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跳频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1-11-03 14: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量子计算的兴起,依靠传统密码学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越来越容易被破解和监听,因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隐蔽通信在信息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隐蔽通信技术以其传输信号具有较低的检测概率而实现信息的隐蔽和安全传输。近几年,隐蔽通信已成为安全通信的研究热点,相对于信息藏匿、信号参数隐藏,隐蔽通信从信号隐蔽入手而实现信号不被敌方检测到,通过对通信信号的隐匿,保障通信信号特征的安全以及通信信息的安全。
4.然而,现有的隐蔽通信普遍存在信号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信号接收端无法准确接收到发射端所发送的有效信号。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通信方法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隐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8.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9.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10.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1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13.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14.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15.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16.通过所述跳频序列控制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
17.控制所述发射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
1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跳频通信方法还包括:
19.生成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序列;
20.以及通过基于分组加密的伪随机序列生成算法生成基序列。
2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生成装置,包括:
22.发射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23.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24.概率向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25.跳频序列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2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通信装置,包括:
27.发射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28.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29.概率向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30.跳频序列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31.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跳频序列控制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
32.发射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
3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
3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5.处理器;以及
36.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37.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
3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及一种跳频通信方法,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而所述跳频通信方法则根据所述跳频序列控制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控制所述发射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该方法利用跳频信号非平稳、捷变、灵活地切换频率等特点,在隐蔽通信系统传输信号前,发射端与接收端根据预设参数生成跳频序列;当隐蔽通信系统传输信号时,发射端与接收端通过共享的先验信息完成跳频序列同步;同步完成后,发射端与接收端在传输中可以按照跳频序列同时切换中心频率,并保持在同一时间所使用的频率完全相同。而作为没有跳频序列先验信息的截获端则无法持续地对该通信信号进行有效检测、窃听以及干扰。即所述跳频通信方法能够通过连续的切换频率以规避其它设备的检测、窃听及干扰,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隐蔽性。
39.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4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隐蔽通信模型的示意图;
4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方法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4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方法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4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方法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4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序列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发明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50.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51.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另外,本技术的术语“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区分的目的,不应将其作为本技术的限制。
5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及一种跳频通信方法,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包括: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而所述跳频通信方法则根据所述跳频序列控制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对进行同步;控制所述发射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该方法利用跳频信号非平稳、捷变、灵活地切换频率等特点,在隐蔽通信系统传输信号前,发射端与接收端根据预设参数生成跳频序列;当隐蔽通信系统传输信号时,发射端与接收端通过共享的先验信息完成跳频序列同步;同步完成后,发射端与接收端在传输中可以按照跳频序列同时切换中心频率,并保持在同一时间所使用的频率完全相同。而作为没有跳频序列先验信息的截获端则无法持续地对该通信信号进行有效检测、窃听以及干扰。即所述跳频通信方法能够通过连续的切换频率以规避其它设备的检测、窃听及干扰。
53.本发明以图1所示的隐蔽通信模型为例,示例性详细阐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跳频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发射端al ice以发射功率p
a,k
将信息隐蔽
地传输给接收端bob,截获端willie系意图监听、窃取所传输信息的第三方设备。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各信道独立服从瑞利衰落,接收端bob为全双工接收机,其在接收信号的同时可以发送干扰噪声。所述干扰噪声能够增加willie处的不确定度,增加其检测难度,进而提高系统的隐蔽性。
54.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序列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步骤s21: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56.具体而言,步骤s21包括: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截获端的检测统计量,根据检测统计量确定截获端的错误检测概率及期望,最终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具体而言,根据检测统计量确定截获端的错误检测概率可以是根据奈曼皮尔逊准则,由判决表达式中截获端的统计检测量和门限的关系,确定截获端的最佳检测门限值和与之对应的错误检测概率表达式。
57.示例性的,在图1所示的隐蔽通信场景中,在一个时隙中接收端发射的信号个数n

∞,确定接收端发射的干扰信号功率服从均匀分布:
58.其中为接收端发射的最大干扰功率。
59.根据上述干扰功率,截获端的截获信号为:
60.其中,p
a,k
为发射端的发射功率,p
b,k
为接收端发射的干扰功率,h
aw,k
,h
bw,k
分别为发射端到截获端和接收端到截获端的信道衰减系数。x(i),j(i),道衰减系数。x(i),j(i),分别为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干扰和噪声。
61.根据能量检测法确定截获端的检测统计量为:
[0062][0063]
根据所述检测统计量及奈曼皮尔逊准则确定最佳检测门限η
*
为:
[0064][0065]
根据最佳检测门限η
*
确定截获端的错误检测概率及其期望分别为:
[0066]
[0067]
其中λ
aw,k
,λ
bw,k
分别为|h
aw,k
|2,|h
bw,k
|2的期望值。
[0068]
对于确定取值的∈,根据可求得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可求得发射端的发射功率该功率为发射端所发射信号在实现隐蔽条件下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θ



