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管理自助餐厅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管理自助餐厅,属于餐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餐厅或厨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一个小型的餐厅或厨房就需要厨师、收银员、服务员、清洁员等多种员工,从而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高昂;
4.2、制作餐品的过程(如煮制时间、放置调味品的数量等)都由厨师的感觉来判断,容易造成餐品味道不佳;
5.3、由于餐厅或厨房的温度较高,厨师在制作餐品的过程中,容易将一些汗水或者杂物掉进餐品,餐品的卫生难以得到保证;
6.目前已有多家单位涉足无人管理餐厅的研发,如申请号为cn202010379482.1,发明名称为《一种自动化无人餐厅系统》的中国专利,该装置利用生面/粉条输送装置带动其内置面/粉篓进入槽进行,再通过配料加入装置对面/粉条进行调味,但这种装置功能单一,只能简单的替代厨师的工作,不能较好解决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管理餐厅,该餐厅具有自动点餐、自动制作和自动清洁的作用,完全替代人力的作用,实现无人管理值守的目的。
8.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管理自助餐厅,至少包括厨房区域,所述厨房区域包括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调味机构、壳体和控制装置;
9.壳体表面内凹形成一安装台,且壳体同一表面上开设有取餐口;
10.控制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和主控制器,触摸显示屏固定在安装台之中,主控制器、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均设置在壳体内部,主控制器分别与触摸显示屏、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调味机构电连接;
11.储存机构包括导料槽和设于导料槽上方的一个以上储料盒,导料槽为上、下方开口的中空棱台结构;
12.煮制机构包括传送链、漏勺和水槽,传送链环绕水槽一周设置,漏勺安装在传送链上,并随着传送链的转动而移动,当储料盒打开时,漏勺位于导料槽的下方,漏勺随着传送链移动的过程中,漏勺先后进出水槽,再进行翻转;
13.餐具供给机构包括位于煮制机构下方的输送带,输送带上放置有碗,当漏勺翻转时,碗位于漏勺的下方;
14.送餐机构包括机械手,机械手将餐具从输送带上取出,再依次移动至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上;
15.调味机构包括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将汤料添加
到调味机构下方的碗中。
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储料盒包括盒体、闭锁开关、储料盒门,盒体底面开口且储料盒门挡住盒体的底面开口,储料盒门的一端铰接于盒体上,闭锁开关与电磁开关电连接且能限位储料盒门。
17.且所述调味机构包括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固体浇头加注装置包括固体浇头存储盒、程控步进推进装置、切削刀、导料槽,固体浇头存储盒一端连接程控步进推进装置,另一端连接导料槽,切削刀位于固体浇头存储盒与导料槽连接处;糊状浇头加注装置包括糊状浇头存储盒、搅拌叶轮、电磁阀,搅拌叶轮位于糊状浇头存储盒中,电磁阀位于糊状浇头存储盒的下方;汤汁加注装置包括汤料储存盒和汤料加注电磁阀,汤料加注电磁阀位于汤料储存盒下方。
18.且所述储存机构、所述煮制机构、所述餐具供给机构、所述送餐机构和所述调味机构位于封闭框架内部。
19.且所述控制装置的触摸显示屏获取点餐信息,并且将点餐信息传输至主控制器,可根据点餐信息生成指令集,然后将指令集传输至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根据指令集执行相应的行动。
20.且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面/粉条供给装置控制单元、面/粉条煮制装置控制单元、碗供给装置控制单元、出面/粉系统控制单元、固体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汤汁加注装置控制单元、水加热及供给系统控制单元;面/粉条供给装置控制单元包括漏勺位置传感器和闭锁开关控制器,漏勺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导料槽下方,用于检测漏勺是否到位,闭锁开关控制器与闭锁开关电连接;面/粉条煮制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传送链的运动;碗供给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输送带将碗运至漏勺的下方并检测碗是否到达相应位置;出面/粉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感应碗位置并控制机械手,将碗从输送带上取出并移动至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上;固体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控制程控步进推进装置和切削刀,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磁阀,汤汁加注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汤料加注电磁阀;水加热及供给系统控制单元控制水槽中的水的温度和水量。
