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及气流路径布置方法与流程

2021-11-24 2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饲料干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及气流路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水产行业对膨化饲料的需求日益提高,膨化饲料的干燥也就变成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市面上常用的带式干燥机的气流布置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错误的分区、不合理的挡风装置、不合理的排湿、补风等,导致物料干燥过程能耗高、效率低,且干燥不均匀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4.(一)错误的分区,不符合物料的干燥特性,会导致温度和风量不合理分配,能量利用不充分,从而使干燥机能耗增加;
5.(二)不合理的挡风装置,无法使气流在干燥机内有序平稳地流动,从而影响物料干燥;还会使物料被吹离干燥区域,堵塞风道,导致物料干燥不均匀,甚至无法干燥,产生生产事故等;
6.(三)不合理的排湿,不符合物料的干燥特性,干燥机内部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内部湿度过高将增加干燥难度,增加干燥能耗,降低干燥效率;
7.(四)在干燥机上不均衡的布置排风端,对料层两侧的影响不均衡,从而出现干燥机一侧物料水分总是偏低的现象;
8.(五)不及时补风,干燥机内部风量不够,无法给物料带去足够的热风,导致最后物料得不到充分的干燥;
9.(六)未考虑到各处风速对水分均匀性的影响,有的干燥机甚至没有合理的密封结构,使干燥机内的空气存在串流甚至短路,从而导致能耗增加,水分均匀性更差。
10.现有的带式干燥机还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1.中国专利cn212425834u公开了一种污泥带式干燥机,该装置在传送皮带的两侧安装限位圈,利用限位挡板对限位圈的限制,避免传送皮带在空转时发生跑偏和脱落,同时避免污泥在传送过程中从皮带两侧掉落,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干燥机没有考虑能耗方面的问题。
12.中国专利cn212778482u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的多层网带式干燥机,该装置在匀风框的内部安装了匀风板、联动杆和拨叉,能够实现物料的均匀干燥,提高物料干燥效率。但是该干燥机只考虑了风速的均匀,并无考虑物料堆放是否均匀,干燥效果不理想。
13.中国专利cn111442631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网带式烘干机,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物料烘干,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但是该干燥机没有根据不同的干燥阶段设定不同的干燥温度,提高了能耗,节能效果不理想。
14.中国专利cn208443157u公开了一种宠物饲料设备用天然气直燃式分区带式干燥机,该装置以天然气直燃供热,热能损耗少。但是该干燥机对操作机器的要求很高,燃烧天
然气容易发生生产事故,生产风险较大。
15.综上所述,现有的带式干燥机仍然存在能耗高、效率低、干燥不均匀、安全隐患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带式干燥机,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及气流路径布置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饲料在干燥过程中能耗高、效率低、干燥不均匀的问题。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18.本发明提供一种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包括:
19.封闭箱体,所述封闭箱体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至所述出料端之间依次设置有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所述初始干燥区段、所述恒速干燥区段和所述降速干燥区段内均设置有物料干燥区,任意一所述物料干燥区的两侧均设置有风道;
20.物料传送带,所述物料传送带依次贯穿所述初始干燥区段、所述恒速干燥区段和所述降速干燥区段的所述物料干燥区,以将物料从所述进料端依次经所述初始干燥区段、所述恒速干燥区段和所述降速干燥区段输送至所述出料端;
21.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物料干燥区和所述风道之间,用于间隔所述物料干燥区和所述风道;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其中,一部分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下方;任意所述通风孔上均配置有封孔结构,以控制所述通风孔的开闭;
22.所述初始干燥区段、所述恒速干燥区段和所述降速干燥区段内均配置有补风口,任意一所述补风口处均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
23.所述初始干燥区段、所述恒速干燥区段和/或所述降速干燥区段内配置有排湿口。
24.可选的,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至少两排通风孔,其中,至少一排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上方,至少一排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下方;
25.可选的,所述封闭箱体内通过挡板分隔为上层温区和下层温区,所述上层温区内设置有第一温区与所述第一温区相邻的第二温区,所述下层温区内设置有第三温区和与所述第三温区相邻的第四温区;其中,所述第二温区与所述第三温区上下相邻,所述第一温区与所述第四温区上下相邻,所述物料传送带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温区、所述第二温区、所述第三温区和所述第四温区;所述第一温区、所述第二温区、所述第三温区和所述第四温区内均配置有所述补风口。
26.可选的,所述第三温区和所述第四温区均在所述物料干燥区单侧的所述风道上设置所述补风口,且所述第三温区的所述补风口和所述第四温区的所述补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温区和所述第二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双侧的所述风道上均设置所述补风口。
27.可选的,位于所述上层温区的任意一所述风机的转速大于位于所述下层温区的任意一所述风机。
28.可选的,所述封孔结构为门板,所述门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通风孔处,以控制所述通风孔的启闭。
29.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区、所述第二温区、所述第三温区和所述第四温区内所述挡风板上的所述通风孔的开闭形式不完全相同,其中:
30.所述第一温区内,所述物料干燥区两侧的所述风道内的所述风机对称布置,且两侧所述风道内的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反;位于两侧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挡风板上的所述通风孔的开闭形式相同,且任意一侧所述挡风板的顺延所述第一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任意一侧所述挡风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
31.所述第二温区内,所述物料干燥区两侧的所述风道内的所述风机对称布置,且两侧所述风道内的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同;位于两侧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挡风板上的所述通风孔的开闭形式相同,且任意一侧所述挡风板的顺延所述第二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任意一侧所述挡风板的背离所述第二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
