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胶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


背景技术:

2.胶印机是平版印刷机的一种,印刷时印刷图文从印版先印到橡皮滚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上,现有的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缺少适宜的烘干机构,多是在完整印刷后通过相关烘干设备完成干燥处理,且无法控制纸张的干燥程度,无法对不同类品的纸张进行印刷处理,对于一些品质较差的纸张印刷时,容易出现油墨线条出现粗细不均的现象,且还容易随着空气进去的粉尘以及静电离子会影响加工效果,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缺少适宜的烘干机构,多是在完整印刷后通过相关烘干设备完成干燥处理,且无法控制纸张的干燥程度,无法对不同类品的纸张进行印刷处理,对于一些品质较差的纸张印刷时,容易出现油墨线条出现粗细不均的现象,且还容易随着空气进去的粉尘以及静电离子会影响加工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包括基础组件,所述基础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印刷组件,所述印刷组件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和第一导流组件的底端均卡接在基础组件的顶部,所述基础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的一端卡接在基础组件底部对应第一导流组件的位置处,所述烘干组件的另一端与转换组件相近的一面相连通,所述转换组件远离烘干组件的一端卡接在基础组件底部对应第二导流组件的位置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和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所述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和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分别位于第一导流组件及第二导流组件的两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印刷组件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外框架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流体,且两个导流体内分别设置有上层橡皮滚筒和下层橡皮滚筒,且两个导流体内侧对应下层橡皮滚筒和上层橡皮滚筒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压印滚筒,所述导流体内侧壁上对应压印滚筒的位置处开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对应压印滚筒的位置处设置有润湿系统。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位于两个导流体之间,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内部远离导流体的一侧嵌入式连接有第一内置壳体,所述第一内置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斜式出气口,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底部对应斜式出气口的位置处还卡接有第一支撑套。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第一导流通道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内部远离导流体的一侧嵌入式连接有第二内置壳体,所述第二内置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斜式引流口,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底部卡接有第二支撑套。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一支撑套的一端位于第一内置壳体底部所开设的第一连接口内,所述第一支撑套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套的一端位于第二内置壳体底部所开设的第二连接口内,所述第二支撑套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的顶部。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烘干组件包括引流风机,所述引流风机机身的顶部通过减震座与共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引流风机的输出口通过引流管与电加热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加热管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的底部并与第一支撑套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引流风机的输入口与第一吸流管的一端相连通。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空气净化罐,所述空气净化罐的一面与第一吸流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空气净化罐的另一面与第二吸流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流管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的底部并与第二支撑套的底部相连通。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空气净化罐的内侧壁上以第一吸流管为参考由远及近依次设置有空气净化板和支撑网面板,所述支撑网面板的侧端面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转接筒,所述转接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所述转接筒的表面还缠绕连接有绕组线圈,所述绕组线圈位于永磁座的内侧,并且永磁座的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空气净化罐的内侧壁上,所述转接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轮盘,所述轮盘的侧端面上嵌入式连接有活动式凸型座,并且空气净化板侧端面对应活动式凸型座的位置处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式凸型座。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空气净化板的表面开设有滑行连接槽,所述滑行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滑行连接座,所述滑行连接座的侧端面通过支撑弹簧与滑行连接座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行连接座的端面与空气净化罐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导流组件、烘干组件以及转换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方便干燥,同时也不会出现污染的现象发生,还会起到一定的预加热效果,降低纸张的水分,进而能够提高油墨的渗入深度,有效避免了在不同品质纸张表面进行印刷时,出现外渗的现象,致使印刷线条的粗细将会有效改变,有效提高了印刷品质,电离后的空气作用在纸张的表面,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将会吸收气流中的正电荷,
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时,便会吸收气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纸张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不仅能够进行除尘和除静电,还能对空气进行处理。
