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移位装置主要在室内使用,其可将残障或半瘫痪导致腿脚失能的病患在不同的室内场景中进行移位,以减轻其护理人员在人工移位时的体力负担,并可大幅度降低病患在人工移位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由于移位装置的使用对象多为残障或半瘫痪导致腿脚失能的病患,行动能力较差,在无人看护的时候较为危险,因此移位装置的安全性是关键。
3.目前,市场上的移位装置多由扶手来实现防护,但是现有的移位装置的扶手通常只限位病患的左右两侧,即防止病患由坐椅的两侧甩出。然而,由于移位装置的移动方向为朝正前方,所以移位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碰到急减速或颠簸时容易将病患沿正前方甩出,安全性较差,且无法达成较高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移位装置的安全性较差、无法达成较高的防护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移位装置。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位装置,用于病患在室内不同场景的移送,所述移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以及设于所述移动底座上的坐椅,所述坐椅包括椅面部、与所述椅面部相连的靠背部以及两个扶手;每一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段和第一连接段,且两个所述扶手的扶手段分别位于所述椅面部的与所述靠背部相邻的两个侧部的上方;
6.在每一所述扶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扶手段的远离所述靠背部的一端,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使所述第一连接段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且当两个所述扶手的第一连接段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靠背部、两个扶手段以及两个第一连接段围合形成框形;当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靠背部、两个扶手段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半框形。
7.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为旋转构件,且在每一所述扶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旋转构件绕所述扶手段旋转,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8.优选地,所述椅面部包括插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段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插接到所述插接座。
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椅面部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段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垂直于所述椅面部。
10.优选地,每一所述扶手包括第二连接段,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扶手段的靠近所述靠背部的一端枢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椅面部枢接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扶手段的靠近所述靠背部的一端与所述靠背部枢接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坐椅包括脚托部,所述脚托部第一端与所述椅面部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且所述脚托部通过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调整到自由端支撑到地面的位置。
13.优选地,所述椅面部和靠背部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椅面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所述靠背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且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枢轴装配到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第一锁紧组件,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组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轴旋转。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锁紧组件、棘轮机构、固定在所述椅面部的连接构件、以及首端与所述连接构件枢接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且所述脚托部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及连接构件与所述椅面部连接;
15.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首端的棘轮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连接构件上的棘爪构件和压缩弹簧,且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棘爪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之间;所述棘爪构件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构件枢接固定,且所述棘爪构件的爪部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接到所述棘轮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朝远离所述椅面部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棘爪构件的爪部卡接到所述棘轮构件的齿部;
16.所述棘爪构件的爪部的背面为斜面,且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所述椅面部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棘轮构件的齿部抵推所述斜面,以驱动所述棘爪构件挤压所述压缩弹簧,并带动所述爪部脱离所述棘轮构件的齿部;
