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池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软包锂电行业,可拆卸电池与主机端的连接方式往往是使用易撕贴结构、易拉胶结构或者是四周注塑结构。如果采用易撕贴或易拉胶结构,将会导致主机端在厚度方向上有容量损失,且在电池拆卸时容易将电池掰弯造成电芯失效,同时无论是易拉胶或者是易撕贴都不具备成本优势;如果采用四周注塑结构,相比前两种结构有成本优势,但是四周注塑的结构在长、宽方向损失较多容量且只能使用金手指,不符合客户对大容量和大功率快充的需求。因此,在限制成本和满足主机端高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安全可靠地将电池拆卸下来已成为行业的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以方便快捷地拆卸电池,且有效的节约成本。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盖体、第一粘胶和电池;所述第一粘胶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电池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粘胶背离所述盖体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使得所述电池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电池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引入脱胶单元以降低所述第一粘胶的粘性。
5.上述的电池通过第一粘胶连接于所述盖体,用于电子设备中时,电池可随盖体从电子设备中取下,拆卸方便快捷,且不需要易撕贴与易拉胶等部件、节省成本。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胶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自所述第一粘胶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粘胶的内部。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一粘胶连接的一面设有导流槽,所导流槽自所述第一粘胶覆盖的区域外延伸至所述第一粘胶覆盖的区域内。
8.上述的导流槽可引入脱胶剂以降低第一粘胶的粘性。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二粘胶;所述电池还具有第三面,所述第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粘胶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粘胶背离所述盖体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第三面。
10.上述的第二粘胶通过两面分别粘接盖体和第三面,加强电池和盖体的连接强度。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三粘胶;所述电池还具有第四面,所述第四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三粘胶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三粘胶背离所述盖体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第四面。
12.上述的第三粘胶通过两面分别粘接盖体和第四面,进一步加强电池和盖体的连接强度。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具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电池靠
近所述第二面的一侧。
14.上述的保护板可以保证电池的结构强度。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具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保护板,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电池的外表面。
16.上述的连接装置可电连接电子设备,使得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粘胶的两面分别粘接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二面时,所述连接装置伸出于所述电池的端部从所述第二面向背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面。
18.上述的连接装置伸出于第一面以方便的连接电子设备。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池组件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太阳能充电板设置于所述盖体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且所述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
20.上述的太阳能充电板可吸收太阳能来为电池充电,提高电池的环保属性。
2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电池背离所述盖体的一面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22.上述的电池组件可连接电子设备并提供电能;电池与设备本体之间的第二间隙可容许电池一定的受热膨胀,避免因电池的微小膨胀致使盖体鼓起。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手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的第一视角图。
25.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第一视角图。
