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楼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


背景技术:

2.目前办公楼的层数逐渐增多,办公楼为了提高外观的美观性和内部的采光,办公楼使用玻璃材质的构件将外壁包围起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太阳光透过办公楼的玻璃时,只有靠近玻璃的位置处能够被太阳光照射到,办公楼内部远离玻璃的位置处难以被太阳光照射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保证办公楼内部能够正常被太阳光照射,保证办公楼内部的采光,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包括楼体架,楼体架侧壁设置有多块玻璃,楼体架一侧的每块玻璃上均开设有进光孔,每块玻璃对应进光孔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进光罩,每个进光罩内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支撑杆均固定连接有球形的连接块,每个连接块均球铰接有球座,每个球座均连接有反光板,每个进光罩内均设置有用于调整反光板角度的驱动装置,楼体架对应每个进光孔位置处均连接有第一进光管,每个第一进光管远离进光罩一端均连接有第二进光管,第二进光管与第一进光管相连通,每个第二进光管对应第一进光管位置处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反光镜,每个第二进光管均连接有出光管,第二进光管与出光管相连通,每个第二进光管、第一进光管和出光管内均设置有反光涂层,每个第二进光管对应出光管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反光镜。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太阳光在不同时间段的照射角度不同,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启动相应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反光板通过球座在支撑杆的连接块上转动,从而调节太阳光通过进光孔进入第一进光管内,并在反光涂层的作用下折射到第一反光镜上,然后通过第一反光镜进入第二进光管内,并在反光涂层的作用下折射到第二反光镜上,然后通过第二反光镜进入出光管并通过出光管照射出来,防止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办公楼内远离玻璃的地方,保证办公楼内部有更好的采光效果。
8.可选的,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均包括设置于进光罩内对应反光板的四个角位置处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每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抵接块抵接于反光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启动相应的第一气缸,相应的第一气缸分别驱动抵接块开始上下移动,反光板随着移动的抵接块通过球座在连接块上一同转动,保证用户能够方便及时的调整反光板的角度。
10.可选的,每个所述抵接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抵接于反光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橡胶垫减少抵接块和反光板之间的磨损,延
长抵接块和反光板的使用寿命。
12.可选的,所述出光管设置为多个。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多个出光管能够将太阳光分散到多个位置,进一步提高办公楼内的采光率。
14.可选的,每个所述出光管内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凹透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凹透镜对通过出光管的太阳光起到发散作用,保证太阳光有更大的照射范围。
16.可选的,每个所述出光管远离第二进光管一侧均铰接有遮光板,遮光板覆盖出光管的管口设置,每个出光管与遮光板均共同连接有卡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对遮光板进行转动,从而堵住出光管的管口,然后使用卡扣连接好出光管和遮光板,保证用户不需要太阳光时能够及时对太阳光进行调节。
18.可选的,每个所述反光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反光棱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反光棱镜对太阳光进行汇聚,保证更多的太阳光能够进入第一进光管内,提高采光效率。
20.可选的,每块所述玻璃对应每个进光罩下方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栏。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进光罩松动掉落时能够直接掉落在防护栏上,保证进光罩不会误伤到楼下的人,保证人身安全。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反光板、第一进光管、第二进光管、第一反光镜、出光管和第二反光镜的设计,保证太阳光能够照射到办公楼内部,便于办公楼内部进行采光;
24.2.第一气缸和抵接块的设计,保证用户能够对反光板进行调节,保证更多的太阳光能够进入办公楼内部;
25.3.遮光板和卡扣的设计,保证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调节太阳光是否进入办公楼内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进光罩结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进光管结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出光管结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楼体架;11、防护栏;2、玻璃;21、进光孔;22、第一进光管;23、第二进光管;231、第一反光镜;232、第二反光镜;24、出光管;241、凹透镜;242、遮光板;243、卡扣;25、反光涂层;3、进光罩;31、支撑杆;32、连接块;33、球座;34、反光板;341、反光棱镜;4、驱动装置;41、第一气缸;42、抵接块;4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参照图1,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包括楼体架1,楼体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多块透明的玻璃2。
