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耳帽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2: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帽及耳机。


背景技术:

2.入耳式耳机上一般都会套接一个耳帽,耳帽设计绝大多数是回转体类中心对称设计的,少部分是椭球等轴对称设计。这些入耳式耳机插入耳朵的耳道入口处时,柔软的耳帽会挤压耳道并与耳道的周壁软接触。但是人耳道的横截面形状是不对称的,耳道在靠近耳屏的一侧面弧度比较平直,在远离耳屏的一侧面的弧度比较弯曲。当用户将耳帽塞入耳道时,由于不同部位的压缩量不同,会造成弧度弯曲比较平的耳道处受到的耳帽压力大。用户长时间佩戴会有胀耳的感觉,影响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耳帽及耳机。
4.本技术提供一种耳帽。所述耳帽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贯穿孔。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耳帽具有垂直所述贯穿孔的延伸方向的多个截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截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每个所述截面的外轮廓均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
5.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及耳帽。所述耳机主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耳帽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贯穿孔。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耳帽具有垂直所述贯穿孔的延伸方向的多个截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截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每个所述截面的外轮廓均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所述耳机主体的连接部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
6.本技术的耳帽及耳机通过采用耳帽截面的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区域的曲率半径这种不对称的结构,使耳帽能够与用户耳道更贴合,并且能够使佩戴后的耳道周围受力均匀,避免用户长时间佩戴耳帽而产生胀耳的感觉,从而提高耳帽佩戴的舒适度。
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9.图1是用户耳道的截面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耳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11.图3是图1中耳帽沿iii-iii线的截面的外轮廓的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耳帽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13.图5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v-v线的截面的示意图;
14.图6是某些实施方式的耳帽沿图1所示的v-v线的截面的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耳机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17.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9.图1为人耳的截面图,如图所示,耳道401包括第一侧面403及第二侧面404,第一侧面403相较于第二侧面404更靠近耳屏402。并且耳道401在靠近耳屏402一侧弧度比较平直,在远离耳屏402一侧弧度比较弯曲。即第一侧面403相较于第二侧面404更平直。
20.耳帽设计绝大多数是回转体类中心对称设计的,少部分是椭球等轴对称设计。这类设计方便生产和装配。但是人耳道的截面形状是不对称的。当用户佩戴对称设计的耳帽时,不同部位的压缩量不同。为了保证密封,耳帽的设计会考虑耳道侧面弧度弯曲比较大的区域,对称之后就会造成弧度弯曲比较平的耳道处受到的耳帽压力大。用户长时间佩戴这类对称结构的耳帽会有胀耳的感觉,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21.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耳帽100。耳帽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20。耳帽100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20的贯穿孔30。耳帽100具有垂直贯穿孔3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截面,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20对应最外侧的两个截面,第二表面20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大于第一表面10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每个截面的外轮廓均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及第四区域44,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
22.本技术的耳帽100,通过采用耳帽100截面的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这种不对称的结构,使耳帽100能够与用户耳道401(如图1所示)更贴合,并且能够使佩戴后的耳道401周围受力均匀,避免用户长时间佩戴耳帽100而产生胀耳的感觉,从而提高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
