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跑绒型口袋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纺织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跑绒型口袋。


背景技术:

2.羽绒服为内充羽绒填料的服装,羽绒填料多为鸭绒和鹅绒,具有质量轻、保温效果良好等特点。
3.羽绒服一般会设置若干个口袋,口袋一般通过双层袋布缝合而成,置于羽绒服里料和外层面料之间并与羽绒接触,这些口袋可以用来暖手和放东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人们在使用口袋时,双层袋布缝合处容易受力变形,双层面料之间的空隙容易增大,存在羽绒容易从双层面料之间的空隙钻出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羽绒容易从口袋双层面料之间的空隙钻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跑绒型口袋。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跑绒型口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跑绒型口袋,包括口袋本体,所述口袋本体包括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所述第一袋布边缘与所述第二袋布边缘缝合有第一缝合线,所述第一袋布边缘与第二袋布边缘包缝有第一包缝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缝合之后再加一道包缝工序,增强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缝合处的抗拉强度,使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之间的缝合处不容易分开,使得羽绒难以从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之间的空隙钻出,减少羽绒服跑绒现象的产生。
9.可选的,所述第一袋布远离第二袋布的一面连接有第一防绒胆布,所述第二袋布远离第一袋布的一面连接有第二防绒胆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绒胆布和第二防绒胆布本身线密度值较小、密度较大,羽绒较难戳破第一防绒胆布以及第二防绒胆布。并且第一防绒胆布与第二防绒胆布的设置增加了口袋本体的厚度,使羽绒不容易戳破双层面料。
11.可选的,通过所述第一缝合线对所述第一防绒胆布的边缘处、所述第一袋布的边缘处、所述第二袋布的边缘处以及所述第二防绒胆布的边缘处的进行缝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包缝线对所述第一防绒胆布的边缘处、所述第一袋布的边缘处、所述第二袋布的边缘处以及所述第二防绒胆布的边缘处的进行包缝。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合后,第一缝合线能够将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朝相对的方向进行挤压,并且第一防绒胆布和第二防绒胆布也通过第一缝合线朝相对的方向进行挤压。通过第一防绒胆布和第二防绒胆布对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进行进一步挤压,使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羽绒更难从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之间的空隙钻出。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绒胆布与所述第一袋布相缝合形成第一成品布,所述第二防绒胆布与第二袋布相缝合形成第二成品布,所述第一成品布边缘与第二成品布边缘缝合有
第二缝合线,所述第一成品布边缘与第二成品布边缘包缝有第二包缝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缝合的次数,使得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紧密相贴,羽绒不易从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之间的空隙钻出。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缝合形成第三成品布,所述第一防绒胆布与所述第三成品布缝合形成第四成品布,所述第二防绒胆布与所述第四成品布缝合形成第五成品布,所述第五成品布边缘包缝有第三包缝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的多次缝合使得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之间贴合的更紧密,羽绒难以从两块布料之间的空隙中钻出。并且,多次缝合使口袋本体更加牢固,使羽绒更加难以戳破双层布料出现跑绒的现象。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绒胆布与第一袋布之间缝合有挡绒的第一薄膜。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可以羽绒和第一袋布隔开,减缓跑绒。
19.可选的,所述第二防绒胆布与第二袋布之间缝合有挡绒的第二薄膜。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薄膜缓解口袋本体第一袋布一侧的跑绒,第二薄膜的设置,隔开了羽绒和第二袋布,进一步缓解跑绒。
21.可选的,所述第一袋布边缘与所述第二袋布边缘缝合连接有第一兜袋,所述第一兜袋边缘包缝有第四包缝线,所述第一防绒胆布边缘与所述第二防绒胆布边缘缝合连接有第二兜袋,所述第二兜袋边缘包缝有第五包缝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合方式比较简单,第一兜袋形成一层保护屏障,使羽绒硬的一端较难戳破第一袋布或第二袋布钻出口袋。