θ2 θlnθ 1=1

∈的解。
[0069]
步骤s23: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0070]
示例性的,接收端的接收信号为:其中,h
ab,k
为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信道衰减系数。为接收端的噪声。确定所述接收端的接收信噪比为:其中为n
b,k
(i)的方差。
[0071]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率集合大小k=64,接收端的归一化取ξ=p
fa
p
md
≥1

∈中的∈=0.01,接收端归一化门限t=2,取均匀化限制参数u=0.4,取为0

10000的随机数,取信道衰减系数均值λ
aw,k
,λ
bw,k
为0.9

1.1的随机数。发射端发射功率p
a
为:
[0072][0073]
根据步骤s23,确定所述接收端信噪比为:
[0074]
[0075][0076]
步骤s25: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0077]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端的发射功率为其传输信号满足隐蔽条件,根据预设的解优化问题:
[0078]
p:max g
t
w
[0079]
s.t.c1:aw=1,
[0080]
c2:w
t
w≤u,
[0081]
c3:w
i
≥0,i=0,1,...,k

1,
[0082]
其中,g=[g0,g1,g2,......,g
k
‑1]
t
为接收端信噪比向量,
[0083]
w=[w0,w1,w2,......,w
k
‑1]
t
为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0084]
u∈[1/k,1],k为跳频信道总个数;
[0085]
所述目标函数p为最大化接收端的接收信噪比时概率向量w的取值;其中,根据香农公式c=blog(1 snr)可知,当接收信噪比最大时对应的隐蔽速率最大;
[0086]
限制条件c1表示概率值均非负,限制条件c3表示概率和为1,限制条件c2表示概率化跳频序列的均匀性约束,在该约束条件下载频不会以大概率驻留在某个频率上,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0087]
在一个实施例中,p与c1、c3均为线性约束或表达式,约束c2是二次表达式,因此上述优化问题为凸优化问题。示例性的,在忽略c3的情形下求解方法包括:
[0088]
确定拉格朗日方程及其对偶形式为
[0089]
l(w,λ,v)=g
t
w λ(a
t
w

1) v(w
t
w

u),
[0090]
θ(w)=vw
t
w (λa
t
g
t
)w

λ

vu;
[0091]
其中,当v<0时,二次函数θ(w)具有最大值解;
[0092]
当时,二次函数θ(w)取得极大值。
[0093]
通过求解得出
[0094]
最终解得
[0095]
具体而言,以上概率向量的求解过程是忽略了w
i
≥0的条件得出的。 w
*
中不能保证w
i
≥0对所有k个信道都成立,所以如果w
*
中元素全为正,则w
*
即为最终解;如果w
*
中存在负数,则需要通过一些迭代算法,如:s qp,降低u取值等迭代方法,沿着目标函数下降的方向继续搜索,直到得到所有w
i
≥0的最终解w
*

[0096]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接收端信噪比确定概率向量w
*
为:
[0097]
[0.0132770176165800 0.0100470266740981 0.0192794146918215 0.000333402958529272 0. 00240966647257038 0.0262460079640115 0.000554592379676698 0.0148191873655917 0.0020 0764754066432 0.000980215027842407 0.00456180395383963 0.00332973320706826 0.00355171 696192586 0.0000168167974666268 0.00480130670750841 0.0100323951273971 0.00099828 0904654640 0.00328915884918124 0.0173074294793464 0.0470696548302894 0.011718296658 4619 0.0138304070473908 0.0139671464474438 0.0317690984461482 0.0387532733129654
ꢀꢀ
0.000186504498355703 0.00128016047608100 0.00560604904382653 0.00221501348379532 0. 00798976599441944 0.0139760730558243 0.00368228457018620 0.0114090054168093 0.0604 748760516312 0.00170935997376384 0.00156408313639250 0.000358611957616087 0.03568808 06445158 0.0281881743800798 0.0162522444904428 0.000420348718475145 0.112123100145 312 0.0413036010643230 0.00156285444999505 0.0334963961494368 0.0054454452271704 8 0.00417496138927712 0.00963615934946906 0.00252347979466488 0.00897231376207121 0. 00644599531649522 0.00449109625056762 0.0162346397601269 0.0943376637150876 0.0073 4613940177873 0.0264877903932224 0.0100742694556573 0.0385571868299799 0.01110934 83378508 0.00697518667232823 0.000327232928461697 0.0123977524459019 0.025513322154 0315 0.0345127316921017]
[0098]
步骤s27: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0099]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利用概率向量生成最终的跳频序列,在所述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之前,还包括:生成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序列;以及通过基于分组加密的伪随机序列生成算法生成基序列。
[0100]
其中,基于迭代型分组密码伪随机序列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该算法是将实时时间(tod)作为明文,key作为加密密钥,根据针对密码设计的“混淆”和“扩散”准则产生伪随机序列。示例性的,所述生成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序列,以及通过基于分组加密的伪随机序列生成算法生成基序列,包括:
[0101]
将64bit的实时时间(tod)划分成8个8bit的子块q1,q2,...,q6及 z1,z2,循环分割用户密钥得到第i次迭代使用的子密码c
i
。sbox1~sbox3 为8bit输入8bit输出的代换盒,sbox4~sbox6为8bit输入4bit输出的压缩代换盒。
[0102]
进行轮函数的16次迭代运算:
[0103]