26.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第二视角图。
27.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的第二视角图。
28.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第三视角图。
29.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第四视角图。
30.图8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的第散视角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2.手机本体
ꢀꢀꢀꢀꢀꢀꢀꢀꢀꢀꢀꢀꢀꢀꢀꢀꢀꢀꢀꢀꢀꢀꢀꢀꢀ133.容腔
ꢀꢀꢀꢀꢀꢀꢀꢀꢀꢀꢀꢀꢀꢀꢀꢀꢀꢀꢀꢀꢀꢀꢀꢀꢀꢀꢀꢀꢀ
11
34.电池组件
ꢀꢀꢀꢀꢀꢀꢀꢀꢀꢀꢀꢀꢀꢀꢀꢀꢀꢀꢀꢀꢀꢀꢀꢀꢀ235.盖体
ꢀꢀꢀꢀꢀꢀꢀꢀꢀꢀꢀꢀꢀꢀꢀꢀꢀꢀꢀꢀꢀꢀꢀꢀꢀꢀꢀꢀꢀ
21
36.第一凸起部
ꢀꢀꢀꢀꢀꢀꢀꢀꢀꢀꢀꢀꢀꢀꢀꢀꢀꢀꢀꢀꢀꢀꢀ
211
37.第二凸起部
ꢀꢀꢀꢀꢀꢀꢀꢀꢀꢀꢀꢀꢀꢀꢀꢀꢀꢀꢀꢀꢀꢀꢀ
212
38.通道
ꢀꢀꢀꢀꢀꢀꢀꢀꢀꢀꢀꢀꢀꢀꢀꢀꢀꢀꢀꢀꢀꢀꢀꢀꢀꢀꢀꢀꢀ
213
39.电池
ꢀꢀꢀꢀꢀꢀꢀꢀꢀꢀꢀꢀꢀꢀꢀꢀꢀꢀꢀꢀꢀꢀꢀꢀꢀꢀꢀꢀꢀ
22
40.第一表面
ꢀꢀꢀꢀꢀꢀꢀꢀꢀꢀꢀꢀꢀꢀꢀꢀꢀꢀꢀꢀꢀꢀꢀꢀꢀ
221
41.第二表面
ꢀꢀꢀꢀꢀꢀꢀꢀꢀꢀꢀꢀꢀꢀꢀꢀꢀꢀꢀꢀꢀꢀꢀꢀꢀ
222
42.第三表面
ꢀꢀꢀꢀꢀꢀꢀꢀꢀꢀꢀꢀꢀꢀꢀꢀꢀꢀꢀꢀꢀꢀꢀꢀꢀ
223
43.第四表面
ꢀꢀꢀꢀꢀꢀꢀꢀꢀꢀꢀꢀꢀꢀꢀꢀꢀꢀꢀꢀꢀꢀꢀꢀꢀ
224
44.连接装置
ꢀꢀꢀꢀꢀꢀꢀꢀꢀꢀꢀꢀꢀꢀꢀꢀꢀꢀꢀꢀꢀꢀꢀꢀꢀ
225
45.第一粘胶
ꢀꢀꢀꢀꢀꢀꢀꢀꢀꢀꢀꢀꢀꢀꢀꢀꢀꢀꢀꢀꢀꢀꢀꢀꢀ
231
46.第二粘胶
ꢀꢀꢀꢀꢀꢀꢀꢀꢀꢀꢀꢀꢀꢀꢀꢀꢀꢀꢀꢀꢀꢀꢀꢀꢀ
232
4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5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盖体、第一粘胶和电池;所述第一粘胶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电池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粘胶背离所述盖体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使得所述电池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电池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引入脱胶单元以降低所述第一粘胶的粘性。
52.上述的电池通过第一粘胶连接于所述盖体,用于电子设备中时,电池可随盖体从电子设备中取下,拆卸方便快捷,且不需要易撕贴与易拉胶等部件、节省成本。
53.该电池组件可连接于电子设备并为电子设备提供所需的电能,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数码相机等精密的3c产品,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54.传统的软包锂电池一般通过易撕贴或易拉胶结构将电池粘接于手机本体,该结构形式会使电池在厚度方向上出现一定的容量损失,并且,在拆卸电池时很容易将电池掰弯,从而导致电芯破坏失效。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可以将电池设置于后盖,通过后盖可拆卸地连接手机本体以使得电池可拆卸于手机本体。
55.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5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机,包括手机本体1和电池组件2,电池组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手机,以在连接于手机时能为手机提供电能。
57.电池组件2包括盖体21和电池22,电池22设置于盖体21。
58.手机本体1上设有可容置电池22的容腔11。在盖体21贴合于手机本体1时,粘接于盖体21的电池22位于容腔11内。并且,为了防止电池22受热膨胀时引起盖体21鼓起,电池22远离盖体21的一侧与手机本体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存在可容许电池22具有一定的膨胀空间。
59.为了使电池22可以电连接手机本体1并为手机供电,电池22包括电芯和连接装置225,连接装置225的一端电连接于电芯,连接装置225的另一端伸出于电池22表面,以使得连接装置225在电池组件2连接于手机本体1的时候可以电连接于手机本体1,使电池22为手
机本体1供电。
60.为了使电池组件2在连接手机本体1的过程中,能够便捷地电连接手机本体1,可以在容腔11的侧壁设置受电部,受电部能够电连接连接装置225以使得电池22可为手机本体1供电。
61.由于电池22的有效容量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而递减,为了在更换电池22时,盖体21可以重复使用,电池22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盖体21,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62.为了便于电池22从盖体21上安全地拆卸,并尽可能的减小电池22的容量损失,电池22可以通过粘胶粘接于盖体21。粘胶的一面粘接于盖体21,粘胶的另一面粘接于电池22的至少一个表面。
63.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22一般为扁平状的块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21和第二表面222,第一表面221和第二表面222为电池22最大的两个表面。
