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射流风机主要用于隧道机械通风中,其支承结构的钢构件受隧道内环境影响,造成局部锈蚀或腐蚀,对隧道安全运营影响较大,需对其承载力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其安全性能;已运营多年射流风机进行更换时,也需对旧有的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进行重新检测。
3.我公司专利《单边式隧道风机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与方法》cn201710356892.2的研发是专门针对隧道风机承结构承载力检测,使用单边拔拉法,使用中能获取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但结构相对还是复杂,仍然具有改进空间。
4.我司实用新型《整体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cn202021540354.2的研发可真实模拟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受力状态,且一次安装能够使风机支承结构整体受力,进行整体检测,避免局部受力造成的结构性损坏,在检测中对风机支承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检测方法通俗易懂,便于推广利用。
5.但以上装置和现有技术中其它类似检测装置,在实际检测工作使用中均存在以下缺点:装置多采用组合结构,安装拆卸繁琐,导致检测过程费时费力,检测效率较低,且对养护检测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旨在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包括支承组件和检测组件。
8.所述支承组件包括隧道衬砌、预埋钢板和风机支承结构,所述预埋钢板预埋设置于所述隧道衬砌内,所述风机支承结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埋钢板。
9.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底板和翼板,所述翼板对称设置两块,两块所述翼板倾斜设置于所述底板两端,且所述翼板与所述底板呈一体式设计,所述翼板与所述风机支承结构底部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高强螺栓将翼板与风机支承结构快速的固定,对底板施加向下的压力,通过翼板向下的压力传递到风机支承结构和预埋钢板上,进而能够同时对两组风机支承结构和预埋钢板进行检测,通过翼板与底板一体式设计,能够减少安装程序,检测过程简单,采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便于检测过程的拆卸和组装,保证检测操作快捷,可重复性强。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风机支承结构底部设有螺栓孔,所述翼板上均匀设有若干椭圆形孔,所述高强螺栓贯穿所述螺栓孔和所述椭圆形孔。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椭圆形孔与螺栓孔对齐,高强螺栓贯穿螺栓孔和椭圆形孔,从而将翼板与风机支承结构快速的锁紧固定。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翼板一侧均匀设有若干加筋肋,所述加筋肋与对应的所述椭圆形孔相适配,所述加筋肋为中空矩形钢块。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保护椭圆形孔周边的翼板受力部位。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翼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固定有斜撑,所述斜撑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若干个所述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翼板与所述底板。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对翼板与底板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以防发生形变,而加强板对斜撑进行加固。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块所述翼板之间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水平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横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块所述翼板相对的一侧。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中心处固定有加固盘,所述加固盘阵列设有若干螺纹孔。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施力组件,所述施力组件包括调节基座、拉拔仪本体、套筒和楔形压块,所述调节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固盘顶部,所述拉拔仪本体安装于所述调节基座顶部,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拔仪本体顶端,所述楔形压块卡设于所述隧道衬砌底部与所述套筒之间。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调节基座螺栓连接于加固盘,拉拔仪本体螺栓连接于调节基座,楔形压块卡设于隧道衬砌底部与套筒之间,建立竖向荷载试验系统,拉拔仪本体推动加压楔形压块抵接于隧道衬砌底部,隧道衬砌将反力传递至底板,对底板施加向下的压力。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基座包括第一支撑板、y型支撑块、承载块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紧固螺栓螺接于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加固盘锁紧固定,所述y型支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中心处,所述承载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中心处,且所述承载块底部滑动抵接于所述y型支撑块顶部。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检测过程中,若一组预埋钢板发生松动,检测组件会随之旋转一定角度,y型支撑块的弧形凹槽和承载块的球面配合能使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一定角度,使拉拔仪本体能够保持稳定。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设置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内壁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y型支撑块适配的凸缘。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凸缘与y型支撑块配合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不会分离。
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拉拔仪本体一侧连通设置有管道接头,所述拉拔仪本体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
2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便于快速对拉拔仪本体进行装拆。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承组件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组件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组件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施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基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0

