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防虫害是必不可少的林业治理工作之一,现有的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当需要把捕虫设备挂在较高处时,需要借助爬梯等工具,操作非常不方便,高处作业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实用性较低。
3.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1268267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该用于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对捕虫箱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解开l型杆上的牵引绳,向上拉动牵引绳,在定滑轮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牵引绳拉动挡雨罩和捕虫箱向上移动,捕虫箱带动活动座在滑槽内上滑,活动座带动滚轮在滑槽的内壁上进行滚动,同理,慢慢松开牵引绳,在挡雨罩和捕虫箱的自重作用下,使得捕虫箱带动活动座在滑槽内下滑,把捕虫箱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把牵引绳缠绕在l型杆上并把牵引绳系在l型杆上即可,从而通过拉动牵引绳可对捕虫箱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缺陷:牵引绳对挡雨罩和捕虫箱起到牵引的作用,由于牵引绳与挡雨罩存在一定的夹角,使工作人员需要较多的力来控制捕虫箱进行上下移动,比较浪费劳动力,降低了实用性,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解决了牵引绳对挡雨罩和捕虫箱起到牵引的作用,由于牵引绳与挡雨罩存在一定的夹角,使工作人员需要较多的力来控制捕虫箱进行上下移动,比较浪费劳动力,降低了实用性,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遮挡板,固定板上表面的左前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遮挡板下表面的左前侧和左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内侧面的底端可转动连接有辅助轴,两组辅助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链条右端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右侧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上表面开设有工作口,工作箱上表面盖装有盖板,工作箱正面、右侧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放置孔,放置孔内部固定连接有捕虫电网,工作箱内腔底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磁性板,磁性板上表面吸附连接有铁质板,铁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储液盒,工作箱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部螺装有
螺纹杆,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工作箱的宽度和长度。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组竖板内侧面的中间部位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滑块可滑动设置在滑轨内部。
9.优选的,所述第一链轮背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后端可转动连接有支座,支座下表面与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外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粘接有把套。
11.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块,稳定块下表面与固定板上表面的左前侧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通过伺服电机、第一链轮、链条、连接板、滑块和竖板的配合作用,可以对工作箱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适应性,通过工作箱、储液盒、收集盒、捕虫电网、固定块和缓冲板的配合作用,可以对害虫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使工作人员比较方便的对捕杀的害虫进行收集处理。
16.2、该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通过铁质板和磁性板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储液盒比较稳定的处于工作箱内部,通过滑块和滑轨的配合作用,可以辅助连接板带动工作箱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辅助轴和辅助板的配合作用,可以辅助第二链轮稳定的进行转动,通过缓冲板的作用,可以使储液盒具有一定的缓冲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板;2、竖板;3、遮挡板;4、伺服电机;5、转动轴;6、第一链轮;7、辅助板;8、辅助轴;9、第二链轮;10、链条;11、连接板;12、工作箱;13、盖板;14、捕虫电网;15、缓冲板;16、磁性板;17、铁质板;18、储液盒;19、固定块;20、螺纹杆;21、收集盒;22、滑块;23、滑轨;24、连接轴;25、支座;26、把手;27、稳定块;28、支柱;2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板2,竖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遮挡板3,固定板1上表面的左前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为hsmg80

e02430的电机,伺服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转动轴5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6,遮挡板3下表面的
左前侧和左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板7,辅助板7内侧面的底端可转动连接有辅助轴8,两组辅助轴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9,第一链轮6和第二链轮9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10,链条10右端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右侧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工作箱12,工作箱12上表面开设有工作口,工作箱12上表面盖装有盖板13,工作箱12正面、右侧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放置孔,放置孔内部固定连接有捕虫电网14,捕虫电网14为n18514捕虫电网,工作箱12内腔底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5,缓冲板1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磁性板16,磁性板16上表面吸附连接有铁质板17,铁质板17上表面固定连接储液盒18,工作箱1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固定块19内部螺装有螺纹杆20,螺纹杆20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21,收集盒21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工作箱12的宽度和长度。
22.具体的,为了使连接板11稳定的带动工作箱12进行上下的移动,连接板11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2,两组竖板2内侧面的中间部位均固定连接有滑轨23,滑块22可滑动设置在滑轨23内部。
23.具体的,为了辅助第一链轮6稳定的进行转动,第一链轮6背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4,连接轴24后端可转动连接有支座25,支座25下表面与固定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
24.具体的,为了使工作人员在控制盖板13时更方便,盖板13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把手26,把手26外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粘接有把套。
25.具体的,为了固定伺服电机4,使伺服电机4更稳定的进行工作,伺服电机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块27,稳定块27下表面与固定板1上表面的左前侧固定连接。
26.具体的,为了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更稳定的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固定板1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8,支柱28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9,底座29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27.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装有诱虫剂的储液盒18放在工作箱12内部,在铁质板17和磁性板16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使储液盒18比较稳定的固定在工作箱12内部,启动捕虫电网14,诱虫剂散发气味,使害虫飞近工作箱12,捕虫电网14可以将害虫杀死,害虫落在收集盒21内部,对害虫进行收集,缓冲板15可以对储液盒18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使储液盒18内部的诱虫剂在其内部比较稳定,固定块19和螺纹杆20配合作用,可以使工作人员在处理收集盒21内部的害虫时比较方便,同时可以对工作箱12的高度进行调节,启动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带动转动轴5转动,转动轴5带动第一链轮6进行转动,第一链轮6和第二链轮9配合作用,可以使链条10带动连接板11进行上下移动,可以使工作箱12进行上下移动,对工作箱12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实用性。
28.综上所述,该用于林业生态的捕虫装置,通过伺服电机4、第一链轮6、链条10、连接板11、滑块22和竖板2的配合作用,可以对工作箱12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适应性,通过工作箱12、储液盒18、收集盒21、捕虫电网14、固定块19和缓冲板15的配合作用,可以对害虫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使工作人员比较方便的对捕杀的害虫进行收集处理,通过铁质板17和磁性板16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储液盒18比较稳定的处于工作箱12内部,通过滑块22和滑轨23的配合作用,可以辅助连接板11带动工作箱12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辅助轴8和辅助板7的配合作用,可以辅助第二链轮9稳定的进行转动,通过缓冲板15的作用,可以使储液盒18具有一定的缓冲性,提高了实用性。
29.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