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4: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书写工具主体和笔夹的书写工具,该笔夹的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书写工具主体的侧部。


背景技术:

2.以往,关于圆珠笔、自动铅笔等书写工具,公知有一种在书写工具主体的后端部具有笔夹的书写工具。作为这样的具有笔夹的书写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由一根金属弹性线材构成笔夹的书写工具。在该书写工具中,将一根金属弹性线材自下端基部将左右两线材弯曲加工成字母u形,并将两端部安装于在书写工具主体的侧部形成的一对安装孔。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99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7.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将笔夹自书写工具主体打开时,必须在保持着书写工具主体的状态下使笔夹的笔尖侧的部分自书写工具主体分离。因此,为了打开笔夹,必须用一只手保持书写工具主体,并用另一只手抬起笔夹的笔尖侧的部分,需要用双手操作书写工具,非常麻烦。
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由线材构成的笔夹并且不用双手进行操作就能够打开笔夹的书写工具。
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0.本发明的书写工具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书写工具主体和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的侧部的由线材构成的笔夹构件,该书写工具的特征在于,笔夹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的侧部,笔夹构件以笔夹构件的笔尖侧的部分与书写工具主体抵接的方式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施力,通过将笔夹构件的后部朝向书写工具主体按压,从而该笔夹构件以笔夹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笔尖侧的部分自书写工具主体分离的方式转动。
11.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的后部压入,从而使笔夹构件的前端部自书写工具主体分离,而能够将笔夹构件与书写工具主体之间打开,能够用单手进行操作。
12.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笔夹构件通过将线材弯曲而形成,线材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在书写工具主体的侧部形成的一对安装部,笔夹构件弯曲成在构成笔夹构件的线材的弹性的作用下笔夹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笔尖侧的部分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施力这样的形状。
13.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构成笔夹构件的线材的弹性的作用下,笔夹构件的笔尖侧的部分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施力,因此,能够不使用弹簧等施力构件,而以简单的结构
构成笔夹构件。
14.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一对安装部分别由沿横向延伸的孔或缺口部形成,在线材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有弯曲部,与该至少一个端部对应的安装部具有与基端部相比扩宽而成的退让部,弯曲部位于退让部内。
15.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线材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弯曲部,该弯曲部配置于退让部内,因此,能够防止线材的端部自安装部脱离。
16.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笔夹构件的至少局部形成有将线材弯曲而成的图形。
17.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能够使笔夹构件具有外观性。
18.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书写工具主体具有筒状的笔杆和配置于笔杆的内侧的内筒,一对安装孔中的一者由贯通孔构成,笔夹构件的一端部配置并保持于贯通孔内,贯通孔形成于笔杆与内筒之间的交界面。
19.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利用贯通孔保持笔夹构件,因而能够防止笔夹构件轻易地脱离,并且,由于贯通孔配置于笔杆与内筒之间的交界面,因而能够容易地将笔夹构件配置于贯通孔内。
20.发明的效果
21.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由线材构成的笔夹构件并且不用双手进行操作就能够抬起笔夹构件的书写工具。
附图说明
2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立体图。
23.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主视图。
24.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侧视图。
25.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
26.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立体图。
27.图5b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主视图。
28.图5c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右侧视图。
29.图5d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左侧视图。
30.图5e是图5b的e-e剖视图。
31.图5f是图5c的f-f剖视图。
32.图6a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立体图。
33.图6b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主视图。
34.图6c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侧视图。
35.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打开着的状态的侧视图。
36.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立体图。
37.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主视图。
38.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侧视图。
39.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
40.图12a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立体图。
41.图12b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主视图。
42.图12c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右侧视图。
43.图12d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左侧视图。
44.图12e是图12c的e-e剖视图。
45.图12f是图12b的f-f剖视图。
46.图12g是图12c的g-g剖视图。
47.图13a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立体图。
48.图13b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主视图。
49.图13c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侧视图。
50.图14a是用于说明安装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方法的主视图(其一)。
51.图14b是用于说明安装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方法的侧视图(其一)。
52.图15a是用于说明安装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方法的主视图(其二)。
53.图15b是用于说明安装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方法的侧视图(其二)。
54.图16是用于说明安装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方法的主视图(其三)。
55.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打开着的状态的侧视图。
56.图18是表示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立体图。
57.图19a是表示图1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立体图。
58.图19b是表示图1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主视图。
59.图19c是表示图1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侧视图。
60.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立体图。
61.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主视图。
62.图20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右侧视图。
63.图20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左侧视图。
64.图20e是图20c的e-e剖视图。
65.图20f是图20b的f-f剖视图。
66.图20g是图20c的g-g剖视图。
