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固定支架及使用该固定支架的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2: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架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及使用该固定支架的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固定支架固定物件,通常需要数量较多的零件且通常使用为螺丝螺母结构进行锁紧,需要使用工具进行安装和拆卸,无法满足固定支架安装方便的需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架,包括:
4.固定基座,其包括底板;
5.托盘,用以承载第一物件,所述托盘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托盘具有一端部;以及
6.弹性片,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片包括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反向延伸的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活动部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片相对所述底板翘起,所述弹性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用以卡持所述托盘的端部从而使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按压所述活动部,所述至少一个凸块脱离所述托盘从而使所述托盘能从所述固定基座中移出。
7.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脑机箱,其包括:
8.机箱壳;以及
9.设置在所述机箱壳中的上述的固定支架。
10.上述固定支架,利用托盘承载物件,所述托盘定义有端部,安装所述第一物件时,推动所述托盘直至所述托盘的端部与所述凸块卡持,此时所述第一物件即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拆卸所述第一物件时,向所述底板的方向按压所述活动部,使得所述凸块向下不再卡持所述托盘即可从所述固定基座上移出所述托盘和第一物件。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固定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12.图2为固定支架的固定基座和托盘的示意图。
13.图3为固定基座的示意图。
14.图4为托盘和第一物件正装载在固定基座上的组装的示意图。
15.图5为图2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16.图6为第二物件装载在固定基座的示意图。
17.图7为图6沿vii-vii线的剖面示意图。
1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脑机箱的示意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固定支架
ꢀꢀꢀꢀꢀꢀꢀꢀꢀꢀꢀꢀꢀꢀꢀꢀꢀꢀꢀꢀꢀꢀꢀꢀ
100
21.固定基座
ꢀꢀꢀꢀꢀꢀꢀꢀꢀꢀꢀꢀꢀꢀꢀꢀꢀꢀꢀꢀꢀꢀꢀꢀ
10
22.电脑机箱
ꢀꢀꢀꢀꢀꢀꢀꢀꢀꢀꢀꢀꢀꢀꢀꢀꢀꢀꢀꢀꢀꢀꢀꢀ
300
23.底板
ꢀꢀꢀꢀꢀꢀꢀꢀꢀꢀꢀꢀꢀꢀꢀꢀꢀꢀꢀꢀꢀꢀꢀꢀꢀꢀꢀꢀ
103
24.侧壁
ꢀꢀꢀꢀꢀꢀꢀꢀꢀꢀꢀꢀꢀꢀꢀꢀꢀꢀꢀꢀꢀꢀꢀꢀꢀꢀꢀꢀ
101
25.延伸壁
ꢀꢀꢀꢀꢀꢀꢀꢀꢀꢀꢀꢀꢀꢀꢀꢀꢀꢀꢀꢀꢀꢀꢀꢀꢀꢀ
102
26.边框
ꢀꢀꢀꢀꢀꢀꢀꢀꢀꢀꢀꢀꢀꢀꢀꢀꢀꢀꢀꢀꢀꢀꢀꢀꢀꢀꢀꢀ
104
27.托盘
ꢀꢀꢀꢀꢀꢀꢀꢀꢀꢀꢀꢀꢀꢀꢀꢀꢀꢀꢀꢀꢀꢀꢀꢀꢀꢀꢀꢀ
11
28.端部
ꢀꢀꢀꢀꢀꢀꢀꢀꢀꢀꢀꢀꢀꢀꢀꢀꢀꢀꢀꢀꢀꢀꢀꢀꢀꢀꢀꢀ
113
29.上臂部
ꢀꢀꢀꢀꢀꢀꢀꢀꢀꢀꢀꢀꢀꢀꢀꢀꢀꢀꢀꢀꢀꢀꢀꢀꢀꢀ
1131
30.下臂部
ꢀꢀꢀꢀꢀꢀꢀꢀꢀꢀꢀꢀꢀꢀꢀꢀꢀꢀꢀꢀꢀꢀꢀꢀꢀꢀ
1132
31.中间臂部
ꢀꢀꢀꢀꢀꢀꢀꢀꢀꢀꢀꢀꢀꢀꢀꢀꢀꢀꢀꢀꢀꢀꢀꢀ
1133
32.悬臂
ꢀꢀꢀꢀꢀꢀꢀꢀꢀꢀꢀꢀꢀꢀꢀꢀꢀꢀꢀꢀꢀꢀꢀꢀꢀꢀꢀꢀ
12
33.连接臂
ꢀꢀꢀꢀꢀꢀꢀꢀꢀꢀꢀꢀꢀꢀꢀꢀꢀꢀꢀꢀꢀꢀꢀꢀꢀꢀ
121
34.延展臂
ꢀꢀꢀꢀꢀꢀꢀꢀꢀꢀꢀꢀꢀꢀꢀꢀꢀꢀꢀꢀꢀꢀꢀꢀꢀꢀ
123
35.平面臂部
ꢀꢀꢀꢀꢀꢀꢀꢀꢀꢀꢀꢀꢀꢀꢀꢀꢀꢀꢀꢀꢀꢀꢀꢀ
1231
36.曲面臂部
ꢀꢀꢀꢀꢀꢀꢀꢀꢀꢀꢀꢀꢀꢀꢀꢀꢀꢀꢀꢀꢀꢀꢀꢀ
1233
37.抵持臂部
ꢀꢀꢀꢀꢀꢀꢀꢀꢀꢀꢀꢀꢀꢀꢀꢀꢀꢀꢀꢀꢀꢀꢀꢀ
