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多的处于办公桌,这样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由于长时间久坐,引发了腰椎颈椎疾病,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可升降的办公桌应运而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节办公桌的高度,这种可调节的电动推杆也越来越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医疗,智能家居行业;现有的推杆电机的驱动控制线路多数采用继电器控制和h桥控制线路,由于承重的影响,在电源断电之后推杆电机有可能会出现滑落下降的现象。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其电路结构简单,电子元器件数量少,就能有效的驱动电机,因此不但生产成本低,而且占用pcb板面积小,便于pcb板电路设计。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电机(m1 和m1

),包括驱动芯片ic2、光电耦合器u1、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4,其中:
6.所述驱动芯片ic2的vcc端(1管脚)接电源(vcc_12v),所述驱动芯片ic2的7管脚通过电阻r3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依次通过电阻r23和电阻r9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ic2的lo端(5管脚)一路通过二极管d3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ic2的lo端(5管脚)另一路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8,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还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7.所述电阻r23和所述电阻r6的共接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电机的正极m1 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电机的负极m1

电性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芯片ic2的2管脚依次通过电阻r5和电阻r11接地,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11的共接端通过电阻r7与所述驱动芯片ic2的3管脚电性连接;
9.所述驱动芯片ic2的1管脚和8管脚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驱动芯片ic2的8管脚和6管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3。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阴极通过电阻r19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阳极一路通过二极管dz1接电源(vcc_12v),所述光电耦合器
u1的阳极另一路与光电耦合器u2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阴极通过电阻r20接地。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依次通过电阻r24和电阻r10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还通过二极管d4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机、电阻和电容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17.优选实施例。
1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场效应管电机控制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电机(m1 和m1

),包括驱动芯片ic2、光电耦合器u1、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4,其中:
19.所述驱动芯片ic2的vcc端(1管脚)接电源(vcc_12v),所述驱动芯片ic2的7管脚通过电阻r3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依次通过电阻r23和电阻r9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ic2的lo端(5管脚)一路通过二极管d3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ic2的lo端(5管脚)另一路与光电耦合器u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8,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还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20.所述电阻r23和所述电阻r6的共接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电机的正极m1 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电机的负极m1

电性连接。
21.具体的是,所述驱动芯片ic2的2管脚依次通过电阻r5和电阻r11接地,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11的共接端通过电阻r7与所述驱动芯片ic2的3管脚电性连接;
22.所述驱动芯片ic2的1管脚和8管脚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驱动芯片ic2的8管脚和6管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3。
23.更具体的是,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阴极通过电阻r19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阳极一路通过二极管dz1接电源(vcc_12v),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阳极另一路与光电耦合器u2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阴极通过电阻r20接地。
24.进一步的是,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
25.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依次通过电阻r24和电阻r10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还通过二极管d4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
26.优选地,采用上述电路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电源断电瞬间,由于电容的存在,直流电源vcc_12v还是有电压,此时有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u1的发射端二极管导通,接收端同时导通,pnp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7与驱动芯片ic2的pin5相连接,mos管q3正常导通关断,电机正常工作;当电容的电耗完之后,驱动芯片ic2停止工作,此时电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光电耦合器u1的发射端处于截止状态,接收端也没有电流流过,三极管q6就处于截止状态,m1 的电压通过r9到mos管的g极,使得mos管q3导通,m1 与gnd导通,可以达到快速放电的效果,这样电机就不会出现在断电之后电机还出现下滑的情况。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电子元器件数量少,就能有效的驱动电机,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电机驱动控制电路不但生产成本低,而且占用pcb板面积小,便于pcb板电路设计。
27.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电机、电阻和电容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28.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