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21: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税务管理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税收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为适应外部监管要求,企业需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传统办税模式效率低、易出错,稍不留神,会给企业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严重的会降低企业纳税等级,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痛点1.内外联动难:办税人员每月需到企业外网的电子税务局申报纳税,网络不稳定、易掉线,存在申报成功未扣款导致税收滞纳金风险。
4.痛点2.发票管理难:年约几十万张销项发票手工开具,上万张进项发票手工查验,逐张勾选认证,效率低、无法有效防范虚开、重开、假票入企等涉票风险。
5.痛点3.业务办理难:办税人员每月需手工计税、手工报税,工作量大,过程繁琐,且易产生多缴、漏缴等风险。
6.痛点4.税险防控难:政策获取不及时、解读不统一,执行有偏差;涉税风险分散,风险应对滞后,容易产生税务稽查风险。
7.痛点5.纳税筹划难:缺乏统筹规划,国家减税降负政策无法及时、准确落地实施,惠企红利“应享未享”。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运用“互联网 ”技术,以搭建国内首条税务局与企业之间直联专线为基础,打造一套企业智慧办税系统,有效解决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在发票、办税、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难题,实现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税务风险的目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该办税系统包括业务系统、涉税信息池系统、发票池系统、计算模型系统、智能计税系统、风险识别系统和筹划分析系统,所述业务系统分别与涉税信息池系统和发票池系统数据相连,所述涉税信息池系统和发票池系统均与计算模型系统数据相连,所述计算模型系统与智能计税系统数据相连,所述风险识别系统和筹划分析系统均与智能计税系统据相连,所述办税系统与税务局的核心征管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数据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业务系统包括erp模块、财务管控模块、经法模块、营销sg186模块、智慧报账模块和mdm平台模块。
11.进一步地,所述涉税信息池系统包括业务数据模块、财务数据模块和外部数据模块。
12.进一步地,所述发票池包括销项发票模块、进项发票模块和电子底账库模块。
13.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型系统包括税基计算模块、税率自动匹配模块和税额自动
计算模块。
1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计税系统包括数据依次相连的办税日志模块、智慧计提模块、智慧申报模块、智慧缴纳模块、多维呈报模块和电子档案模块。
15.进一步地,所述风险识别系统风险识别模块。
16.进一步地,所述筹划分析系统包括筹划分析模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税企数据在线交互。搭建国内首条税务局与企业之间网络专线,实现税企双方内网直联对接,涉税数据“点对点”安全传输、高效交互,为企业打造一条绿色办税通道,让数据多跑路,员工少跑腿。
19.(2)发票信息集中监管。部署企业级发票池,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集团全量发票信息集中监管,消除管理盲区。通过税企直联专线,动态获取税务局端上下游企业发票信息,实现入账前系统自动比对查验发票真伪,降低假票入企风险。
20.(3)智慧办税综合平台。通过优化办税流程、固化办税规则、内置计税模型,建立集智能提醒、税费计算、申报缴纳、电子档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办税综合平台,通过直联下载税务局端完税证明,自动生成缴税凭证,实现企业全程智慧办税,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1.(4)税务风险智能预警。引入税务局端稽核规则,嵌入企业流程环节,实施涉税风险全流程“内嵌式”管理,实现税务风险实时监控、智能识别、预警拦截,有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22.(5)办税效率大幅提升。发票查验时间由5分钟缩短到2秒;全年自动生成税费凭证约近万张、纳税申报近万张;税费申报流程由原人均4小时缩短为5分钟。
23.(6)涉税风险有效降低。通过全流程智慧防控,有效规避发票、不合格纳税、不规范业务等潜在税务风险,避免企业滞纳金罚款等经济损失。
24.(7)企业增效节支显著。通过提高办税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税务岗位兼职率达到98%,有效释放财税人力资源,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该办税系统包括业务系统、涉税信息池系统、发票池系统、计算模型系统、智能计税系统、风险识别系统和筹划分析系统,业务系统分别与涉税信息池系统和发票池系统数据相连,涉税信息池系统和发票池系统均与计算模型系统数据相连,计算模型系统与智能计税系统数据相连,风险识别系统和筹划分析系统均与智能计税系统据相连,办税系统与税务局的核心征管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数据相连。业务系统包括erp模块、财务管控模块、经法模块、