26.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基础组件和印刷组件,控制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上层橡皮滚筒、下层橡皮滚筒、压印滚筒以及润湿系统同时运转,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在工作的过程中,将会以一定的匀转速将缠绕连接在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上,在此过程中,印版先与润湿系统的着水辊接触,使印版的空白部分获得水而不受油墨,而后再和着墨辊接触,使印刷图文部分着上油墨,在压印滚筒旋转的过程中将油墨分别涂覆在上层橡皮滚筒和下层橡皮滚筒上,在纸张通过上层橡皮滚筒和下层橡皮滚筒相切的部位处时油墨被印刷到纸张上部和底部,实现双面同步印刷,双面印刷一体化设计,减少了传动滚筒的数量。
27.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导流组件和烘干组件,纸张被缠绕连接在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上的过程中,还会在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内传动,控制引流风机运行,引流风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其输出口会将自身引入的空气通过引流管注入到电加热管内,在其内部完成循环式热交换后进入到第一支撑套内,经两组斜式出气口喷射在纸张的两个面上,随后,依次流经第一导流通道、导流座和第二支撑套内,最后经斜式引流口引入到第二内置壳体捏,并经第二支撑套排出,背着纸张的输出方向对纸张进行烘干处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去除纸张表面的碎纸屑,避免碎纸屑早印刷造成影响以及粘附在上层橡皮滚筒或下层橡皮滚筒上,方便干燥,同时也不会出现污染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会在对纸张起到烘干效果的同时,还会起到一定的预加热效果,降低纸张的水分,进而能够提高油墨的渗入深度,有效避免了在不同品质纸张表面进行印刷时,出现外渗的现象,致使印刷线条的粗细将会有效改变,有效提高了印刷品质。
28.4、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转换组件,回流至第二支撑套内的热空气在经过空气净化板实现净化处理后,重新进入到引流风机的机腔内,利用热风的净化及循环,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空气在进过空气净化罐进行回流动作的过程中,利用涡轮结构的特殊性,便会将空气流的线性力转化为扭力并作用在转接筒上,转接筒在发生转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将会转动绕组线圈切割永磁座之间所产生的磁感线并产生电流,绕组线圈在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会释放涡旋电场,并对流经的空气进行电离,电离后的空气作用在纸张的表面,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将会吸收气流中的正电荷,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时,便会吸收气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纸张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不仅能够进行除尘和除静电,还能对空气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的爆炸图;
3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第一导流组件的爆炸图;
3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第一内置壳体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印刷组件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第二内置壳体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烘干组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中转换组件的爆炸图。
37.图例说明:
38.1、基础组件;101、工作台;102、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3、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2、印刷组件;201、外框架;202、导流体;203、上层橡皮滚筒;204、下层橡皮滚筒;205、压印滚筒;206、润湿系统;207、置物槽;3、第一导流组件;301、第一导流通道;302、第一内置壳体;303、第一连接口;304、斜式出气口;305、第一支撑套;4、第二导流组件;401、第二导流通道;402、第二支撑套;403、第二内置壳体;404、第二连接口;405、斜式引流口;5、烘干组件;501、引流风机;502、引流管;503、电加热管;504、第一吸流管;6、转换组件;601、空气净化罐;602、空气净化板;603、支撑网面板;604、轴承;605、转接筒;606、涡轮;607、绕组线圈;608、永磁座;609、轮盘;610、活动式凸型座;611、固定式凸型座;612、滑行连接槽;613、滑行连接座;614、支撑弹簧;615、第二吸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请参阅图1

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错层式双面单色水润版胶印机,包括基础组件1,基础组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印刷组件2,印刷组件2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组件3和第二导流组件4,第二导流组件4和第一导流组件3的底端均卡接在基础组件1的顶部,基础组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烘干组件5,烘干组件5的一端卡接在基础组件1底部对应第一导流组件3的位置处,烘干组件5的另一端与转换组件6相近的一面相连通,转换组件6远离烘干组件5的一端卡接在基础组件1底部对应第二导流组件4的位置处。
41.具体的,如图1所示,基础组件1包括工作台101,工作台10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2和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103,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103和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2分别位于第一导流组件3及第二导流组件4的两侧。
42.具体的,如图4所示,印刷组件2包括外框架201,外框架20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01的顶部,外框架20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流体202,且两个导流体202内分别设置有上层橡皮滚筒203和下层橡皮滚筒204,且两个导流体202内侧对应下层橡皮滚筒204和上层橡皮滚筒203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压印滚筒205,导流体202内侧壁上对应压印滚筒205的位置处开设有置物槽207,置物槽207内对应压印滚筒205的位置处设置有润湿系统206。
43.本实施例具体为: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103在工作的过程中,将会以一定的匀转速将缠绕连接在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2上,在此过程中,印版先与润湿系统206的
着水辊接触,使印版的空白部分获得水而不受油墨,而后再和着墨辊接触,使印刷图文部分着上油墨,在压印滚筒205旋转的过程中将油墨分别涂覆在上层橡皮滚筒203和下层橡皮滚筒204上,在纸张通过上层橡皮滚筒203和下层橡皮滚筒204相切的部位处时油墨被印刷到纸张上部和底部。
44.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导流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通道301,第一导流通道301位于两个导流体202之间,第一导流通道301内部远离导流体202的一侧嵌入式连接有第一内置壳体302,第一内置壳体30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斜式出气口304,第一导流通道301底部对应斜式出气口304的位置处还卡接有第一支撑套305。