1235
38.弹性片
ꢀꢀꢀꢀꢀꢀꢀꢀꢀꢀꢀꢀꢀꢀꢀꢀꢀꢀꢀꢀꢀꢀꢀꢀꢀꢀ
17
39.连接部
ꢀꢀꢀꢀꢀꢀꢀꢀꢀꢀꢀꢀꢀꢀꢀꢀꢀꢀꢀꢀꢀꢀꢀꢀꢀꢀ
170
40.固定部
ꢀꢀꢀꢀꢀꢀꢀꢀꢀꢀꢀꢀꢀꢀꢀꢀꢀꢀꢀꢀꢀꢀꢀꢀꢀꢀ
172
41.活动部
ꢀꢀꢀꢀꢀꢀꢀꢀꢀꢀꢀꢀꢀꢀꢀꢀꢀꢀꢀꢀꢀꢀꢀꢀꢀꢀ
173
42.凸块
ꢀꢀꢀꢀꢀꢀꢀꢀꢀꢀꢀꢀꢀꢀꢀꢀꢀꢀꢀꢀꢀꢀꢀꢀꢀꢀꢀꢀ
174
43.限位块
ꢀꢀꢀꢀꢀꢀꢀꢀꢀꢀꢀꢀꢀꢀꢀꢀꢀꢀꢀꢀꢀꢀꢀꢀꢀꢀ
21
44.承载架
ꢀꢀꢀꢀꢀꢀꢀꢀꢀꢀꢀꢀꢀꢀꢀꢀꢀꢀꢀꢀꢀꢀꢀꢀꢀꢀ
13
45.卡块
ꢀꢀꢀꢀꢀꢀꢀꢀꢀꢀꢀꢀꢀꢀꢀꢀꢀꢀꢀꢀꢀꢀꢀꢀꢀꢀꢀꢀ
133
46.卡持槽
ꢀꢀꢀꢀꢀꢀꢀꢀꢀꢀꢀꢀꢀꢀꢀꢀꢀꢀꢀꢀꢀꢀꢀꢀꢀꢀ
1330
47.按压部
ꢀꢀꢀꢀꢀꢀꢀꢀꢀꢀꢀꢀꢀꢀꢀꢀꢀꢀꢀꢀꢀꢀꢀꢀꢀꢀ
1331
48.连接边框
ꢀꢀꢀꢀꢀꢀꢀꢀꢀꢀꢀꢀꢀꢀꢀꢀꢀꢀꢀꢀꢀꢀꢀꢀ
106
49.辅助边框
ꢀꢀꢀꢀꢀꢀꢀꢀꢀꢀꢀꢀꢀꢀꢀꢀꢀꢀꢀꢀꢀꢀꢀꢀ
105
50.通孔
ꢀꢀꢀꢀꢀꢀꢀꢀꢀꢀꢀꢀꢀꢀꢀꢀꢀꢀꢀꢀꢀꢀꢀꢀꢀꢀꢀꢀ
1061
51.滑槽
ꢀꢀꢀꢀꢀꢀꢀꢀꢀꢀꢀꢀꢀꢀꢀꢀꢀꢀꢀꢀꢀꢀꢀꢀꢀꢀꢀꢀ
60
52.延伸部
ꢀꢀꢀꢀꢀꢀꢀꢀꢀꢀꢀꢀꢀꢀꢀꢀꢀꢀꢀꢀꢀꢀꢀꢀꢀꢀ
70
53.第一物件
ꢀꢀꢀꢀꢀꢀꢀꢀꢀꢀꢀꢀꢀꢀꢀꢀꢀꢀꢀꢀꢀꢀꢀꢀ
40
54.第二物件
ꢀꢀꢀꢀꢀꢀꢀꢀꢀꢀꢀꢀꢀꢀꢀꢀꢀꢀꢀꢀꢀꢀꢀꢀ
50
55.机箱壳
ꢀꢀꢀꢀꢀꢀꢀꢀꢀꢀꢀꢀꢀꢀꢀꢀꢀꢀꢀꢀꢀꢀꢀꢀꢀꢀ
310
5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59.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固定支架100包括固定基座10以及与所述固定基座10配合设置的托盘11和承载架13。
60.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述固定基座10包括底板103、连接所述底板103同一表面且相对间隔的两个侧壁101。所述底板103大致为矩形板。所述底板103和所述两个侧壁101配合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图未示)。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第一物件40和托盘11。
61.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基座10还包括连接所述底板103且相对间隔的两个边框104。两个边框104与所述两个侧壁10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03的相对的表面。所述底板103和所述两个边框104配合围成第二容置空间(图未示)。如图7所示,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第二物件50和承载架13。所述第一物件40和所述第二物件50位于所述底板103的相对两个表面。
6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件40为光碟,所述第二物件50为硬盘。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件40不限于光碟;所述第二物件50不限于硬盘。
6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托盘11对应所述第一物件40设置且与所述固定基座10相匹配。托盘11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物件40。本实施例中,托盘11大致成l型,大致围绕所述第一物件40相邻的两侧边。如图4所示,相互间隔的所述两个侧壁10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让装载有第一物件40的托盘11刚好可以从所述两个侧壁101之间通过。一并参阅图2和图3,每个侧壁101远离所述底板103的一端还分别垂直连接有延伸壁102,所述延伸壁102平行所述底板103。所述侧壁101和所述延伸壁102配合限位所述托盘11和所述第一物件40,也即形成供所述托盘11和所述第一物件40滑入固定基座10的引导槽,防止所述托盘11和所述第一物件40无法在所述固定基座10准确对位。
6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基座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03上的弹性片17,且弹性片17与所述两个侧壁101位于所述底板103的同一表面。所述弹性片17用以实现轻松卡持并释放所述托盘11及第一物件40。
