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交换机及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3: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交换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交换机及车载视频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铁路车载视频监控是针对铁路车辆运营过程中的乘客、列车部件及设备等之间进行状态检测。为了实现视频监控,其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机、交换机、通讯主机等组成。这些硬件设备安装在列车上。
3.现有的车载交换机一般安装在列车的机柜内部,机柜内部灰尘较多,灰尘积累会影响交换机的电路工作。而交换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会导致交换机内部线路加速老化,如果通过风扇对交换机进行散热,则会导致机柜内部灰尘扬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交换机使用风扇散热导致机柜内部灰尘扬起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交换机,包括:
6.盒体,所述盒体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且所述盒体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开口;
7.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发热组件直接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抵接、或所述发热组件通过导热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盒体至少对应抵接有所述导热件及所述发热组件的外壁设置有散热鳍片;
8.接口面板,盖设于所述开口处。
9.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主芯片;
10.所述主芯片通过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抵接;
11.所述电路板直接与所述盒体内壁抵接,或者所述电路板通过第二导热件与所述盒体内壁抵接。
12.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
13.底座,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14.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及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导热件抵持于所述主芯片与所述上盖的内壁之间。
15.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上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由所述上盖自外向内并朝向所述主芯片方向凹陷设置,所述第一导热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主芯片之间,所述上盖外壁对应所述第一凸台的位置分布有第一散热鳍片。
16.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
17.顶板,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台形成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外壁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以外的位置分布有第二散热鳍片;
18.三个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上分布有第三散热鳍片。
19.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散热鳍片沿第二方向等间隔分布,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等间隔分布,相邻两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所述第二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其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平齐相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0.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外壁上分布有第四散热鳍片,各所述第四散热鳍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四散热鳍片沿第二方向等间隔分布。
21.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由外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第四散热鳍片背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相互平齐。
22.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围,所述上盖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及第一螺纹孔并锁紧;
23.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将所述底座安装于外部结构上。
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上述交换机。
25.本技术提供的交换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通过将盒体设置为具有导热功能,并将发热组件直接与盒体内壁抵接、或通过导热件与盒体内壁抵接,同时还在盒体对应导热件及发热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散热鳍片,则使得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盒体及盒体外壁上的散热鳍片进行传导及发散出去,且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导热件传导至盒体,并通过盒体及盒体外壁上的散热鳍片进行传导及发散出去。换言之,本技术能够通过对盒体的材料及结构进行设计就能够使得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避免发热组件快速老化,同时在散热过程中也不会扬起灰尘,从而避免灰尘对交换机的工作造成影响。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交换机没有设置风扇等体积大的结构件,从而使得该交换机整体结构简单,小巧便携,且安装方便。此外,本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上述交换机的设置,提高了整个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交换机的分解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交换机去掉接口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2中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2中上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2中底座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图2中底座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2中接口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6.10、盒体;11、底座;111、第四散热鳍片;112、第二凸台;113、第一立柱;114、第一安装孔;115、第二安装孔;12、上盖;121、顶板;1211、第一凸台;1212、第一散热鳍片;1213、第二散热鳍片;122、侧板;1221、第三散热鳍片;1222、螺纹柱;1223、第一螺纹孔;1224、第二螺纹孔;13、安装腔;14、开口;20、接口面板;21、线缆插座孔;22、第二立柱;23、第四安装孔;30、发热组件;31、电路板;32、主芯片;40、第一导热件;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8.