支承组件;110

隧道衬砌;120

预埋钢板;130

风机支承结构;131

螺栓孔;20

检测组件;210

底板;220

翼板;221

椭圆形孔;230

高强螺栓;240

加筋肋;250

斜撑;251

加强板;260

横撑;270

加固盘;271

螺纹孔;30

施力组件;310

调节基座;311

第一支撑板;312

y型支撑块;313

承载块;314

第二支撑板;315

限位套管;316

紧固螺栓;320

拉拔仪本体;321

管道接头;322

把手;330

套筒;340

楔形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包括支承组件10和检测组件20。
44.请参阅图2,支承组件10包括隧道衬砌110、预埋钢板120和风机支承结构130,预埋钢板120预埋设置于隧道衬砌110内,风机支承结构130一端固定连接于预埋钢板120,风机支承结构130焊接于预埋钢板120,风机支承结构130底部设有螺栓孔131。
45.请参阅图3和4,检测组件20包括底板210和翼板220,翼板220对称设置两块,两块翼板220倾斜设置于底板210两端,且翼板220与底板210呈一体式设计,结构强度更高,能够使风机支承结构130整体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受力造成的结构性损坏,减少安装程序,检测过程简单,检测时间短,翼板220与风机支承结构130底部通过高强螺栓230固定连接,便于检测过程的拆卸和组装,保证检测操作快捷,可重复性强,具体的,高强螺栓230头部套设有2个大小不同圆环形钢块组成的组合垫片,翼板220上均匀设有若干椭圆形孔221,安装时,将椭圆形孔221与螺栓孔131对齐,高强螺栓230贯穿螺栓孔131和椭圆形孔221,从而将翼板220与风机支承结构130快速的锁紧固定,翼板220一侧均匀设有若干加筋肋240,加筋肋240与对应的椭圆形孔221相适配,加筋肋240为中空矩形钢块,保护椭圆形孔221周边的翼板220受力部位。
46.在本技术中,翼板220与底板210的连接处固定有斜撑250,斜撑250焊接于翼板220与底板210,对翼板220与底板210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以防发生形变,斜撑250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251,若干个加强板251分别固定连接于翼板220与底板210,加强板251焊接于斜撑250、翼板220及底板210,对斜撑250进行加固,两块翼板220之间设置有横撑260,横撑260水平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横撑26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块翼板220相对的一侧,横撑260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块翼板220,底板210、翼板220、斜撑250和横撑260均采用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均为标准件,结构型式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廉,底板210中心处固定有加固盘270,加固盘270焊接于底板210,加固盘270为圆环形钢块,加固盘270阵列设有若干螺纹孔271,用于安装施力组件30。
47.请参阅图5和6,还包括施力组件30,施力组件30包括调节基座310、拉拔仪本体320、套筒330和楔形压块340,调节基座310固定连接于加固盘270顶部,调节基座310螺栓连接于加固盘270,拉拔仪本体320安装于调节基座310顶部,拉拔仪本体320螺栓连接于调节基座310,拉拔仪本体320一侧连通设置有管道接头321,便于快速对拉拔仪本体320进行装拆,拉拔仪本体320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322,便于拿取进行装拆,套筒330转动连接于拉拔仪本体320顶端,楔形压块340卡设于隧道衬砌110底部与套筒330之间,通过套筒330保证楔形压块340底部与拉拔仪本体320之间受力垂直传递,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楔形压块340能契合隧道衬砌110表面,保证检测传力过程的精准性,同时保隧道衬砌110表面不受损
坏。
48.在具体设置时,调节基座310包括第一支撑板311、y型支撑块312、承载块313和第二支撑板314,第一支撑板311通过紧固螺栓316螺接于螺纹孔271与加固盘270锁紧固定,y型支撑块31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1顶部的中心处,承载块313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14底部的中心处,且承载块313底部滑动抵接于y型支撑块312顶部,y型支撑块312顶部开有承载块313底部适配的弧形凹槽,在检测过程中,若一组预埋钢板120发生松动,检测组件20会随之旋转一定角度,y型支撑块312的弧形凹槽和承载块313的球面配合能使第二支撑板314相对第一支撑板311转动一定角度,使拉拔仪本体320能够保持稳定,第二支撑板314底部设置有限位套管315,限位套管315内壁的底端设置有与y型支撑块312适配的凸缘,凸缘与y型支撑块312配合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二支撑板314不会分离。
49.该隧道风机支承结构快速养护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椭圆形孔221与螺栓孔131对齐,将高强螺栓230贯穿螺栓孔131和椭圆形孔221并拧紧,从而将翼板220与风机支承结构130快速的固定,将调节基座310螺栓连接于加固盘270,拉拔仪本体320螺栓连接于调节基座310,楔形压块340卡设于隧道衬砌110底部与套筒330之间,建立竖向荷载试验系统,拉拔仪本体320推动加压楔形压块340抵接于隧道衬砌110底部,隧道衬砌110将反力传递至底板210,对底板210施加向下的压力,通过翼板220向下的压力传递到风机支承结构130和预埋钢板120上,进而能够同时对风机支承结构130和预埋钢板120进行检测,检测完毕依次拆除即可。
50.需要说明的是,拉拔仪本体32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
51.拉拔仪本体32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