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连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连墙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受力强的地连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常规地连墙锚碇型式(矩形、圆形、8字型)受力(越小越好)、变形(越小越好)、面积利用率(越大越好)、截面抵抗矩(越大越好)等存在一些缺陷,该发明实现地连墙锚碇的各项指标均衡优化,提高地连墙锚碇的安全性。常规锚碇施工方法有地连墙和沉井,如附图1所示,地连墙锚碇的平面形式通常为矩形、圆形和8字型,同样的施工面积下,矩形的面积利用率、截面抵抗矩最高,圆形最低,但是矩形的结构受力比较差。8字型锚碇各项指标介于二者之间,但是弧形(圆形或8字型)地连墙可以发挥结构的拱效应,改善结构受力,但牺牲了部分面积,减小了截面抵抗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地连墙结构,包括两个竖向中空的第一锚碇墙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锚碇墙之间的第二锚碇墙,所述第二锚碇墙竖向中空,所述第一锚碇墙包括至少一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子锚碇墙,所述第二锚碇墙包括至少两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子锚碇墙,其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一锚碇墙的两端。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锚碇墙由两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子锚碇墙的一端拼接而成,二者连接处呈凹陷状,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子锚碇墙呈弧形凸起状,所述第二锚碇墙的子锚碇墙呈弧形凸起状,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子锚碇墙和所述第二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连接处呈凹陷状。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两个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凹陷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横向对撑。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两个所述第二锚碇墙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纵向对撑。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所在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所在圆的直径接近一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为1/4圆,所述第二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为1/8圆。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弦长小于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的圆的半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锚碇墙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锚碇墙的侧壁都竖向安装有支撑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架贴附于所述第一锚碇墙或所述第二锚碇墙的侧壁,且所述支撑架侧边还设有锚固杆,其一端锚固于所述第一锚碇墙或所述
第二锚碇墙的侧壁。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底部连接杆,其前端呈尖锐状,以插入土层,所述底部连接杆的前端还设置有倒钩。
13.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地连墙结构在受力、变形、面积利用率、截面抵抗矩等方面比8字型性能更佳,综合结构性能也比传统矩形、圆形、8字型更好。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5.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矩形地连墙、圆形地连墙、8字型地连墙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案中的地连墙结构的俯视图。
17.图3为材料、厚度、荷载大小均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实施方案中地连墙结构和现有技术中的8字型地连墙、矩形地连墙的变矩图的受力对比图。
18.图4为材料、厚度、荷载大小均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实施方案中地连墙结构和现有技术中的8字型地连墙、矩形地连墙的变矩图的变形对比图。
19.图5为另一实施方案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24.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地连墙结构,包括两个竖向中空的第一锚碇墙1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锚碇墙1之间的第二锚碇墙2,所述第二锚碇墙1竖向中空,所述第一锚碇墙1包括至少一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子锚碇墙,所述第二锚碇墙包括至少两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子锚碇墙,其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一锚碇墙1的两端。
25.其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地连墙结构,所述第一锚碇墙1由两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子锚碇墙的一端拼接而成,二者连接处呈凹陷状,所述第一锚碇墙也只包括两个横截面为弧
形的子锚碇墙。
26.再者,本技术的地连墙结构中,其等效支撑刚度与弧半径成反比,同样的施工面积下,本技术的地连墙结构对应的圆半径比圆形及8字型的半径小,具有较高的等效支撑刚度,同等条件下,地连墙锚碇施工更加安全。
27.所述第一锚碇墙1的子锚碇墙呈弧形凸起状,所述第二锚碇墙2的子锚碇墙呈弧形凸起状,所述第一锚碇墙1的子锚碇墙和所述第二锚碇墙2的子锚碇墙的连接处呈凹陷状。
28.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地连墙结构的支撑强度,在两个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凹陷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横向对撑4。在两个所述第二锚碇墙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纵向对撑5。
29.由附图3和附图4可以看出,在地连墙材料、厚度、荷载大小均相同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地连墙的受力小于矩形和8字型,且变形程度却低于矩形和8字型。而本技术的结构形状,相较于圆形和8字型牺牲了较多面积来说,其面积利用率更高。
30.实际施工中,为了使得整个结构整体受力更为均衡,各处受力更为一致,所述第一锚碇墙1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所在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锚碇墙2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所在圆的直径接近一致,这样弧度较为一致,受力也更为均衡。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地连墙结构,所述第一锚碇墙1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为1/4圆,所述第二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为1/8圆。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地连墙结构,所述第二锚碇墙2的子锚碇墙的弦长小于所述第一锚碇墙的子锚碇墙的横截面的圆的半径。
33.如图5所示,所述的地连墙结构,所述第一锚碇墙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锚碇墙的侧壁都竖向安装有支撑架5,提高整个地连墙结构的稳固性,使其稳固性能更佳。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地连墙结构,所述支撑架3贴附于所述第一锚碇墙1或所述第二锚碇墙2的侧壁,且所述支撑架5侧边还设有锚固杆6,其一端锚固于所述第一锚碇墙1或所述第二锚碇墙2的侧壁,稳固性更强。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地连墙结构,所述支撑架5底部设置底部连接杆7,其前端呈尖锐状,以插入土层,所述底部连接杆7的前端还设置有倒钩,插入土层更为牢固。
3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