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进行说明。该交换机具体是铁路车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交换机,并安装于列车的机柜内部。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交换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其也可以机柜以外的位置,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39.请参阅图1至图3,交换机包括盒体10、发热组件30、导热件及接口面板20。盒体10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即盒体10具有导热及散热功能,盒体10呈方形并具有安装腔13。发热组件30安装于安装腔13中,发热组件30直接与盒体10的内壁抵接、或发热组件30通过导热件与盒体10的内壁抵接,盒体10至少对应抵接有导热件及发热组件30的外壁设置有散热鳍片。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发热组件30可以为任意在交换机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的电路结构,也即是发热组件30包括多个发热件,各发热件中有的会直接与盒体10内壁抵接并通过盒体10及盒体10外壁上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而有的发热较为严重的发热件则可以通过导热件将热量传导至盒体10,然后通过盒体10及其上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当然也可以是所有的发热件均直接与盒体10内壁抵接,同时也可以是所有的发热件均通过导热件与盒体10内壁抵接,具体可以根据发热件的发热情况及发热件的安装情况进行设计,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40.盒体10还具有开口14,开口14形成于盒体10一侧并与安装腔13相互连通,接口面板20盖设于开口14处,接口面板20上分布有线缆插座孔21,线缆插座孔21的数量和型号由交换机的需求确定,通过线缆插座孔21形成交换机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41.本实施例中的交换机,通过将盒体10设置为具有导热功能,并将发热组件30直接与盒体10内壁抵接、或通过导热件与盒体10内壁抵接,同时还在盒体10对应导热件及发热组件30的外壁上设置散热鳍片,使得发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盒体10及盒体10外壁上的散热鳍片进行传导及发散出去,且发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导热件传导至盒体10,并通过盒体10及盒体10外壁上的散热鳍片进行传导及发散出去。换言之,本技术能够通过对盒体10的材料及结构进行设计就能够使得发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避免发热组件30快速老化,同时在散热过程中也不会扬起灰尘,从而避免灰尘对交换机的工作造成影响。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交换机没有设置风扇等体积大的结构件,从而使得该交换机整体结构简单,小巧便携,且安装方便。
4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发热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及设于电路板31上的主
芯片32,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0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散热的电路结构。主芯片32是交换机工作中发热最为严重的元器件,主芯片32通过第一导热件40与盒体10的内壁抵接。具体的,第一导热件40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的尺寸可以根据主芯片32的尺寸而定,导热硅胶片一侧与主芯片32贴合,导热硅胶片的另一侧与盒体10的内壁贴合,从而能够快速将主芯片3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盒体10上。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主芯片32也可以是直接与盒体10内壁抵接,此外,第一导热件40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导热效果的结构,例如第一导热件40可以是导热石墨片或者是填充于主芯片32与盒体10内壁之间的导热胶,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43.电路板31相对主芯片32产生的热量较少,电路板31可以直接与盒体10内壁之间,然后通过盒体10及其上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路板31的散热效率,电路板31也可以通过第二导热件与盒体10内壁抵接,第二导热件具体可以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石墨片或者是填充于电路板31与盒体10内壁之间的导热胶等。
44.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盒体10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上盖12盖设于底座11上并与底座11形成可拆卸连接,上盖12与底座11围合形成上述安装腔13及开口14,电路板31安装于底座11上,主芯片32设于电路板31上背离底座11的一侧,第一导热件40抵持于主芯片32与上盖12的内壁之间。其中,底座11与上盖12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具体可以为铝材或铝型材制成,且底座11与上盖12上均设有散热鳍片。本技术通过将盒体10分成底座11和上盖12,且底座11与上盖12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盒体10内部的电路板31、第一导热件40及其他相关电路结构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同时也使得盒体10的加工制作方便。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情况,上述底座11与上盖12也可以是一体连接,即整个盒体10为一体结构,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4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上盖12上形成有第一凸台1211,第一凸台1211由上盖12自外向内并朝向主芯片32方向凹陷设置,第一导热件40抵接于第一凸台1211与主芯片32之间,上盖12外壁对应第一凸台1211的位置设有第一散热鳍片1212。在本技术中,由于电路板31安装于底座11上,主芯片32设于电路板31上,而安装腔13内根据各种功能需求还会安装其他一些尺寸较大的结构,则主芯片32与上盖12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仅仅通过第一导热件40还无法将主芯片32与上盖12的内壁形成抵接。第一凸台1211的设置,减少了主芯片32与上盖1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主芯片32只需要通过导热硅胶片即可与上盖12的内壁形成抵接,并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上盖12上。此外,通过第一凸台1211由上盖12自外向内凹陷形成,则使得上盖12在第一凸台1211的位置厚度不会增厚,且第一凸台1211对应的外壁上分布了第一散热鳍片1212,从而使得主芯片32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凸台1211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1212,并通过第一散热鳍片1212散发出去。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上盖12的导热效果足够好,上述第一凸台1211也可以直接由上盖12的内壁向主芯片32方向延伸形成,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4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上盖12包括顶板121及三个侧板122,顶板121与底座11相对设置,三个侧板122分别连接于顶板121与底座11的三个侧边之间,接口面板20分别与顶板121及底座11的第四个侧边连接并盖设于开口14处。第一凸台1211形成于顶板121上,顶板121外壁位于第一凸台1211以外的位置分布有第二散热鳍片1213,第二散热鳍片1213用于辅助将第一散热鳍片1212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同时用于安装腔13内其