23.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4.请参阅图1、图2及图3,耳帽100包括第一表面10、第二表面20及贯穿孔30。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20相背设置。贯穿孔30贯穿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20。耳帽100具有垂直贯穿孔3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截面,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20对应最外侧的两个截面。其中,第
二表面20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大于第一表面10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
25.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即将耳帽100塞入耳道401时,用户是将第一表面10塞入更靠近耳道401深处进行佩戴的,本技术所有实施例中用户都是如此佩戴耳帽100,后文不再赘述。由于第一表面10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小于第二表面20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一方面第一表面10更容易塞入耳道401内,另一方面,耳帽100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更符合耳道401的形状,能够使耳帽100既能紧紧的塞入耳道401内不容易从耳道401中脱落到外界,还能避免的产生挤胀的感觉。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截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都具有不同大小,并且沿第二表面20到第一表面10方向,多个截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依次减小。也即是说,多个截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具有不同大小,并且越靠近第二表面20的截面,其外轮廓围成的面积越大;越靠近第一表面10的截面,其外轮廓围成的面积越小。由于沿第二表面20到第一表面10方向,多个截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是依次减小,使耳帽100的形状更符合用户的耳道401形状,从而使耳帽100能够与用户耳道401更为贴合,使耳帽100不容易从耳道401中脱落。
27.图3所示的是耳帽100的其中一个截面的外轮廓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每个截面的外轮廓均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第三区域43及第四区域44。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越大表示该区域越平直。也即是说,第一区域41相较于第三区域43更平直。
2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人的耳道401的截面形状是不对称的。耳道401在靠近耳屏402一侧的弧度比较平直,在远离耳屏402一侧的弧度比较弯曲,即耳道401的第一侧面403相较于耳道401的第二侧面404更平直。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即将耳帽100塞入耳道401时,是将耳帽100的第一区域41靠近耳屏402一侧,将耳帽100的第三区域43远离耳屏402一侧进行佩戴的,即将耳帽100的第一区域41靠近耳道401的第一侧面403,将耳帽100的第三区域43靠近耳道401的第二侧面404,并且耳帽100的第四区域44相较于第二区域42更靠近耳垂,本技术所有实施例中用户都是如此佩戴耳帽100,后文不再赘述。由于耳帽100靠近用户耳屏401一侧的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比远离耳屏402一侧的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大,即耳帽100在靠近用户耳屏402一侧的区域比耳帽100在远离耳屏401一侧的区域更为平直。一方面,耳帽100的形状更符合用户耳道401的形状,使耳帽100不容易从耳道401中脱离出来;另一方面。由于耳帽100靠近耳屏402处的区域更平直,能够使佩戴耳帽100后的耳道401受力均匀,从而能够改善用户佩戴体验,增加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
29.请参阅图1及图3,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6.5mm,即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不小于6.5mm。例如,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可以是6.5mm、6.85mm、8.5mm、10mm、12mm、18mm、25mm、29.2mm、30mm、45.5mm、56.9mm、100mm、150mm、180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过小(例如小于6.5mm),则会使于耳帽100的第一区域41不断挤压耳道,造成用户长时间佩戴耳帽100会出现胀耳的感觉。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6.5mm,能够使用户在佩戴耳帽100时,耳帽100的第一区域41能够很好地与用户耳道401在耳屏402的一侧贴合,即耳帽100的第一区域41能够很好地与用户耳道401的第一侧面403贴合,在避免耳帽100从耳道脱落的同时,能够减缓耳帽100对用户耳道401在耳屏402的一侧的压力,从而提高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
30.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20mm,即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不大于20mm。
