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建设城市电力电缆隧道时,需要专门针对人员进出、通风、集水、低压控制等功能区域进行设计布置,电缆综合工作井就是将上述功能集中布置的电缆隧道附属空间,通常又将电缆综合工作井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系统:巡检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露出地面的电缆工作井附属设施暴露出很多与城市不协调的矛盾,地下电缆隧道的部分附属设施往往需露出地面一定高度,以达到通风阻水的效果,这虽然满足本身的功能需求和规程要求,但是也带来了和城市中心区域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使得综合工作井在常规行驶路段无法布置。
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能够使得其兼具通风和排水的特性,又能保证综合工作井的布置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能够使得其兼具通风和排水的特性,又能保证综合工作井的布置灵活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包括在地面之下相连通的电缆井和辅助井,所述辅助井的深度小于电缆井的深度,还包括设置于电缆井上的电缆井盖和设置于辅助井上的辅助井盖,所述电缆井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电缆井通过通风口连通辅助井,所述辅助井盖上开设有换风口。
6.进一步,所述通风口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至少包括固定在通风口内壁的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上开设有通风孔。
7.进一步,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上预埋件和下预埋件,所述上预埋件预埋于通风口的上方,并所述上预埋件向外延伸出通风口的内壁形成上连接段,所述下预埋件预埋于通风口的下方,并所述下预埋件向外延伸出通风口的内壁形成下连接段,所述通风板设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
8.进一步,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上护板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设置在所述电缆井的内壁并向通风口内壁预设方向延伸,所述上预埋件向下延伸形成上连接段,且所述上连接段穿设于所述上护板,所述下护板设置在所述电缆井的内壁并向通风口内壁预设方向延伸,所述下预埋件向上延伸形成下连接段,且所述下连接段穿设于所述下护板。
9.进一步,所述上预埋件为t型材ⅰ,所述t型材ⅰ沿竖直方向预埋于通风口的上方,且t型材ⅰ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形成上连接段;所述下预埋件为倒置预埋的t型材ⅱ,所述t型材ⅱ沿竖直方向预埋于通风口的下方,且t型材ⅱ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下连接段。
10.进一步,所述上护板为角钢ⅰ,所述角钢ⅰ的侧壁安装在电缆井的内壁上,所述角钢ⅰ的底壁安装在通风口的内壁上,所述上连接段穿设于所述角钢ⅰ的底壁;所述下护板为角
钢ⅱ,所述角钢ⅱ的侧壁安装在电缆井的内壁上,所述角钢ⅱ的底壁安装在通风口的内壁上,所述下连接段穿设于所述角钢ⅱ的底壁。
11.进一步,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螺栓群ⅰ和螺栓群ⅱ,所述螺栓群ⅰ至少包括呈矩形阵排列方式穿设上护板或下护板的四个螺栓ⅰ,所述螺栓群ⅱ至少包括呈矩形阵排列方式穿设上连接段或下连接段的四个螺栓ⅱ。
12.进一步,还包括滤渣篮,所述滤渣篮设置于所述辅助井盖的底部,所述滤渣篮和所述通风口之间具有过渡腔,所述滤渣篮上开设有滤渣孔。
13.进一步,所述辅助井沿竖直方向向下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滤渣篮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连通排水管道和滤渣篮的滤渣孔。
14.进一步,所述滤渣篮内铺设有滤渣网,所述滤渣网的口径小于滤渣孔的孔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开设在地面之下,并相应井盖与路面平齐,还使得电缆井的通风通过通风口和换风口的连通实现,所述辅助井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至排水管道,并且辅助井与电缆井之间间隔开设,还可防止杂物、雨水等落至电缆井内,不仅实现通风又能保证排水,并具备防掉落的高安全性和布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栓群ⅰ和螺栓群ⅱ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栓群ⅰ和螺栓群ⅱ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沉式电缆综合工作井包括在地面之下相连通的电缆井1和辅助井2,所述电缆井1和所述辅助井2间隔开设,所述辅助井2的深度小于电缆井1的深度,可保证误落辅助井2的人或车辆等的安全,还包括设置于电缆井1上的电缆井盖101和设置于辅助井2上的辅助井盖201,如图所示,所述电缆井盖101和所述辅助井盖201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使得整体的综合工作井布置更灵活,且所述电缆井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电缆井1通过通风口连通辅助井2,所述辅助井盖201上开设有换风口202。使得电缆井1的通风通过通风口和换风口202的连通实现,所述辅助井2底部开设有排水口3,所述排水口3连通至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布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并且辅助井2与电缆井1之间间隔开设,还可防止杂物、雨水等落至电缆井1内,不仅实现通风又能保证排水,并具备防掉落的高安全性和布制的灵活性。
21.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至少包括固定在通风口内壁的通风板4,所述通风板4上开设有通风孔401。设置通风板4可有效保证杂物等不会直接落至电缆隧道内,起到防护作用,如图所示,所述通风孔401斜向上开设,具有加速通风以及加快沥水的效果。
