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6: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音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内均配备有扬声器,扬声器包括盒体和设置于盒体内的发声单元,扬声器应用于终端设备时,其盒体会通过出声口和外界环境相通。
3.现有技术中,由于扬声器和终端设备内部空间相连通,当终端设备的壳体受到按压,其内部空间体积发生变化时,扬声器盒体内的振膜的前方空间和后方空间的气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如此会扰乱发声单元内的空气振动频率,导致振膜上下位移,出现杂音,并可能碰触到发声单元内的磁性件上,而受到损伤,同时也会导致扬声器出音时齿音和金属声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受到按压,内部空间体积发生变化时,其内的扬声器出音时齿音和金属声较为明显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盒体和用于发声的发声单元;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盖体、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上的第二盖体和盖板;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内,并和所述第一盖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环境的出音口;所述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盖体的内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发声单元具有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的相对两面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盖体内形成有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和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谐振腔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开设有通口,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通口上,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微孔。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扬声器设置于其壳体内,扬声器的发声单元和盒体的第一盖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发声单元和盒体的第二盖体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发声单元所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口发出至外界环境,第一腔室通过谐振腔和第二腔室相连通,谐振腔的通口处设置有开设有微孔的盖板,谐振腔通过微孔和第二腔室相连通,这样盒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谐振腔即可维持气压平衡,进而使得发声单元的振膜正常振动。而由于第二腔室和谐振腔是通过微孔相连通的,那么微孔处所能够通过的气流流量较小,这样便会降低第二腔室内气流的流通性,当盒体受到压迫,或自压迫状态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过程中,气流通过微孔出入第二腔室,这便使得第二腔室的内部气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由于第一腔室通过出音口和外界环境连通,那么第一腔室的内部气压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那么也使得发声单元的振膜在振动时,其振幅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便也
使得振膜在振动时不会磕碰到发声单元内的磁性件上,如此便有效抑制了扬声器在出音时,尤其是发出高频音时的齿音和金属音,提升了扬声器的高频音出音质感。
7.可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内设置有围框,所述发声单元嵌设于所述围框内,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围框的外侧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块体物件,所述谐振腔开设于所述块体物件内。通过使得第一盖体的内壁和围框的外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区域,谐振腔开设于第一区域内的块体物件内,这样便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装配空间,实现了谐振腔相对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独立设置。
8.可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多孔物件,所述多孔物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上并覆盖于所述微孔。通过在盖板上覆设多孔物件,并使得多孔物件覆盖微孔,这样多孔物件和微孔相结合,便实现了对出入第二腔室的气流流量的进一步限制,从而进一步稳定了第二腔室的内部气压。
9.可选地,所述多孔物件贴设于所述盖板朝向或背向所述谐振腔的一侧。
10.可选地,所述盖板朝向或背向所述谐振腔的一侧开设有凹腔,所述多孔物件嵌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微孔开设于所述凹腔的底部。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凹腔,并使得多孔物件嵌设于凹腔内,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多孔物件和盖板相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孔物件相对于盖板的快速拆换。
11.可选地,所述多孔物件的外边缘和所述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12.可选地,所述多孔物件为网布,所述网布采用无纺布制成;
13.或者,所述网布采用无纺布和脱脂纱布层叠形成。通过将多孔物件具体设定为网布,那么得益于网布较佳的通透性,其上孔洞分布较为均匀细密,那么其和微孔相配合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出入第二腔室的气流流量的精确调节。
14.可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pet薄膜,所述pet薄膜覆盖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谐振腔的一侧,且所述pet薄膜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谐振腔的第一通气区。