67.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立体图。
68.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主视图。
69.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侧视图。
70.图24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
71.图2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立体图。
72.图2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主视图。
73.图25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侧视图。
74.图25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图25c的d-d剖视图。
75.图25e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图25b的e-e剖视图。
76.图25f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从前方观察的图。
77.图25g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的从后方观察的图。
78.图26a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立体图。
79.图26b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主视图。
80.图26c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右侧视图。
81.图26d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左侧视图。
82.图26e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图26b的e-e剖视图。
83.图26f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图26c的f-f剖视图。
84.图26g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图26c的g-g剖视图。
85.图26h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的图26c的h-h剖视图。
86.图27a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立体图。
87.图27b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主视图。
88.图27c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侧视图。
89.图28a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向内筒安装并将内筒向后方笔杆安装的方法的立体图(其一)。
90.图28b是与图28a相对应的侧视图。
91.图29a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向内筒安装并将内筒向后方笔杆安装的方法的立体图(其二)。
92.图29b是与图29a相对应的侧视图。
93.图30a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向内筒安装并将内筒向后方笔杆安装的方法的立体图(其三)。
94.图30b是与图30a相对应的侧视图。
95.图31a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向内筒安装并将内筒向后方笔杆安装的方法的立体图(其四)。
96.图31b是与图31a相对应的侧视图。
97.图32a是表示将安装有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内筒安装于后方笔杆并安装有揿动构件和转子的状态的与图24相对应的剖视图。
98.图32b是图32a的b-b剖视图。
99.图32c是图32b的c部的放大剖视图。
100.图32d是图32a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1.<第1实施方式>
102.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将替换芯的笔尖进退的一侧称作笔尖侧、前端侧或前方,将进退机构的揿动部所延伸的一侧称作后端侧或后方。另外,将书写工具的轴向称作长度方向或轴向。
103.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图1是立体图,图2是主视图,图3
是侧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为所谓的揿动式的圆珠笔,能够通过将后端的揿动构件16压入而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自笔杆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和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
104.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包括书写工具主体7和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7的侧部的笔夹构件8。书写工具主体7包括圆筒状的纵长的笔杆2、收纳于笔杆2内的替换芯构件4、和设于笔杆2的后端部的进退机构6。进退机构6包括内筒10、转子12、弹簧构件14、揿动构件16。
105.笔杆2形成为前端部呈锥形状的圆筒形状。在笔杆2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开口2a,在后端部形成有后端开口2b。在笔杆2的后端部的内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的凸部2c。另外,在笔杆2的后端的边缘形成有与后述的内筒10的笔夹安装部10c相对应的形状的缺口部2d。
106.图5a~图5e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主视图,图5c是右侧视图,图5d是左侧视图,图5e是图5b的e-e剖视图,图5f是图5c的f-f剖视图。如图5a~图5f所示,内筒1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10a、与主体部10a的后端侧连接的后端部10b、和与主体部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笔夹安装部10c。这些主体部10a、后端部10b、和笔夹安装部10c成形为一体。
107.主体部10a为大致圆筒状,主体部10a的外径略小于笔杆2的内径。在主体部10a的下部的外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10d。另外,在主体部10a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凸轮部10f。凸轮部10f是用于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协作而通过按压揿动构件16来使转子12转动而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自笔杆2的前端开口2a突出了的状态和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的部位。作为内筒10的凸轮部10f和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10的凸轮部10f具有朝向前方延伸的凸部和在凸部之间以朝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凹部。
108.后端部10b形成为圆环状,外径与笔杆2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后端部10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
109.笔夹安装部10c自主体部10a的后端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形成为朝向侧方延伸的柱体状。笔夹安装部10c的横向(图5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面形成为平行。
110.如图5c、图5e、图5f所示,在笔夹安装部10c的右侧面的后部开口有沿横向延伸的第1安装孔10g。第1安装孔10g在笔夹安装部10c的横向中间部形成终止端,而不贯通到左侧面。
111.另外,如图5d、图5e所示,在笔夹安装部10c的左侧面的前部开口有沿横向延伸的第2安装孔10h。第2安装孔10h在笔夹安装部10c的横向中间部形成终止端,而不贯通到右侧面。第1安装孔10g和第2安装孔10h沿长度方向排列(即,位于距内筒10的中心轴线为等距离的位置),第1安装孔10g形成为比第2安装孔10h靠后方。
112.转子12具有后方侧的基端部12a和前方侧的凸轮部12b。基端部12a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径小于揿动构件16的内径。凸轮部12b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径略小于内筒10的主体部10a的内径。在凸轮部12b的外表面具有朝向后方延伸的凸部和在凸部之间以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凹部。
113.揿动构件16形成为上方封闭且下方敞开的圆筒状。揿动构件16的外径与内筒10的后端部10b的贯通孔的内径大致相等。另外,在揿动构件16的外周面的下端部遍及周向地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突部16a。
114.弹簧构件14的后方端部与替换芯构件4的前端部抵接,弹簧构件14的前端部与笔杆2的前端部抵接。由此,弹簧构件14对替换芯构件4朝向后方施力。
115.在组装状态下,内筒10配置为主体部10a自笔杆2的后端开口2b插入而位于笔杆2的内侧且后端部10b与笔杆2的后端缘抵接。另外,内筒10的突出部10d位于比笔杆2的凸部2c靠前端侧的位置,由此,内筒10固定于笔杆2。另外,揿动构件16自前方贯穿于内筒10的后端部10b的贯通孔,突部16a位于内筒10的主体部10a的内侧。另外,转子12的基端部12a自前方插入于揿动构件16的内侧,揿动构件16的前端缘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后端面抵接。另外,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前端面与替换芯构件4抵接。由此,转子12和揿动构件16借助替换芯构件4被朝向后方施力。