17.所述第二锁紧组件位于所述连接构件上、并与所述棘轮机构对应,且在所述脚托部支撑到地面上时,所述棘轮机构、第二连接杆及脚托部由所述第二锁紧组件锁定。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装设到所述固定座的端部具有以所述第一枢轴为圆心的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且所述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轮齿;
19.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卡钩组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通过将卡钩组件嵌入所述第一轮齿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轴旋转。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扶手设置扶手段和第一连接段,并在第一连接段调整至第一位置时,由椅面部、两个扶手段和两个连接段围合形成框形,从而可将病患围合在框形内,达成对外周的全方位防护,避免病患较容易的由坐椅上甩出,提高了安全性,使得移位装置具有较高的防护效果;由于在将第一连接段调整至第二位置时,靠背部、两个扶手段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半框形,因此病患可由该开口进出坐椅,既保证了防护效果,又不会阻碍病患的正常使用,确保操作的方便性,避免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第一变化状态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第一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第二变化状态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移位装置可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例如残障或半瘫痪导致腿脚失能的病患的专用移位椅,用于病患在室内不同场景的移送。
29.本实施例中的移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和坐椅2,其中坐椅2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1上,并由移动底座1实现移位功能。具体地,坐椅2包括椅面部21、靠背部22和两个扶手23,靠背部22与椅面部21相连,且坐椅2通过椅面部21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1上。上述椅面部21用于承托病患上身,靠背部22用于病患背部倚靠。
30.本实施例的两个扶手23均包括扶手段231和第一连接段232,且每一扶手23的扶手段231分别位于椅面部21的与靠背部22相邻的两个侧部的上方,即两个扶手段231位于椅面部21的两侧的上方,以防护椅面部21的两侧,防止病患由椅面部21的两侧甩出坐椅2。上述扶手段231和第一连接段232的形状优选为直线性,当然扶手段231和第一连接段232的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呈波浪形或迷宫性。
31.进一步地,在每一扶手23中,第一连接段232通过连接构件32连接到扶手段231的远离靠背部22的一端,并通过连接构件32使第一连接段2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即第一连接段232通过连接构件32与扶手段231活动连接,并可由连接构件32锁紧,以使得第一连接段232能够稳定可靠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并保持。上述连接构件32的结构设计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第一连接段232与扶手段23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连接构件32装设在扶手段231上并包括设置于扶手段231上的弹簧锁紧件(例如由锁紧块、弹簧及按压开关组成的弹簧锁紧开关),在连接构件32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连接构件32由弹簧锁紧件锁紧固定。
32.并且,当两个扶手23的第一连接段232均位于第一位置时,靠背部22、两个扶手段231以及两个第一连接段232围合形成框形;例如,呈方状的框形,即两个第一连接段232均与两个扶手段231垂直设置。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框形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另外,当第一连接段232位于第二位置时,靠背部22、两个扶手段231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半框形,即为坐椅2留出进出口,方便病患坐到坐椅2上,也方便将病患移动至室内场景。
33.上述移位装置通过在扶手23设置扶手段231和第一连接段232,并在第一连接段232调整至第一位置时,由椅面部21、两个扶手段231和两个连接段围合形成框形,从而可将病患围合在框形内,达成对外周的全方位防护,避免病患较容易的由坐椅2上甩出,提高了安全性,使得移位装置具有较高的防护效果。
34.由于在将第一连接段232调整至第二位置时,靠背部22、两个扶手段231围合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半框形,因此病患可由该开口进出坐椅2,既保证了防护效果,又不会阻碍病患的正常使用,确保操作的方便性,从而避免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
3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构件32具体为旋转构件,且在每一扶手23中,第一连接段232通过旋转构件绕扶手段231旋转,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实际应用中,连接构件32的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连接构件32与第一连接段
232固定连接,且连接构件32具有与扶手段231的一端相适配的枢接孔,第一连接段232通过连接构件32的枢接孔配合连接到扶手段231的一端的方式与扶手段231枢接固定;另外,连接构件32上设置有锁紧开关,并由该锁紧开关限制连接构件32及第一连接段232相对于扶手段231旋转,以将第一连接段232限位固定。