64.电池22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表面223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四表面224,第三表面223和第四表面224分别连接第一表面221和第二表面222,使得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两个第三表面223和两个第四表面224构成块状电池22的六个表面。并且,连接装置225从其中一个第四表面224伸出。
65.如图5和图6所示,粘胶包括第一粘胶231,第一粘胶231可应用于第一表面221或第二表面222。当电池22通过第一粘胶231粘接于盖体21时,第一粘胶231背离盖体21的一面可以通过粘接第一表面221或第二表面222,来将电池22稳定的粘接于盖体21。
66.如果第一粘胶231通过粘接第一表面221来将电池22粘接于盖体21,则第一表面221位于靠近盖体21的一侧、第二表面222位于远离盖体21的一侧;如果第一粘胶231通过粘接第二表面222来将电池22粘接于盖体21,则第二表面222位于靠近盖体21的一侧、第一表面221位于远离盖体21的一侧。
67.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22和盖体21的连接可靠性,粘胶还包括可应用于第三表面223的第二粘胶232、可应用于第四表面224的第三粘胶,可以在第三表面223上设置第二粘胶232和/或在第四表面224上设置第三粘胶,以使得在第一表面221或第二表面222粘接于盖体21时,第三表面223和/或第四表面224同时粘接于盖体21,进一步保证电池22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68.如果盖体21为平板状结构,为了使第三表面223可以粘接于盖体21,可以将电池22上第三表面223处原本折叠起来的侧封边张开,使第三表面223与第一表面221或第二表面222处于同一平面,然后,通过第二粘胶232将第三表面223粘接于盖体21。
69.为了在第三表面223粘接于盖体21时不影响电池22侧封边的侧封效果,可以在盖体21上设置对应于第三表面223的第一凸起部211。使得当电池22粘接于盖体21时,第一凸起部211与第三表面223相对,无需将第三表面223处的侧封边张开,即可通过第二粘胶232将第三表面223和第一凸起部211粘接在一起。
70.同样的,还可以在盖体21上设置对应于第四表面224的第二凸起部212。使得当电池22粘接于盖体21时,第二凸起部212与第四表面224相对,通过第三粘胶将第四表面224和第二凸起部212粘接在一起。
71.第一粘胶231、第二粘胶232和第三粘胶可以是同一种粘胶,也可以是不同的两种粘胶或三种粘胶。
72.电池22内可以设置保护板,保护板电连接于电芯的极耳,连接装置225的一端电连接于保护板。
73.连接装置225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下面以连接装置225为fpc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74.如图1和图5所示,当通过粘接第一表面(图未示出)和盖体21来将电池22粘接于盖体21时,第二表面222位于远离盖体21的一侧,fpc远离保护板的一端从靠近于第二表面222的位置伸出于电池22,即fpc同样位于远离盖体21的一侧。当电池组件2连接于手机本体1时,盖体21贴合手机本体1、电池22位于容腔11内,第二表面222靠近于容腔11的底部,fpc可直接与受电部电连接。
75.如图1和图8所示,当通过粘接第二表面和盖体21来将电池22粘接于盖体21时,第二表面位于靠近盖体21的一侧,fpc远离保护板的一端从靠近于第二表面的位置伸出于电池22,即fpc同样位于靠近盖体21的一侧。当电池组件2连接于手机本体1时,盖体21贴合手机本体1、电池22位于容腔11内,第一表面221靠近于容腔11的底部、第二表面远离于容腔11的底部,fpc可直接与受电部电连接。
76.可以理解的是,在第四表面224上设置第三粘胶时,第三粘胶需要避开fpc,以避免影响fpc和受电部的电连接。
77.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电池22和盖体21粘接的可靠性,粘胶的粘接强度一般较好,如果需要将电池22与盖体21分离,一般需要借助脱胶剂或其他拆卸工具。如果电池22为软包锂电池22,在强制拆卸电池22时,很容易将电池22掰弯从而导致电芯破坏失效,因此,为了尽可能的保护电池22,可以使用脱胶剂降低粘胶的粘性来辅助分离电池22和盖体21。
78.下面以借助脱胶剂来辅助分离电池22和盖体21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79.为了便于脱胶剂可以在电池22和盖体21之间流动以接触粘胶,可以在电池22和盖体21之间设置一个通道213,该通道213连通于电池22与盖体21之间的间隙。当需要拆卸电池22时,通过往通道213内注射脱胶剂,即可使粘胶的粘接力降低,然后轻松地分离电池22和盖体21。
80.通道213可以是设置在盖体21和第一粘胶231之间的导流槽。
81.导流槽可以设置在第一粘胶231上,也可以设置在盖体21上。
82.当导流槽设置在第一粘胶231上时,需要使导流槽从第一粘胶231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粘胶231的内部,以使得引入的脱胶剂可以充分接触第一粘胶231。
83.当导流槽设置在盖体21上时,需要使导流槽设置在盖体21朝向第一粘胶231的一面,并且使导流槽从第一粘胶231覆盖的区域外延伸至第一粘胶231覆盖的区域内,以使得引入的脱胶剂可以充分接触第一粘胶231。
84.为了缩短脱胶剂的脱胶时间并提高脱胶效果,第一粘胶231可以贴附于第一表面221或第二表面222的部分表面,以使脱胶剂可以在盖体21和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之间流动并充分的接触第一粘胶231。
85.上述的电池22通过粘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盖体21,组成电池组件2,使得电池22的拆卸不会影响含该电池组件2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二粘胶232粘接第三表面223和盖体21、第三粘胶粘接第四表面224和盖体21进一步提高电池22和盖体21的连接可靠性;通过导流槽使得脱胶剂可在电池22和盖体21之间流动以充分接触粘胶,使粘胶的粘接力降低,电池
22可安全、便捷的从盖体21分离;结构简单可靠,安全性高。
86.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