116.通过在这样的状态下将揿动构件16压入,从而转子12旋转,在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凸部进入到内筒10的凸轮部10f的凹部的状态和内筒10的凸轮部10f的凸部的前端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凸部的前端相抵接的状态之间切换,而能够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和自笔杆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之间切换。
117.图6a~图6c表示图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图6a是立体图,图6b是主视图,图6c是侧视图。此外,在图6c中,示出了将笔夹构件自内筒拆下来的状态。如图6a~图6c所示,笔夹构件8通过将一根不锈钢等的金属线材弯曲加工而形成。笔夹构件8具有形成为字母u形的前端部8a、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后端部8c、和前端部8a与后端部8c之间的中间部8b。
118.前端部8a包括第1纵部8b的前方部、第2纵部8c的前方部、和将第1纵部8b的前端和第2纵部8c的前端连接的圆弧状部8a。第1纵部8b自圆弧状部8a的右侧(图6b的右侧)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另外,第2纵部8c自圆弧状部8a的左侧(图6b的左侧)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第1纵部8b延伸到中间部8b的第2端部8i的后方。第2纵部8c越过中间部8b而延伸到后端部8c。
119.后端部8c包括第2纵部8c的后端部、自第2纵部8c的后端部向右侧(图6b的右侧)延伸的第1横部8d、自第1横部8d的右侧(图6b的右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3纵部8e、和自第3纵部8e的前端部向左侧(图6b的左侧)延伸的第2横部8f。第2横部8f位于比第1端部8h靠后方的位置。第4纵部8g自第2横部8f的左侧(图6b的左侧)的端部朝向前方延伸。
120.中间部8b包括自第1纵部8b的后端部朝向左侧(图6b的左侧)延伸的第1端部8h和自第4纵部8g的前端部朝向右侧(图6b的右侧)延伸的第2端部8i。第1端部8h位于比第2端部8i靠后方的位置。
121.在将笔夹构件8自内筒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纵部8b相对于第2纵部8c所延伸的方向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向半径方向中心侧(图6c的右侧)倾斜。另外,第3纵部8e和第4纵部8g相对于第2纵部8c所延伸的方向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图6c的左侧)倾斜。因此,第1端部8h位于比第2端部8i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此外,对于笔夹构件8的作用力,至少第1纵部8b倾斜即可。
122.在组装状态下,内筒10的笔夹安装部10c的第1安装孔10g和第2安装孔10h以自笔
杆2的外表面分离开规定的距离且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笔夹构件8通过第1端部8h插入于内筒10的笔夹安装部10c的第1安装孔10g且第2端部8i插入于笔夹安装部10c的第2安装孔10h而固定。笔夹构件8在以第1纵部8b、第3纵部8e以及第4纵部8g与第2纵部8c大致平行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下安装。
123.利用这样的结构,笔夹构件8的中间部8b被保持于笔夹安装部10c。另外,如上所述,笔夹构件8在变形了的状态下安装,因此,在构成笔夹构件8的金属线材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前端部8a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7施力。由此,如图3所示,在将笔夹构件8安装于内筒10的状态下,笔夹构件8的前端部8a与书写工具主体7的笔杆2的外周面抵接。
124.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打开着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在将笔夹构件8的后端部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7向半径方向内侧压入时,以被笔夹安装部10c保持着的中间部8b为支点转动,笔夹构件8的前端部8a以自书写工具主体7分离的方式向半径方向外方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7的笔杆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8的后端部8c压入,从而使笔夹构件8的前端部8a自书写工具主体7分离,而将笔夹构件8和书写工具主体7之间打开。
125.此外,在本发明中,笔夹朝向书写工具主体转动不仅包含笔夹严格地以一条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情况,还包含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笔夹部的中间部被支承着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的后部向半径方向内侧按压从而使笔夹构件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情况。
126.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127.在本实施方式中,笔夹构件8的中间部8b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7的侧部,通过将笔夹构件8的后端部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7按压,从而笔夹构件8以笔夹构件8的前端部8a自书写工具主体7分离的方式转动。因此,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7的笔杆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8的后端部8c压入,从而能够打开笔夹构件8,能够用单手进行操作。
12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笔夹构件8的线材的弹性的作用下,前端部8a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7施力,因此,能够不使用弹簧等施力构件,而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笔夹构件8。
12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筒10设有笔夹安装部10c,并将笔夹构件8安装于笔夹安装部10c,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在笔杆2的侧面设置笔夹安装部,而安装笔夹构件8。
1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安装孔10g和第2安装孔10h沿长度方向排列,在将笔夹构件8自内筒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端部8h构成为位于比第2端部8i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使在将笔夹构件8形成为平坦的情况下,也只要将笔尖侧的第2安装孔10h形成为比第1安装孔10g靠书写工具主体7侧,就能够使笔夹构件8的前端部向书写工具主体7侧施力。
1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第1安装孔10g和第2安装孔10h,以固定笔夹构件8的第1端部8h和第2端部8i,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缺口。
1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揿动式的圆珠笔的情况,但本发明能够应用的书写工具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揿动式的自动铅笔、不具备揿动机构的书写工具。另外,还能够在笔帽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帽安装笔夹。
133.<第2实施方式>
134.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35.图8~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图8是立体图,图9是主视图,图10是侧视图。另外,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为所谓的揿动式的圆珠笔,能够通过将后端的揿动构件16压入而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自笔杆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和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中,仅内筒110和笔夹构件108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136.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包括书写工具主体107和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107的侧部的笔夹构件108。书写工具主体107包括圆筒状的笔杆2、收纳于笔杆2内的替换芯构件4、和设于笔杆2的后端部的进退机构106。进退机构106包括内筒110、转子12、弹簧构件14、揿动构件16。
137.图12a~图12g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图12a是立体图,图12b是主视图,图12c是右侧视图,图12d是左侧视图。另外,图12e是图12c的e-e剖视图,图12f是图12b的f-f剖视图,图12g是图12c的g-g剖视图。如图12a~图12g所示,内筒11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110a、与主体部110a的后端侧连接的后端部110b、和与主体部1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笔夹安装部110c。这些主体部110a、后端部110b、和笔夹安装部110c成形为一体。