36.当然,连接构件32的枢接孔的内壁可设置沿孔壁的方向设置的限位凹槽,扶手段231的一端的侧面设有与限位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凸起,且在枢接孔配合到扶手段231的一端时,限位凸起嵌入在限位凹槽内;特别地,限位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分别对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因此可通过限位凹槽的两个侧壁来约束限位凸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段232能够快速调整并对应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37.特别地,椅面部21包括插接座,该插接座与第一连接段232的自由端相适配,且在第一连接段23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段232的自由端插接到插接座,从而由插接座支撑第一连接段232,从而提高扶手23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扶手段231靠近第一连接段232的一端悬空(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导致变形或损坏。
38.优选地,第一连接段232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椅面部21平行,第一连接段232在处于第二位置时垂直于椅面部21。当然,扶手段231优选也平行于椅面部21,这样上述靠背部22、两个扶手段231和两个第一连接段232围合而成的框形平行于椅面部21,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便于结构设计,且有利于第一连接段2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每一扶手23包括第二连接段,且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扶手段231的靠近靠背部22的一端枢接连接,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椅面部21枢接连接,即第二连接段、扶手段231和第一连接段232依次连接,且扶手23通过第二连接段与靠背部22枢接固定,由此可通过使第二连接段相对于靠背部22旋转来调整扶手23与坐椅2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第二连接段和靠背部22之间设有锁紧机构,由该锁紧机构来限制第二连接段与靠背部22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对扶手23的锁紧功能。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扶手段231的靠近靠背部22的一端与靠背部22枢接连接,即扶手23通过扶手段231与靠背部22枢接固定,由此可使扶手段231相对于靠背部22旋转来调整扶手23与坐椅2之间的相对位置。
41.本实用新型的移位装置通过使扶手23与坐椅2枢接固定,由此可将扶手23的自由端调整搭接到地面,从而配合移动底座1实现多点支撑,以此提高移位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坐椅2还包括脚托部24,脚托部24第一端与椅面部2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3,且脚托部24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调整到自由端支撑到地面的位置。由于脚托部24连接于椅面部21的一端,且脚托部24不完全位于移动底座1的垂向区域内,在脚托部24受力时容易导致移动底座1不稳定,甚至导致移位装置倾斜翻倒,所以使脚托部24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调整到自由端支撑到地面的位置,可由脚托部24辅助支撑,即实现多点支撑,既可由脚托部24达成对病患的下肢支撑功能,又能够进一步提高移位装置的稳定性,使得安全性大大提升。
4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脚托部24可为两个独立部分组成,以对应到病患的双脚,且这样脚托部24的一个独立部分可实现支撑,脚托部24的另一独立部分持续完成脚托支撑,由此可避免需要较大幅度改变病患身体姿势,既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又无需较大
矫正病患姿势,防止造成伤害。
44.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锁紧组件、棘轮机构31、连接构件32和第二连接杆33,其中连接构件32固定在椅面部21上,第二连接杆33的首端与连接构件32枢接固定。上述脚托部24固定在第二连接杆33上,从而可通过第二连接杆33及连接构件32与椅面部21连接。
45.并且,棘轮机构31设于连接构件32与第二连接杆33之间,并由棘轮机构31阻止第二连接杆33朝远离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旋转(即朝向地面的方向),即可以沿朝向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旋转,以调整脚托部24与椅面部21之间的角度,从而将病患脚部抬起,进而适配于病患的最舒适姿势,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减小病患的心理负担。
46.具体地,棘轮机构31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杆33的首端的棘轮构件311、以及安装在连接构件32上的棘爪构件312和压缩弹簧313,且压缩弹簧313位于棘爪构件312与连接构件32之间。并且,棘爪构件312通过销轴314与连接构件32枢接固定,且棘爪构件312的爪部在压缩弹簧313的弹力作用下压接到棘轮构件311上,并在第二连接杆33朝远离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棘爪构件312的爪部卡接到棘轮构件311的齿部,即阻止脚托部24向下转动,保证能够可靠的撑托病患的下肢,避免脚托部24向下旋转致使脚托功能失效。
47.为确保脚托部24能够自由朝向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转动,使得棘爪构件312的爪部的背面为斜面,这样在第二连接杆33朝向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棘轮构件311的齿部可抵推斜面,进而驱动棘爪构件312挤压压缩弹簧313,同时带动爪部脱离棘轮构件311的齿部,避免脚托部24在朝向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受到棘爪构件312的限制。特别地,棘爪构件312背向压缩弹簧313的一侧形成开关结构,在按压该开关结构时,棘爪构件312挤压压缩弹簧313,同时使得棘爪构件312的爪部脱离棘轮构件311的齿部,这样即可将脚托部24的自由端调整以支撑到地面的上。
48.特别地,上述第二锁紧组件设于连接构件32上、并与棘轮机构31对应,且在脚托部24支撑到地面上时,棘轮机构31、第二连接杆33及脚托部24由第二锁紧组件锁定,以限制脚托部24朝向椅面部21的顶面的方向转动,从而保证脚托部24的自由端调整支撑到地面上时能够可靠的起支撑作用,避免脚托部24可自由向上转动而导致多点支撑失效。