21.且所述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调味机构、壳体和控制装置均设有独立的电源或驱动设备。
22.且所述煮制机构的传送链由电机和传动轮驱动,水槽两侧均设有传送链,两条传送链同步运行,传送链的形状为两端呈半圆形、中部的上下分别呈两条直线形,传动轮至少设于传送链两端,水槽位于传送链所围成的空间中;水槽的前后端均设有导轨,水槽的前后端分别与前后端的导轨相接,每条导轨靠近水槽的一段为坡型段、远离水槽的一段为弧形段,且导轨的坡型段顶点与弧形段顶点为同一点;漏勺设有漏勺柄,两条传送链上或两条传送链之间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漏勺的漏勺柄上端连接,漏勺能绕连接部旋转,传送链能带着漏勺相对水槽和导轨运动,水槽上方的传送链到水槽槽底的距离小于漏勺的漏勺柄的长度;水槽上方设有喷头和与喷头连接并输送蒸汽的管道。
23.无人管理自助餐厅还包括进餐区域,进餐区域包括餐桌、餐椅、餐桌清洗机构和卫生清扫机构,餐桌清洗机构设置在餐桌中,包括活动桌面和控制活动桌面的电机,活动桌面下方依次设有清洗刷、高压水喷头、固体残留物收集箱,其中固体残留物收集箱位于活动桌
面的端部下方,清洗刷与活动桌面贴合,高压水喷头下方设有清洗水收集水箱,卫生清扫机构为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内设置有位置感应单元、路线规划单元和自动行走单元,扫地机器人打扫完毕后会自动回初始位置待命。
24.且所述无人管理自助餐厅的餐厅门口设有自动测温机构,所述自动测温机构自动检测客人的体温,若客人的体温高于阈值,则自动测温机构发出警告,若客人的体温低于阈值,则自动测温机构进行待命。
2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无人管理餐厅通过存储机构和煮制机构进行对餐品的制作,再由餐具供给机构将餐具运输至煮制机构的下料口下方接住餐品,随后送餐机构将装有餐品的餐具移动至调味机构下方对餐品进行调味,调味完成后,送餐机构将装有餐品的餐具移动至取餐口,同时显示屏提示客人进行取餐,在客人进餐完毕后,餐桌中的餐桌清洗机构,通过活动桌面的旋转移动,使活动桌面与清洗刷、高压水喷头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来进行清洗餐桌,从而餐厅均为智能化控制,不需要提供厨师、收银员、服务员、清洁等员工,因此能够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
26.本餐厅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位于封闭框架内部,因此本餐厅不会让杂物掉进餐品,从而使餐品的卫生得到保障;
27.本餐厅的显示屏距离取餐柜的水平距离为0.5m,显示屏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1.3m,从而使取餐柜的使用方式尽量适合人体的自然形态,使显示屏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厨房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储存机构和煮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储料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图为储料盒门关闭,下图为储料盒门打开。
31.图4为本发明的调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的餐桌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结构关系示意图
34.图中:1、壳体;2、储存机构;3、煮制机构;4、餐具供给机构;5、送餐机构;6、固体浇头加注装置;7、糊状浇头加注装置;8、汤汁加注装置;9、水加热及供给系统; 10、主控制器;11、触摸显示屏;12、供电系统;13、活动桌面;14、活动桌面驱动电机及驱动齿轮;15、活动桌面驱动齿轮及轴承;16、活动桌面支撑轮及轴承;17、活动桌面清洗刷;18、活动桌面清洗高压水喷头;19、水管;20、活动桌面固体残留物收集箱;21、活动桌面清洗水收集水箱;22、活动餐桌装饰物放置平台;23、安装台;24、取餐口;25、滚动架;101、抽风轴流风机;201、导料槽;202、储料盒;203、电磁开关;2021、闭锁开关;2022、储料盒门;301、水槽;302、传动轮;303、传送链;304、漏勺;305、导轨;306、出面/粉口;3061、出面/粉口的碗;601、可更换固体浇头储存装置;602、可更换固体浇头储存装置;603、程控步进推进装置;604、程控步进推进装置;605、旋转切削装置;6051、切削刀;606、导料槽;701、可更换糊状浇头储存装置;702、可更换糊状浇头储存装置;703、搅拌驱动装置;7011、搅拌叶轮;7021、搅拌叶轮;7012、电磁阀;7022、电磁阀;801、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802、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803、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8011、电磁阀;8021、电磁阀;8031、电磁阀;901、供水管路;902、受控输出喷头;903、
