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垃圾填埋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


背景技术:

2.垃圾处理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几种方式。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垃圾填埋场一般采用分层覆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堆积一层垃圾后再覆盖一层黄土,这样很容易降低垃圾的污染;但是垃圾填埋场需要避免的主要问题是垃圾填埋场的防渗问题,垃圾被填埋,填埋后垃圾会腐败分解,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一旦发生渗漏会对土壤及水源造成污染,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垃圾填埋场除去对垃圾的填埋处理效果的考量外,垃圾填埋场对防渗结构更应严格要求,同时除了腐败液体存在渗出的可能,垃圾的分解还会散发出刺鼻气味,影响环境,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是在地基表面挖坑后,利用混凝土板将填埋坑体、隔断层、吸附层隔断出,填埋坑体位于中间位置,隔断层位于填埋坑体底部,吸附层位于填埋坑体左右两侧,垃圾填埋进填埋坑体内,在吸附层及填充层内填充吸附材料,吸附材料可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进行吸附,同时在填埋坑体底部设置漏液管及出液管,在填埋坑体侧面设置侧出液管,可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进行回收处理,可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主要包括地基、填埋坑体、填充层、隔断层、吸附层、防渗层、漏液管、出液管、侧出液管、盖板、进液管,所述填埋坑体为地基表面的坑体,填充层设置在填埋坑体外侧,隔断层设置在填充层旁侧,防渗层设置在填埋坑体内表面,漏液管设置在填埋坑体底部,出液管与漏液管连通,所述侧出液管设置在填埋坑体侧面,盖板设置在地基顶部,进液管设置在填埋坑体内部。
6.进一步的,所述填埋坑体、隔断层、吸附层一体成型设置,地基表面挖坑体后利用混凝土板将填埋坑体、隔断层、吸附层隔断出,填埋坑体位于中间位置,隔断层位于填埋坑体底部,吸附层位于填埋坑体左右两侧。
7.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可拉伸板,盖板覆盖在填充层及吸附层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漏液管至少设置有三根,三根漏液管与出液管连通,出液管位于隔断层内。
9.进一步的,所述侧出液管设置在填埋坑体的左右两侧,每侧设置有至少三根侧出液管。
10.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设置有两根,进液管与填埋坑体底部连接,进液管侧面设置有进液口。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为hdpe膜,防渗层由至少三层hdpe膜堆叠粘连而成,防渗层通过粘胶粘覆在填埋坑体的内表面,防渗层从填埋坑体内部延伸至顶部并延长。
12.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层及吸附层内部填充有吸附材料,填充层内的吸附材料为黏土吸附剂,吸附层内的吸附材料为柱状活性炭与分子筛混合物。
13.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层吸附材料为黏土吸附剂,黏土由海泡石、坡缕石、磁性铁粉混合组成,黏土吸附剂由40%海泡石粉、40%坡缕石粉、20%磁性铁粉混合而成。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是在地基表面挖坑后,利用混凝土板将填埋坑体、隔断层、吸附层隔断出,填埋坑体位于中间位置,隔断层位于填埋坑体底部,吸附层位于填埋坑体左右两侧,垃圾填埋进填埋坑体内,在吸附层及填充层内填充吸附材料,吸附材料可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进行吸附,同时在填埋坑体底部设置漏液管及出液管,在填埋坑体侧面设置侧出液管,可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进行回收处理,可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地基、2