32.所述第三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反;且安装所述风机的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挡风板上,顺延所述第三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未安装所述风机的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挡风板上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
33.所述第四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与所述物料传送带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同;且安装所述风机的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挡风板上,顺延所述第四温区内所述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未安装所述风机的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挡风板上开启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
34.所述第三温区的所述风道和所述第四温区的所述风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温区的所述风道和所述第二温区的的所述风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温区的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温区的的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四温区的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温区的所述风道连通。
35.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区和所述第二温区的所述风道上均开设有排湿口,所述排湿口处设置抽湿风机。
36.同时,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的气流路径布置方法,包括:
37.所述下层温区吸入空气,加热形成第一热风,用于所述下层温区的物料干燥;
38.所述第一热风干燥完所述下层温区的物料后,进入所述上层温区并再次加热形成第二热风,用于所述上层温区的物料干燥;
39.所述第二热风干燥完所述上层温区的物料后,形成湿热风并排出干燥机。
40.此外,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的气流路径布置方法,包括:
41.所述第三温区的所述补风口吸入空气,空气经所述换热器加热后排入所述第三温区的一侧所述风道内,并经当前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第三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以和经过所述第三温区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风由所述第三温区的另一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离开所述第三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进入所述第三温区的另一侧所述风道;所述第三温区内热交换后的热风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第四温区,另一部分由所述第二温区的所述补风口进
入所述上层温区;
42.所述第四温区的所述补风口吸入空气,空气经所述换热器加热后排入所述第四温区的一侧所述风道内,并经当前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第四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以和经过所述第四温区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风由所述第四温区的另一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离开所述第四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进入所述第四温区的另一侧所述风道;所述第四温区内热交换后的热风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三温区,另一部分由所述第一温区的所述补风口进入所述上层温区;
43.从所述第三温区进入的热风与从所述第二温区排出的气体混合,并经所述换热器再次加热后进入所述第二温区的一侧所述风道内,并经当前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第二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以和经过所述第二温区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热风由所述第二温区两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离开所述第二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所述第二温区内热交换后的热风的一部分与从所述下层温区进入的热风混合并被所述第二温区吸入形成第二温区气体循环,另一部分排入所述第一温区;
44.从所述第四温区进入的热风、从所述第二温区排出的热风及从所述第一温区排出的气体混合,并经所述换热器再次加热后进入所述第一温区的一侧所述风道内,并经当前侧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下方的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第一温区的所述物料干燥区,以和经过所述第一温区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温区内换热后的热风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温区的所述排湿口排出,另一部分经所述挡风板的位于所述物料传送带上方的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风道后,再次被所述第一温区吸入形成第一温区气体循环。
45.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46.本发明提出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结构设置合理,物料传送带可将物料从进料端依次经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输送至出料端,通过对风道挡风板上通风孔开闭的调控及风机、换热器等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给物料的干燥提供了合适的风压、风量和干燥温度等,能够给处于不同干燥阶段的物料提供合理的干燥环境,从而保证了物料干燥的均匀性,有效地提高了干燥效率和干燥质量,同时由于设备组成简单,降低了设备整体的干燥能耗。
47.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膨化饲料干燥的气流路径布置方法,基于干燥机内双层温区的布置形式,设置了合理的气流布置和走向,有效地把干燥热风送到每个单元温区,解决了气流紊乱、受热不均匀的问题,防止了干燥机内气流串流甚至短路而导致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均匀性差甚至物料干燥达不到要求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物料干燥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的侧视图;
51.图3为图1中的a