65.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5,所述弹性片17大致呈阶梯形,所述弹性片17包括连接部170、以及自所述连接部170的相对两端反向延伸的活动部173和固定部172。所述固定部172远离所述活动部173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底板103上,所述弹性片17其余部分(包括所述固定部172除去固定在所述底板103的端部、连接部170以及所述活动部173)相对所述底板103翘起。所述活动部173为可按压的,所述弹性片17的固定部17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174。所述托盘11定义有端部113。当所述托盘11滑动进入所述固定基座10时,所述端部113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凸块174卡持,从而使得所述托盘11及其第一物件40固定在所述底板103上。当需要移出所述第一物件40时,只需要向下按压所述活动部173,所述至少一个凸块174随
着所述活动部173的向下而向下从而不再卡持所述托盘11,进而使所述托盘11能从所述固定基座10中移出。本实施例中,凸块174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块174的个数不限于两个。
66.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基座10还包括凸设在所述底板103上的悬臂12。所述悬臂12与所述弹性片17位于所述底板103的同一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悬臂12设置靠近所述弹性片17。所述悬臂12包括垂直连接底板103的连接臂121、以及连接所述连接臂121远离所述底板103的一端的延展臂123。所述延展臂123与所述底板103相对且悬于所述底板103上方。所述延展臂123用以抵持所述托盘11从而防止所述托盘11因弹性片17卡持的弹力压合而导致所述托盘11相对所述底板103翘起。
67.如图3所示,所述延展臂123包括自所述连接臂121远离所述底板103的一端的延伸形成的平面臂部1231,其中平面臂部1231沿平行所述底板103的方向延伸,平面臂部1231的一端朝逐渐远离所述底板103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曲面臂部1233,其相对的另一端弯折朝向所述底板103的方向延伸形成抵持臂部1235。所述抵持臂部1235与所述曲面臂部1233分别连接于所述平面臂部1231的相对的两端。所述抵持臂部1235与所述底板103间隔。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臂部1233也连接所述连接臂121远离所述底板103的一端。
68.所述悬臂12的曲面臂部1233的结构设计便于所述托盘11从曲面臂部1233顺利滑入到所述悬臂12中,且所述托盘11与所述平面臂部1231和所述抵持臂部1235分别相抵,从而可有效防止所述托盘11及其上的第一物件40因弹性片17卡持的弹力压合而导致所述托盘11及其上的第一物件40相对所述底板103翘起。
69.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113包括一上臂部1131、与所述上臂部1131相对的下臂部1132及连接所述上臂部1131和所述下臂部1132的中间臂部1133。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托盘11的端部113被凸块174卡持时,所述上臂部1131抵持所述悬臂12的所述平面臂部1231,所述中间臂部1133抵持所述悬臂12的所述抵持臂部1235,所述下臂部1132远离所述中间臂部1133的一端与所述凸块174卡持配合。如此,托盘11被稳定地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10上。
70.如图4所示,所述底板103上还凸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21。限位块21对所述第一物件40进行限位,限制所述第一物件40和所述托盘11相对所述底板103滑动的距离。当所述托盘11和所述第一物件40滑动到第一物件40抵持限位块21时,所述托盘11和所述第一物件40无法继续滑动;同时凸块174卡持所述托盘11的端部113且所述悬臂12抵持所述托盘11,防止第一物件40相对所述底板103翘起,此时,所述第一物件40固定在固定基座1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1与所述底板103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1与所述底板103可以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的。
