80cm,种植密度20~25株/m2;每个所述人工湿地区内设置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依次穿过所述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之间的挡水板底部设置过水口,且所述过水口高度超过所述浮叶植物的高度,所述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之间的挡水板高度低于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池塘底泥进行搅拌并投加底泥改良剂,包括:水深>1m的河床段投加0.8~1.5kg/m2底泥改良剂;水浅≤1m的河床段投加0.3~0.6kg/m2底泥改良剂。每隔一周投加一次,共投加两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改良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增氧剂20~30份、混凝剂a 15~25份、混凝剂b 20~25份和螯合剂5~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种植深度为0.3~0.5m,所述浮叶植物的种植深度为0.5~0.8m,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深度为0.8~1.3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包括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食性鱼类包括鲢鱼、鳙鱼,投放比例为鲢鱼:鳙鱼=3:1,投放个体50~100g/尾,投放密度15~25g/m3;所述草食性鱼类包括草鱼、鳊鱼,投放个体40~80g/尾,投放密度6~10g/m3;所述杂食性鱼类包括鲤鱼,投放个体50~100g/尾,投放密度5~9g/m3;所述肉食性鱼类青鱼和乌鳢,投放个体40~120g/尾,投放密度4~10g/m3;所述底栖动物包括沼虾、方形环棱螺和河蚌,所述沼虾个体20~30g,投放密度4~8g/m3;所述方形环棱螺个体10~20g,投放密度5~10g/m3;所述河蚌个体30~50g,投放密度5~10g/m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包
括:挺水植物;生物填料;漂浮载体,所述漂浮载体设有种植腔和滤料腔,所述种植腔内种有所述挺水植物,所述滤料腔内装填有所述生态填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掌形灵芝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包括美人蕉、再力花和黄花鸢尾,每种植物交叉混合栽种,形成立体植物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塘水体人工湿地的改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池塘水体分成多个人工湿地区;投加底泥改良剂;投放多品种鱼苗;设置生态浮岛;在所述池塘水体中采用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组合种植:所述浮叶植物包括:睡莲和凤尾莲,睡莲种植株高水面上5~20cm,种植密度为1~3头/m2,凤尾莲种植株高水面上20~50cm,种植密度为8~10株/m2;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种植密度均为60~70株/m2的苦草、绿狐尾藻和黑藻;所述挺水植物包括黄菖蒲、梭鱼草和美人蕉;所述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之间的挡水板底部设置过水口。该方法占地面积小,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类水标准。类水标准。


技术研发人员:谢宇 曾凡虎 吴立戈 谭斌 呙于平 华珊珊 徐杰斐 黄永炳 倪裳 贾君座 黄福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8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