a剖视图;
52.图4为图1中的b

b剖视图;
53.图5为图1中的c

c剖视图;
54.图6为图1中的d

d剖视图;
5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的第一、第二温区俯视图;
5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第三、第四温区俯视图;
5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内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58.其中,附图标记为:
59.1、封闭箱体;2、排湿管道;3、风机;4、换热器;5、排湿口;6、挡风板;7、补风口;8、风道;9、物料传送带;10、物料干燥区;11、通风孔;11

1、上通孔;11

2、下通孔;
[0060]ⅰ、第一温区;ⅱ、第二温区;ⅲ、第三温区;ⅳ、第四温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2]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及气流路径布置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饲料在干燥过程中能耗高、效率低、干燥不均匀的问题。
[0063]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64]
实施例一
[0065]
如图1

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主要包括封闭箱体1、物料干燥区10、风道8、设置于物料干燥区10的物料传送带9以及挡风板6。封闭箱体1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至出料端之间依次设置有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内均设置有物料干燥区10,任意一物料干燥区10的两侧均设置有风道8,相邻区段内的物料干燥区10以及风道8是连续分布的;物料传送带9依次贯穿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的物料干燥区10,以将物料从进料端依次经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输送至出料端。挡风板6设置于物料干燥区10和风道8之间,用于间隔物料干燥区10和风道8;挡风板6上设置有至少两排通风孔,其中,至少一排通风孔11位于物料传送带9的上方,以使气流进入后由物料传送带9上物料的上方至物料的下方流动,达到干燥物料的目的;至少一排通风孔11位于物料传送带9的下方,以使气流进入后由物料传送带9上物料的下方至物料的上方流动,达到干燥物料的目的。任意通风孔11上均配置有封孔结构,以控制通风孔11的开闭,不同区段内挡风板6上通风孔11的开闭形式不完全相同,可根据对应区段的特性调控两侧风道内挡风板6的出风方向。
[0066]
本实施例中,上述初始干燥区段、恒速干燥区段和降速干燥区段内均配置有补风口7,任意一补风口7处均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风机3和换热器4;风机3优选为轴流风
机。
[0067]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封闭箱体1优选为矩形箱体,其内通过挡板分隔为上层温区和下层温区,上层温区内设置有第一温区ⅰ与第一温区ⅰ相邻的第二温区ⅱ,下层温区内设置有第三温区ⅲ和与第三温区ⅲ相邻的第四温区ⅳ;其中,第二温区ⅱ与第三温区ⅲ相邻,第一温区ⅰ与第四温区ⅳ相邻,物料传送带9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贯穿第一温区ⅰ、第二温区ⅱ、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第一温区ⅰ、第二温区ⅱ、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内均配置有补风口7。物料干燥过程依次经过第一温区ⅰ、第二温区ⅱ、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符合一般物料在热力干燥时先后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初始干燥段、恒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通过合理分区,能够合理分配能量,降低能耗;不同温区或者不同干燥区段的挡风板6上通风孔11的开置方式不同,配合各温区风机3和换热器4的设置,使得最终穿透各个温区或干燥区段物料传送带9上物料的风量及风压是不同的;通过挡风板6的通风孔及风机3、换热器4相互配合,来控制经过各个温区的风压及风量,使各温区的风压及风量符合物料的干燥特性,从而达到提升干燥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0068]
本实施例中,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均在单侧的风道8上设置补风口7,即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仅在一侧的风道8上设置补风口7,另一侧不设置补风口7,而且第三温区ⅲ的补风口7和第四温区ⅳ的补风口7分别位于物料传送带9的两侧,形成180度中心对称分布的形式。第一温区ⅰ和第二温区ⅱ则在双侧的风道8上均设置补风口7。
[0069]
本实施例中,由于大体上物料是从上层温区运输至下层温区,到达下层温区的物料已经经过上层温区干燥,故上层温区的物料湿度要大于下层温区的物料湿度,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可将位于上层温区的任意一风机3的转速设置为大于位于下层温区的任意一风机3的转速。
[0070]
本实施例中,各通风孔11处的封孔结构优选为门板,门板可拆卸安装于通风孔11处,以控制通风孔11的启闭。作为优选方式,上述门板可采用插装于通风孔11处或铰接于通风孔11方式进行安装,当门板采用插装于通风孔11处的方式进行安装时,可通过抽离门板或插装门板实现风孔11的开启;当门板采用铰接于通风孔11的方式进行安装时,可通过翻转门板实现风孔11的开闭。
[0071]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区ⅰ设有两台风机3和两台换热器4,分别安装在第一温区ⅰ两侧的两个风道8中,每个风道风道8内设置一台风机3和一台换热器4。第二温区ⅱ的风机3和换热器4的设置数量以及布置形式和第一温区ⅰ的一致。第三温区ⅲ只设有一台风机3和一台换热器4,且仅设在温区的一侧风道8内。第四温区ⅳ内风机3和换热器4的设置数量以及布置形式和第三温区ⅲ一致。
[0072]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区ⅰ、第二温区ⅱ、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四个温区的风道8上均设置有一补风口7,且均开设对应温区的风机3的正下方。
[0073]
本实施例中,如图3~8所示,第一温区ⅰ、第二温区ⅱ、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内挡风板6上的通风孔11的开闭形式不完全相同,其中:
[0074]
第一温区ⅰ内,物料干燥区10两侧的风道8内的风机3对称布置,且两侧风道8内的风机3的引流方向均与物料传送带9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反;位于两侧风道8内的挡风板6上的通风孔的开闭形式相同,且任意一侧挡风板6的顺延第一温区ⅰ内风机3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任意一侧挡风板6的背离第一温区ⅰ内风机3的引流