15.可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pet薄膜,所述pet薄膜覆盖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谐振腔的一侧,且所述pet薄膜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通气区。
16.可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pet薄膜,所述pet薄膜覆盖于所述盖板朝向或背向所述谐振腔的一侧,所述pet薄膜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17.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贯通于所述围框和所述块体物件并和所述谐振腔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微孔的开孔面积。通过使得连接通道的截面积大于微孔的开孔面积,这样便使得气流从第一腔室进入谐振腔的速度大于气流自谐振腔进入第二腔室的速度,从而降低了气流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交换的速度。
18.可选地,所述连接通道的截面积是所述微孔的开孔面积的2倍~15倍。这样便实现了对气流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交换的速度的精确控制。
19.可选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5mm~2mm。这样便有效控制了出入第二腔室的气流流量。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现有技术附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和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一;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二;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三;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四;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网布的横截面剖视图;
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3.10—扬声器
ꢀꢀꢀꢀꢀꢀꢀꢀꢀꢀꢀꢀꢀ
11—盒体
ꢀꢀꢀꢀꢀꢀꢀꢀꢀꢀꢀꢀꢀꢀ
12—发声单元
34.13—盖板
ꢀꢀꢀꢀꢀꢀꢀꢀꢀꢀꢀꢀꢀꢀꢀ
14—多孔物件
ꢀꢀꢀꢀꢀꢀꢀꢀꢀꢀ
15—pet薄膜
35.16—第一区域
ꢀꢀꢀꢀꢀꢀꢀꢀꢀꢀꢀ
17—块体物件
ꢀꢀꢀꢀꢀꢀꢀꢀꢀꢀ
18—连接通道
36.20—移动终端
ꢀꢀꢀꢀꢀꢀꢀꢀꢀꢀꢀ
21—壳体
ꢀꢀꢀꢀꢀꢀꢀꢀꢀꢀꢀꢀꢀꢀ
22—缺口
37.30—发生装置
ꢀꢀꢀꢀꢀꢀꢀꢀꢀꢀꢀ
31—泄气孔
ꢀꢀꢀꢀꢀꢀꢀꢀꢀꢀꢀꢀ
111—第一腔室
38.112—第二腔室
ꢀꢀꢀꢀꢀꢀꢀꢀꢀꢀ
113—出音口
ꢀꢀꢀꢀꢀꢀꢀꢀꢀꢀꢀ
114—谐振腔
39.115—微孔
ꢀꢀꢀꢀꢀꢀꢀꢀꢀꢀꢀꢀꢀꢀ
116—通口
ꢀꢀꢀꢀꢀꢀꢀꢀꢀꢀꢀꢀꢀ
117—第一盖体
40.118—第二盖体
ꢀꢀꢀꢀꢀꢀꢀꢀꢀꢀ
119—围框
ꢀꢀꢀꢀꢀꢀꢀꢀꢀꢀꢀꢀꢀ
121—盆架
41.122—音圈
ꢀꢀꢀꢀꢀꢀꢀꢀꢀꢀꢀꢀꢀꢀ
123—振膜
ꢀꢀꢀꢀꢀꢀꢀꢀꢀꢀꢀꢀꢀ
124—华司
42.125—磁性件
ꢀꢀꢀꢀꢀꢀꢀꢀꢀꢀꢀꢀ
126—铁芯
ꢀꢀꢀꢀꢀꢀꢀꢀꢀꢀꢀꢀꢀ
127—柔性电路板
43.131—凹腔
ꢀꢀꢀꢀꢀꢀꢀꢀꢀꢀꢀꢀꢀꢀ
141—网布
ꢀꢀꢀꢀꢀꢀꢀꢀꢀꢀꢀꢀꢀ
142—无纺布
44.143—脱脂纱布层
ꢀꢀꢀꢀꢀꢀꢀꢀ
151—第一通气区
ꢀꢀꢀꢀꢀꢀꢀ
152—第二通气区
45.153—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1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51.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其通过电驱动其内的音圈振动,并带动振膜振动,以使其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进而发出声音。
52.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是指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一种热塑性聚酯,其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业界俗称涤纶树脂。
53.无纺布: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制成,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易分解等诸多优点。
54.脱脂纱布:是指经过脱脂处理的纯棉纱布。
5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发音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其表示了发音装置30的外壳开设有泄气孔31。当发音装置30装配于外界的终端设备内时,发音装置的泄气孔31与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56.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20,其包括壳体21和设置于壳体21内的扬声器10。其中,移动终端2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尤其是防水密封性较高的移动终端20,本技术实施例对移动终端20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57.参考图2和图3,扬声器10包括盒体11和用于发声的发声单元12,盒体11包括第一盖体117、位于第一盖体117上的第二盖体118和盖板13,发声单元12设置于第一盖体117内,并和第一盖体117的内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111,第一腔室111开设有连通于壳体21的外部环境的出音口113,移动终端20的壳体21对应扬声器10的出音口113的位置开设有缺口22,以使得扬声器10发出的声音传导至外界环境,发声单元12和第二盖体118的内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112。
58.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声单元12可以是球顶式发声单元、舌簧式发声单元或纸盆式发声单元等等。参考图3~5,发声单元12的基本组成可包括盆架121、设置于盆架121内的音圈122和环绕于音圈122外周并外露于盆架121的振膜123,振膜123的下方依序设置有华司124和磁性件125、磁性件125下方设置有铁芯126,参考图7,扬声器10还引出有用于和移动终端20内的相关电器件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127。