49.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椅面部21和靠背部22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组件4,该第二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41和固定座42(优选由金属材料构成),其中第一连接杆41与椅面部21固定连接,固定座42与靠背部22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杆41通过第一枢轴43装配到固定座42,从而实现靠背部22与椅面部21之间的连接。
50.具体地,固定座42内设有第一锁紧组件44,该第一锁紧组件44对应到装设在固定座42上的第一连接杆41,且操作时,可通过第一锁紧组件44限制第一连接杆41相对于第一枢轴43旋转,从而锁紧第二调节组件4。
51.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锁紧组件44与第二调节组件4的锁紧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卡接锁紧、插接锁紧等等;第一锁紧组件44的结构优选根据第二调节组件4的结构设置。
52.上述移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组件4,从而可使脚托部24及靠背部22相对于椅面部21旋转,进而调整脚托部24及靠背部22与椅面部21之间的角度,以适配于病患的身体伸展角度,使得病患能够以最舒适的姿势坐在移位装置上,既提高了舒适
性,又有效避免病患长时间使用而造成的身体关节压迫,防止了血液循环不良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解决病患产生心理负担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53.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杆41通过其端部与第一枢轴43固定连接,并装设到固定座42,且第一连接杆41装设到固定座42的端部具有朝外侧突起的外周面。并且,外周面为以第一枢轴43为圆心的凸圆弧形,该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轮齿41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轮齿411也可与第一连接杆41独立设置,然后第一轮齿411通过装配的方式装设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1的端部。
54.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锁紧组件44包括卡钩组件,该卡钩组件与第一轮齿411相适配,且第一锁紧组件44通过将卡钩组件嵌入第一轮齿411的方式限制第一连接杆41相对于第一枢轴43旋转,进而锁紧第二调节组件4。
55.具体地,上述卡钩组件具体包括第一卡钩441、第一弹性件442、第二枢轴443、第二卡钩444、第二弹性件445及第三枢轴446,其中第一卡钩441通过第二枢轴443安装在固定座42上,且第一卡钩441在第一弹性件442的作用下嵌入第一轮齿411,并阻止第一连接杆41绕第一方向转动。上述第一弹性件442优选为扭簧,并装配在第一枢轴43上,且扭簧的一端连接到固定座42,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卡钩441,从而由扭簧为第一卡钩441提供持续的弹簧力,使得第一卡钩441的钩部能够钩接到第一轮齿411。当然,第一弹性件442也可为压缩弹簧,但这样大大提高了组装操作难度,不利于装配。
56.上述第一卡钩441背向其钩部的一面优选为斜面,这样第一连接杆41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可由第一卡钩441抵推斜面,使得第一卡钩441挤压第一弹性件442并发生回退,即采用棘轮配合方式,避免第一连接杆41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受第一卡钩441限制,这样有利于降低调节操作难度。
57.另外,第二卡钩444通过第三枢轴446安装在固定座42上,且第二卡钩444在第二弹性件445作用下嵌入第一轮齿411,并组织第一连接杆41绕第二方向转动。上述第二弹性件445同样优选为扭簧,并装配在第二枢轴443上,且扭簧的一端连接到固定座42,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卡钩444,从而由扭簧为第二卡钩444提供持续的弹簧力,使得第二卡钩444的钩部能够钩接到第一轮齿411。
58.并且,第二卡钩444背向其钩部的一面优选为斜面,这样第一连接杆41绕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可由第二卡钩444抵推斜面,使得第二卡钩444挤压第二弹性件445并发生回退,即同样采用棘轮配合方式,避免第一连接杆41绕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受第二卡钩444限制,从而配合第一卡钩441,以减少手动操作步骤,提高操作方便性。
59.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即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这样第二卡钩444配合第一卡钩441即可控制第一连接杆41的正向转动和方向转动。当第一卡钩441和第二卡钩444均嵌入到第一轮齿411时,第一连接杆41无法转动,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受到限制;当打开第一卡钩441时,使第一卡钩441脱离第一轮齿411,第一连接杆41可以绕第一方向转动,进而带动靠背部22绕第一方向旋转以调整与椅面部21之间的角度;当打开第二卡钩444时,使得第二卡钩444脱离第一轮齿411,第二连接杆33可以绕第二方向转动,进而带动靠背部22绕第二方向旋转以调整与椅面部21之间的角度。
60.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41通过其端部与第一枢轴
43固定连接,并装设到固定座42,且第一连接杆41装设到固定座42的端部具有朝外侧突起的外周面。具体地,该外周面为以第一枢轴43为圆心的凸圆弧形,且该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轮齿41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轮齿411也可与第一连接杆41独立设置,然后第一轮齿411通过装配的方式装设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1的端部。
61.上述第一锁紧组件44包括齿轮座447和第三弹性件448,其中齿轮座447包括呈凹圆弧形的外周面,该凹圆弧形外周面与第一连接杆41的凸圆弧形外周面相对应,且凹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二轮齿4471,该第二轮齿4471适配于凸圆弧形外周面的第一轮齿411。
62.进一步地,齿轮座447以滑动方式装配到固定座42,且第三弹性件448装配在固定座42和齿轮座447之间,并通过弹性回复力推动齿轮座447,使第二轮齿4471与第一轮齿411啮合,从而限制第一连接杆41旋转。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