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即如图7所示,位于第一温区ⅰ内风机3左侧的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开启,而位于风机3右侧的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开启;两侧风道8的挡风板6上通风孔11的布置形式完全一致;
[0075]
第二温区ⅱ内,物料干燥区10两侧的风道8内的风机3对称布置,且两侧风道8内的风机3的引流方向均与物料传送带9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同;位于两侧风道8内的挡风板6上的通风孔11的开闭形式相同,且任意一侧挡风板的顺延第二温区ⅱ内风机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任意一侧挡风板的背离第二温区ⅱ内风机3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即如图7所示,位于第二温区ⅱ内风机3右侧的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开启,而位于风机3左侧的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开启;两侧风道8的挡风板6上通风孔11的布置形式完全一致;
[0076]
第三温区ⅲ内,风机3的引流方向与物料传送带9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反;且安装风机3的风道8内的挡风板6上,顺延第三温区ⅲ内风机3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未安装风机3的风道8内的挡风板6上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如图8所示,第三温区ⅲ内,两侧挡风板6上位于风机3右侧的部分用于开启通风孔11;
[0077]
第四温区ⅳ内,风机3的引流方向与物料传送带9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同;且安装风机3的风道8内的挡风板6上,顺延第四温区ⅳ内风机3的引流方向的一端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未安装风机3的风道8内的挡风板6上开启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如图8所示,第四温区ⅳ内,两侧挡风板6上位于风机3左侧的部分用于开启通风孔11。
[0078]
本实施例中,第三温区ⅲ的风道8和第四温区ⅳ的风道8相互连通,第一温区ⅰ的风道8和第二温区ⅱ的的风道8相互连通,第三温区ⅲ的风道8与第二温区ⅱ的的风道8连通,第四温区ⅳ的风道8与第一温区ⅰ的风道8连通。且由于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内的风机3分别布置于物料干燥区10的两侧,所以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之间可形成单向气流循环,如图8所示。
[0079]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区ⅰ和第二温区ⅱ的风道8上均开设有排湿口5,排湿口5处设置抽湿风机。一般情况下,仅开启第一温区ⅰ的抽湿风机即可,第一温区ⅰ的排湿口5外接排湿管道2,以将高湿气体排出。
[0080]
同时,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具有双层温区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的气流路径布置方法,包括:下层温区吸入空气,加热形成第一热风,用于下层温区的物料干燥;第一热风干燥完下层温区的物料后,进入上层温区并再次加热形成第二热风,用于上层温区的物料干燥,其中的第二热风的温度高于第一热风;第二热风干燥完上层温区的物料后,形成湿热风并排出干燥机。
[008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可基于四个温区的布置形式进行如下具体气流路径布置:
[0082]
第三温区ⅲ的补风口7吸入空气,空气经换热器4加热后排入第三温区ⅲ的一侧风道8内,并经当前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进入第三温区ⅲ的物料干燥区10,以和经过第三温区ⅲ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风由第三温区ⅲ的另一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离开第三温区ⅲ的物料干燥区10,进入第三温
区ⅲ的另一侧风道8;第三温区ⅲ内热交换后的热风的一部分进入第四温区ⅳ,另一部分由第二温区ⅱ的补风口7进入上层温区;
[0083]
第四温区ⅳ的补风口7吸入空气,空气经换热器4加热后排入第四温区ⅳ的一侧风道8内,并经当前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进入第四温区ⅳ的物料干燥区10,以和经过第四温区ⅳ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热风由第四温区ⅳ的另一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离开第四温区ⅳ的物料干燥区10,进入第四温区ⅳ的另一侧风道8;第四温区ⅳ内热交换后的热风的一部分进入第三温区ⅲ,另一部分由第一温区ⅰ的补风口7进入上层温区;
[0084]
从下层温区进入的热风与从第二温区ⅱ排出的气体混合,并经换热器4再次加热后进入第二温区ⅱ的一侧风道8内,并经当前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进入第二温区ⅱ的物料干燥区10,以和经过第二温区ⅱ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热风跟高湿物料进行热交换,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干燥后的热风含有较多水分,相对湿度较高,所以换热后的热风一般由第二温区ⅱ两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离开第二温区ⅱ的物料干燥区10;第二温区ⅱ内热交换后的热风的一部分与从下层温区进入的热风混合并被第二温区ⅱ吸入形成第二温区ⅱ气体循环,另一部分被第一温区ⅰ吸走,达到稳态;
[0085]
从下层温区进入的热风、从第二温区ⅱ排出的热风及从第一温区ⅰ排出的气体混合,并经换热器4再次加热后进入第一温区ⅰ的一侧风道8内,并经当前侧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通风孔11进入第一温区ⅰ的物料干燥区10,并由物料传送带9的底部穿过物料传送带9,以和经过第一温区ⅰ的高湿物料进行热交换,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干燥后的热风含有较多水分,相对湿度较高,因此第一温区ⅰ内换热后的热风中的大部分经第一温区ⅰ的排湿口5排出,少部分经挡风板6的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通风孔11进入风道8后,再次被第一温区ⅰ吸入形成第一温区ⅰ气体循环,达到稳态。
[0086]
上述合理的气流布置和走向,不仅有效地把干燥热风送到每个单元温区,解决了气流紊乱、受热不均匀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干燥机和外部环境的平衡状态,形成了干燥机内外空气大循环。
[0087]
下面结合图3~8对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运行时其内空气流动路径作详细说明。其中,作为优选方式,任意挡风板6上均开设有两排通风孔11,位于物料传送带9上方的为上通孔11