138.主体部110a为大致圆筒状,主体部110a的外径略小于笔杆2的内径。另外,在主体部110a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凸轮部110f。凸轮部110f能够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协作,通过按压揿动构件16来使转子12转动而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自笔杆2的前端开口2a突出了的状态和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作为内筒110的凸轮部110f和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
139.后端部110b形成为圆环状,外形与笔杆2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后端部110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
140.笔夹安装部110c自主体部110a的后端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形成为朝向侧方延伸的柱体状。笔夹安装部110c的横向(图12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面形成为平行。
141.在笔夹安装部110c的后部形成有第1安装缺口110g。第1安装缺口110g由以自笔夹安装部110c的后端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图12c的笔夹安装部110c的上方且是左侧端部)随着朝向前方(图12c的下侧)去而向半径方向内侧(图12c的右侧)倾斜的方式延伸的缺口构成。在第1安装缺口110g的终止端形成有圆柱状的收纳部110g1。
142.另外,在笔夹安装部110c的前部形成有沿横向贯通的第2安装孔110h。第2安装孔110h具有右侧的基端部110h1和左侧的退让部110h2。基端部110h1在笔夹安装部110c的右侧面开口,形成为圆柱状。另外,退让部110h2在笔夹安装部110c的左侧面开口,形成为直径大于基端部110h1的直径的圆柱状。
143.第1安装缺口110g的收纳部110g1和第2安装孔110h沿长度方向排列(即,位于距内筒110的中心轴线为等距离的位置),第1安装缺口110g形成为比第2安装孔110h靠后方。
144.转子12、揿动构件16以及弹簧构件14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145.在组装状态下,内筒110配置为主体部110a自笔杆2的后端开口2b插入而位于内筒
110的内侧且后端部110b与笔杆2的后端缘抵接。另外,揿动构件16自前方贯穿于内筒110的后端部110b的贯通孔,突部16a位于内筒10的主体部10a的内侧。另外,转子12的基端部12a自前方插入于揿动构件16的内侧,揿动构件16的前端缘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后端面抵接。另外,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前端面与替换芯构件4抵接。由此,转子12和揿动构件16借助替换芯构件4被朝向后方施力。
146.通过在这样的状态下将揿动构件16压入,从而转子12旋转,在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凸部进入到内筒110的凸轮部110f的凹部的状态和内筒110的凸轮部110f的凸部的前端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凸部的前端相抵接的状态之间切换,而能够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和自笔杆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之间切换。
147.图13a~图13c表示图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图13a是立体图,图13b是主视图,图13c是侧视图。此外,在图13a~图13c中,示出了将笔夹构件自内筒拆下来的状态。如图13a~图13c所示,笔夹构件108通过将一根不锈钢等的金属线材弯曲加工而形成。笔夹构件108具有形成为字母u形的前端部108a、形成为字母u形的后端部108c、和前端部108a与后端部108c之间的中间部108b。
148.前端部108a包括第1纵部108b的前方部、第2纵部108c的前方部、和将第1纵部108b的前端与第2纵部108c的前端连接的第1圆弧状部108a。第1纵部108b自第1圆弧状部108a的右侧(图13b的右侧)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到中间部108b。另外,第2纵部108c自第1圆弧状部108a的左侧(图13b的左侧)的端部朝向后方越过中间部108b而延伸到后端部108c。
149.后端部108c包括第2纵部108c的后端部、自第2纵部108c的后端部向右侧(图13b的右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圆弧状部108d、和自第2圆弧状部108d的右侧(图13b的右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3纵部108e。
150.中间部108b包括自第3纵部108e的前端部朝向左侧(图13b的左侧)延伸的第1端部108f和自第1纵部108b的后端部朝向左侧(图13b的左侧)延伸的第2端部108g。在第2端部108g的前端形成有随着朝向左方去而向前方倾斜的弯曲部108h。
151.在将笔夹构件108自内筒1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纵部108b相对于第2纵部108c所延伸的方向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图13c的左侧)倾斜。因此,第1端部108f位于比第2端部108g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
152.在组装状态下,内筒110的笔夹安装部110c的第1安装缺口110g的收纳部110g1和第2安装孔110h以自笔杆2的外表面分离开规定的距离且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笔夹构件108通过第1端部108f插入于内筒110的笔夹安装部110c的第1安装缺口110g且第2端部108g插入于笔夹安装部110c的第2安装孔110h而固定。此时,第2端部108g的前端的弯曲部108h位于第2安装孔110h的退让部110h2内。笔夹构件108在以第1纵部108b与第2纵部108c大致平行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下安装。
153.由此,笔夹构件108的中间部108b被笔夹安装部110c保持。另外,如上所述,笔夹构件108在变形了的状态下安装,因此,在构成笔夹构件108的金属线材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前端部108a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7施力。由此,如图10所示,在将笔夹构件108安装于内筒110的状态下,笔夹构件108的前端部108a与书写工具主体107的笔杆2的外周面抵接。
154.此外,在安装笔夹构件108时,首先,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使前后翻转并且使正反翻转的状态(即,第2端部108g位于比第1端部108f靠后方侧且比第1端部108f靠书写工具
主体107侧的位置这样的状态)下,将第2端部108g的弯曲部108h插入于第2安装孔110h的基端部110h1,并将笔夹构件108以第2端部108g为中心旋转到第1圆弧状部108a位于后端侧为止,从而将第2端部108g以弯曲部108h位于退让部110h2内的方式插入于第2安装孔110h。
155.接着,如图15a、15b所示,以使第2纵部108c的靠第2圆弧状部108d侧的部分位于书写工具主体107的左侧的方式使第1圆弧状部108a弯曲。然后,如图15b中由箭头所示,以使第1圆弧状部108a位于前方的方式,使笔夹构件108以第2端部108g为中心转动。
156.接着,如图16所示,将第3纵部108e和第1端部108f自侧方插入于第1安装缺口110g,将第1端部108f配置于收纳部110g1。由此,能够将笔夹构件108安装于笔夹安装部110c。此外,对于将第1端部108f配置于收纳部110g1的安装后的笔夹构件108,除非破坏笔夹构件108或内筒110,否则就无法拆除。
157.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打开着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7所示,在将笔夹构件108的后端部10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107向半径方向内侧压入时,以被笔夹安装部110c保持着的中间部108b为支点转动,笔夹构件108的前端部108a以自书写工具主体107分离的方式向半径方向外方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107的笔杆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108的后端部108c压入,从而使笔夹构件108的前端部108a自书写工具主体107分离,而将笔夹构件108和书写工具主体107之间打开。
158.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159.在本实施方式中,笔夹构件108的中间部108b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107的侧部,通过将笔夹构件108的后端部10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107按压,从而笔夹构件108以笔夹构件108的前端部108a自书写工具主体107分离的方式转动。因此,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107的笔杆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108的后端部108c压入,从而能够打开笔夹构件108,能够用单手进行操作。
16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笔夹构件108的线材的弹性的作用下,前端部108a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107施力,因此,能够不使用弹簧等施力构件,而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笔夹构件108。