营销sg186模块、智慧报账模块和mdm平台模块。erp模块是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是企业级业务、财务数据枢纽中心。
28.财务管控模块是集团财务管理业务系统。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管理、资金收付管理、产权管理、财务人员信息管理等,是日常财务业务应用重要系统。
29.经法模块是指经济法律管理业务系统,采用b/s模式的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so

tower平台,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案件管理、经济法律研究、委托书管理、证照管理、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实现了经济法律管理业务信息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提高规避法律风险能力。
30.营销sg186模块是国家电网公司新型智能化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现电力营销业务处理、供电合同、抄表、核算、电力收费管理、用电检查、电力信息采集、档案客户管理等电力信息管理的高度一体化集中管理。其应用实现了电力资源管理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力应用系统的资源管理效率,为保障电力应用系统后期的资源管理提供信息的系统化,推进我国电力管理系统的拓展与发展。国家电网公司sg186系统营销业务模块的实现,使电网企业营销管理方面的管理水平、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达到了统一,形成了公司完整的营销管理、业务标准化体系,实现了“营销信息高度共享,营销业务高度规范,营销服务高效便捷,营销监控实时在线,营销决策分析全面”,促进了国家电网公司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31.智慧报账模块用于根据办税信息进行智慧报账操作,mdm主数据管理,它是sapnetweaver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强大的数据清理以及集中管理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对产品或客户等主数据的统一有效管理。它可以进行数据合并,降低数据维护成本,确保跨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加快业务处理,提高决策;涉税信息池系统包括业务数据模块、财务数据模块和外部数据模块,业务数据模块用于存储公司的业务数据信息,财务数据模块用于存储公司的财务数据信息,外部数据模块用于存储公司外部其它数据信息;发票池包括销项发票模块、进项发票模块和电子底账库模块,销项发票模块用于存储公司的销项发票信息,进项发票模块用于存储公司的进项发票信息,电子底账库模块用于存储公司及上下游企业税务局电子底账库发票结构化信息;计算模型系统包括税基计算模块、税率自动匹配模块和税额自动计算模块。税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办税信息计算税基,如,所得税税基及征税对象的数量都是所得额。有时两者又是不一致的,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对企业所得征税时,征税对象数额是全部所得额,税基则是从中作了一些扣除之后的余额。税率自动匹配模块用以对申报的办税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办税类型自动匹配确定办税的税率类型。税额自动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办税信息自动计算税额,当计税基础和匹配税率均已确定后,根据内置逻辑自动计算应纳税额。风险识别模块用于对办税流程、信息进行监控分析、稽核校验,明确各流程环节所需强控、弱控手段及控制措施,内置控制规则,按照“机控”或“机控 岗控”的控制形式对涉税风险进行拦截。筹划分析模块用于对办税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在相关业务流程环节植入筹划标签,固化筹划规则,对优惠政策进行智慧筹划。智能计税系统包括数据依次相连的办税日志模块、智慧计提模块、智慧申报模块、智慧缴纳模块、多维呈报模块和电子档案模块,首先在办税日志模块上建立办税基础信息,智慧计提模块将办税日志模块上的基础信息进行提取,将数据传递给智慧申报模块,智慧申报
模块将数据进行整理后传递给智慧缴纳模块,智慧缴纳模块将数据处理生产办税标准信息并传递给多维申报模块,多维申报模块将数据信息传递给税务局,最后在电子档案模块中建立办税具体信息的电子档案。
32.本集团智慧办税系统是税企深度合作打破管理边界、落实“放管服”和“减税降费”政策的开创性实践,是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开创了税企互为融通、互为共享、共创造价值的崭新路径。系统建设完善提升,持续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单位全覆盖、税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探索税企合作新模式,超前谋划增值税专票电子化改革布局,通过不断迭代进步,实现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税务数字化管理水平,为依法纳税、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