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现场检查荷载箱质量后恢复荷载箱原状的反力装置,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基桩自平衡荷载箱的埋设是隐蔽工程,一旦存在质量问题,无法试验,因此科学的做法是荷载箱在埋设之前应做通液行程试验,但是试验完毕,如何让荷载箱恢复原状,没有一套良好的装置。因为荷载箱的恢复需要几吨的作用力,才能将行程出来的活塞部分压回缸体内,恢复到原始状态。为此,设计一套现场检测的简易装置,对检查荷载箱后确保荷载箱恢复到原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在该装置中,荷载箱即是受力复原对象,同时又是该装置的一部分,且该反力装置拆装方便,便于携带。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所述反力装置包括限位装置、施力装置和活动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将施力装置限定在其顶部与活动装置之间,且其顶部与活动装置间的距离高于荷载箱需要恢复的高度,限位装置的底部与荷载箱下板活动连接,施力装置作为将试验后的荷载箱恢复原状的施力部,活动装置置于荷载箱上板上;启动施力装置时,施力装置压迫活动装置向下移动,活动装置带动荷载箱上板向下移动,使得荷载箱恢复原状。
5.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l形反力柱、横梁,l形反力柱至少为两根,其底部为自由端,与荷载箱下板插接,顶部与横梁的端部连接固定。
6.优选的,l形反力柱的竖直部分与荷载箱的轴向一致;横梁与荷载箱上板平行。
7.优选的,l形反力柱为两根,横梁为平行双梁,l形反力柱的顶部安装在平行双梁的两端。
8.优选的,施力装置为千斤顶,置于限位装置与活动装置之间,其轴心与荷载箱轴心在一条直线上。
9.优选的,活动装置包括交叉设置的活动梁a和活动梁b,活动梁a和活动梁b的长度均大于荷载箱上板外径,二者下表面均与荷载箱上板接触,其交叉位置上表面与施力装置下表面接触。
10.优选的,活动梁a位于活动梁b下方,在活动梁b远离中心位置的两侧设置有梁板,梁板的厚度与活动梁a的厚度一致。
11.优选的,活动梁a、活动梁b均为槽钢,梁板安装在活动梁b的凹槽内。
12.使用流程:1、放置荷载箱;
2、对荷载箱加压,做通液行程试验;3、放置l形反力柱,使其底部插接在荷载箱下板的内环固定架上;4、依次放置活动梁a、活动梁b,使二者呈十字交叉状态;5、在活动梁a、活动梁b的交叉位置放置千斤顶;6、对千斤顶进行加压;7、千斤顶恢复到原状后,依次取走千斤顶、活动梁b、活动梁a及l形反力柱;8、荷载箱还原完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荷载箱既是受力复原对象,同时又是构成反力梁的一部分;2、用时可装配,用完可拆卸,便于携带;3、活动梁采用非等截面十字活动梁,更省力。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在荷载箱中的应用视图;图中,1、l形反力柱;2、平行双梁;3、千斤顶;4、活动梁;5、非等截面活动梁;6、荷载箱。
具体实施方式
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词“上”、“下”、“顶”、“底”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6.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一种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包括限位装置、施力装置和活动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将施力装置限定在其顶部与活动装置之间,且其顶部与活动装置间的距离高于荷载箱6需要恢复的高度,限位装置的底部与荷载箱下板活动连接,施力装置作为将试验后的荷载箱恢复原状的施力部,活动装置置于荷载箱上板上;启动施力装置时,施力装置压迫活动装置向下移动,活动装置带动荷载箱上板向下移动,使得荷载箱恢复原状。
17.如图1

2所示,限位装置包括l形反力柱1、平行双梁2,l形反力柱1至少为两根,且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l形反力柱1的数量为两根,其底部水平部的端部设置有向上的凸起,使得水平部呈钩状,以便l形反力柱1插接在荷载箱下板内环固定架上更稳固;l形反力柱1的竖直部分与荷载箱的轴向一致,在其顶部沿其径向开设有螺纹孔,在本实施例中,平行双梁2为两块相对设置的板状件,在板面的两端及中间开设螺纹孔,通过与螺纹孔适配的螺栓将l形反力柱1顶部与平行双梁2的端部连接固定,且l形反力柱1的顶部位于平行双梁2的两板状件之间,同时,平行双梁2与荷载箱上板平行。
18.如图1