16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安装孔110h由沿横向延伸的孔形成,在第2安装孔110h形成有退让部110h2,在退让部110h2配置第2端部108g的弯曲部108h。如此,在笔夹构件108的第2端部108g形成有弯曲部108h,因此,能够防止笔夹构件108自第2安装孔110h脱离。
16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安装缺口110g由缺口形成,第2安装孔110h由沿横向延伸的孔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将缺口变更为沿横向延伸的孔,也可以将沿横向延伸的孔变更为缺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笔夹构件108的第2端部108g形成有弯曲部108h,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第1端部108f设置弯曲部。
1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筒110设有笔夹安装部110c,并将笔夹构件108安装于笔夹安装部110c,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在笔杆2的侧面设置笔夹安装部,而安装笔夹构件108。
16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安装缺口110g和第2安装孔110h沿长度方向排列,在将笔夹构件108自内筒1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端部108f构成为位于比第2端部108g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使在将笔夹构件108形成为平坦的情况下,也
只要将笔尖侧的第2安装孔110h形成为比第1安装缺口110g靠书写工具主体107侧,就能够使笔夹构件108的前端部向书写工具主体107侧施力。
16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揿动式的圆珠笔的情况,但本发明能够应用的书写工具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揿动式的自动铅笔、不具备揿动机构的书写工具。另外,还能够在笔帽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帽安装笔夹。
166.<第3实施方式>
167.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68.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立体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201包括书写工具主体107和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107的侧部的笔夹构件208。在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201中,仅笔夹构件208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
169.图19a~图19c表示图18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图19a是立体图,图19b是主视图,图19c是侧视图。此外,在图19c中,示出了将笔夹构件自内筒拆下来的状态。
170.如图19a~图19c所示,笔夹构件208通过将一根不锈钢等的金属线材弯曲加工而形成。笔夹构件208具有形成为字母u形的前端部208a、形成为图形状的后端部208c、和前端部208a与后端部208c之间的中间部208b。
171.前端部208a包括第1纵部208b的前方部、第2纵部208c的前方部、和将第1纵部208b的前端与第2纵部208c的前端连接的第1圆弧状部208a。第1纵部208b自第1圆弧状部208a的右侧(图19b的右侧)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到中间部208b。另外,第2纵部208c自第1圆弧状部208a的左侧(图19b的左侧)的端部朝向后方越过中间部208b延伸到后端部208c。
172.后端部208c包括第2纵部208c的后端部、形成为模拟了动物等角色的图形状的图形部208d、和自图形部208d的右侧(图19b的右侧)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3纵部208e。此外,图形部208d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动物等角色,还可以是模拟了花等的形状、模拟了文字、花纹等的形状。
173.中间部208b包括自第3纵部208e的前端部朝向左侧(图19b的左侧)延伸的第1端部208f和自第1纵部208b的后端部朝向左侧(图19b的左侧)延伸的第2端部208g。
174.在将笔夹构件208自内筒1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纵部208b相对于第2纵部208c所延伸的方向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图19c的左侧)倾斜。因此,第1端部208f位于比第2端部208g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
175.在组装状态下,笔夹构件208通过第1端部208f插入于内筒110的笔夹安装部110c的第1安装缺口110g且第2端部208g插入于笔夹安装部110c的第2安装孔110h而固定。笔夹构件208在以第1纵部208b与第2纵部208c大致平行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下安装。
176.由此,笔夹构件208的中间部208b被笔夹安装部110c保持。另外,如上所述,笔夹构件208在变形了的状态下安装,因此,在构成笔夹构件208的金属线材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前端部208a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107施力。由此,如图18所示,在将笔夹构件208安装于内筒110的状态下,笔夹构件108的前端部108a与书写工具主体107的笔杆2的外周面抵接。
177.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在将笔夹构件208的后端部20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107向半径方向内侧压入时,以被笔夹安装部110c保持着的中间部208b为支点转动,笔夹构件208的
前端部208a以自书写工具主体107分离的方式向半径方向外方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201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107的笔杆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208的后端部208c压入,从而使笔夹构件208的前端部208a自书写工具主体107分离,而将笔夹构件208与书写工具主体107之间打开。
178.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17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笔夹构件208的后端部208c形成有将线材弯曲而成的图形部208d,因此能够使笔夹构件208具有外观性。
180.此外,笔夹构件208的向书写工具主体107安装的安装构造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可以是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端部208c形成了图形,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在前端部208a等形成图形。
18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筒110设有笔夹安装部110c,并将笔夹构件108安装于笔夹安装部110c,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在笔杆2的侧面设置笔夹安装部,而安装笔夹构件108。
182.<第4实施方式>
183.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
184.图20a~图20g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内筒,图20a是立体图,图20b是主视图,图20c是右侧视图,图20d是左侧视图。另外,图20e是图20c的e-e剖视图,图20f是图20b的f-f剖视图,图20g是图20c的g-g剖视图。在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中,仅内筒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即,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包括书写工具主体和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的侧部的笔夹构件108。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筒安装的笔夹构件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而且,书写工具主体包括笔杆2、收纳于笔杆2内的替换芯构件4、和设于笔杆2的后端部的进退机构,进退机构包括内筒310、转子12、弹簧构件14、揿动构件16。而且,内筒310安装于笔杆2的后端部。
185.如图20a~图20g所示,内筒31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310a、与主体部310a的后端侧连接的后端部310b、和与主体部3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笔夹安装部310c。这些主体部310a、后端部310b、和笔夹安装部310c成形为一体。
186.主体部310a为大致圆筒状,主体部310a的外径略小于笔杆2的内径。另外,在主体部310a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凸轮部310f。凸轮部310f能够与转子12的凸轮部12b协作,通过按压揿动构件16来使转子12转动而在替换芯构件4的笔尖部4a自笔杆2的前端开口2a突出了的状态和收纳于笔杆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作为内筒310的凸轮部310f和转子12的凸轮部12b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