水泵、904、水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
36.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人管理餐厅,包括厨房区域和进餐区域,所述厨房区域包括储存机构2、煮制机构3、餐具供给机构4、送餐机构5、调味机构(调味机构由固体浇头加注装置6、糊状浇头加注装置7、汤汁加注装置8组成)、壳体1、控制装置、水加热及供给系统9、供电系统12;储存机构位于煮制机构的上方、水加热及供给系统位于煮制机构的上方,煮制机构位于餐具供给机构的上方,供电系统位于餐具供给机构的下方,送餐机构位于餐具供给机构的侧方,调味机构位于送餐机构的上方。
37.壳体表面内凹形成一安装台23,且壳体同一表面上开设有取餐口24,壳体内部还设有抽风轴流风机101,用于厨房区域的通风,使其空气循环。
38.控制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11和主控制器10,触摸显示屏和主控制器电连接,触摸显示屏固定在安装台之中,主控制器、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均设置在壳体内部,主控制器分别与触摸显示屏、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调味机构电连接;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调味机构、壳体和控制装置均设有独立的电源或驱动设备。
39.参考图2和图3,储存机构包括导料槽201和设于导料槽上方的储料盒202,储料盒的侧面设有电磁开关203,储料盒包括盒体、闭锁开关2021、储料盒门2022,盒体为底面开口的中空腔体用于存储生面/粉条,储料盒门挡住盒体的底面开口,盒体与储料盒门的一端设有铰链,储料盒门的一端铰接于盒体上,另一端被闭锁开关限位,闭锁开关安装在附近壳体上或导料槽侧面且与闭锁开关控制器电连接,闭锁开关控制器可以采用电磁开关,如图2的上图所示储料盒门是被闭锁开关限位而常闭,当闭锁开关被触动,储料盒门随着重力的作用随着铰链旋转,会如图2的下图打开,面/粉条落下。盒体上方也可以是开口结构便于放入面/粉条。储料盒门与闭锁开关也可以替换为一体式的伸缩式结构,例如采用伸缩式液压缸与伸缩式面板替代,伸缩式液压缸带动伸缩式面板伸出能阻止面/粉条下落,伸缩式液压缸带动伸缩式面板收缩能使面/粉条落下,伸缩式液压缸可由主控制器控制其工作。
40.储料盒可以有多个,类似于抽屉式排列,所有的储料盒安装在滚动架25上并整体围成一圈,每次制作面/粉条时主控制器仅触动位于最下方的储料盒的闭锁开关,且每触动一次闭锁开关让最下方的盒体内面/粉条落下后,滚动架被驱动并带动整个储料盒转动一个储料盒位,下一个储料盒被转动至位于最下方,以确保位于最下方的储料盒内有面/粉条,而面/粉条已倒出的储料盒被转动后不位于最下方。储料盒也可以只有一个,但内部具有多个盒体,每次制作面/粉条时主控制器首先打开位于最下方的盒体的闭锁开关同时关闭其他盒体的闭锁开关,当最下方的盒体内面/粉条落下后,关闭最下方的盒体的闭锁开关同时打开其他盒体的闭锁开关,使新的面/粉条落至最下方的盒体内,从而确保位于最下方的储料盒内有面/粉条。
41.导料槽为上、下方开口的中空棱台结构,导料槽上方开口较大与储料盒尺寸匹配,下方开口较小与漏勺尺寸匹配。通过控制闭锁开关打开,储料盒门随着重力的作用随着铰链旋转,盒体中的面/粉条随着重力的作用下落,导料槽下方有漏勺位置传感器,只有确认
漏勺位于导料槽的下方时储料盒门才会打开时,因此面/粉条随着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漏勺中。或主控制器预先计算设计好漏勺传送至导料槽下方的时间以及打开闭锁开关的时间,由于一般面/粉条是每次制作一碗,所以漏勺传送至导料槽下方的时间和打开闭锁开关的时间可以提前计算配合,这样能节省安装漏勺位置传感器的成本。
42.参考图2,煮制机构包括漏勺304、水槽301、传动轮302、传送链303,水槽内两侧均设有传送链,传送链与传动轮配合,由电机带动传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传送链顺时针旋转,两条传送链运行速率和方向均相同,电机由控制装置控制煮制的进程和速度。传送链的形状与操场跑道形状相似,为两端呈半圆形、中部的上下分别呈两条直线形,传动轮有三个,分别设于传送链两端和中部,传送链环绕水槽一周设置,水槽位于传送链所围成的空间中。水槽的前后端均设有导轨305,水槽的前后端分别与前后端的导轨相接,每条导轨靠近水槽的一段为坡型段、远离水槽的一段为弧形段,且导轨的坡型段顶点与导轨的弧形段顶点为同一点,导轨的弧形段为半圆形,这种形状的生产难度较小,其圆心与该端部的传动轮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从传动轮侧面看,导轨的弧形段圆心与该端部的传动轮的圆心重合,使面/粉条在倒出时不会接触到传动轮保证面/粉条干净卫生,且更容易判断面/粉条的落点,便于设计出面/粉口的位置。