23.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绒胆布、所述第一袋布、所述第二袋布以及所述第二防绒胆布上的针孔错位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针孔错位设置使得针孔间隙互补,羽绒较难钻出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之间的空隙。而且,针孔如果重叠设置,容易使针孔孔径变大,羽绒会容易从变大的针孔中钻出,错位设置可以缓解羽绒从变大的针孔中钻出的情况。
25.可选的,所述第一兜袋与第二兜袋之间缝合有挡绒的第三薄膜。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薄膜采用一张完整的薄膜,并且第三薄膜除边缘缝合处之外无其他缝合线,减小羽绒从缝合间隙钻出的可能。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增加一道包缝工序,使得羽绒不容易从第一袋布与第二袋布之间的空隙钻出;
29.2.通过设置第一防绒胆布与第二防绒胆布,使羽绒硬的一端不容易戳破第一防绒胆布和第二防绒胆布,再继续戳破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钻出口袋;
30.3.通过第一薄膜、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设置,能够起到减缓羽绒戳破第一袋布和第二袋布钻出口袋的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口袋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口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口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图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口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图7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口袋本体;11、第一袋布;111、第一缝合线;112、第一包缝线;12、第二袋布;13、第一防绒胆布;14、第二防绒胆布;2、第一成品布;21、第二缝合线;22、第二包缝线;3、第二成品布;4、第三成品布;5、第四成品布;6、第五成品布;61、第三包缝线;7、第一薄膜;71、第二薄膜;8、第一兜袋;81、第四包缝线;9、第二兜袋;91、第五包缝线;10、第三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跑绒型口袋。
42.实施例1
43.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防跑绒型口袋,包括通过第一缝合线111依次缝合的第一防绒胆布13、第一薄膜7、第一袋布11、第二袋布12、第二薄膜71以及第二防绒胆布14,并在上述六者的边缘包缝有第一包缝线112,第一缝合线111可以位于第一包缝线112外,也可以位于第一包缝线112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防绒胆布13和第二防绒胆布14的材料采用涤塔夫;第一袋布11和第二袋布12可以采用绒袋布,也可以采用棉袋布;第一薄膜7和第二薄膜71的材料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具有表面光滑、力学性能良好等特点,羽绒难以戳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44.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羽绒服外层面料开设用于放置口袋本体1的开口。然后,将缝合好的口袋本体1从开口处放置于羽绒服里料和外层面料之间。最后,将口袋本体1和开口边缘处的羽绒服外层面料缝合在一起,并在边缘缝合处也加一道包缝工序,使羽绒不容易从口袋本体1和外层面料之间的空隙钻出。
45.实施例2
46.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防绒胆布13、第一薄膜7、第一袋布11、第二袋布12、第二薄膜71以及第二防绒胆布14六者之间的缝合方式不同。首先,将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绒胆布13、第一薄膜7、第一袋布11缝合形成第一成品布2。然后,将依次设置的第二防绒胆布14、第二薄膜71、第二袋布12缝合形成第二成品布3。最后,两块成品布边缘处缝合有第二缝合线21,并在边缘处包缝有第二包缝线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品布2边缘与第二成品布3边缘可分别加一道包缝工序,方便第一成品布2和第二成品布3的缝和以及包缝。
47.实施例3
48.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防绒胆布13、第一薄膜7、第一袋布11、第二袋布12、第二薄膜71以及第二防绒胆布14六者之间的缝合方式不同。首先,将第一袋布11与第二袋布12缝合形成第三成品布4。然后,把第一薄膜7缝制在第三成品布4上,再把第一防绒胆布13缝制在第一薄膜7远离第三成品布4的一面,将缝合以后的第一
薄膜7、第一袋布11和第二袋布12设为第四成品布5。把第二薄膜71缝制在第四成品布5远离第一薄膜7的一面,再把第二防绒胆布14在第二薄膜71第一薄膜7一侧,将缝合以后的第一防绒胆布13、第一薄膜7、第一袋布11、第二袋布12、第二薄膜71和第二防绒胆布14设为第五成品布6。最后,第五成品布6边缘包缝有第三包缝线61。
49.实施例4
50.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袋布11与第二袋布12缝合形成第一兜袋8,第一兜袋8边缘包缝有第四包缝线81,第一防绒胆布13与第二防绒胆布14缝合形成第二兜袋9,第二兜袋9边缘包缝有第五包缝线91,第一兜袋8放置在第二兜袋9内。第一兜袋8和第二兜袋9之间设有第三薄膜10,第三薄膜10采用一张完整的薄膜,本实施例中,第三薄膜10的材料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具有表面光滑、力学性能良好等特点,羽绒难以戳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