187.后端部310b形成为圆环状,外形与笔杆2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后端部310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
188.笔夹安装部310c自主体部310a的后端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形成为朝向侧方延伸的柱体状。笔夹安装部310c的横向(图20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面形成为平行。
189.在笔夹安装部310c的后部形成有第1安装缺口310g。第1安装缺口310g由以自笔夹安装部310c的后端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图20c的笔夹安装部310c的上方且是右侧端部)首先向前方(图20c的下侧)延伸并弯曲然后随着朝向前方(图20c的下侧)去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图20c的左侧)倾斜的方式延伸的缺口构成。在第1安装缺口310g的终止端形成有圆柱
状的收纳部310g1。
190.另外,在笔夹安装部310c的前部形成有沿横向贯通的第2安装孔310h。第2安装孔310h具有右侧的基端部310h1和左侧的退让部310h2。基端部310h1在笔夹安装部310c的右侧面开口,形成为圆柱状。另外,退让部310h2在笔夹安装部310c的左侧面开口,形成为直径大于基端部310h1的直径的圆柱状。
191.第1安装缺口310g的收纳部310g1和第2安装孔310h沿长度方向排列(即,位于距内筒310的中心轴线为等距离的位置),第1安装缺口310g形成为比第2安装孔310h靠后方。
192.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将笔夹构件108的第1端部108f插入于内筒310的笔夹安装部310c的第1安装缺口310g,并将笔夹构件108的第2端部108g插入于笔夹安装部310c的第2安装孔310h,从而将笔夹构件108固定于内筒310。此时,第2端部108g的前端的弯曲部108h位于第2安装孔310h的退让部310h2内。笔夹构件108的安装方法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
193.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有笔夹构件108时,安装有笔夹构件108的内筒310的笔夹安装部310c的外表面位于外径侧,第1安装缺口310g的端部不暴露,因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19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揿动式的圆珠笔的情况,但本发明能够应用的书写工具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揿动式的自动铅笔、不具备揿动机构的书写工具。另外,还能够在笔帽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帽安装笔夹。
195.此外,在本发明中,笔夹朝向书写工具主体转动不仅包含笔夹严格地以一条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情况,还包含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在笔夹部的中间部被支承着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的后部向半径方向内侧按压从而使笔夹构件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情况。
196.<第5实施方式>
197.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
198.图21~图23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图21是立体图,图22是主视图,图23是侧视图。另外,图24是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401为所谓的卡恩揿动式(kahn's knock

type)的圆珠笔,能够通过将后端的揿动构件416压入而在替换芯构件404的笔尖部404a自笔杆40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和替换芯构件404的笔尖部404a收纳于笔杆40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
199.如图21~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401包括书写工具主体407和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407的侧部的笔夹构件408。笔夹构件408被保持于在书写工具主体407的后方的侧部形成的笔夹保持部418。书写工具主体407包括圆筒状的纵长的笔杆402、收纳于笔杆402内的替换芯构件404、和设于笔杆402的后端部的进退机构406。进退机构406包括内筒410、转子412、弹簧构件414、揿动构件416。
200.笔杆402形成为前端部呈顶端尖细形状的圆筒形状。笔杆402通过将前端侧的前方笔杆402a和后端侧的后方笔杆402b连接而形成。图25a~图25g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后方笔杆,图25a是立体图,图25b是主视图,图25c是侧视图,图25d是图25c的d-d剖视图,图25e是图25b的e-e剖视图,图25f是从前方观察的图,图25g是从后方观察的图。如图24所示,在前方笔杆402a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段402a1。另外,如图25a~图25g所示,在后方笔杆402b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段402b1。前方笔杆402a的后端部自后方笔杆402b的前端侧进入内侧,前方笔杆402a的螺纹段402a1与后方笔杆402b的螺纹段402b1
螺纹结合,从而将前方笔杆402a和后方笔杆402b连结而形成笔杆402。在前方笔杆402a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开口402a。另外,在后方笔杆402b的后端形成有后端开口402b。
201.在后方笔杆402b的后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缩径部402c。在从半径方向内侧观察时,缩径部402c形成为矩形状,并在后端部形成有倾斜面。一对缩径部402c配置于隔着中心轴线相对的位置。
202.另外,在后方笔杆402b的后端的边缘形成有与后述的内筒410的延伸部410b1相对应的形状的缺口部402d。在缺口部402d的前端部形成有第1笔夹保持部402e。第1笔夹保持部402e包括在后方笔杆402b的外周面竖立设置的基台部402e1和与基台部402e1连接的卡合部402e2。基台部402e1的半径方向外侧面形成为平坦。基台部402e1的后方面以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方去而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在基台部402e1的半径方向外侧面形成有自横向上的一边缘延伸到宽度方向中间位置这样的凹部402e3。卡合部402e2竖立设置于基台部402e1的半径方向外侧面的前端部。卡合部402e2的半径方向外侧面形成为平坦,卡合部402e2的后端部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去而向前方倾斜。
203.图26a~图26h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内筒,图26a是立体图,图26b是主视图,图26c是右侧视图,图26d是左侧视图,图26e是图26b的e-e剖视图,图26f是图26c的f-f剖视图,图26g是图26c的g-g剖视图,图26h是图26c的h-h剖视图。如图26a~图26h所示,内筒41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410a、与主体部410a的后端侧连接的后端部410b、和与主体部4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第2笔夹保持部410c。这些主体部410a、后端部410b、和第2笔夹保持部410c成形为一体。
204.主体部410a为大致圆筒状,主体部410a的外径略小于笔杆402的内径。在主体部410a的前方侧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410d,凹部410d的周缘部形成为台阶部。在凹部410d内形成有以沿着凹部410d的前方的边缘的方式形成的基部410e1和自基部410e1朝向后方延伸的弹性变形部410e2。基部410e1的内周面成为与主体部410a的内周面相同的圆筒面状,基部410e1的外周面成为直径小于主体部410a的直径的圆筒面状。弹性变形部410e2为与基部410e1相同的圆筒面状,形成为自基部410e1的后方边缘朝向后方延伸的悬臂梁形状。在基部410e1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凸部410e3。基部410e1的周向两侧和后方被通孔410e4包围。
205.另外,在主体部410a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凸轮部410f(图26e)。凸轮部410f是用于与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协作而通过按压揿动构件416来使转子412转动而在替换芯构件404的笔尖部404a自笔杆402的前端开口402a突出了的状态和收纳于笔杆402内的状态之间切换的部位。作为内筒410的凸轮部410f和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410的凸轮部410f具有朝向前方延伸的凸部和在凸部之间以朝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凹部。
206.后端部410b形成为圆环状,外径与笔杆402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后端部410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另外,后端部410b包括沿着主体部410a的外周面朝向前方延伸的延伸部410b1。
207.第2笔夹保持部410c与延伸部410b1的前端部连续地设置,形成为朝向侧方延伸的柱体状。第2笔夹保持部410c的横向(图26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面形成为平行。
208.第2笔夹保持部410c具有自主体部410a向半径方向外方竖立设置的立起部410c1