2所示,活动装置的长度大于荷载箱6上板外径,其下表面与荷载箱上板接触,上表面作为施力装置的支撑点。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装置包括活动梁4和非等截面活动梁5,且二者交叉呈十字形,活动梁4为槽钢结构,其开口面朝下;非等截面活动梁5包括槽钢结构和梁板,非等截面活动梁5的开口面朝下,同时,梁板安装在槽钢结构的凹槽内,且位于
槽钢结构的两侧,即梁板中间断开,为缺口,缺口用于放置活动梁4,且活动梁4的厚度与梁板的厚度相同。
19.如图1

2所示,施力装置为千斤顶3,置于平行双梁2与非等截面活动梁5之间,其轴心与荷载箱轴心在一条直线上;千斤顶3的底部抵靠在非等截面活动梁5上表面,更准确的说,千斤顶3的轴心与活动梁4及非等截面活动梁5的交叉位置抵靠,千斤顶3的顶部抵靠在平行双梁2的中间,即在平行双梁2中间安装的螺栓作为千斤顶3顶部的抵靠位置。
20.如图3所示,该装置在荷载箱中的使用流程如下:1、放置荷载箱;2、对荷载箱加压,做通液行程试验;3、放置l形反力柱,使其底部插接在荷载箱下板的内环固定架上;4、依次放置活动梁a、活动梁b,使二者呈十字交叉状态;5、在活动梁a、活动梁b的交叉位置放置千斤顶;6、对千斤顶进行加压,以便将荷载箱中的液体挤压出去;7、千斤顶恢复到原状后,依次取走千斤顶、活动梁b、活动梁a及l形反力柱;8、荷载箱还原完成。
21.工作原理:该反力装置由平行双梁与l形反力柱及十字形活动梁和千斤顶以及荷载箱的受力部件组成,荷载箱既是受力复原对象,同时又是该装置的一部分;用时可装配,用完可拆卸,便于携带;采用非等截面十字活动梁,更省力。
22.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引申、变形、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装置包括限位装置、施力装置和活动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将施力装置限定在其顶部与活动装置之间,且其顶部与活动装置间的距离高于荷载箱需要恢复的高度,限位装置的底部与荷载箱下板活动连接,施力装置作为将试验后的荷载箱恢复原状的施力部,活动装置置于荷载箱上板上;启动施力装置时,施力装置压迫活动装置向下移动,活动装置带动荷载箱上板向下移动,使得荷载箱恢复原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l形反力柱、横梁,l形反力柱至少为两根,其底部为自由端,与荷载箱下板插接,顶部与横梁的端部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l形反力柱的竖直部分与荷载箱的轴向一致;横梁与荷载箱上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l形反力柱为两根,横梁为平行双梁,l形反力柱的顶部安装在平行双梁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施力装置为千斤顶,置于限位装置与活动装置之间,其轴心与荷载箱轴心在一条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装置包括交叉设置的活动梁a和活动梁b,活动梁a和活动梁b的长度均大于荷载箱上板外径,二者下表面均与荷载箱上板接触,其交叉位置上表面与施力装置下表面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梁a位于活动梁b下方,在活动梁b远离中心位置的两侧设置有梁板,梁板的厚度与活动梁a的厚度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梁a、活动梁b均为槽钢,梁板安装在活动梁b的凹槽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现场检查荷载箱质量后恢复荷载箱原状的反力装置,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将荷载箱恢复原状的反力装置,所述反力装置包括限位装置、施力装置和活动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将施力装置限定在其顶部与活动装置之间,且其顶部与活动装置间的距离高于荷载箱需要恢复的高度,限位装置的底部与荷载箱下板活动连接,施力装置作为将试验后的荷载箱恢复原状的施力部,活动装置置于荷载箱上板上;启动施力装置时,施力装置压迫活动装置向下移动,活动装置带动荷载箱上板向下移动,使得荷载箱恢复原状。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荷载箱既是受力复原对象,同时又是构成反力梁的一部分;2、便于携带;3、更省力。更省力。更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军 钱崑 钱爱云 刘恒红 陈雄 易春昌 吴海安 祖建辉 张长稳 汤明霞 邓苏根 刘林峻 齐召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联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崇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1/1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