1,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的为下通孔11

2,下述提及的上通孔11

1和下通孔11

2均为开启状态的通孔。图3~6中的位于风道8内的
“⊙”
标志表示气流由平面向外穿出,标志表示气流由平面向内穿入,两个标志表示气流的流向。图7~8中,图形
“□”
(即矩形块)表示气流由下通孔11

2出入,图形
“○”
(即圆形块)表示气流由上通孔11

1出入。
[0088]
干燥机运行时,用于干燥的空气由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的补风口7进入带式干燥机,被风机3吸入,吹向换热器4进行加热,形成高温的热风。
[0089]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被第三温区ⅲ的风机3吸入的空气经过换热器4加热后进入风道8,从第三温区ⅲ挡风板6的上通孔11

1进入第三温区ⅲ的物料干燥区10。随着热风的不断累积,第三温区ⅲ另一侧挡风板6的上通孔11

1关闭,阻挡热风通过,风压不断增大,热风只能向下透过物料传送带9,带走物料中的水分,进入物料传送带9下方。热交换后,热风从第三温区另一侧挡风板
ⅲ‑
6.1的下通孔11

2离开链板中间区域
ⅲ‑
11.1,进入第三温区

另一侧的风道8。大部分热风从第二温区ⅱ的补风口7进入上层温区,小部分经过第四温区ⅳ一侧的风道8流向第四温区ⅳ,和第四温区ⅳ的补风口7进来的空气混合,之后一起被第四温区ⅳ的风机3吸入。
[0090]
如图3、图4和图8所示,被第四温区ⅳ的风机3吸入的空气经过换热器4加热后进入风道8,从第四温区ⅳ的挡风板6的下通孔11