和与立起部410c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前端连续地设置的延伸部410c2。立起部410c1的前方的面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方去而向前方倾斜。在延伸部410c2的比立起部410c1靠前方的部分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410c3。在立起部410c1与突出部410c3之间、且是立起部410c1与延伸部410c2之间的连接部的前方侧的角部形成有第1凹部410g。另外,在立起部410c1与延伸部410c2之间的连接部的后方侧的角部形成有第2凹部410h。突出部410c3的前方侧的面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方去而向后方倾斜。
209.第1凹部410g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开放,并沿横向(图26b的左右方向)贯通。对于第1凹部410g,其半径方向外部(底部)为半圆状截面,半径方向内部为矩形状截面,作为整体而成为字母u形的截面形状。对于第1凹部410g,与其横向上的一侧的部分(图26f的右侧的部分)相比,另一侧的部分(图26f的另一侧的部分)的直径较大,从而形成有退让部。第2凹部410h朝向后方开放,并沿横向贯通。
210.转子412具有后方侧的基端部412a和前方侧的凸轮部412b。基端部412a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径小于揿动构件416的内径。凸轮部412b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径略小于内筒410的主体部410a的内径。在凸轮部412b的外表面具有朝向后方延伸的凸部和在凸部之间以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凹部。
211.揿动构件416形成为上方封闭且下方开放的圆筒状。揿动构件416的外径与内筒410的后端部410b的贯通孔的内径大致相等。另外,在揿动构件416的外周面的下端部遍及周向地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突部416a。
212.弹簧构件414的后方端部与替换芯构件404的前端部抵接,弹簧构件414的前端部与笔杆402的前端部抵接。由此,弹簧构件414对替换芯构件404朝向后方施力。
213.在组装状态下,内筒410配置为主体部410a自笔杆402的后端开口402b插入而位于笔杆402的内侧且后端部410b与笔杆402的后端缘抵接。另外,揿动构件416自前方插入于内筒410的后端部410b的贯通孔,并向内筒410的后方突出,突部416a位于内筒410的主体部410a的内侧。另外,转子412的基端部412a自前方插入于揿动构件416的内侧,揿动构件416的前端缘与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的后端面抵接。另外,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的前端面与替换芯构件404抵接。由此,转子412和揿动构件416借助替换芯构件404被朝向后方施力。
214.通过在这样的状态下将揿动构件416压入,从而转子412旋转,在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的凸部进入到内筒410的凸轮部410f的凹部的状态和内筒410的凸轮部410f的凸部的前端与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的凸部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之间切换,而能够在替换芯构件404的笔尖部404a收纳于笔杆402内的状态和自笔杆40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之间切换。
215.图27a~图27c表示图21所示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图27a是立体图,图27b是主视图,图27c是侧视图。此外,在图27a~图27c中,示出了将笔夹构件自内筒拆下来的状态。如图27a~图27c所示,笔夹构件408通过将一根不锈钢等的金属线材弯曲加工而形成。笔夹构件408具有形成为字母u形的前端部408a、形成为字母u形的后端部408c、和前端部408a与后端部408c之间的中间部408b。
216.前端部408a包括第1纵部408b的前方部、第2纵部408c的前方部、和将第1纵部408b的前端与第2纵部408c的前端连接的第1圆弧状部408a。第1纵部408b自第1圆弧状部408a的右侧(图27b的右侧)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到中间部408b。另外,第2纵部408c自第1圆弧状部408a的左侧(图27b的左侧)的端部朝向后方越过中间部408b延伸到后端部408c。
217.后端部408c包括第2纵部408c的后端部、自第2纵部408c的后端部向右侧(图27b的右侧)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圆弧状部408d、和自第2圆弧状部408d的右侧(图27b的右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3纵部408e。
218.中间部408b包括自第3纵部408e的前端部朝向左侧(图27b的左侧)延伸的第1端部408f和自第1纵部408b的后端部朝向左侧(图27b的左侧)延伸的第2端部408g。在第2端部408g的前端形成有随着朝向左方去而向前方倾斜的弯曲部408h。
219.在将笔夹构件408自内筒4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纵部408b相对于第2纵部408c所延伸的方向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图27c的左侧)倾斜。因此,第1端部408f位于比第2端部408g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
220.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时,首先,将笔夹构件安装于内筒。图28a、图29a、图30a、图31a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向内筒安装并将内筒向后方笔杆安装的方法的立体图。另外,图28b、图29b、图30b、图31b分别是对应于图28a、图29a、图30a、图31a的侧视图。
221.如图28a和图28b所示,在将笔夹构件408向内筒410安装时,首先,如图中箭头所示,使笔夹构件408朝向前方移动,而将第1端部408f自后方向第2凹部410h内插入。
222.接着,如图29a和图29b所示,将笔夹构件408的第2端部408g向半径方向内侧朝向内筒410按压。然后,将第2端部408g自半径方向内侧向第1凹部410g内嵌入。此时,以弯曲部408h位于第1凹部410g的直径较大的部分的方式进行嵌入。
223.接着,如图30a和图30b所示,如图中箭头所示,以内筒410的延伸部410b1进入后方笔杆402b的缺口部402d内的方式,将内筒410向前方移动,而插入于后方笔杆402b的后端开口402b。如此,配置为内筒410的延伸部410b1进入后方笔杆402b的缺口部402d内,从而内筒410的凹部410d与后方笔杆402b的缩径部402c沿轴向排列。
224.此时,如图31a和图31b所示,在将笔夹构件408的后端部408c朝向后方笔杆402b向半径方向内侧压入时,以被第2笔夹保持部410c保持着的中间部408b为支点转动,笔夹构件408的前端部408a以自后方笔杆402b分离的方式向半径方向外方移动。于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内筒410向前方插入时,由于缩径部402c的后方部形成为倾斜面,因此内筒410的前方边缘能够越过缩径部402c。将内筒410插入,直到内筒410的第2笔夹保持部410c的立起部410c1的前方侧的倾斜面与后方笔杆402b的基台部402e1的后方的倾斜面抵接。由此,后方笔杆402b的缩径部402c进入内筒410的凹部410d内。由此,即使对内筒410作用有相对于后方笔杆402b朝向后方这样的拉拔力,后方笔杆402b的缩径部402c的前方缘部也会与内筒410的凹部410d的前方边缘的台阶部抵接,而能够防止内筒410自后方笔杆402b脱离。而且,后方笔杆402b的缩径部402c的半径方向内表面与形成于弹性变形部410e2的凸部410e3抵接,弹性变形部410e2朝向半径方向内方弯曲。由此,弹性变形部410e2的后端部的内缘突出到比转子412的凸轮部412b的外径靠内方。
225.另外,内筒410的立起部410c1的前方侧的倾斜面与后方笔杆402b的基台部402e1的后方的倾斜面抵接,从而利用后方笔杆402b的第1笔夹保持部402e和内筒410的第2笔夹保持部410c形成自书写工具主体407向侧方竖立设置的笔夹保持部418。另外,内筒410的第1凹部410g与后方笔杆402b的凹部402e3成为一体而形成贯通孔420。对于该贯通孔420,与其一基端部相比,另一端部的直径较大。第2端部408g配置于贯通孔420内,弯曲部408h配置
于贯通孔420内的直径较大的退让部。由此,笔夹构件408的第2端部408g被保持于贯通孔420内。如此,笔夹构件408通过第1端部408f安装于内筒410的第2凹部410h且第2端部408g安装于贯通孔420而固定。即,构成笔夹保持部418的内筒410的第2凹部410h和贯通孔420作为安装部发挥功能。如此形成的贯通孔420(安装部)形成于内筒410的第2笔夹保持部410c与后方笔杆402b的第1笔夹保持部402e之间的交界面。
226.然后,在将内筒410安装于后方笔杆402b之后,将揿动构件416自后方笔杆402b的前方向后方笔杆402b内插入,进而,将转子412自后方笔杆402b的前方向后方笔杆402b内插入。图32a~图32d表示将安装有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夹构件的内筒安装于后方笔杆并安装有揿动构件和转子的状态,图32a是与图24相对应的剖视图,图32b是图32a的b-b剖视图,图32c是图32b的c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2d是图32a的d-d剖视图。如图32a~图32d所示,弹性变形部410e2自基部410e1朝向后方延伸,因此,即使弹性变形部410e2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在将转子412插入时,也能够顺畅地将转子412插入。于是,一旦将转子412越过弹性变形部410e2而插入到该弹性变形部410e2的后方,即使试图使转子412向前方移动,由于弹性变形部410e2的后方的边缘突出到比转子412的外径靠内方,因此,转子412的前方的凸轮部412b的外周缘也会与弹性变形部410e2的后方的端面抵接。因此,即使在更换替换芯4时等对书写工具401进行拆解,转子412也会被弹性变形部410e2保持于后方笔杆402b内。