71.如图4所示,安装所述第一物件40时,推动所述托盘11直至所述限位块21抵持所述第一物件40,此时所述托盘11的端部113与所述凸块174卡持,同时所述托盘11抵持所述悬臂12,此时所述第一物件40即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10上。
72.拆卸所述第一物件40时,向所述底板103的方向按压所述活动部173,使得所述凸块174向下不再卡持所述托盘11,滑动所述托盘11即可。
7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件40在所述固定基座10上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方便,不需要额外使用工具对所述第一物件40进行安装拆卸。特别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悬
臂12和所述限位块21均与所述底板103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悬臂12和所述限位块21与所述底板103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
74.请参阅图1,所述承载架13对应所述第二物件50设置且与所述固定基座10相匹配。承载架13用以承载所述第二物件50,所述第二物件50固定在所述承载架13上。所述承载架13和所述托盘11为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03相对的两表面。所述承载架13的一端凸设有一卡块133。
75.进一步参阅图1,所述底板103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两个边框104之间的连接边框106,且所述连接边框106与所述两个边框104位于所述底板103的同一表面。所述连接边框106开设有一通孔1061。所述通孔1061与所述卡块133配合用以将所述承载架13卡持固定在所述底板103上。
76.进一步参阅图1,所述连接边框106的相对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一个辅助边框105。两个辅助边框105平行且相对设置,每一个辅助边框105与一个边框104相邻且平行。每一个辅助边框105开设有沿辅助边框105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60,对应所述承载架13的两侧分别凸设有滑块131。所述承载架13的滑块131与所述滑槽60配合,使所述承载架13能够沿滑槽60相对所述底板103滑动从而进入或移出所述固定基座1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滑槽60不限于设置在所述辅助边框105,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边框104或所述底板103。
7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边框106在所述通孔1061的底部向所述固定基座10的外部延伸形成一延伸部70。所述卡块133远离所述第二物件50的底部开设有卡持槽1330。将所述承载架13滑入所述固定基座10至到所述卡块13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孔1061,所述连接边框106位于所述通孔1061远离所述第二物件50的部分与所述卡持槽1330相卡持。此时,延伸部70与所述卡块133相抵持。结合参阅图6和图7,所述卡块133凸伸出所述通孔1061的部分为按压部1331。通过向所述第二物件50方向按压所述按压部1331,使所述卡块133不再与所述延伸部70抵持,此时滑动所述承载架13,所述承载架13即可通过所述滑槽60相对所述底板103滑动,所述卡块133从所述通孔1061进入所述固定基座10。
78.安装所述第二物件50时,将所述第二物件50装载在所述承载架13上,推动所述承载架13,直至所述卡块133穿过所述通孔1061,此时所述延伸部70抵持所述卡块133,所述承载架13卡持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10上。
79.拆卸所述第二物件50时,第一步,向所述第二物件50方向按压所述按压部1331,使得所述承载架13与所述底板103的卡合状态得以解除;第二步,滑动所述承载架13,所述承载架13即可通过所述滑槽60相对所述底板103滑动,此时完成所述第二物件50的拆卸。
80.本实施例所述固定基座10能同时固定两种物件,其安装拆卸简单方便,不需要使用工具对物件进行安装拆卸。
81.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脑机箱300,所述电脑机箱300包括:机箱壳31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壳310中的固定支架100。
8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