填埋坑体、3

填充层、4

隔断层、5

吸附层、6

防渗层、7

漏液管、8

出液管、9

侧出液管、10

盖板、11

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
18.实施例1:
19.如图1所示,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主要包括地基1、填埋坑体2、填充层3、隔断层4、吸附层5、防渗层6、漏液管7、出液管8、侧出液管9、盖板10、进液管11,所述填埋坑体2为地基1表面的坑体,填充层3设置在填埋坑体2外侧,隔断层4设置在填充层3旁侧,所述填埋坑体2、隔断层4、吸附层5一体成型设置,地基1表面挖坑体后利用混凝土板将填埋坑体2、隔断层4、吸附层5隔断出,填埋坑体2位于中间位置,隔断层4位于填埋坑体2底部,吸附层5位于填埋坑体2左右两侧,所述填充层3及吸附层5内部填充有吸附材料,填充层3内的吸附材料为黏土吸附剂,吸附层5内的吸附材料为柱状活性炭与分子筛混合物,所述填充层3内的吸附材料为黏土吸附剂,黏土由海泡石、坡缕石、磁性铁粉混合组成,黏土吸附剂由40%海泡石粉、40%坡缕石粉、20%磁性铁粉混合而成,防渗层6设置在填埋坑体2内表面,所述防渗层6为hdpe膜,防渗层6由至少三层hdpe膜堆叠粘连而成,防渗层6通过粘胶粘覆在填埋坑体2的内表面,防渗层6从填埋坑体2内部延伸至顶部并延长,漏液管7设置在填埋坑体2底部,出液管8与漏液管7连通,所述漏液管7至少设置有三根,三根漏液管7与出液管8连通,出液管8位于隔断层4内,所述侧出液管9设置在填埋坑体2侧面,所述侧出液管9设置在填埋坑体2的左右两侧,每侧设置有至少三根侧出液管9,盖板10设置在地基1顶部,所述盖板10为可拉伸板,盖板10覆盖在填充层3及吸附层5内部,进液管11设置在填埋坑体2内部,所述进
液管11设置有两根,进液管11与填埋坑体2底部连接,进液管11侧面设置有进液口;
20.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是在地基1表面挖坑后,利用混凝土板将填埋坑体2、隔断层3、吸附层4隔断出,填埋坑体2位于中间位置,隔断层3位于填埋坑体2底部,吸附层4位于填埋坑体2左右两侧,垃圾填埋进填埋坑体2内,从进液管11处通入分解液,分解液从进液口流出与垃圾接触,分解液可加速垃圾的腐败分解,在吸附层4及填充层3内填充吸附材料,吸附材料可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进行吸附,同时在填埋坑体2底部设置漏液管7及出液管8,在填埋坑体2侧面设置侧出液管9,可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进行回收处理,可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吸附层5及填充层3内部的吸附材料可从盖板10位置进行回收替换,同时还可作为观察井对内部情况进行观察。
21.所述地基是选定的垃圾填满场位置,按照设计的体积,在地基1表面挖坑体,坑体挖好后安装以浇筑成型的填埋坑体2、隔断层4、吸附层5,与地基1的连接缝隙利用混凝土贴缝,在吸附层5及填充层3内填充相应的填充材料,在填埋坑体2内表面胶粘防渗层6,防渗层6为hdpe膜,防渗层6由至少三层hdpe膜堆叠粘连而成,防渗层6通过粘胶粘覆在填埋坑体2的内表面,防渗层6从填埋坑体2内部延伸至顶部并延长,被填埋垃圾填埋在防渗层6内,填埋过程中被填埋垃圾与泥土间隔覆盖填埋,根据填埋坑体2体积,完成填埋操作后,将延长的防渗层6覆盖在垃圾上,防渗层6的面积保证将垃圾完整覆盖,根据实际情况,可在防渗层6顶部填埋泥土,种植植被用于保持水土,施工完成后记录完成时间。
22.实施例2:
23.一种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是在地基表面挖坑,作为垃圾填埋用坑体,在坑体内部铺设防渗层,防渗层为hdpe膜,防渗层延长至坑体外围,防渗层铺设后进行垃圾填充,垃圾填充后将延长的防渗层覆盖在垃圾上,覆盖后在防渗层表面覆盖泥土,种植植被,施工完成后记录完成时间;
24.实施例3:
25.一种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所述垃圾填埋场用防渗层结构主要包括地基、填埋坑体、填充层、隔断层、吸附层、防渗层、漏液管、出液管,在地基表面挖坑后,利用混凝土板将填埋坑体、隔断层、吸附层隔断出,填埋坑体位于中间位置,隔断层位于填埋坑体底部,吸附层位于填埋坑体左右两侧,填埋坑体底部设置漏液管及出液管,所述地基是选定的垃圾填满场位置,按照设计的体积,在地基表面挖坑体,坑体挖好后安装以浇筑成型的填埋坑体、隔断层、吸附层,与地基的连接缝隙利用混凝土贴缝,在吸附层及填充层内填充相应的填充材料,在填埋坑体内表面胶粘防渗层,防渗层为hdpe膜,防渗层由至少三层hdpe膜堆叠粘连而成,防渗层通过粘胶粘覆在填埋坑体的内表面,防渗层从填埋坑体内部延伸至顶部并延长,被填埋垃圾填埋在防渗层内,填埋过程中被填埋垃圾与泥土间隔覆盖填埋,根据填埋坑体体积,完成填埋操作后,将延长的防渗层覆盖在垃圾上,防渗层的面积保证将垃圾完整覆盖,根据实际情况,可在防渗层顶部填埋泥土,种植植被用于保持水土,施工完成后记录完成时间。
26.效果分析: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在垃圾填埋场施工完成半年后对垃圾填埋场的内部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垃圾填埋场的内部情况,实施例1填埋场外侧有液体渗出,实施例2垃圾填埋场外侧没有液体渗出,但填充层内的填充材料潮湿,同时伴有有刺鼻气味,实施例3垃圾填埋场外侧无液体渗出,没有刺鼻气味,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方案。
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