45.本实施例具体为:纸张被缠绕连接在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2上的过程中,还会在第一导流通道301和第二导流通道401内传动,控制引流风机501运行,引流风机501在运转的过程中,其输出口会将自身引入的空气通过引流管502注入到电加热管503内,在其内部完成循环式热交换后进入到第一支撑套305内,经两组斜式出气口304喷射在纸张的两个面上。
46.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组件4包括第二导流通道401,第二导流通道401与第一导流通道30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导流通道401内部远离导流体202的一侧嵌入式连接有第二内置壳体403,第二内置壳体40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斜式引流口405,第二导流通道401的底部卡接有第二支撑套402。
47.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套305的一端位于第一内置壳体302底部所开设的第一连接口303内,第一支撑套305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101的顶部,第二支撑套402的一端位于第二内置壳体403底部所开设的第二连接口404内,第二支撑套402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101的顶部。
48.具体的,如图7所示,烘干组件5包括引流风机501,引流风机501机身的顶部通过减震座与共工作台101的底部固定连接,引流风机501的输出口通过引流管502与电加热管503的一端相连通,电加热管503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101的底部并与第一支撑套305的底部相连通,引流风机501的输入口与第一吸流管504的一端相连通。
49.本实施例具体为:热空气依次流经第一导流通道301、导流座和第二支撑套402内,最后经斜式引流口405引入到第二内置壳体403捏,并经第二支撑套402排出,背着纸张的输出方向对纸张进行烘干处理,能够有效去除纸张表面的碎纸屑,避免碎纸屑早印刷造成影响以及粘附在上层橡皮滚筒203或下层橡皮滚筒204上。
50.具体的,如图8所示,转换组件6包括空气净化罐601,空气净化罐601的一面与第一吸流管504的另一端相连通,空气净化罐601的另一面与第二吸流管615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吸流管615的另一端卡接在工作台101的底部并与第二支撑套402的底部相连通。
51.具体的,如图8所示,空气净化罐601的内侧壁上以第一吸流管504为参考由远及近依次设置有空气净化板602和支撑网面板603,支撑网面板603的侧端面卡接有轴承604,轴承604内套接有转接筒605,转接筒6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606,转接筒605的表面还缠绕连接有绕组线圈607,绕组线圈607位于永磁座608的内侧,通过设计的永磁座608和绕组线圈607,转动绕组线圈607切割永磁座608之间所产生的磁感线并产生电流,绕组线圈607在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会释放涡旋电场,并对流经的空气进行电离,电离后的空气作用在纸张的表面,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将会吸收气流中的正电荷,当纸张表面所带电
荷为正电荷时,便会吸收气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纸张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并且永磁座608的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空气净化罐601的内侧壁上,转接筒60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轮盘609,轮盘609的侧端面上嵌入式连接有活动式凸型座610,并且空气净化板602侧端面对应活动式凸型座610的位置处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式凸型座611。
52.本实施例具体为:回流至第二支撑套402内的热空气在经过空气净化板602实现净化处理后,重新进入到引流风机501的机腔内,利用热风的净化及循环,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空气在进过空气净化罐601进行回流动作的过程中,利用涡轮606结构的特殊性,便会将空气流的线性力转化为扭力并作用在转接筒605上。
53.具体的,如图8所示,空气净化板602的表面开设有滑行连接槽612,滑行连接槽612内滑动连接有滑行连接座613,滑行连接座613的侧端面通过支撑弹簧614与滑行连接座61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滑行连接座613的端面与空气净化罐60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54.工作原理:使用时,控制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103、上层橡皮滚筒203、下层橡皮滚筒204、压印滚筒205以及润湿系统206同时运转,基于导轮机构的收纸滚筒103在工作的过程中,将会以一定的匀转速将缠绕连接在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2上,在此过程中,印版先与润湿系统206的着水辊接触,使印版的空白部分获得水而不受油墨,而后再和着墨辊接触,使印刷图文部分着上油墨,在压印滚筒205旋转的过程中将油墨分别涂覆在上层橡皮滚筒203和下层橡皮滚筒204上,在纸张通过上层橡皮滚筒203和下层橡皮滚筒204相切的部位处时油墨被印刷到纸张上部和底部,实现双面同步印刷,双面印刷一体化设计,减少了传动滚筒的数量,纸张被缠绕连接在基于导轮机构的传纸滚筒102上的过程中,还会在第一导流通道301和第二导流通道401内传动,控制引流风机501运行,引流风机501在运转的过程中,其输出口会将自身引入的空气通过引流管502注入到电加热管503内,在其内部完成循环式热交换后进入到第一支撑套305内,经两组斜式出气口304喷射在纸张的两个面上,随后,依次流经第一导流通道301、导流座和第二支撑套402内,最后经斜式引流口405引入到第二内置壳体403捏,并经第二支撑套402排出,背着纸张的输出方向对纸张进行烘干处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去除纸张表面的碎纸屑,避免碎纸屑早印刷造成影响以及粘附在上层橡皮滚筒203或下层橡皮滚筒204上,方便干燥,同时也不会出现污染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会在对纸张起到烘干效果的同时,还会起到一定的预加热效果,降低纸张的水分,进而能够提高油墨的渗入深度,有效避免了在不同品质纸张表面进行印刷时,出现外渗的现象,致使印刷线条的粗细将会有效改变,有效提高了印刷品质,回流至第二支撑套402内的热空气在经过空气净化板602实现净化处理后,重新进入到引流风机501的机腔内,利用热风的净化及循环,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空气在进过空气净化罐601进行回流动作的过程中,利用涡轮606结构的特殊性,便会将空气流的线性力转化为扭力并作用在转接筒605上,转接筒605在发生转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将会转动绕组线圈607切割永磁座608之间所产生的磁感线并产生电流,绕组线圈607在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会释放涡旋电场,并对流经的空气进行电离,电离后的空气作用在纸张的表面,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将会吸收气流中的正电荷,当纸张表面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时,便会吸收气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纸张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不仅能够进行除尘和除静电,还能对空气进行处理。
55.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