59.参考图2~4,发声单元12的振膜123的相对两面分别对应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盖体117内形成有谐振腔114,谐振腔114和第一腔室111相连通,谐振腔114朝向第二腔室112的一侧开设有通口116,盖板13盖设于通口116上,且盖板13上开设有连通于第二腔室112的微孔115。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23背离磁性件125的一面对应第一腔室111设置,
振膜123朝向磁性件125的一面对应第二腔室112设置。
60.更具体地,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在发声装置30的外壳开设和终端设备的内部相连通的泄气孔31的设计,(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扬声器10的第二腔室112和移动终端20的壳体21的内部空间不相连通。如图2~4所示,谐振腔114通过微孔115和第二腔室112相连通。
61.如图3所示,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10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10,其发声单元12设置于盒体11内,并和盒体11的第一盖体117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11,发声单元12和盒体11的第二盖体118之间则形成有第二腔室112,发声单元12所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口113发出至外界环境,第一腔室111通过谐振腔114和第二腔室112相连通,谐振腔114的通口116处设置有开设有微孔115的盖板13,谐振腔114通过微孔115和第二腔室112相连通,这样扬声器10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通过谐振腔114即可维持气压平衡,进而使得发声单元10的振膜123正常振动。而由于第二腔室112和谐振腔114是通过微孔115相连通的,那么微孔115处所能够通过的气流流量较小,这样便会降低第二腔室112内气流的流通性,这样当盒体11受到压迫,或自压迫状态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过程中,气流通过微孔115出入第二腔室112,这便使得第二腔室112的内部气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由于第一腔室111通常出音口113和外界环境连通,那么第一腔室111的内部气压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那么也使得发生单元12的振膜123在振动时,其振幅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此便也使得振膜123在振动时不会磕碰到发声单元12内的磁性件125上,如此便有效抑制了扬声器10在出音时,尤其是发出高频音时的齿音和金属音,提升了扬声器10的高频音出音质感。
62.而通过在谐振腔114的一侧开设通口116,并将微孔115形成于盖设于通口116上的盖板13上,这样当需要改变调整微孔115的孔径大小时,即可对盖板13进行拆换,替换为具有相应孔径的微孔115的盖板13即可,如此便实现了对微孔115孔径的灵活调整。
63.可选地,盖板13可嵌装于通口116处,以提升盖板13相对于第二腔室112的拆换便利性,亦可通过打胶或热熔粘合等方式粘设于通口116外边缘,以提升盖板13相对于第二腔室112的装配稳定性。
64.可选地,微孔115可以是圆孔、椭圆孔或矩形孔等异形孔。微孔115孔型的具体选择可根据第二腔室112设计的交换气流流量来确定。
65.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第一盖体117内设置有围框119,发声单元12嵌设于围框119内,第一盖体117的内壁和围框119的外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区域16,第一区域16内设置有块体物件17,谐振腔114开设于块体物件17内,连接通道18贯通于围框119和块体物件17并和谐振腔114相连通。
66.具体地,发声单元12和围框119之间可通过打胶密封,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隔离密封,另一方面也使得发声单元12和围框119之间通过胶质进行缓冲,消除了发声单元12和围框119之间相互磕碰产生的多余振动,提升了发声单元12的出音效果。
67.而通过使得第一盖体117的内壁和围框119的外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区域16,谐振腔114开设于第一区域16内的块体物件17内,这样便充分利用了盒体11内的装配空间,实现了谐振腔114相对于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独立设置。
68.可选地,块体物件17可以是和第一盖体117一体成型制得,如此便降低了盒体11的制造成本。而块体物件17也可以是单独制备成型,再嵌装或胶粘于第一区域16内。这样可使得块体物件17和第一盖体117的材质不必保持相同,比如第一盖体17可采用塑料件制成,而块体物件17可选用金属件制成等。同时,块体物件的形状可以是呈方块或异形块,其形状可根据第一区域16留存的装配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而定。
6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盒体11还包括多孔物件14,多孔物件14设置于盖板13上并覆盖于微孔115。
70.具体地,通过在盖板13上覆设多孔物件14,并使得多孔物件14覆盖微孔115,这样多孔物件14和微孔115相结合,便实现了对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的进一步限制,从而进一步稳定了第二腔室112的内部气压。
71.可选地,多孔物件14可通过双面胶等可拆换地覆设于盖板13上,这样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多孔物件14以实现对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进一步精确调节,进而实现对第二腔室112的内部气压的精确调控。
72.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多孔物件14贴设于盖板13朝向或背向谐振腔114的一侧。
73.具体地,可根据盖板13朝向或背向谐振腔114的一侧的装配空间大小以选择将多孔物件14装设于盖板13朝向或背向谐振腔114的一侧。
74.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盖板13朝向或背向谐振腔114的一侧开设有凹腔131,多孔物件14嵌设于凹腔131内,微孔115开设于凹腔131的底部。