例如,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可以是0mm、0.5mm、0.86mm、1.3mm、2.67mm、3mm、5.2mm、9mm、12.5mm、15mm、17mm、18.6mm20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过大(例如大于20mm),第三区域43相较于耳道在耳甲腔的一侧更平直,此时,耳帽100的第三区域43与耳道401之间存在间隙,不利于耳帽100的密封性,噪音会从耳帽100的第三区域43与耳道401之间的间隙进入人耳,降低了耳帽100的降噪性能。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20mm,能够使用户在佩戴耳帽100时,耳帽100的第三区域43能够更好地与用户耳道401远离耳屏402的一侧贴合,即耳帽100的第三区域43能够更好地与用户耳道401的第二侧面404贴合,既能够避免耳帽100从耳道401中脱落,还能够提升耳帽100的降噪性能。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需要满足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6.5mm;或者,耳帽100需要满足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20mm;或者,耳帽100需要同时满足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6.5mm,及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20mm,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要满足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即可,均能使佩戴耳帽100后的耳道401受力均匀程度得到提升。
32.请参阅图1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的锥度角α的范围为[0.5
°
,178
°
]。例如,锥度角α可以是0.5
°
、2.5
°
、5
°
、15.2
°
、30
°
50.5
°
、78
°
、100
°
、120.5
°
、150
°
、165
°
、178
°
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具体地,耳帽100的多个第一区域41所在的侧面自第二表面20向第一表面10延伸,多个第三区域43所在的侧面自第二表面20向第一表面10延伸,两个延伸面相交后的锥体的锥截面的夹角即为锥度角α。在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20之间的垂直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若锥度角α过小(例如小于0.5
°
),会使耳帽100的体积过小,不能够完全充满用户耳道401。也即是说,会造成耳帽100与耳道401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如此,增加了耳帽100在耳道401中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用户的舒适度。若锥度角α过大(例如大于178
°
),会使耳帽100的体积过大,耳帽100会不断挤压耳道401内壁,给耳道401内壁施加压力,造成用户长时间佩戴耳帽100会出现胀耳的感觉。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锥度角α的范围在[0.5
°
,178
°
]之内,既能够避免耳帽100在耳道401中晃动,还能够减缓耳帽100对耳道401的挤压,从而提高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
[0033]
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子中,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10mm且大于等于1.5mm。例如,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可以是1.5mm、1.75mm、2mm、2.8mm、3.8mm、4.5mm、5.62mm、6.7mm、8mm、9mm、10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过小(例如小于1.5mm),则第二区域42与耳道401之间存在间隙,噪音会从耳帽100的第二区域42与耳道401之间的间隙进入人耳;若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过大(例如大于10mm),耳帽100会不断挤压耳道401,给用户造成不舒适的感觉。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10mm且大于等于1.5mm,既能够减缓耳帽100施加给耳道401的压力以提高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还能增加耳帽100的密封性以此减少环境噪音进入人耳。
[0034]
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10mm且大于等于1.5mm。例如,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可以是1.5mm、1.95mm、2.3mm、3.5mm、4.8mm、5.5mm、6.3mm、7.2mm、8mm、9.2mm、10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过小(例如小于1.5mm),则第四区域44与耳道401之间存在间隙,噪音会从耳帽
100的第四区域44与耳道401之间的间隙进入人耳;若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过大(例如大于10mm),耳帽100会不断挤压耳道401,给用户造成不舒适的感觉。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10mm且大于等于1.5mm,既能够减缓耳帽100施加给耳道401的压力以提高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还能增加耳帽100的密封性以此减少环境噪音进入人耳。
[0035]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同时满足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10mm且大于等于1.5mm,及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10mm且大于等于1.5mm。如此,耳帽100的形状更符合用户的耳道401形状,从而使耳帽100能够与用户耳道401更为贴合,使耳帽100不容易从耳道401中脱落。
[003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42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四区域44的曲率半径。如此,耳帽100的形状与耳道401更为贴合,能够使耳帽100与耳道401配合的更好,从而使耳帽100不容易从耳道中脱落的同时,增加用户配戴耳帽100的舒适感。
[0037]
