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服务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服务器装置
1.【技术领域】本案是关于一种服务器装置,且特别是可判断主板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之服务器装置。
2.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装置的生产测试阶段及维修阶段,通常系以人工之方式刻录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程序代码,经常发生以供应给a厂商之主板错误地搭载供应给b厂商之bios程序代码,或是消费者在购买得服务器装置之后自行刻录不符合其主板之bios程序代码。在以上的情形中,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之规格不符,虽然可以开机进入操作系统,但是初始化配置不符合主板配置,如此会造成服务器装置运行不稳定,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导致服务器装置运行不稳定,严重将导致完全无法运作,且服务器装置的测试者或维修商在后续维修时将花费很多时间重新更新bios程序代码及除错,以进一步确认是否解决服务器装置运行不稳定之问题,造成测试及维修之困难。
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判断主板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之服务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服务器装置包含主板及设置于主板之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及处理单元。主板具有第一版本号码。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用以储存一bios程序代码,bios程序代码具有第二版本号码。处理单元耦接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及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用以执行bios程序代码以执行一开机自我测试程序,并在开机自我测试程序中判断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是否匹配,当第一版本号码不匹配第二版本号码时,处理单元将表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不匹配之一第一判断结果纪录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且处理单元停止执行开机自我测试程序。
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处理单元可判断主板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是否匹配,不论是在工厂端或消费者端,处理单元均可在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检查出不匹配之版本号码,以避免服务器装置运作不稳定之问题,且可藉由显示警示讯息来提示用户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并未匹配于主板之版本号码。再者,处理单元可将主板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为匹配或不匹配之判断结果纪录在非挥发性内存,且两判断结果系为不相互覆盖之隐藏信息,检测者即可据以进行服务器装置之维修及除错。
5.【附图说明】图1 为根据本案之服务器装置之一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
6.图2 为根据本案之服务器装置于判断主板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之一实施例之流程图。
7.图3 为根据本案之服务器装置于判断主板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之另一实施例之流程图。
8.【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案之服务器装置之一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服务器装置包含
主板11、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12、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及处理单元14。其中,主板11具有一版本号码(以下称为第一版本号码),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12、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及处理单元14系设置在主板11上,处理单元14耦接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12及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
9.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12系储存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程序代码,bios程序代码具有另一版本号码(以下称为第二版本号码)。
10.在服务器装置开机之后,处理单元14读取第一非挥发内存单元12而执行bios程序代码,处理单元14执行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测试(power on self test;post)程序。在开机自我测试程序中,请合并参照图1及图2,处理单元14根据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判断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是否匹配(步骤s01),当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不匹配时(判断结果为「否」),处理单元14将表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不匹配之判断结果(以下称为第一判断结果)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步骤s02),且处理单元14停止执行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测试程序(步骤s03),使开机自我测试程序暂停。
11.举例来说,以处理单元14在步骤s01系判断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是否相同以判断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是否匹配为例,以二进制码表示之两位为例,当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分别为「01」及「11」时,处理单元14判断出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并不相同,处理单元14产生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为不匹配之判断结果。
12.于此,若在工厂端制造服务器装置时使用版本号码不匹配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在测试服务器装置时,测试者于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检测阶段即可根据暂停之开机自我检测程序而得知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不匹配;另一方面,若在工厂端使用版本号码匹配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在服务器装置售出(以下称为消费者端)之后,若使用者自行更新错误之bios程序代码而造成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不匹配,用户于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检测阶段即可根据暂停之开机自我检测程序而得知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不匹配。于是,不论是在工厂端或消费者端,测试者与使用者均能立即地得知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系为不匹配,如此可提早得知且避免服务器装置根据版本号码不匹配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运作而造成服务器装置不稳定之问题。
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系可表示厂商信息或韧体版本信息。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可为字段可更换单元(field-replaceable unit;fru)。
14.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01中,若处理单元14判断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相同(判断结果为「是」),处理单元14可将表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为匹配之另一判断结果(以下称为第二判断结果)储存在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步骤s04),且第二判断结果与第一判断结果之间并不相互覆盖。举例来说,若在工厂端制造服务器装置时使用正确匹配的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则处理单元14在测试阶段之开机自我测试程序中系根据匹配之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04而将第二判断结果储存在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至于消费者端,若使用者自行更新错误之bios程序代码,则处理单元14在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系根据不匹配之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02而将第一判断结果储存在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此时,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储存有第一判断结果及第二判断结果,若用户欲维修服务器装置,服
