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1-15 18: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当前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中,装配式结构梁柱连接采用的方案为:选用预制下柱与叠合梁后浇连接,待预制下柱与叠合梁吊装完毕后,施工现场附加叠合梁面筋,最后在梁柱节点核心区和叠合梁现浇层浇筑普通混凝土。
3.这种连接方案的不足在于:现场工序复杂,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和钢筋作业较多,不仅制约了现场施工效率,而且预制梁柱节点区域的施工质量也难以保障,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该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结构梁柱连接方案存在施工效率低且抗震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分别预制而成的预制下柱、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所述预制下柱包括下柱主体和下柱纵向钢筋,所述下柱主体的正上方为梁柱节点核心区,所述下柱纵向钢筋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柱主体内,所述下柱纵向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
8.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包括第一叠合主体,所述第一叠合主体包括第一全预制梁段和设于所述第一全预制梁段靠近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一端的第一局部叠合梁段,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段的上部为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还包括: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和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叠合主体内,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全预制梁段内,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
9.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包括第二叠合主体,所述第二叠合主体包括第二全预制梁段和设于所述第二全预制梁段靠近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一端的第二局部叠合梁段,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段的上部为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还包括: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和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叠合主体内,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全预制梁段
内,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
10.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和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共同组成梁柱节点连接区。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错开设置,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错开设置,在所述预制下柱的高度方向上,伸入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和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相互错开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内设置有预制下柱现场箍筋。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还包括第一叠合梁段箍筋,所述第一叠合梁段箍筋位于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且环绕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还包括第二叠合梁段箍筋,所述第二叠合梁段箍筋位于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且环绕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设置。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分别设于所述预制下柱的两侧,所述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还包括第一连接纵筋,第一连接纵筋的一端与一根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中的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相连,第一连接纵筋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中的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相连;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分别设于所述预制下柱的两侧,所述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还包括第二连接纵筋,第二连接纵筋的一端与一根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中的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相连,第二连接纵筋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中的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相连。
16.优选的,所述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还包括预制上柱,所述预制上柱包括上柱主体和与所述上柱主体相连的上柱连接件。
17.优选的,通过现浇的方式将高性能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梁柱节点连接区形成梁柱节点连接部,所述高性能混凝土为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ecc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8.本发明还提出了如上述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一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s1,制作预制构件:按设计要求完成所述预制下柱、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所述预制上柱的预制;
20.s2,吊装预制下柱:利用吊具将所述预制下柱起吊到设计位置,安装所述预制下柱;
21.s3,吊装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并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错位布置;
22.s4,吊装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所述第二方
向局部叠合梁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并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错位布置;
23.s5,现场施工连接纵筋:分别将已按设计规格加工好的所述第一连接纵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纵筋放入所述梁柱节点连接区指定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纵筋与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绑扎搭接,所述第二连接纵筋与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绑扎搭接;
24.s6.梁柱节点连接区浇筑:安装预制柱后浇段模板和局部叠合梁封边模板,检查无误后,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振捣与养护;
25.s7.安装预制上柱:对所述下柱纵向钢筋进行位置矫正,所述上柱连接件为设于所述上柱主体底部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对位后,安装所述预制上柱,设置柱支撑后,套筒灌浆连接。
26.本发明还提出了如上述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另一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s1,制作预制构件:按设计要求完成所述预制下柱、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所述预制上柱的预制;
28.s2,吊装预制下柱:利用吊具将所述预制下柱起吊到设计位置,安装所述预制下柱;
29.s3,吊装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所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并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错位布置;