请参阅图1及图3,在任意截面中,第一区域41的最高点的切线与第三区域43的最高点的切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第二区域42的最高点的切线与第四区域44的最高点的切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h,并且第一距离l小于第二距离h。如此,耳帽100的垂直贯穿孔3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与用户耳道401的截面形状相似,使用户在佩戴耳帽100时,耳帽100能够与耳道401更贴合,避免耳帽100脱落。
[0038]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3.5mm,16mm],例如,第一距离l可以为3.5mm、3.7mm、4mm、5.8mm、7mm、8.5mm、9.2mm、10mm、11.5mm、12mm、14mm、15.25mm、15.8mm、16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第二距离h的取值范围为[5mm,20mm],例如,第二距离h可以为5mm、6.8mm、7mm、8.2mm、10mm、11.2mm、12.89mm、14mm、15.5mm、16mm、18.2mm、19mm、20mm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相邻数值之间的任意值。若第一距离l过小(例如小于3.5mm),或第二距离h过小(例如小于5mm),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耳帽100与耳道401之间存在间隙,耳帽100容易从耳道401中脱离,并且噪音也容易从耳帽100与耳道401之间的间隙进入人耳;若第一距离l过大(例如大于16mm),或第二距离h过大(例如大于20mm),当用户佩戴耳帽100时,耳帽100会不断挤压耳道401,导致用户的耳朵出现酸胀感,影响用户体验。本技术实施例由于第一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3.5mm,16mm],第二距离h的取值范围为[5mm,20mm],且第一距离l小于第二距离h,因此,耳帽100与耳道401更为贴合,耳帽100与耳道401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在避免耳帽100脱落的同时,能够减小噪音进入人耳,提升耳帽100的降噪性能。此外,耳帽100对耳道401的挤压力也能减小,耳帽100对人耳的压力减小,从而用户佩戴耳帽100的舒适度大大提高。
[0039]
耳帽100可由软质材料制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可以由聚氨酯泡棉制成。具体地,请参阅图5,耳帽100是由聚氨酯泡棉制成的,并且耳帽100的第一表面10至第二表面20之间,除开设贯穿孔30之外的区域均填充满聚氨酯泡棉。也即是说,耳帽100除开设贯穿孔30之外的区域均为实心结构。由于聚氨酯泡棉质地柔软并且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够在提升耳帽100佩戴后的舒适度的同时提升耳帽100的降噪性能。当然,耳帽100还能够是由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柔性密封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可以由硅橡胶制成,并且耳帽100的硬度范围在[0ha,140ha]之内。具体地,请参阅图6,耳帽100是由硬度范围在[0ha,140ha]之内的硅橡胶制成。耳帽100的贯穿孔30为阶梯孔,贯穿孔
30包括第一子孔31及第二子孔32,第一子孔31与第二子孔32沿第一表面10至第二表面20的方向依次设置,即第一子孔31相较于第二子孔32更靠近第一表面10,并且第一子孔31的开口尺寸小于第二子孔32的开口尺寸,以在第一子孔31与第二子孔32的相接处形成阶梯面33。耳帽100还包括导管50,导管50自阶梯面33向第二子孔32内延伸,导管50设置在第二子孔32内并且环绕第一子孔31。由于硬度范围在[0ha,140ha]之内的硅橡胶质地柔软,提升了佩戴耳帽100时舒适度,增强了用户使用的体验。当然,耳帽100还能够是由其他柔性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制。
[0040]
请参阅图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耳机300。耳机300包括耳机主体200及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耳帽100。耳机主体200包括连接部201,连接部201安装在贯穿孔30内。
[0041]
本技术的耳机300,通过采用耳帽100的第一区域4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区域43的曲率半径这种不对称的结构,使耳帽100能够与用户耳道更贴合,并且能够在佩戴耳帽100后耳道401(图1所示)周围的受力均匀,避免用户长时间佩戴耳帽100而产生胀耳的感觉,从而提高耳帽100佩戴的舒适度。
[0042]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是固定连接。例如,耳机主体200的连接部201与贯穿孔3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以使连接部201固定在贯穿孔30内。由于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之间是固定连接的,能够避免耳帽100从耳机主体200上脱落,以此延长耳机30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连接部201与贯穿孔30之间可采用胶合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004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是可拆卸连接。例如连接部与贯穿孔30之间采用卡合或螺纹连接。由于耳机主体200与耳帽100是可拆卸的,当耳帽100出现损坏时,仅需要更换耳帽100而无需更换整个耳机300,节省了成本。
[004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1是实心密闭的。也即是说,声音不能在连接部201中传递。此时,耳机300能够与用户耳道更贴合的同时,能够避免外界的声音传递到人耳,以实现降噪功能。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1为中空结构,并且连接部201包括出声口2011,出声口2011设置在连接部201靠近耳帽100的第一表面10的一侧,以使耳机300中播放的声音能够在连接部201中传递,并由出声口2011传递至人耳。
[004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7]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