他发热件的热量散发。
47.请参阅图3及图5,各第一散热鳍片121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各第一散热鳍片1212沿第二方向y等间隔分布。各第二散热鳍片1213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各第二散热鳍片1213沿第二方向y等间隔分布,相邻两片第一散热鳍片1212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片第二散热鳍片1213之间的距离相等,各第一散热鳍片1212与各第二散热鳍片1213的顶部平齐,且各第一散热鳍片1212与其对应位置的第二散热鳍片1213平齐相接,则各第一散热鳍片1212之间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对应第二散热鳍片1213之间,从而能够通过第二散热鳍片1213一起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了主芯片32的散热效率。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具体的,第一方向x为图5中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y为图5中的左右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x与接口面板20垂直设置,且第一凸台1211设于上盖12上且靠近背离接口面板20的一侧设置,则各第一散热鳍片1212之间的通道能够延伸至与接口面板20相对的侧板122上,并通过该侧板122进行散热。
48.至少一个侧板122上分布有第三散热鳍片1221,通过第三散热鳍片1221的设置,可以辅助第二散热鳍片1213进行散热,同时能够使得传导至对应侧板122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
49.具体的,请参阅图3至图5,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22上均分布有第三散热鳍片1221,且两个侧板122上的第三散热鳍片1221对称设置。各第三散热鳍片1221沿第一方向x等间隔分布,且各第三散热鳍片1221沿第三方向z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即第三方向z为图5中的上下方向,各第三散热鳍片1221延伸至与各第二散热鳍片1213相接,则第二散热鳍片1213上的热量可以传导至各第三散热鳍片1221之间,并通过各第三散热鳍片1221散发出去。
5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及图7,底座11的外壁上分布有第四散热鳍片111,各第四散热鳍片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各第四散热鳍片111沿第二方向y等间隔分布。工作时,电路板3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底座11上,并通过底座11上的第四散热鳍片111快速散发出去。
51.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及图7,底座11大致呈板块状,底座11上由外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凸台112,电路板31安装于第二凸台112上,第四散热鳍片111背离第二凸台112的一端与底座11背离第二凸台112的一侧相互平齐,也即是各第四散热鳍片111的底端与底座11的底侧平齐,这样,当底座11安装于水平面上时,整个交换机能够处于平齐状态,此外,通过第一凸台1211及第二凸台112的设置,能够缩短底座11内壁与顶板121内壁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了主芯片32与顶板121内壁之间的距离,便于主芯片32的散热。
52.请参阅图3及图7,第二凸台112上设有四个第一立柱113,四个第一立柱113的中心均设有螺纹孔,对应的,电路板31上设有四个通孔,安装时,螺钉依次穿过通孔及螺纹孔从而将电路板31锁紧于第二凸台112上。
53.请参阅图3、图7及图8,底座11上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114,四个第一安装孔114分别设于第二凸台112沿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外围,上盖12用于与底座11相抵接的一侧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1223,各第一螺纹孔1223与各第一安装孔114一一对应设置,安装时,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14及第一螺纹孔1223并锁紧,从而将底座11和上盖12形成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4的数量及分布还可以是其
他情况,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54.请参阅图4,底座11的内壁凸设有四个螺纹柱1222,四个第一螺纹孔1223形成于四个螺纹柱1222及两个侧板122上。
55.请参阅图3、图7及图8,底座11上还设有四个第二安装孔115,四个第二安装孔115分别设于四个第一安装孔114沿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各第二安装孔115用于将底座11安装于外部结构上。在本技术中,由于交换机的结构小巧,同时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15,使得该交换机的安装位置可以不受拘束,例如各第二安装孔115用于将底座11安装于列车机柜上,从而将该交换机便携安装于列车机柜上。而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交换机的具体安装情况,也可以将交换机安装于列车的其他空间,例如安装于司机台或墙壁上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交换机的易用性。
56.请参阅图7,第二安装孔115呈腰形,第二安装孔11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则在进行安装时,可以根据列车机柜上对应第三安装孔的位置调节底座11在列车机柜上的位置,避免第三安装孔由于加工误差而与第二安装孔115不对位,导致底座11无法安装于列车机柜上。
57.请参阅图2及图3,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的两个侧板122上还分别设有第二螺纹孔1224,具体是两个侧板122与接口面板20相贴合的一侧设有第二螺纹孔1224,接口面板20上对应设有第四安装孔23。安装时,将接口面板20沿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22相抵接,然后通过螺钉依次穿过第四安装孔23及第二螺纹孔1224并锁紧,从而形成接口面板20与盒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58.请参阅图8,接口面板20上设有第二立柱22,第二立柱22用于和安装腔13内的其他电路结构形成连接。
5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上述交换机。本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上述交换机的设置,提高了该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寿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