2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上预埋件51和下预埋件52,所述上预埋件51预埋于通风口的上方,并所述上预埋件51向外延伸出通风口的内壁形成上连接段,所述下预埋件52预埋于通风口的下方,并所述下预埋件52向外延伸出通风口的内壁形成下连接段,所述通风板4设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所述的外即为形成通风口的隧道壁的外侧,其设置方向不唯一,可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或是与水平方向成角度的布制,均能实现对所述通风板4的安装,在此不再赘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埋件51为t型材ⅰ,所述t型材ⅰ沿竖直方向预埋于通风口的上方,且t型材ⅰ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形成上连接段;所述下预埋件52为倒置预埋的t型材ⅱ,所述t型材ⅱ沿竖直方向预埋于通风口的下方,且t型材ⅱ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下连接段。所述上连接段的安装面和所述下连接段的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通风板4设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且所述通风板4为竖直设置的并同时叠合于所述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进一步提高安装强度和防护强度。
23.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上护板61和下护板62,所述上护板61设置在所述电缆井1的内壁并向通风口内壁预设方向延伸,所述上预埋件51向下延伸形成上连接段,且所述上连接段穿设于所述上护板61,所述下护板62设置在所述电缆井1的内壁并向通风口内壁预设方向延伸,所述下预埋件52向上延伸形成下连接段,且所述下连接段穿设于所述下护板62。所述上护板61结构可以在向通风口内壁弯折后继续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防护结构,且所述上连接段穿设于所述上护板61和所述下连接段穿设于所述下护板62,均能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有效保证通风板4的安装,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护板61为角钢ⅰ,所述角钢ⅰ的侧壁安装在电缆井1的内壁上,所述角钢ⅰ的底壁安装在通风口的内壁上,所述上连接段穿设于所述角钢ⅰ的底壁;所述下护板62为角钢ⅱ,所述角钢ⅱ的侧壁安装在电缆井1的内壁上,所述角钢ⅱ的底壁安装在通风口的内壁上,所述下连接段穿设于所述角钢ⅱ的底壁。采用角钢ⅰ和角钢ⅱ既能保证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又能起到保护通风口内壁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通风板4的安装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24.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螺栓群ⅰ71和螺栓群ⅱ72,所述螺栓群ⅰ71至少包括呈矩形阵排列方式穿设上护板61或下护板62的四个螺栓ⅰ,当然螺栓ⅰ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多个,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螺栓群ⅱ72至少包括呈矩形阵排列方式穿设上连接段或下连接段的四个螺栓ⅱ,并分别的每个螺栓ⅱ对应有一个锁紧螺母,当然螺栓ⅱ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多个,在此不再赘述。如图所示,所述螺栓群ⅰ71为若干组,且若干组螺栓群ⅰ71分别对称的将所述上护板61固定于通风口的上方,将下护板62固定于通风口的下方,且螺栓群ⅰ71中的螺栓ⅰ均垂直于竖直方向,且对应的穿设上护板61和下护板62,若干组螺栓群ⅰ71相对应的沿既定方向间隔布置于上护板61和下护板62,本方案的既定方向即为角钢ⅰ的长度方向;所述螺栓群ⅱ72为若干组,且若干组螺栓群ⅱ72分别对称的将所述上连接段固定于通风板4的上方,将下连接段固定于通风板4的下方,且螺栓群ⅱ72中的螺栓ⅱ均垂直于竖直方向,且对应的穿设上连接段与通风板4和下连接段与通风板4,若干组螺栓群ⅱ72相对应的沿既定方向间隔布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本方案的既定方向即为角钢ⅰ的长度方向。如图所示,所述通风板4靠近辅助井2设置方向连接在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上,所述螺栓群ⅰ71和螺栓群ⅱ72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上间隔布置,可提高整体连接效果。
2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滤渣篮81,所述滤渣篮81设置于所述辅助井盖201的底部,所述滤渣篮81和所述通风口之间具有过渡腔9,所述滤渣篮81上开设有滤渣孔801。如图所示,
所述过渡腔9由滤渣篮81朝向通风口呈缩口结构,使得靠近通风口的过渡腔9内壁尺寸小,靠近滤渣篮81的过渡腔9内壁尺寸大,进一步防止杂物等落至电缆井1,并且过渡腔9的设置还可有效防止雨水等的蔓延及落至电缆井1,滤渣篮81的设置可有效保证落至辅助井2的杂物被有效收集,并使得电缆井1内部气体能通过滤渣篮81的滤渣孔801与顶部辅助井盖201上开设的换风口202连通实现换气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渣篮81内铺设有滤渣网82,所述滤渣网82上开设的过滤孔径小于滤渣孔801的孔径,如图所示,滤渣网82设置在滤渣篮81的下半部分,阻挡累积杂物由滤渣篮81上开设的滤渣孔801散落,并由过滤雨水的作用,使得液态物可由滤渣孔801排出,而杂物等被截留在滤渣篮81内,防止落至电缆井1或是落至排水口3阻塞排水,开设在所述滤渣篮81侧壁上的所述滤渣孔801均为斜向下开设的,一方面便于导风换气,另一方面便于将雨水引流至排水口3,从排水管道排出。
26.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井2沿竖直方向向下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滤渣篮81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用于支撑所述滤渣篮,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连通排水管道和滤渣篮81的滤渣孔801,如图所示,所述滤渣篮81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支耳,所述连接支耳通过平行于底面的螺栓垂直打入辅助井2的侧壁,所述滤渣篮81的底部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滤渣篮81内壁上设置有便于提拉的提拉支耳(图中未画出),所述导流口包括沿放置槽底部斜向下开设的第一导流口301,和连通第一导流口301与排水口3的第二导流口302,所述第二导流口302斜向下开设,所述第一导流口301连通滤渣篮81的滤渣孔801,开设的第一导流口301和第二导流口302,即能保证滤渣篮81的可靠放置,又能保证滤渣篮81滤水的作用,提高排水效果。
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