227.接着,在将弹簧构件414配置于前方笔杆402a的前端部并将替换芯构件404以其前端部插入于弹簧构件414的内侧的方式配置了的状态下,将前方笔杆402a和后方笔杆402b螺纹结合而连接。由此,在弹簧构件414的作用下,替换芯构件404被向后方施力而与转子412的前端面抵接。于是,借助转子412对揿动构件416向后方施力,揿动构件416的突部416a与内筒410的后端部410b的前方的边缘抵接。由此,书写工具401的组装完成。
228.在组装状态下,在将笔夹构件408的后端部40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407向半径方向内侧压入时,以被第2笔夹保持部410c保持着的中间部408b为支点转动,笔夹构件408的前端部408a以自书写工具主体407分离的方式向半径方向外方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401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407的笔杆40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408的后端部408c压入,从而使笔夹构件408的前端部408a自书写工具主体407分离,而将笔夹构件408和书写工具主体407之间打开。
229.此外,在本发明中,笔夹朝向书写工具主体转动不仅包含笔夹严格地以一条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情况,还包含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笔夹部的中间部被支承着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的后部向半径方向内侧按压从而使笔夹构件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情况。
230.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2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笔夹构件408的中间部408b被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407的侧部,通过将笔夹构件408的后端部408c朝向书写工具主体407按压,从而笔夹构件408以笔夹构件408的前端部408a自书写工具主体407分离的方式转动。因此,在利用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持着书写工具主体407的笔杆402的状态下将笔夹构件408的后端部408c压入,从而能够打开笔夹构件408,能够用单手进行操作。
23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笔夹构件408的线材的弹性的作用下,前端部408a被朝向书写工具主体407施力,因此,能够不使用弹簧等施力构件,而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笔
夹构件8。
23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贯通孔420由沿横向延伸的孔形成,在贯通孔420形成有退让部,在退让部配置有第2端部408g的弯曲部408h。如此,在笔夹构件408的第2端部408g形成有弯曲部408h,因此,能够防止笔夹构件408自贯通孔420脱离。
2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笔夹保持部418具有贯通孔420,笔夹构件408由线材构成,由线材构成的部分配置并保持于贯通孔420内,贯通孔420形成于笔杆2与内筒410之间的交界面。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利用贯通孔420保持笔夹构件408,因此能够防止笔夹构件408轻易地脱离,并且由于贯通孔420配置于笔杆2与内筒410之间的交界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笔夹构件408配置于贯通孔420内。
235.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401包括筒状的笔杆402、配置于笔杆402的内侧的内筒410、和配置于内筒410的内侧的转子412,在内筒410形成有弹性变形部410e2,该弹性变形部410e2在组装状态下比转子412靠前端侧,并在配置于笔杆402内时朝向内方突出到比转子412的外径靠内方。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内筒410配置于笔杆402内时,弹性变形部410e2朝向内方突出到比转子412的外径靠内方。由此,即使在更换替换芯构件404时等,由于转子412与弹性变形部410e2抵接,因而也能够防止转子412自笔杆402脱离。
2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笔杆402的内周面形成有缩径部402c,弹性变形部410e2的外周面与缩径部402c抵接,从而该弹性变形部410e2朝向内方突出。根据这样的结构,将内筒410配置于笔杆402内,从而能够使弹性变形部410e2朝向内方突出,不使内筒410的结构复杂化就能够防止转子412的脱离。
23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410在外周面的凹部410d的周缘具有台阶部,在内筒410配置于笔杆402的内侧的状态下,在对内筒410作用有拉拔力时,台阶部与缩径部402c卡合,而抵抗拉拔力。根据这样的结构,台阶部与缩径部402c卡合,因而能够将内筒410固定于笔杆402。
23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变形部410e2为朝向后方延伸的悬臂梁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为,在内筒配置于笔杆内时使弹性变形部410e2向内方突出。
23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书写工具401具有沿着笔杆402设置的笔夹构件408,利用笔杆402和内筒410形成保持笔夹构件408的笔夹保持部418。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进行笔夹构件408的安装作业。
2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笔夹保持部418具有贯通孔420,笔夹构件408由线材构成,由线材构成的部分配置并保持于贯通孔420内,贯通孔420形成于笔杆2与内筒410之间的交界面。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利用贯通孔420保持笔夹构件408,因此能够防止笔夹构件408轻易地脱离,并且由于贯通孔420配置于笔杆2与内筒410之间的交界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笔夹构件408配置于贯通孔420内。
24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420和第2凹部410h沿长度方向排列,在将笔夹构件408自内筒410拆下来的状态下,第1端部408f构成为位于比第2端部408i靠书写工具主体侧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使在将笔夹构件408形成为平坦的情况下,也只要将笔尖侧的第2凹部410h形成为比贯通孔420靠书写工具主体407侧,就能够使笔夹构件408的前端部向书写工具主体407侧施力。
2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贯通孔420和第2凹部410h,以固定笔夹构件408的第1端部408h和第2端部408i,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形成缺口。
2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揿动式的圆珠笔的情况,但本发明能够应用的书写工具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揿动式的自动铅笔、不具备揿动机构的书写工具。另外,还能够在笔帽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帽安装笔夹。
244.附图标记说明
245.1、书写工具;2、笔杆;2a、前端开口;2b、后端开口;2c、凸部;2d、缺口部;4、替换芯构件;4a、笔尖部;6、进退机构;7、书写工具主体;8、笔夹构件;8a、前端部;8b、中间部;8c、后端部;8a、圆弧状部;8b、第1纵部;8c、第2纵部;8d、第1横部;8e、第3纵部;8f、第2横部;8g、第4纵部;8h、第1端部;8i、第2端部;10、内筒;10a、主体部;10b、后端部;10c、笔夹安装部;10d、突出部;10f、凸轮部;10g、第1安装孔;10h、第2安装孔;12、转子;12a、基端部;12b、凸轮部;14、弹簧构件;16、揿动构件;16a、突部;101、书写工具;106、进退机构;107、书写工具主体;108、笔夹构件;108a、前端部;108b、中间部;108c、后端部;108a、第1圆弧状部;108b、第1纵部;108c、第2纵部;108d、第2圆弧状部;108e、第3纵部;108f、第1端部;108g、第2端部;108h、弯曲部;110、内筒;110a、主体部;110b、后端部;110c、笔夹安装部;110f、凸轮部;110g、第1安装缺口;110g1、收纳部;110h、第2安装孔;110h1、基端部;110h2、退让部;116、揿动构件;201、书写工具;208、笔夹构件;208a、前端部;208b、中间部;208c、后端部;208a、第1圆弧状部;208b、第1纵部;208c、第2纵部;208d、图形部;208e、第3纵部;208f、第1端部;208g、第2端部;310、内筒;310a、主体部;310b、后端部;310c、笔夹安装部;310f、凸轮部;310g、第1安装缺口;310g1、收纳部;310h、第2安装孔;310h1、基端部;310h2、退让部;401、书写工具;402、笔杆;402a、前方笔杆;402a1、螺纹段;402b、后方笔杆;402b1、螺纹段;402a、前端开口;402b、后端开口;402c、缩径部;402d、缺口部;402e、第1笔夹保持部;402e1、基台部;402e2、卡合部;402e3、凹部;404、替换芯构件;404a、笔尖部;406、进退机构;407、书写工具主体;408、笔夹构件;408a、前端部;408b、中间部;408c、后端部;408a、第1圆弧状部;408b、第1纵部;408c、第2纵部;408d、第2圆弧状部;408e、第3纵部;408f、第1端部;408g、第2端部;408h、弯曲部;410、内筒;410a、主体部;410b、后端部;410b1、延伸部;410c、第2笔夹保持部;410c1、立起部;410c2、延伸部;410c3、突出部;410d、凹部;410e1、基部;410e2、弹性变形部;410e3、凸部;410e4、贯通孔;410f、凸轮部;410g、第1凹部;410h、第2凹部;412、转子;412a、基端部;412b、凸轮部;414、弹簧构件;416、揿动构件;416a、突部;418、笔夹保持部;420、贯通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