30.s4,吊装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所述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并与所述下柱纵向钢筋错位布置;
31.s5,现场施工连接纵筋:分别将已按设计规格加工好的所述第一连接纵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纵筋放入所述梁柱节点连接区指定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纵筋与所述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绑扎搭接,所述第二连接纵筋与所述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绑扎搭接;
32.s6,安装预制上柱:所述上柱连接件为上柱纵向钢筋,所述上柱纵向钢筋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柱主体内,所述上柱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将所述上柱纵向钢筋和所述下柱纵向钢筋相互错位布置后,安装所述预制上柱并设置柱支撑;
33.s7,梁柱节点连接区浇筑:安装预制柱后浇段模板和局部叠合梁封边模板,检查无误后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振捣与养护。
34.(三)有益效果
3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36.本发明通过将梁端局部设置为叠合梁,附加连接纵筋,再分别与局部叠合梁面筋进行绑扎搭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减少了现场的钢筋作业和混凝土浇筑量;同时梁柱节点连接区后浇高性能混凝土,增强了节点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37.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38.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中的预制下柱与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的安装示意图一;
40.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中的预制下柱与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的安装示意图二;
41.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2.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中的预制下柱与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浇筑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01.梁柱节点核心区,02.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3.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1.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2.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3.预制下柱现场箍筋,4.第一连接纵筋,5.第二连接纵筋,6.预制上柱,7.预制下柱,8.梁柱节点连接部,11.第一全预制梁段,12.第一局部叠合梁段,13.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4.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5.第一叠合梁段箍筋,21.第二全预制梁段,22.第二局部叠合梁段,23.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4.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5.第二叠合梁段箍筋,61.上柱主体,62.上柱连接件,71.下柱主体,72.下柱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发明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48.实施例1
49.请重点参考附图2

4,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分别预制而成的预制下柱7、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预制下柱7包括下柱主体71和下柱纵向钢筋72,下柱主体71的正上方为梁柱节点核心区01,下柱纵向钢筋72的一端位于下柱主体71内,下柱纵向钢筋72的另一端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
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包括第一叠合主体,第一叠合主体包括第一全预制梁段11和设于第一全预制梁段11靠近梁柱节点核心区01一端的第一局部叠合梁段12,第一局部叠合梁段12的上部为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2,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还包括: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和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的一端设于第一叠合主体内,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的另一端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的一端设于第一全预制梁段11内,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2;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包括第二叠合主体,第二叠合主体包括第二全预制梁段21和设于第二全预制梁段21靠近梁柱节点核心区01一端的第二局部叠合梁段22,第二局部叠合梁段22的上部为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3,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还包括: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和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的一端设于第二叠合主体内,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的另一端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的一端设于第二全预制梁段21内,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3;梁柱节点核心区01、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2和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3共同组成梁柱节点连接区。
50.请重点参考图4,更具体地,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且两根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分别设于预制下柱7的两侧,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还包括第一连接纵筋4,第一连接纵筋4的一端与一根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中的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相连,第一连接纵筋4的另一端与另一根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中的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相连;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且两根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分别设于预制下柱7的两侧,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还包括第二连接纵筋5,第二连接纵筋5的一端与一根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中的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相连,第二连接纵筋5的另一端与另一根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中的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相连。
51.本发明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中,局部叠合梁(包括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和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在梁端设置为叠合梁形式,其余梁段为全预制梁;局部叠合梁底筋(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和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内;局部叠合梁面筋(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和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伸至梁端,待预制下柱7两端局部叠合梁吊装完后,现场附加局部叠合梁连接纵筋(第一连接纵筋4和第二连接纵筋5)分别与预制下柱7两端的局部叠合梁面筋进行绑扎搭接。最后浇筑高性能混凝土等复合材料实现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的高强连接。