34.参照图1和图2,每块玻璃2靠近顶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透明的进光罩3。每个进光罩3内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竖直设置。每个支撑杆3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球形的连接块32。每个连接块32均球铰接有球座33。每个球座33远离连接块32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反光板34,每个反光板34远离球座3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反光棱镜341。每个进光罩3内均设置有驱动装置4,每个驱动装置4均包括设置于进光罩3内对应反光板34的四个角位置处的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的缸体固定连接于进光罩3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第一气缸4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每个第一气缸41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抵接块42,每个抵接块42靠近反光板34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3,橡胶垫43抵接于反光板34。用户使用时,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启动不同的第一气缸41,四个第一气缸41分别驱动抵接块42和橡胶垫43移动,从而使反光板34通过球座33在连接块32上进行转动,反光板34带动反光棱镜341转动,反光棱镜341使光线更加集中,便于用户能够将阳光引入室内。
35.参照图1,每块玻璃2对应每个进光罩3正下方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栏11。用户使用时,防护栏11防止进光罩3掉落误伤到楼下的人,提高安全性。
36.参照图3和图4,每块玻璃2对应进光罩3位置处均开设有进光孔21。楼体架1对应每个进光孔21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进光管22,第一进光管22沿楼体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第一进光管22远离进光罩3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进光管23,第二进光管23沿楼体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进光管23与第一进光管22相连通。每个第二进光管23对应第一进光管22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反光镜231,两个第一反光镜231由靠近第二进光管23一端向靠近第一进光管22一端相互靠近设置。每个第二进光管23靠近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出光管24,出光管24沿楼体架1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进光管23与出光管24相连通。每个第二进光管23、第一进光管22和出光管24内均设置有反光涂层25。每个第二进光管23对应每个出光管24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光镜232,第二反光镜232由靠近第一进光管22一端向远离第一进光管22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用户使用时,反光板34和反光棱镜341反射的太阳光通过进光孔21进入第一进光管22内,太阳光经过第一进光管22内反光涂层25通过第一反光镜231进入第二进光管23内,太阳光经过第二进光管23内反光涂层25通过第二反光镜232进入出光管24内,然后太阳光经过出光管24内反光涂层25从出光管24照射出来,保证办公楼内不靠近玻璃2的地方能够正常被太阳光照射到,保证办公楼内部有良好的采光。
37.参照图5,每个出光管24内壁靠近底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凹透镜241,凹透镜241覆盖出光管24内壁。用户使用时,太阳光通过出光管24内的凹透镜241后光线更加发散,提高太阳光的照射范围。每个出光管24远离第二进光管23一侧均铰接有遮光板242,遮光板242覆盖出光管24的管口设置。每个出光管24与遮光板242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卡扣243。用户使用时,不需要太阳光时,转动遮光板242,遮光板242将出光管24堵住,然后将出光管24和遮光板242用卡扣243连接好,便于用户能够自主调节太阳光是否进入室内。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采光的楼宇的实施原理为:用户使用时,不同时间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启动不同的第一气缸41,启动的第一气缸41分别驱动抵接块42和橡胶垫43上下移动,并推动反光板34通过球座33在连接块32上开始转动,反光板34带动反光棱镜341进行转动,反光棱镜341将光线集中,反光板34和反光棱镜341一同将
太阳光引入第一进光管22内,太阳光经过第一进光管22内反光涂层25的反射并照射到第一反光镜231上,然后照射进第二进光管23内,太阳光经过第二进光管23内反光涂层25的反射并照射到第二反光镜232上,然后照射进出光管24内,然后太阳光经过出光管24内的反光涂层25和凹透镜241照射到室内,保证太阳光能够照射到办公楼内不靠近玻璃2的地方,提高办公楼内部的采光性。用户不需要太阳光时,转动遮光板242将出光管24挡住,然后使用卡扣243将出光管24和遮光板242连接好,保证用户能够自主对太阳光进行调节。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