75.具体地,通过在盖板13上开设凹腔131,并使得多孔物件14嵌设于凹腔131内,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多孔物件14和盖板13相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孔物件14相对于盖板13的快速拆换。
76.可选地,多孔物件14粘贴于凹腔131内,这样则提升了多孔物件14在凹腔131内的装配稳定性。同时,多孔物件14的外边缘可通过打胶或贴设双面胶和凹腔131的腔壁或是凹腔131底部的边缘处相连接,这样气流在经过微孔115流至多孔物件14时,便不会自多孔物件14和凹腔131腔壁之间的缝隙处流出,而是大部分通过多孔物件14再流入第二腔室112或谐振腔114内。这样便提升了对多孔物件14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多孔物件14阻滞气流的作用。
7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多孔物件14的外边缘和凹腔131的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78.具体地,通过使得多孔物件14的外边缘和凹腔131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这样可便于将多孔物件14抠出凹腔131,使得多孔物件14能够自凹腔131快速取出,也提升了多孔物件14相对于凹腔131的装配便利性。
7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多孔物件14为网布141,网布141可采用无纺布142制成。
80.具体地,通过将多孔物件14具体设定为网布141,那么得益于网布141较佳的通透性,其上孔洞分布较为均匀细密,那么其和微孔115相配合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的精确调节,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的顺畅性和均匀性。同时,网布141易获取且制造成本低廉,这样也降低了扬声器10的整体制造成本。
81.而得益于无纺布142透气、柔韧,质轻且无毒的优势,其能够在实现对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也提升了扬声器10的选材环保性。
82.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网布141可采用无纺布142和脱脂纱布层143叠形成,这样网布141在具有上述优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阻拦空气中的细小杂质出入第二腔室112,进而可阻止细小杂质在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游离流动,避免细小杂质对振膜123振动造成影响,如此也提升了扬声器10的出音品质。
83.可选地,多孔物件14还可根据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被设定为海绵等材质。
84.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11所示,作为替代多孔物件14的一种方式,盒体11还包括pet薄膜,pet薄膜15覆盖于盖板13朝向谐振腔114的一侧,且pet薄膜15和盖板13之间形成有连通于谐振腔114的第一通气区152(如图4所示);或者,pet薄膜15覆盖于盖板13背向谐振腔114的一侧,且pet薄膜15和盖板13之间形成有连通于第二腔室112的第二通气区151(如图5所示)。
85.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pet薄膜15来替换多孔物件14,通过将pet薄膜15覆盖于盖板13上,这样经由微孔115出入第二腔室112气流便可在pet薄膜15的阻挡下经由第一通气区152进入到谐振腔114内或是经由第一通气区151进入到第二腔室112内,而通过控制第一通气区152或第一通气区151的区域空间的大小即可实现对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的有效调节,如此便降低了调节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的成本。而由于pet薄膜15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无毒特性,这样便使得pet薄膜15能够在扬声器10内长期稳定服役的同时,也提升了扬声器10的选材环保性。
86.可选地,如图6所示,作为取消第一通气区152或第一通气区151的设计的替代方式,可直接在pet薄膜15上开设若干透气孔153,以使得pet薄膜15具有透气性,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在经过微孔115后可直接通过各透气孔153流入第二腔室112或谐振腔114内,如此可使得pet薄膜15的透气结构简化,进而降低扬声器10的整体制造成本。
8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围框119的内壁开设有连接通道18,连接通道18和谐振腔114相连通,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大于微孔115的开孔面积。具体地,连接通道18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开设,亦可在盒体11注塑成型时形成。
88.而通过使得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大于微孔115的开孔面积,这样便使得气流从第一腔室111进入谐振腔114的速度大于气流自谐振腔114进入第二腔室112的速度,从而降低了气流在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交换的速度。
8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是微孔115的开孔面积的2倍~15倍。具体地,通过使得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为微孔115的开孔面积的2倍~15倍,这样便实现了对气流在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交换的速度的精确控制。
90.可选地,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是微孔115的开孔面积的4倍~9倍。具体地,通过使得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为微孔115的开孔面积的4倍~9倍,这样便在实现对气流在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交换的速度的精确控制的同时,也避免了微孔115的开孔面积为满足其和连接通道18的截面积的倍数关系而做的过小,进而一方面控制了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微孔115开孔难度。
9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微孔115的孔径为0.5mm~2mm。具体地,通过将微孔115的孔径设定为0.5mm~2mm,这样便有效控制了出入第二腔室112的气流流量。
9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