52.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将梁端局部设置为叠合梁,附加连接纵筋再分别与局部叠合梁面筋进行绑扎搭接的连接方式,极大的减少了施工现场钢筋作业和混凝土浇筑量,提升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同时梁柱节点连接区后浇高性能混凝土,提高了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使节点浇筑质量更有保障。
53.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与下柱纵向钢筋72错开设置,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与下柱纵向钢筋72错开设置,在预制下柱7的高
度方向上,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的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和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相互错开设置。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该结构实现钢筋避让。
54.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梁柱节点核心区01内设置有预制下柱现场箍筋3。更具体地,预制下柱现场箍筋3为封闭箍筋或开口箍筋或组合u型箍筋。
55.如图2

4所示,在预制柱现场箍筋施工完成后进行连接纵筋(第一连接纵筋4和第二连接纵筋5)的绑扎搭接。
56.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还包括第一叠合梁段箍筋15,第一叠合梁段箍筋15位于第一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2且环绕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设置;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还包括第二叠合梁段箍筋25,第二叠合梁段箍筋25位于第二局部叠合梁现浇区03且环绕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设置。更具体地,第一叠合梁段箍筋15为封闭箍筋或开口箍筋;第二叠合梁段箍筋25为封闭箍筋或开口箍筋。该结构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57.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的长度方向垂直。该结构用于形成垂直梁的结构,满足建筑要求。
58.请重点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还包括预制上柱6,预制上柱6包括上柱主体61和与上柱主体61相连的上柱连接件62。本实施方式中,增加预制上柱6,满足设计柱高的要求。
59.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现浇的方式将高性能混凝土浇筑于梁柱节点连接区形成梁柱节点连接部8,高性能混凝土为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ecc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采用该材料利于提高梁柱节点连接部8的力学性能。
60.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和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均为局部叠合梁,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均伸出梁端并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内,伸入长度为纵向底筋锚固长度;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均伸出全预制段并伸入叠合梁段内,伸入长度为纵向面筋搭接长度。局部叠合梁的叠合梁段长度均大于局部叠合梁纵向面筋搭接长度。局部叠合梁叠合梁段箍筋均伸入梁柱节点连接区。
61.实施例2
6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该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为实施例1中所指的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3.s1,制作预制构件: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制下柱7、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预制上柱6的预制。
64.s2,吊装预制下柱7:利用吊具将预制下柱7起吊到设计位置,安装预制下柱7。
65.具体实施时,在起吊预制下柱7之前,需测量放线确定构件具体位置,矫正下柱纵向钢筋72的位置,利用钢垫片找平。在安装预制下柱7前,还需将钢筋对位好。
66.s3,吊装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并与下柱纵向钢筋72错位布置。
67.s4,吊装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伸入梁柱节点核心
区01并与下柱纵向钢筋72错位布置。
68.具体实施时,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位于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的上部。
69.s5,现场施工连接纵筋:分别将已按设计规格加工好的第一连接纵筋4和第二连接纵筋5放入梁柱节点连接区指定位置,第一连接纵筋4与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绑扎搭接,第二连接纵筋5与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绑扎搭接。
70.s6.梁柱节点连接区浇筑:安装预制柱后浇段模板和局部叠合梁封边模板,检查无误后,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振捣与养护。
71.s7.安装预制上柱6:对下柱纵向钢筋72进行位置矫正,上柱连接件为设于上柱主体61底部的套筒,套筒与下柱纵向钢筋72对位后,安装预制上柱6,设置柱支撑后,套筒灌浆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预制上柱6和预制下柱7之间采用套筒灌浆的连接形式。
72.实施例3
7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该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为实施例1中所指的局部叠合梁与预制柱节点钢筋错位连接构造,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4.s1,制作预制构件: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制下柱7、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预制上柱6的预制。
75.s2,吊装预制下柱7:利用吊具将预制下柱7起吊到设计位置,安装预制下柱7。
76.s3,吊装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第一方向局部叠合梁1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第一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13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并与下柱纵向钢筋72错位布置。
77.s4,吊装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测量放线,放置局部叠合梁支撑,吊装第二方向局部叠合梁2至相应位置并进行调平,使第二局部叠合梁底部纵向钢筋23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并与下柱纵向钢筋72错位布置。
78.s5,现场施工连接纵筋:分别将已按设计规格加工好的第一连接纵筋4和第二连接纵筋5放入梁柱节点连接区指定位置,第一连接纵筋4与第一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14绑扎搭接,第二连接纵筋5与第二局部叠合梁面部纵向钢筋24绑扎搭接。
79.s6,安装预制上柱6:上柱连接件62为上柱纵向钢筋,上柱纵向钢筋的一端位于上柱主体61内,上柱连接件62的另一端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将上柱纵向钢筋和下柱纵向钢筋72相互错位布置后,安装预制上柱6并设置柱支撑。
80.s7,梁柱节点连接区浇筑:安装预制柱后浇段模板和局部叠合梁封边模板,检查无误后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振捣与养护。
81.本实施方式中,预制上柱6和预制下柱7之间采用纵向钢筋错位搭接的连接形式,采用该结构,下柱纵向钢筋72和上柱纵向钢筋伸入梁柱节点核心区01的长度需满足搭接连接长度的要求。
82.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6

s7不同。
83.实施例2中预制上柱6和预制下柱7之间采用套筒灌浆的连接形式。实施例3中预制上柱6和预制下柱7之间采用纵向钢筋错位搭接的连接形式。
84.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