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2.人工湿地系统是指由人为因素形成的湿地。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3.但是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存在成本高、水处理效果差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成本高、水处理效果差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主体装置、进水装置、抽水装置、流动装置、填充装置以及排水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外框、进水槽、湿地槽以及出水槽,所述进水槽下表面与外框上表面连接,所述湿地槽下表面与外框上表面连接,所述出水槽下表面与外框上表面连接,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以及进水阀,所述进水槽外表面设有进水通孔,所述进水管一端与进水通孔连接,所述进水阀一端与进水管另一端焊接,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水泵以及入水管,所述水泵下表面与出水槽上表面焊接,所述水泵一端设有两个连接口,所述入水管上端与一连接口连接,所述流动装置包括流动管、喷口、出水管、水孔、阀门以及出水口,所述流动管一端与另一连接口连接,所述湿地槽一表面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流动管一端穿过圆形通孔,所述流动管一表面设有若干圆形安装槽,若干所述喷口一端安装于圆形安装槽内,所述出水槽一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出水管一端穿过第一通孔,若干所述水孔一端均与出水管一表面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阀门一端连接,所述阀门另一端与出水口一端连接,所述填充装置包括细沙保护层、下碎石层以及填料层,所述细沙保护层下表面与湿地槽上表面连接,所述下碎石层下表面与细沙保护层上表面连接,所述填料层下表面与下碎石层上表面连接,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以及排水阀,所述出水槽外表面设有出水通孔,所述排水管一端与出水通孔连接,所述排水阀一端与排水管另一端焊接,其中,喷口的个数为二十个,喷口的主要作用是流出污水,水孔的为二十个,水孔的主要作用是处理后的水。
6.优选地,所述外框的结构为砖混结构,其中,外框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外界坚固保护层。
7.优选地,所述进水装置还包括进水螺纹管,所述进水螺纹管一端与进水阀另一端焊接,其中,进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进水。
8.优选地,所述抽水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端与入水管下端焊接,其中,抽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向湿地槽提供污水。
9.优选地,所述流动装置还包括出气管,两个所述出气管下端均与出水管一端连接,其中,出气管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稳定气压,便于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流出。
10.优选地,所述填充装置还包括上碎石层,所述上碎石层下表面与填料层上表面焊接,其中,填充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处理污水。
11.优选地,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排水螺纹管,所述排水螺纹管一端与排水阀另一端焊接,其中,排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排出处理后的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进水装置以及出水装置,达到方便接入无水管道以及方便排除清水管道的目的。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主体装置,采用传统混泥土作为外壳,有着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15.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目的,通过设置抽水装置、流动装置以及填充装置,污水经过水泵流入流动管中,从喷口流入填料层中,填料层有植物根系和其他微生物,水中的铵盐、硝酸盐以及磷酸盐都能被植物体吸收,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有着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主体装置;101、外框;102、进水槽;103、湿地槽;104、出水槽;200、进水装置;201、进水管;202、进水阀;203、进水螺纹管;300、抽水装置;301、水泵;302、入水管;303、过滤器;400、流动装置;401、流动管;402、喷口;403、出气管;404、出水管;405、水孔;406、阀门;407、出水口;500、填充装置;501、细沙保护层;502、下碎石层;503、填料层;504、上碎石层;600、排水装置;601、排水管;602、排水阀;603、排水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照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主体装置100、进水
装置200、抽水装置300、流动装置400、填充装置500以及排水装置600,主体装置100包括外框101、进水槽102、湿地槽103以及出水槽104,进水槽102下表面与外框101上表面连接,湿地槽103下表面与外框101上表面连接,出水槽104下表面与外框101上表面连接,进水装置200包括进水管201以及进水阀202,进水槽102外表面设有进水通孔,进水管201一端与进水通孔连接,进水阀202一端与进水管201另一端焊接,抽水装置300包括水泵301以及入水管302,水泵301下表面与出水槽104上表面焊接,水泵301一端设有两个连接口,入水管302上端与一连接口连接,流动装置400包括流动管401、喷口402、出水管404、水孔405、阀门406以及出水口407,流动管401一端与另一连接口连接,湿地槽103一表面设有圆形通孔,流动管401一端穿过圆形通孔,流动管401一表面设有若干圆形安装槽,若干喷口402一端安装于圆形安装槽内,出水槽104一表面设有第一通孔,出水管404一端穿过第一通孔,若干水孔405一端均与出水管404一表面连接,出水管404一端与阀门406一端连接,阀门406另一端与出水口407一端连接,填充装置500包括细沙保护层501、下碎石层502以及填料层503,细沙保护层501下表面与湿地槽103上表面连接,下碎石层502下表面与细沙保护层501上表面连接,填料层503下表面与下碎石层502上表面连接,排水装置600包括排水管601以及排水阀602,出水槽104外表面设有出水通孔,排水管601一端与出水通孔连接,排水阀602一端与排水管601另一端焊接,其中,喷口402的个数为二十个,喷口402的主要作用是流出污水,水孔405的为二十个,水孔405的主要作用是处理后的水。
26.参照图1

7,外框101的结构为砖混结构,其中,外框101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外界坚固保护层。
27.参照图1

7,进水装置200还包括进水螺纹管203,进水螺纹管203一端与进水阀202另一端焊接,其中,进水装置200的主要作用是进水。
28.参照图1

7,抽水装置300还包括过滤器303,过滤器303上端与入水管302下端焊接,其中,抽水装置300的主要作用是向湿地槽103提供污水。
29.参照图1

7,流动装置400还包括出气管403,两个出气管403下端均与出水管404一端连接,其中,出气管403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稳定气压,便于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404流出。
30.参照图1

7,填充装置500还包括上碎石层504,上碎石层504下表面与填料层503上表面焊接,其中,填充装置500的主要作用是处理污水。
31.参照图1

7,排水装置600还包括排水螺纹管603,排水螺纹管603一端与排水阀602另一端焊接,其中,排水装置600的主要作用是排出处理后的水。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请参照图1

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级人工湿地系统,其中水泵301的型号为gmmp10

k,首先通过进水螺纹管203把废水管道接入进水管201中,打开进水阀202,进水槽102开始蓄水,启动水泵301,污水经过入水管302进入水泵301,然后进入流动管401中,从喷口402流入填料层503中,净化污水的植物以及处理污水的微生物都存在填料层503中,经过植物根系以及其他微生物进行污水生物作用以及化学处理,处理后的水自然下沉,经过水孔405进入出水管404中,打开阀门406从出水口407中流入出水槽104内,排水螺纹管603接入管道,打开排水阀602,处理后的水经过排水管601流出,实现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目的。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