漏勺设有漏勺柄,两条传送链上或两条传送链之间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漏勺的漏勺柄上端连接,漏勺能绕连接部旋转,传送链能带着漏勺相对水槽和导轨运动。连接部为铰接部或挂钩部,连接部与漏勺的漏勺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或挂钩连接。水槽上方的传送链到水槽槽底的距离小于漏勺的漏勺柄的长度,便于传送链能带着漏勺在水槽上运动;除了水槽内有热水用于煮熟面/粉条以外,水槽上方设有喷头和与喷头连接并输送蒸汽的管道,管道内由外部产生蒸汽的设备输入蒸汽,且喷头到水槽槽底的距离大于传送链到水槽槽底的距离,喷头向面/粉条喷出高温蒸汽,可以防止面/粉条互相粘连而影响面/粉条的口感。
43.电机带动传动轮顺时针旋转,进而传动轮带动传送链随着转动,漏勺随着传送链的转动而移动,由于漏勺自身有重力且漏勺能绕连接部旋转,从而使漏勺的漏勺底面始终与水槽槽底和导轨表面贴合,漏勺随着一端导轨的坡型段进入水槽对面/粉条进行煮制,再从另一端导轨的坡型段移出水槽,最后移动至导轨弧形段进行翻转从而将煮好的面/ 粉条从出面/粉口306倒出,而漏勺翻转时,碗位于漏勺的下方,因此面/粉条倒入出面 /粉口的碗3061中。
44.水加热及供给系统包括供水管路901、受控输出喷头902、水泵903、水加热装置 904。水加热装置固定在设备的水箱内,采用电加热方式;煮沸的水通过水泵和供水管路,通过受控输出喷头实现对漏勺中面/粉条进行加热。
45.餐具供给机构4包括输送带、控制输送带的电机、主动辊、支撑架、被动辊、边围栏、输送带调节装置;主动辊安装在支撑架一端,其上有动力输入轮,其动力输入轮为链轮;支撑架安装在机架上,其中部位于输送带环形内部;被动辊安装在输送带调节装置上,能够随调节装置的调整沿输送带运动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输送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撑架的碗面出口一端,能够调节被动辊和主动辊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输送带的张紧程度,边围栏安装在输送带的两端,从而避免了餐具从边围栏上掉下落而产生的餐具损害问题;餐具位于输送带上表面,开口向上随输送带移动。
46.电机通过输送带将餐具运输至煮制机构的下料口下方;送餐机构5包括机械手,机
械手将餐具从输送带上取出,再依次移动至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上。或餐具供给机构的输送带输送范围包含煮制机构的下料口下方、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下方,主控制器预先计算设计好输送带运输餐具至传送至煮制机构的下料口下方、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下方的时间,由于一般面/粉条是每次制作一碗,所以餐具传送至煮制机构的下料口下方、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下方的时间可以提前计算配合,这样能节省安装机械手的成本。
47.参考图4,调味机构包括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
48.固体浇头加注装置包括2个固体浇头存储盒601和固体浇头存储盒602、2个程控步进推进装置603和程控步进推进装置604、旋转切削装置605、切削刀6051、导料槽 606,固体浇头存储盒可以为多个,每个固体浇头存储盒对应一个程控步进推进装置,本实施例中,固体浇头存储盒有2个,固体浇头存储盒一端连接程控步进推进装置,另一端连接导料槽,切削刀位于固体浇头存储盒与导料槽连接处,程控步进推进装置推动固体浇头向下移动,切削刀旋转切削固体浇头,固体浇头随着重力下落至餐具中;
49.糊状浇头加注装置包括2个糊状浇头存储盒701和糊状浇头存储盒702、2个搅拌叶轮7011和搅拌叶轮7021、2个电磁阀7012和电磁阀7022、搅拌驱动装置,搅拌驱动装置与内置搅拌叶轮连接并驱动搅拌叶轮工作,确保糊状浇头始终如一的浓稠状态不变,搅拌叶轮位于糊状浇头存储盒中,电磁阀位于糊状浇头存储盒的下方,电磁阀打开,糊状浇头从糊状浇头存储盒流出至餐具中,电磁阀控制糊状浇头的输出时间和输出份量。
50.汤汁加注装置包括3个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801、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802和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803;所述的可更换汤料储存装置分别内置电磁阀8011、电磁阀8021 和电磁阀8031;当机械手将装有面/粉条的碗移动到指定位置时,电磁阀8011或电磁阀 8021或电磁阀8031打开,将所控制的特定口味的汤料添加到碗中。