[0104]
对进行压缩算法:
[0105][0105]
通过取余及除法运算,获得基序列的第k个值:ρ
k
=mod(b
k
,k)/k;重复k次上述步骤获得完整基序列ρ。
[0106]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率集合k=64,接收端的归一化取ξ= p
fa
p
md
≥1

∈中的∈=0.01,接收端归一化门限t=2,取均匀化限制参数u=0.4,取为0

10000的随机数,取信道衰减系数均值λ
aw,k
,λ
bw,k
为0.9

1.1的随机数。所述基序列为:
[0107][0108]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包括:
[0109]
定义累计函数
[0110]
确定x
i
∈[0,k

1],使得f(x
i

1)≤ρ
i
<f(x
i
),中ρ
i
∈[0,1);
[0111]
重复k次上述x
i
的取值,将得到最终的概率化跳频序列x。
[01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所述基序列确定跳频序列为:
[0113][01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率集合大小k=8,接收端的归一化取ξ= p
fa
p
md
≥1

∈中的∈=0.01,接收端归一化门限t=2,取均匀化限制参数u=0.4,取为0

10000的随机数,取信道衰减系数均值λ
aw,k
,λ
bw,k
为0.9

1.1的随机数。根据上述方法生成跳频序列如下:
[0115]
(1)alice端发射功率p
a
:
[0116][0117]
(2)接收端信噪比g=snrb:
[0118][0119]
(3)基序列ρ:
[0120][0121]
(4)概率向量w
*

[0122]
[0.0445 0.6098 0.0825 0.0400 0.1186 0.0354 0.0393 0.0298]
[0123]
(5)概率化跳频序列x:
[0124]
[7 1 3 3 1 5 1 1]
[0125]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所述跳频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26]
步骤s30: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0127]
步骤s31: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0128]
步骤s33: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0129]
步骤s35: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0130]
步骤s37:通过所述跳频序列控制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
[0131]
步骤s39:控制所述发射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
[0132]
具体而言,所述跳频通信方法根据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确定的跳频序列进行隐蔽通信,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步骤s30至步骤s35 可参照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步骤s21至步骤s27及实施例理解适用。步骤s37可以是同步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的实时时间(tod)及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使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以下结合实施例对作示例性说明。
[0133]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率集合k=256,接收端的归一化取ξ= p
fa
p
md
≥1

∈中的∈=0.01,接收端归一化门限t=2,取均匀化限制参数u=0.4,取为0

10000的随机数,取信道衰减系数均值λ
aw,k
,λ
bw,k
为0.9

1.1的随机数。本发明所提供的跳频通信方法的
仿真结果如图4和图 5所示,相比于现有的跳频序列和隐蔽通信中,本发明提供的跳频通信方法根据跳频序列控制发射端与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的隐蔽通信,在以系统非中断概率为参数指标的评价中能够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隐蔽性。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跳频通信方法在存在干扰的场景中的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其应用场景中设置有干扰噪声,其衰减系数服从高斯分布: n(0.5,1/36)。根据所述仿真结果可知,所述跳频通信方法在隐蔽通信系统中具有更大的平均信噪比及更高的可靠性。
[0134]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生成装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序列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所述跳频序列生成装置70包括:
[0135]
发射功率确定模块72,用于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0136]
信噪比确定模块74,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0137]
概率向量确定模块76,用于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0138]
跳频序列生成模块78,用于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0139]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跳频通信装置,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跳频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所述跳频通信装置80包括:
[0140]
发射功率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干扰功率确定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0141]
信噪比确定模块84,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与信道衰减系数确定接收端的信噪比;
[0142]
概率向量确定模块86,用于根据所述信噪比与预设解优化问题确定用于生成跳频序列的概率向量;
[0143]
跳频序列生成模块87,用于根据所述概率向量将基序列映射为跳频序列;
[0144]
同步模块88,用于通过所述跳频序列控制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进行同步跳频;
[0145]
发射模块89,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号。
[0146]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跳频序列生成方法和/或所述跳频序列的跳频通信方法。
[0147]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0148]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149]
处理器;以及
[0150]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0151]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所述方法。
[015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服务器等。在此不作限定,任何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电
子设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5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分别是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则上述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展示专有名词和/或固定词组供用户选择,进而减少用户输入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0154]
该终端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0155]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0156]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 umpc设备等,例如ipad。
[0157]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0158]
(4)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015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6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6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6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16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非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164]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0165]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这里将它们都统称为“模块”或“系统”。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中,与其它硬件一起提供或作为硬件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如通过internet或其它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0166]
本技术是参照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67]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68]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69]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ltpo显示装置、集成电路、led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am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17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