务器装置之维修商即可根据同时存在之第一判断结果与第二判断结果进一步进行除错与维修。
15.在一实施例中,以低逻辑位准之「0」与高逻辑位准之「1」分别表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为匹配或不匹配为例,在步骤s04中,处理单元14可将低逻辑位准之「0」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在步骤s02中,处理单元14可将高逻辑位准之「1」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以区别第一版本号码匹配或不匹配第二版本号码之判断结果。
16.承上,若在工厂端制造服务器装置时使用正确匹配的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且用户未自行更新bios程序代码,在处理单元14判断出第一版本号码匹配第二版本号码(判断结果为「是」)之后,处理单元14继续执行开机自我测试程序(步骤s05),待完成开机自我测试程序之后,处理单元14执行操作系统(os)。在操作系统中,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系处于读取及写入锁定状态,也就是服务器装置之用户并无法在操作系统中藉由读取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而得到前述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之第二判断结果,也就是使用者并无法更改已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中之第二判断结果,换言之,第二判断结果系为隐藏信息,如此能避免用户修改处理单元14于测试阶段中已判断出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为匹配之判断结果。
1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装置更包含一显示单元16耦接处理单元14,请合并参照图3,当处理单元14执行步骤s01后判断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不匹配(判断结果为「否」)时,处理单元14可驱使显示单元16显示一警示讯息(步骤s07),以提示服务器装置之制造商或用户当前使用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不匹配。其中,警示讯息可以为文字、图案或文字与图案之组合。
18.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04中,处理单元14可进一步将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为匹配之时间信息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时间信息可包含日期及时间;并且,在步骤s04中,处理单元14亦可进一步将匹配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尔后,若处理单元14判断出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不匹配,则在步骤s07中,处理单元14可进一步根据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中已储存之信息驱使显示单元16显示先前系为匹配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以及先前之时间信息,并驱使显示单元16显示当下不匹配之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使服务器装置之检测者可根据显示单元16显示之时间信息确认bios程序代码与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不匹配之时间系为晚于前述之时间信息,并根据先前为匹配之版本号码与当前不匹配之版本号码进行维修及除错。
19.举例来说,若制造商系使用正确匹配的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以下称为第四版本号码),以二进制码表示之两位为例,第四版本号码可为「01」,在测试程序中,以前述之主板11的第一版本号码为「01」为例,若处理单元14在107年1月1日执行开机自我测试程序,处理单元14在执行步骤s01之后系根据均为「01」而正确匹配的第一版本号码与第四版本号码执行步骤s04,且处理单元14在步骤s04中系将均为「01」之第一版本号码及第四版本号码以及107年1月1日之时间信息储存于第二非挥发内存单元13;尔后,待服务器装置贩卖至消费者端,若服务器装置之用户自行更新错误之bios程序代码,使主板11之第一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以下称为第二版本号码)为不匹配,例如前述之第二版本号码为「11」,则处理单元14在执行步骤s01、s02之后系根据错误匹配的第一
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执行步骤s07,且处理单元14在步骤s07中系驱使显示单元16显示警示讯息、「01」之第四版本号码、107年1月1日之时间信息以及当前分别为「01」、「11」之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如此一来,服务器装置之检测者即可根据前述之显示信息进行维修及除错。
2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01中当处理单元14判断出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不匹配时(判断结果为「否」),显示单元16在步骤s07中更显示一密码输入画面。待用户于服务器装置键入密码时,处理单元14接收用户键入之输入密码,处理单元14进一步比对输入密码与默认密码,以藉由用户键入之输入密码判断用户是否具有刷新bios程序代码之权限。于是,处理单元14判断输入密码与默认密码是否相同(步骤s06),当输入密码与默认密码相同时(判断结果为「是」),表示使用者具有刷新bios程序代码之权限,处理单元14即继续执行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测试程序(步骤s05),在开机自我测试程序完成之后,用户可重新刷新bios程序代码,以更新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当输入密码与默认密码不相同时(判断结果为「否」),表示使用者不具有刷新bios程序代码之权限,处理单元14即不继续执行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测试程序,使服务器装置之开机自我测试程序维持在暂停之状态(步骤s03),使用者则无法重新刷新bios程序代码。
21.在一实施例中,前述之默认密码系由服务器装置之维修商所持有,仅有维修商具有重新刷新bios程序代码之权限;或者,服务器装置之用户亦可由维修商取得默认密码,以自行刷新bios程序代码。
22.在一实施例中,主板11之版本号码可以二进制码表示,且如图1所示,处理单元14系包含处理器141及平台路径控制器(pch)142,处理器141耦接平台路径控制器142。平台路径控制器142包含由上拉电阻与接地电阻组成之号码产生电路。在服务器装置上电之后,上拉电阻与接地电阻可产生以二进制码表示之主板11之版本号码(例如前述之第一版本号码)。基此,在步骤s01中,处理单元14在执行开机自我检测程序时系执行bios程序代码而主动地发送要求主板11之版本号码之请求讯号至平台路径控制器142,当处理器141发送前述之请求讯号时,平台路径控制器142之号码产生电路即输出以二进制码表示之主板11之版本号码。处理单元14自平台路径控制器142取得主板11之版本号码之后,处理单元14根据bios程序代码包含之版本号码执行步骤s01以判断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是否匹配。
23.在一实施例中,当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不匹配时,处理单元14触发服务器装置的系统事件日志(system event log;sel),系统事件日志至少包含主板11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不匹配之异常信息。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服务器装置更包含一基板管理控制单元(bmc)15耦接处理单元14,以前述之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为例,当处理单元14判断出第一版本号码与第二版本号码不匹配时,处理单元14触发基板管理控制单元15(步骤s07),使基板管理控制单元15将前述之第二判断结果及相应之第四版本号码、警示讯息、时间信息、及当前不匹配之第一版本号码及第二版本号码纪录于系统事件日志,以供服务器装置之管理者藉由基板管理控制单元15以远程联机之方式查询系统事件日志。
24.综上所述,根据本案之服务器装置之一实施例,处理单元可判断主板之版本号码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是否匹配,不论是在工厂端或消费者端,处理单元均可在开机
自我检测程序中检查出不匹配之版本号码,以避免服务器装置运作不稳定之问题,且可藉由显示警示讯息来提示用户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并未匹配于主板之版本号码。再者,处理单元可将主板与bios程序代码之版本号码为匹配或不匹配之判断结果纪录在非挥发性内存,且两判断结果系为不相互覆盖之隐藏信息,检测者即可据以进行服务器装置之维修及除错。
25.虽然本案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案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故本案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