51.调味机构的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下方均设置餐具位置传感器,只有感应到当餐具位于对应装置下方时,相应装置才会工作或打开阀门使汤料落下。或主控制器预先计算设计好机械手或输送带运输餐具至调味机构下方的时间以及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的具体加注汤料的开启、关闭及持续时间,由于一般面/粉条是每次制作一碗,所以运输餐具至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下方的时间以及的固体浇头加注装置、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汤汁加注装置工作的时间可以提前计算配合,这样能节省安装餐具位置传感器的成本。
52.参考图6,控制装置的触摸显示屏获取点餐信息,并且将点餐信息传输至主控制器,可根据点餐信息生成指令集,然后将指令集传输至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储存机构、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根据指令集执行相应的行动。控制装置还包括面/粉条供给装置控制单元、面/粉条煮制装置控制单元、碗供给装置控制单元、出面/粉系统控制单元、固体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汤汁加注装置控制单元、水加热及供给系统控制单元;面 /粉条供给装置控制单元包括漏勺位置传感器和闭锁开关控制器,漏勺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导料槽下方,用于检测漏勺是否到位,闭锁开关控制器安装在附近壳体上或导料槽侧面且与闭锁开关控制器电连接;面/粉条煮制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传送链的运动;碗供给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输送带将碗运至出面/粉口处漏勺的下方并检测碗是否到达相应位置;出面/粉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感应碗位置并控制机械手,将碗从输送带上取出并移动至调味机构下方和取餐口
上;固体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控制程控步进推进装置和切削刀,糊状浇头加注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磁阀,汤汁加注装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汤料加注电磁阀;水加热及供给系统控制单元控制水槽中的水的温度和水量。
53.参考图5,无人管理餐厅的进餐区域包括餐桌、餐椅和餐桌清洗机构,餐桌清洗机构设置在餐桌中,餐桌清洗机构包括活动桌面13;活动桌面驱动电机及驱动齿轮14;活动桌面驱动齿轮及轴承15;活动桌面支撑轮及轴承16;活动桌面清洗刷17;活动桌面清洗高压水喷头18;水管19;活动桌面固体残留物收集箱20;活动桌面清洗水收集水箱21;活动餐桌装饰物放置平台22。活动桌面即为餐桌的桌面,电机通过控制活动桌面的旋转移动,使活动桌面与清洗刷、高压水喷头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来进行清洗餐桌,这些清洗机构均与主控制器无线连接,根据使用者在触摸显示屏上主动选择清洁而被触发,不同的餐桌、餐椅被分为不同的编号,使用者在触摸显示屏点击选择打扫某个编号的餐桌、餐椅。进餐区域包括卫生清扫机构,卫生清扫机构为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内设置有位置感应单元、路线规划单元和自动行走单元,扫地机器人打扫完毕后会自动回初始位置待命。扫地机器人还可以是根据使用者在触摸显示屏上主动选择打扫而被触发,主控制器与扫地机器人无线连接,进餐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使用者在触摸显示屏点击选择打扫某个区域后,主控制器向扫地机器人发出打扫信息,扫地机器人移动到该区域进行打扫,打扫完成后扫地机器人回初始位置待命。
54.煮制机构、餐具供给机构、送餐机构和调味机构位于封闭框架内部,因此本餐厅不会让杂物掉进餐品,从而使餐品的卫生得到保障。
55.显示屏距离取餐柜的水平距离为0.5m,显示屏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3m,从而使取餐柜的使用方式尽量适合人体的自然形态,使显示屏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56.无人管理餐厅内部设有空气循环器,具体为空气循环器安装在餐厅顶端,从而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使餐厅的空气环境得到改善。
57.无人管理餐厅的餐厅门口设有自动测温机构,该自动测温机构自动检测客人的体温,若客人的体温高于阈值,则自动测温机构发出警告,若客人的体温低于阈值,则自动测温机构进行待命,避免高温病人进入餐厅,以保护其他人的健康。
58.本发明至少提供了实现相关功能的硬件设备,控制装置的触摸显示屏和主控制器所采用的软件操作系统及芯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编程或采购。
59.收银功能部分可采用常见的无人售货机或地铁卡售票机的无人收银系统,收银方式为现金或扫码支付方式。
60.从而餐厅均为智能化控制,不需要提供厨师、收银员、服务员、清洁等员工,因此能够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