2进入第四温区ⅳ的物料干燥区10,且位于物料传送带9下方,由于另一侧挡风板6的下通孔11

2关闭,于是热风只能向上透过物料传送带9,带走物料中的水分。穿至物料传送带9上层的热风从另一侧挡风板6的上通孔11

1离开第四温区ⅳ的物料干燥区10,进入另一侧风道8。大部分热风从第一温区ⅰ的补风口7进入上层温区,小部分经过第三温区ⅲ的一侧风道8流向第三温区ⅲ,和第三温区ⅲ的补风口7进来的空气混合,之后一起被第三温区ⅲ的风机3吸入。
[0091]
由于第三温区ⅲ、第四温区ⅳ的物料含水率没有第一温区ⅰ和第二温区ⅱ高,因此干燥过第三温区ⅲ和第四温区ⅳ的热风相对湿度并不高,此热风与补风口7吸入的少量空气混合形成相对湿度不高的气体,经换热器4加热后用以干燥上层高湿物料,且上层温区的风机3的转速亦大于下层温区的风机转速。
[0092]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从下层温区上来的气体及从第二温区ⅱ排出的气体混合,混合后被第二温区ⅱ的两侧风道8内的风机3同时吸入,经过两侧风道8内换热器4加热后进入风道8,从第二温区ⅱ挡风板6的上通孔11

1进入第二温区ⅱ的物料干燥区10。由于第二温区ⅱ两侧都设有风机3和换热器4,且两侧挡风板6均是通过上通孔11

1将热风引入物料干燥区10,因此热风由上至下透过物料传送带9,以和该温区内高湿物料进行热交换,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干燥后的热风含有较多水分,相对湿度较高,由于风压,大多数热风都从的两侧挡风板6的下通孔11

2离开第二温区ⅱ的物料干燥区10,进入风道8。排出至风道8的湿热风的一部分继续被第二温区ⅱ的两侧风机3吸入,形成第二温区ⅱ气流小循环,另一部分则通过相邻温区之间风道的连通流向第一温区ⅰ,同第一温区ⅰ的补风口7进来的空气混合后被第一温区ⅰ的风机3吸入。
[0093]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从下层进入上层温区的气体及从第二温区ⅱ流出的气体混合,混合气体被第一温区ⅰ两侧风道8内的风机3吸入,经过换热器4加热后吹入风道8,从第一温区ⅰ挡风板6的下通孔11

2进入第一温区ⅰ的物料干燥区10。由于第一温区ⅰ两侧都设有风机3和换热器4,且两侧挡风板6均是通过下通孔11

2将热风引入物料干燥区10,随着热风不断累积,风压不断升高,因此热风由下至上透过物料传送带9,以和该温区内高湿物料进行热交换,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干燥后的热风含有较多水分,相对湿度较高。由于整个干燥机内部呈负压状态,高温高湿热风被第一温区ⅰ的排湿口5抽离干燥机内部,降低干燥机内部空气含水率。少数含水率较低热风从两侧挡风板6的上通孔11

1进入风道8,之后被第一温区ⅰ的风机3吸入,形成第一温区ⅰ气流小循环,保证了干燥机内部气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0094]
以上即是气流在干燥机内循环流动的空气路径,保证了干燥机和外部环境的平衡状态,形成了干燥机内外空气大循环。
[0095]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出的膨化饲料带式干燥机,物料干燥过程依次经过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和第四温区,符合一般物料在热力干燥时先后经历的初始干燥段、恒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合理分配能量,降低能耗。对于带式干燥机,不同的位置通风孔的开
置方式及风机和换热器的设置,最终穿透物料传送带9的风量及风压是不同的。通过对风道挡风板上通风孔开闭的调控及风机、换热器等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给物料的干燥提供了合适的风压、风量和干燥温度等,能够给处于不同干燥阶段的物料提供合理的干燥环境,从而保证了物料干燥的均匀性,有效地提高了干燥效率和干燥质量,同时由于设备组成简单,降低了设备整体的干燥能耗。
[0096]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膨化饲料干燥的气流路径布置方法,基于干燥机内双层温区的布置形式,设置了合理的气流布置和走向,有效地把干燥热风送到每个单元温区,解决了气流紊乱、受热不均匀的问题,防止了干燥机内气流串流甚至短路而导致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均匀性差甚至物料干燥达不到要求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物料干燥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0097]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98]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